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35章

作者:首席设计师

我好想逃,却逃不掉……

但显然,做出了这样的成就,而且被外人知道了,等待他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些大佬围起来夸他。

网络上,已经掀起了大风吹。

第六十五章 热搜

“林神你火了!”

当林晓终于被那些大佬们放走后,回到宿舍时,又被孙宇他们围了起来。

“你们咋也知道了?”

林晓一脸懵逼,那些大佬们知道,是因为看了《数学年刊》,你们五个家伙不看《数学年刊》的怎么也知道了?

“就在围脖上挂着的啊!”

“啥,围脖?”

林晓顿时愣住了。

“喏,你看嘛。”

说着,一旁的孙宇便将手机递给了林晓。

林晓一看,顿时人更麻了。

只见热搜榜上第五名高高挂着一条围脖,【我国十七岁数学天才解决世界级难题】。

林晓:“……”

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打开,我看看。”

他有气无力地说道。

孙宇便点开了热搜,只见发布这个文章的人是某个数学领域的博主,估计是订阅了《数学年刊》的,于是自然而然地就看到了第一篇论文,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看到了林晓的名字,这年头,能在四大订刊上看到一个华国人的名字,那都是很引人注目的。

而之后这位博主再一看下面的评语,好家伙,十七岁,这不得发个围脖?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世界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第187卷,第三期,《对斐波那契数列存在无穷多素数的证明》。

本篇论文的作者林晓,为华国人,等于说,我国在四大数学顶刊上的文章总量又多了一篇。

而这篇论文,是对数论领域中素数问题的又一开拓性成果,它为我们在证明某些数列中存在无穷多素数提供了一个比较创新的方法,尤其是斐波那契数列这类数列。

在本篇论文的末尾,2014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彼得·萨纳克对全文作出了评价:这篇论文运用了突破性创新方法,将素数问题的大门又推开了一个缝隙。那么,就让我们隆重地向世界介绍一位,十七岁的数学天才!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这是一位十七岁的数学天才,并且是来自于我国的数学天才。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数学天才如今应该还是在上高中,当然,也不是不可能早已进入大学开始了学习。

而以如此年纪就解决了这种重大世界难题,在整个数学史上都很少见。

这足以说明这位林晓同学天赋有多么的超乎常人。

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数学王子高斯在十九岁的时候,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正十七边形,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的故事吧?

而这位林晓同学如今却只有十七岁,便解决了这样一个重大的世界难题,我想,这位林同学的天赋,和高斯也有的一拼了。

林晓同学,毫无疑问是我们年轻一代中的天才。

少年强则国强,二十一世纪,是华国实现腾飞的世纪,所以,我也衷心的希望华国在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天才出现,不管是任何领域方面,我们的梦,需要这些少年来铸就,当然,也需要我们华国亿万万名青少年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我相信,这样美好的未来,已然不远了!】

这篇围脖写的非常正能量,当然,题目也很吸引人眼球。

我国,十七岁,解决世界难题,这些关键词融合起来,自然就带来了一大片的流量。

而这篇文章的点赞也已经超过了三万个,评论也高达一万多,至于转发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

而看到这里,林晓摸了摸鼻子,这么看完,他都感觉自己担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了。

“林神,请让我采访一下您,您这么牛逼,是怎么做到的?”

孙宇在旁边握着拳头装作握着麦克风一样,伸到了林晓的面前,说道。

旁边的欧阳盛直接说道:“你是怎么跟林神说话的,语气一点都不尊重啊。”

“应该这样,”说着,欧阳盛就弯下了腰,一副狗腿子样地站到了林晓后面,给他捶起了背,然后说:“林神,请容许卑微的我,诚挚地对您的伟大表示最无上的赞美,还请尊贵的林神冕下传授我一点经验,容许我能及得上您十分之一……哦不,百分之一。”

其他人看着欧阳盛的样子,顿时肃然起敬,好家伙,天下狗腿子共一石,你这独占九斗啊。

林晓翻了白眼,说道:“你得先有我十分之一帅再说,但可惜,你现在只有我的百分之一。”

“唉,也只有我这样的帅气,才能配得上我这样的才华了。”

其他五人:“……”

几个人纷纷“呸”了一声,他们可以承认自己没林晓聪明,但是在帅这个问题上,每个男性生物都不会放弃哪怕一个城池。

也就只有正在看本书的彦祖、天乐、于晏……们,才会对此不屑一顾。

林晓懒得多说,索性拿出自己手机,找到了热搜,又看了一遍,然后还翻到了下面的评论中,看了一眼。

其中点赞最高的是:【我的天,十七岁,解决的还是数学难题,真可怕】

这个评论的回复高达数百个,大多也都表示着对这个年龄的震惊。

【人家十七岁解决了世界级数学难题,我十七岁在网吧熬夜打游戏】

【我人都傻了,十七岁,我特么还在上高二,还在背《琵琶行》好不好】

【我记得几年前好像也有一个大学生解决了一个难题什么的,当时好像直接奖励了100万?】

【我靠,直接奖励100万?慕了慕了】

……

除了这类评论,还有的人则是猜出了林晓的身份,表示【我记得今年进IMO国家队的有个数学学霸也叫林晓啊,两人不会是同一人吧?】;还有的则讨论着林晓解决的这个问题的价值。

不过,不论在哪,都少不了有些人会说一些丧气的话。

【还跟高斯比,高斯是随便来一个人就能相提并论吗?】

【以国内的环境和教育水平,这个林晓要么就此没了消息,跟当初那个刘同学一样,再没有出过成就,要么就跑到国外去,给国外争光了。】

【别吹了,小心到时候被打脸。】

……

对于这样说丧气话的评论,底下的回复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吵架声,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而已,更多人都对林晓的这个成就表达了由衷的赞美。

越看,林晓越觉得怪不好意思的,然后默默地在里面发了个【真的,没什么好夸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电话响了起来,看了一眼,又是那位周武教授打来的电话。

“林晓,你准备一下,待会儿《华青报》要采访你。”

林晓顿时懵了,华青报要采访我?

第六十六章 华青报的采访

上京大学。

前身作为京师大学堂,这座百年名校可谓是经历了许多风霜,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其建校所在的地方,依旧是风景优美。

而此时此刻,京大国际数学研究所附近的一片草坪上,围了近十来个人。

而这十来个人中,有好几位是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教授,许继、周武赫然就在其中,除此之外还有几名大佬,包括院长也在这,以至于旁边时不时有些学生经过时,看到这几位大佬,都想上前打个招呼。

不过,他们要打招呼的时候,周武就朝他们摆摆手,表示了制止。

虽然他是数学系的副主任,但作为这些大佬中资历最低的,就负责起让这些学生别乱喊的工作。

至于为什么不让乱喊,便是因为中间正在进行着采访。

来自《华青报》的摄影师,架着摄像机,镜头对着的是一个年轻的学生。

正是林晓。

而他对面站着的是一位来自《华青报》的记者,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女记者,叫邹小玲。

“林晓同学,你好。”

“邹记者你好。”林晓面上露着笑容,十分的真挚。

没办法,面对上京大学摊开150万大洋的时候,他想不真挚都不行啊。

于是虽然他现在还不是上京大学的人,也跑到上京大学来接受采访了,瞧瞧背后那恰好露出的博雅塔,以及上面还游着几只鸭子的未名湖。

这软广告植入的绝了。

“呵呵,真是没想到能够解决世界级难题的林晓同学,居然真的有这么年轻,你今年真的是十七岁吗?”

林晓笑了笑说道:“其实我要纠正的一点是,我今年18岁了,2000年出生,2月份的生日。”

“当然,如果是按我将论文发给《数学年刊》的那个时候算的话,一月份,我确实是17岁未满18。”

“原来是这样,不过这也大差不差的,不管是17岁还是18岁,能做出那样的成就,都很厉害了。”邹记者笑了笑,继续道:“那么,不知道做出了这样的成就,你的感想如何?”

“感想的话,还是挺不错的吧,至少证明了我学习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林晓笑着回答道,“至于能够得到这么多的认可,那也算是一种附加的意义吧。”

“呵呵,那看来林晓同学是一位很爱学习的人,听说你还在上高三,现在就开始自学大学的数学知识了吗?”女记者点点头,接着问道。

“嗯,大学本科的数学书我基本上都看完了,现在已经开始学习研究生的内容了。”林晓点点头。

“哇,那可真是太厉害了。”女记者忍不住赞叹道,每次采访这种年轻但又贼拉厉害的人时,她都得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感到由衷的惭愧。

实在是不能比啊。

“所以你就用你学到的大学知识解开了那样一道世界难题,那么在解决的过程中,你感觉难度怎么样?是不是很难,毕竟是世界级的难题。”

“难度肯定难啊。”林晓点点头,深以为然,同时也回想起了自己当初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九个小时,“那真是煎熬的九个小时啊……”

女记者一愣:“九个小时?”

“对啊。”林晓说道:“我花了九个小时才做出来,那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难的题,以前我做其他竞赛题的时候,最多也就花了我一个小时。”

其实能花九小时就写出来,和当初的贤者时间也很有关系,不然的话,天知道他得花多少时间才得写完。

然而,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沉默了。

他们此时心中想的东西和当初的徐红兵一样。

九个小时,你说个吉尔啊!

如果九十个小时内能搞出这种可以登上四大顶刊的论文,那都算牛逼了,结果你九个小时就搞定了,还是不是人了?

还特么拿你做的那些竞赛题来比,这是一个档次的吗?

就算是不怎么懂数学的女记者听了,也觉得这也有点离谱,最后只能干笑两声道:“真不愧是数学天才啊,另外,我也很好奇,你当初为什么想着要解开这道题呢?”

林晓摸了摸鼻子,这下轮到他尴尬了。

“怎么了?”见到林晓的样子,女记者追问道。

“好吧,其实是这样的……”

林晓最后如实地将情况说了出来。

而听到林晓说的,在场的人都有种既视感。

怎么那么像数学王子高斯的情况呢?

经典再复刻?

然后高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解决了如何用尺规作出正十七边形的问题,林晓花了九个小时证明了一个素数问题?

这就是天才之间的巧合吗?

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不论如何,当这个故事传出去后,只要林晓未来能够在数学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哪怕逊色于高斯,未来教科书上用来宣传高斯事迹的那个位置,很有可能都会变成宣传林晓的事迹。

之后的采访仍然在继续,但是旁边站着的几位京大数学教授们,心中就只剩下慨叹了。

采访的每一个问题,林晓的回答都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就说林晓已经看完了数学本科的所有书,这样好学的程度,绝对是他们这些老师都求之不得的学生。

许继也想起自己找到林晓的时候,这个学生可是正在听着李群表示论的报告,甚至还听懂了,后来周武还说他找到林晓的时候,林晓居然在给旁边的一个应该是博士后的女生讲解报告中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