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徒己
但是,七日过后,郭靖的麾下却真有了一千名像样的骑手。
原来,郭默让丐帮之人散布消息,宣扬武状元郭默在江陵城招募骑兵。
凡是能够骑马射箭之人,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前往应招,一经录用等同于进了“敦武军”。
年前那场空前的“武举”,大宋“尚武”之风再起,再加上两万禁军精锐,筛选出五千“敦武军”的消息,早已传得纷纷扬扬。
每天淘汰一千人,十五天就筛选出了五千合格的士卒。
另外那被淘汰的一万五千人,就成为“敦武军”最有力的宣传员。
什么优厚的待遇啦,官兵平等啦,最高端的训练方法啦,最严明的纪律啦,完全透明的晋升制度啦,最普通的兵士都学到兵法啦......
可惜,“敦武军”筛选的太严格,还死守着五千之数,很多后知后觉的人,或者禁军之外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
现在好了,又传出“敦武军”的都统制,武状元郭默在江陵城选骑军,听到的人当然趋之若鹜。
连一些较近的驻防军,都有不少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纷纷“请假”前来应聘。
七日之后,江陵城东,一片很大的开阔地。
最近这些时日,郭靖的军马就在这里训练,逐渐也建成了一个简易的校场。
郭靖带着麾下的一千名骑手,从两湖各地汇聚而来的骑兵,达到了六千七百余人,暂时由秦钜统一约束。
七八千人,再加上战马,整个校场显得有些嘈杂。
在北侧修筑了一处一丈见方的高台,郭默立在高台之上,看着下边黑压压的骑兵,心里有些失望。
他是见过蒙古数万铁骑的,即便阵型不齐整,装备不齐整,但是几乎人人悍勇,弓马娴熟,而大宋的兵士整体显得羸弱。
“弟兄们,我叫郭默,是去年‘武举’的武状元,也是‘敦武军’的都统制。”
“如今,奉了官家的旨意,和‘燕王’殿下的将令,前来两湖抵御金兵。”
“有人应当知道,十日之前,就在这江陵城外,来了两千四百名不可一世的金国骑兵。最终,我军斩首两千余人,俘虏了三百多人,金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宋万胜——”
有参加过十日前那场战斗的江陵郡兵,居然喊出了盛唐时才有的口号。
不多时,也有人稀稀拉拉地喊着“万胜”。
“哈哈,万胜?何言万胜?”
“不,我们大宋现在的军队还做不到这个,要想做到‘万胜’,要拿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去训练,去厮杀,用汗水和鲜血来换取‘万胜’!”
“咱们在场的有将近七千人,这次筛选,我只留三千人,能够最终留下来的,军中待遇与‘敦武军’等同——”
那么嘈杂的场面,郭默的声音,却能清楚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中,单单这份功力就镇住了所有的人。
“郭靖、秦钜——”
“在——”
郭靖和秦钜二人,赶忙策马出列。
“就采用‘敦武军’训练、淘汰的方式进行筛选。三日之后开始筛选,五日之后不再增加新人,七日之后留下最终的三千人。”
“诺!”二人应声退下。
“宋慈何在?”
“在——”
“参与筛选的所有人的军需用度,江陵府要全力供应,所缺额度,可以向就近州府筹借。”
“所有账目,务必清晰,所用军需明细,同时行文兵部、枢密院和户部报领,‘燕王’殿下已经下过王命了。”
“诺!”
宋慈一身文官官服,在整个校场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挡不住那份铮铮铁骨。
郭默不怕麻烦,本来选出三千骑兵很容易,但他却要大费周章地花费七天的时间。
就是要在两湖大地,再次掀起一次“尚武”之风,既要获得最终的三千骑兵,又要尽可能把两湖驻军里所有的骑兵,全部给训练一遍。
“弟兄们,有将近两千五百名金国骑兵,还在两湖之地游荡。”
“他们被各路驻屯军断了归路,却因为咱们骑军的不作为,到现在还不能把这伙强盗消灭掉,这是咱们两湖骑军的耻辱。”
“在今后的七天里,在消灭这股金军的战斗中,我希望各位弟兄,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用金军的鲜血,来洗刷我们骑军的耻辱。”
“到那时候,郭某再跟诸位一起,喝碗庆功酒,一起高呼一声:大宋万胜——”
“大宋万胜——”
第二百零六章 老臣附议
当江陵府筛选骑军的事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远在一千多里外的临安,月底的大朝会,也拉开了帷幕。
从江陵赶往到临安,将近一千七百多里的路程。
王坚带着一百骑兵,押解着三百多名金军的俘虏。
担心中途出什么变故,每个俘虏一日两餐,只给一碗粥和一个炊饼。
王坚他们骑马,俘虏们只能靠脚走着,每日还保持着百里以上的速度。
其实,王坚有些小心过度了,这是在大宋境内,一群被打掉了威风和锐气的金国骑兵而已,能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奢求了。
行走七日之后,王坚算算时间,像这样走下去,至少还要走十天才能到达临安。
王坚就让副将押着俘虏慢行,而自己带着五名骑兵,快马先行向临安报捷。
因此,紧赶慢赶的,在正月底的大朝会前,王坚一行到了临安城外。
其实,半夜就到了,先到城南“敦武军”的大营歇歇脚,简单一顿吃喝,还抓紧时间睡了一觉。
天蒙蒙亮的时间,王坚再次起来,带着五名骑兵,有意不换衣甲,“风尘仆仆”地向临安城门疾驰。
“捷报,捷报——江陵大捷——”
离着城门还有一段距离,王坚就命令五名骑兵,一起高喊报捷的声音。
大清早的,声音传出去多远,也惊动了守城的军兵。
只是他们有些不知所措,似乎从来就没应对过这样的事情。
还是一名在军中待了多年的老卒,赶忙提醒大家。
“快,快让出道来,他们要到金殿报捷的。”
守城的军兵,赶忙让本就不多的进出城的人,先在一旁等候,将城门内外的区域清理一空。
王坚他们很快就到了,穿城门而过的时候,还故意停了一下。
“好让临安军民得知,‘敦武军’郭默郭都统,在江陵城外大胜金军骑兵,斩首两千余。江陵大捷——”
“江陵大捷——”
“江陵大捷——”
有宋一朝,虽然士大夫的统治阶级,对金国向来卑躬屈膝,以求苟安。
但是,民间百姓却始终饱含着“仇金”的思想,听到是对金军的大捷,自然是群情激奋。
“大庆殿”的朝会,已经开始进行了。
正月里,也没什么大事。
地处江南,既不用应对冬寒,也不是洪涝的时节,南宋军事虽弱,经济却异常发达,老天赏饭吃,又不用担心饥饿之苦。
礼部尚书程珌出班奏表。
“启禀官家,有金国使节到访,言道金国邓州驻军,有五千骑兵在训练之时,误入两湖地区,已经有一月有余。”
“‘忠顺军’都统孟宗政,帅军阻了他们的归途,因此金国来使拜请官家,给‘忠顺军’一道旨意,令其放金军北归。”
“哦,还有这事儿?朕怎么不知道?程卿是怎么处理的?”
官家端坐在龙椅之上,故作惊讶道。
“老臣告知对方,朝廷并未收到消息,这就禀明官家,派人核实。”
程珌四平八稳地道。
“史相以为呢?”
官家没有给予评判,转头问向站在文官之首的史弥远。
“启禀官家,此事老臣也有风闻,既然金国使节来访,看来确有此事,还是不要伤了两国邦交为好。”
“老臣不敢苟同史相所言!”
官家还没有答复呢,程珌又出班道。
现如今的朝堂,敢跟史弥远当庭硬杠的大臣不多,但不表示没有,这个礼部尚书程珌绝对是其中之一。
“程卿有何言论,但说无妨。”
官家似乎对程珌的意见更感兴趣,居然没搭史弥远的话茬,让他微微有些吃惊。
“启禀官家,老臣不在职枢密院或皇城司,因此收不到各地军方的消息。”
“单单听金国使节所言,老臣就认为,一定是金军故意挑衅,深入两湖地区为祸,‘忠顺军’孟都统才会有此行径。在没收到详细军报之前,老臣建议不予理会。”
“哈哈,程卿老成谋国之言啊。其实,军报早就到了,金军五千骑兵肆虐两湖,各地驻屯军已经在着力阻击了。”
“那金国就是恶意挑起两国争端,我大宋绝对不能答应,金国这种无理要求!”
老程珌说完,竟将手中金国的国书,当厅置于地上,甚至还上去踩了两脚。
“哈哈,你这个老程珌,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这么大的脾气。”
官家笑骂道,却一脸笑容,丝毫没有责怪的样子。
那些想弹劾程珌“君前失仪”的御史们,见到官家一副“龙颜大悦”的样子,手持着笏板,不知道该不该出班弹劾。
“江陵大捷,斩首金军两千级——”
“江陵大捷,斩首金军两千级——”
王坚一行六人,从南门进了临安,一路高喊着大捷的事情。
逐渐的,有好事之人也跟着一起喊,大家就都集中到了皇宫外。
丽正门,守城的兵士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聚集,赶忙关闭了宫门。
他们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急忙派人往“大庆殿”送信。
但是,众人高呼大捷的声音,还是先传进了“大庆殿”。
“老货,去看看外边出了什么事情?”
大殿内的文武,听到了外面叫喊声,大家也不再议论金国使节的事情。
老太监出去时间不大,就再次回转“大庆殿”,满脸乐得开了花。
“启禀官家,江陵大捷,斩首金军两千级。报捷的是‘敦武军’的王坚,正在丽正门外候着呢。”
老太监的话,让整个“大庆殿”顿时鸦雀无声,瞬间之后,却又爆发出各种赞叹、质疑,还有斥责。
“让王坚到大殿上来——”
官家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小七走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确切的消息了,这小子还真能折腾啊。
“末将‘敦武军’王坚,参见官家!”
王坚上得金殿,因为有甲胃在身,就行了一个军礼。
“王将军,可有军报详情,呈上来。”
王坚解下背上的大包裹,从中取出一封奏报,递给了老太监。
官家就在龙椅上,展开了奏报。
奏报很长,官家不急不慢地看着,满朝文武都有些着急,却也没人敢去催促一声。
“好,很好。哈哈,王将军,奏报朕已经看了,你给大家讲讲具体战况吧。”
其实,王坚也没有亲身经历江陵城外那场战斗,在他领命自己要回临安报捷的时候,特意找人详细了解了整个过程。
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往往比自己亲眼目睹的,更要精彩绝伦。
“启禀官家,微臣要弹劾‘敦武军’都统制郭默,擅离职守,置‘敦武军’于不顾,私自跑到江陵府去。”
王坚的话刚说完,就有御史跳出来弹劾了。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