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182章

作者:首席设计师

江合】

第二百五十九章 晶体结构完成,光刻机组装计划

看完这封信,林晓心中微微感慨。

从字里行间中,他都能看出这位老人的激动。

当然对于这样的老航空人来说,歼二零能够取得如今这么巨大的进步,他们也确实应该如此激动。

TA1000的性能之强,在所有涡轮扇叶的材料中,当然算得上是世界最强,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让歼二零飞的这么快。

TA1000的耐热性能越强,对于推力的提升就越大,毕竟涡前温度每提高100摄氏度,推力就能提高10%-25%,而涡轮扇叶作为承受这个温度的关键材料,TA1000毫无疑问是极强的。

对此,林晓作为TA1000研发人,心中十分的清楚。

由于之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顾诵院士悄悄给他说的那句话,所以他这几天也一直关注着歼二零大出风头的事情。

见到歼二零如此强悍的表现,也让他感到当初花去的那些真理点是值得的。

而后他将这封信放在了一边,然后又打开了另外一封信件。

这封信件,是本地信件,也就是从上京寄来的。

寄件人林晓就不认识了。

不过,当他拆开信封看了一眼后,就不由感到惊讶,这居然是一位空军将领给他发来的感谢信。

这位将领的文字倒是显得干净利落。

【林晓教授,感谢你的研究,让我们的歼二零有了如此提升,本想亲自和你见一面,向你表示感谢,但奈何你的身份需要保密,所以我也只能写一封信给你了。

等到海晏河清,山河太平,我再当面向你感谢,当然,也许以后也没这个机会了,不过我退休之后还是可以的。

哈哈哈……】

看完这封信,林晓再次一笑。

海晏河清?

他相信会有这样一天的。

而他也正在为这件事情努力着。

将这两封信放在了一旁,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眼前的屏幕。

只见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由无数颗代表了原子的球体连接而成的晶体结构。

这些原子的结构十分奇特,但是如果一看的话,却也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从其某一个晶面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它每一个晶面的原子都是错位的。

而这就是林晓研究了这么久之后,经过缜密的计算后,得出来的一个能够放大和缩小X光的晶体结构。

当然,这只是他计算出来的结果,现在还需要通过模拟来确定其实际效果如何。

“嗯,现在该进行模拟了。”

从软件中找到了代表X光的选项,然后便开始设置X光的照射方向和角度,以及波长。

根据他之前的计算,能够更好地发挥衍射作用,X光的波长不能太小了,不然的话,波长太小的X光,穿透性能也更强,想要控制其衍射,就更难了。

所以,X光的波长应当为3.56nm。

而这是利用衍射效应,所以不能像EUV光那样垂直照射,而是需要一个角度,也正是需要利用控制X光的入射角度,来控制X光的放大和缩小。

“唔,那就从30度入射角开始吧。”

输入了几个数据后,眼前的三维坐标系上便出现了一道代表了X光的粗虚线,这条粗虚线直直地照进了眼前的晶体结构当中,随后,X光便开始在其中开始了衍射的过程,粗的虚线在衍射的过程中,被分解为了几道虚线,然后又不断地在里面穿透,直到最后,穿透了这个晶体,最后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照射面。

看到这一幕,林晓微微一笑。

不错,就和计算中的一样。

当入射角小于57.5度的时候,X光就能够被放大,而入射角大于这个角度的时候,X光就会被缩小。

这个放大和缩小并不是指将光线的波长放大和缩小,而是将X光束的辐照范围给放大和缩小,就像是在太阳光底下拿着放大镜聚焦或者扩散一样,这是一个道理。

通过这种方式,X光就拥有了规模生产的能力。

随后,他继续测试,通过调整晶体结构来改变入射角度,进而实现对X光的放大和缩小。

经过多次测试,已经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这个晶体结构,达到了他所需要的程度。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要怎么生产出这样的晶体!

这个晶体的元素他早就已经选好了,仍然是硅。

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这就意味着其可塑性十分强,虽然它做不到像碳那样,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同素异形体,但是通过工艺的设计,并非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在凝聚态和材料学中,就有一个概念叫做无定形,无定形硅不存在晶体硅那样延展开的晶格结构,其原子间的晶格网络呈无序排列,利用这个原理,再根据特殊的工艺设计,就能够达到林晓想要的这个结构。

而至于为什么不选碳,则是因为碳原子太小,即使是选择10nm的X光,都可能轻松地穿过其合成的透镜,所以硅就成为了最合适的。

而就现在地结果来看,他们成功了。

“嗯,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又要经常性的泡实验室了啊。”

心中微微感慨一声,看了一眼旁边依然在睡觉,从来不知道工作为何物的咪咪,林晓不由伸出手揉了揉它。

“你这修猫,真懒。”

咪咪被他揉醒,“喵”了一声,稍稍抬起脑袋瞥了一眼林晓,而后在他的手掌上蹭了蹭,然后翻了个身子,露出了毛茸茸的肚子。

林晓呵呵一笑,余光却又瞥见旁边那封来自空军司令员的信。

环海未晏,内河未清,仍需努力啊。

目光一定,他拿出了手机,打去了电话:“赵升,前几天我们搭建完成的新模型,这几天经过我的完善,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根据模拟程序运算,它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

赵升,就是他当初挖来的一位国内计算材料学大牛,本身是青华大学材料系的教授。

话说回来,他从京大和青华挖了不少人,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生气。

嗯,这件事情以后再说,生不生气什么的,他就不管了。

而这时,电话里面也响起了赵升惊喜的声音:“林教授,咱们成功了?”

“是的。”林晓笑道:“所以,今天下午三点,叫上所有人开个会,开始我们下一个阶段,设计工艺!”

“好!”

赵升立马兴奋地说道。

挂了电话,林晓并没有立马就走。

“晶体结构已有,X光源也有,双工作台那边还在开发,不过因为有了新编码器,进度也正在加快。”

“这三个最关键的东西,都已经能够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至于剩下的其他部件,国内技术基本都不缺。”

光刻机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光源系统、光路也即透镜系统,以及双工作台系统,因为这三个,是整个光刻机需要动起来,并且动的最精密的结构。

而其他的部件,华国完全有能力去生产,即使是采购国外的,也不会有制裁问题,因为其他部件的技术艰深程度并不高,要是连这些都生产不了的话,那干脆摆烂好了。

而这么一算,也就意味着——

“开始生产各部位零件,准备组装光刻机的计划,也应该正式开始了。”

林晓的目光中微微闪烁,虽然还有一部分技术需要攻克,但是组装光刻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阿斯麦尔一年才只能造几十台光刻机,就是因为光刻机哪怕是组装起来,都十分考验精细程度,毕竟慢工出细活,到时候哪怕是一个螺丝的安装,都需要慢慢来。

林晓显然不可能等到所有技术都攻克之后,才开始慢慢进行组装。

而且,在华国里,他也应该好好发挥这种一盘棋的优势。

就像是华芯盟,也是他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建立起来的。

所以,现在也该让国内的厂商们准备一下,开始组装光刻机了。

当然,这件事情也需要上面的配合,才方便他调动各方资源。

看来,得写一封内参了。

心中如此一想,他立马从旁边找来了一张纸。

他也得写上一封信了。

至于该写什么,其实也很简单。

【制造光刻机的技术攻破工作,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现在,组装光刻机的计划可以开始了,恳请领导研究批准。】

写完,他下楼买了一个信封,将其装了起来,随后给马局长打去了一个电话:“马局长,有件事情需要拜托你。”

那边立马传来了马局长兴奋的声音:“好啊!你说就是!是不是要老地方见?”

林晓一愣,怎么马局长这么高兴?

不过他也没有在意,笑着说道:“没有没有,就是我写了一封信,当然,事情也比较重要,我希望你能够转交给上面。”

“信?行!”马局长立马说道。

虽然不是老地方见面,但是他相信,只要是林晓找他帮忙,绝对很重要。

而且林晓都说重要了,而且还要转交给上面。

那肯定有天大的好事!

他对此十分的相信。

于是两人约好了时间,便挂了电话。

而林晓也收拾了一下东西,前往了研究所,准备开会。

第二百六十章 不争气的学界

三点钟,会议准时开始。

他们这个小组有九个人,包括林晓在内,有四位研究员,剩下的则主要是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

相对于其他一些材料的研究团队来说,这个人员的数量显然还是太低了。

当然,对于搞研究的小组来说,数量并不重要,质量更加重要,有时候一个天才的想法,就能够将研究进度给推进到最后。

而他们这个小组的人,当然就属于质量向的小组了。

林晓这个开挂的就不用说了,之前林晓打电话的那位赵升,本身除了是计算材料学方面的大脑之外,在实验上同样是一位大牛,在国内很是出名。

至于另外两位研究员,其中一位也是计算材料方面的大牛,而另外一位研究员则是实验方面的大牛。

如果不是有这三位大牛一起,林晓想要这么快就将晶体结构给确定下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会议室中,林晓在大屏幕上重新用软件给在场的几位展示了一下这种硅晶体在X光的照射下,对X射线的衍射图像,X光的光源是一个平面波,其经过透镜之后,最后在另外一块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正方形地投影,这就是这个透镜的作用,它能够将X光的辐照范围局限于一个正方形之内。

这对于芯片的生产速度是很有效果的,毕竟现在的芯片都是正方形的,这也是为了提高晶圆的利用率,晶圆因为工艺的缘故,只能做出圆形,而为了更好地利用上这个圆形的每一块,芯片也就成为正方形了。

而X光的辐照范围变成正方形,在处理硅晶圆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了,到时候再凭借着X光的强效率,届时处理芯片的速度也将大大提升,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每小时能够处理两百片硅晶圆,差不多每分钟3片多硅晶圆。

如果以苹果公司的A15芯片面积来算,假如忽略硅晶圆边角料的损耗,一片硅晶圆就能够生产650颗A15芯片,一个小时下来就能生产13万颗芯片,一天就是三百多万。

但是如果用上了X光源,每小时处理的硅晶圆恐怕能够轻易地达到两百片以上,说不定能够达到4片。

这就是他们的X光源一旦运用于规模生产后的优点。

而后,林晓调整参数,让上面的晶体透镜开始转动,X光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辐照范围开始变化起来,在57.5度的时候,辐照范围便和光源大小相同,当超过57.5度的时候,辐照范围开始收敛凝聚,直到入射角转变为垂直的90度之后,已经变成了一个点。

当然,这也就是在电脑模拟中能够看到,实际上X光是不可见光。

而这时候凝聚成一个点的X光,能量之强,照一下,大概能够直接上一个随机癌变BUFF,大概类似于隔壁岛国某次核电站爆炸事件导致的癌变案例。

“太棒了!”

看着上面的结果,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

他们没有怀疑这个图像的真实性,因为当林晓将他的波相干叠加方程组拿出来之后,他们就没有怀疑过他们会失败。

当初林晓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时,他们都是感觉自己掉进坑里面了,用衍射来控制X光的放大和缩小?

林晓哪怕说要证明N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他们都相信,但是你要搞这个,那得处理多少的数据啊?

只不过,直到林晓拿出那个被他命名为林氏波相干叠加方程组的东西,并且给他们介绍了一番后,他们就彻底信了——当然,因为波相干叠加方程组的机密性,在林晓将方程告诉他们之前,都已经签了保密协议,至于背调什么的,在加入定光研究所之前,早就经过了更加严格的背调,所以泄密的事情都不用担心。

总之,他们设计出来的这个晶体结构,已然成功了。

回想起过程中的艰辛……呃,好吧,好像也没有什么艰辛的。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得到了这么重大的突破,放在他们以前参加的项目中,怎么样都不可能。

而这个月中,他们也算是见识到林晓的数学能力有多强,构建这个结构,数学计算是其中最麻烦的,如果不是林晓那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搭建的贡献,就凭他们几个人来的话,恐怕就算有林晓的这个公式,他们也需要花费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才能将这个结构给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