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一路上沾染不少泥点,两人都有些闷闷不乐。
这荒山小院里人来人往,还有不少官员,是因为南都(今江西南昌)留守、南昌尹林仁肇将自己的官署部署在在这。
好好的南都不待着,跑到江边来风餐露宿,很多官员和下属都十分不爽。
但林仁肇却倔强的觉得北面大军迟早会打过来,接连向朝廷上书得不到回复之后,他便不运数百里把在自己官署从好好的南都迁到武昌来,直接指挥武昌的军队不知江防。
许多下属和官员都觉得不可理喻,北面秦国虽强,可他们年年进贡,两家关系父慈子孝,秦国特使还在江南,怎么会突然打过来呢,所以不少被迫到这江边上直的官员和将领都有抱怨,可林仁肇不为所动。
特别是他手下大将朱令赟更是好几次直接发表反对的意见,林仁肇虽不采纳,和他以及京城领禁军的皇甫继勋关系都不好,但也不敢那他这个手下的将军如何。
因为朱令赟是名门之后,是昔日杨行密的小舅子和手下最能打的大将朱延寿的孙子,国主向来喜欢这样的名士,所以对朱令赟也是十分看重的。
可林仁肇却和皇甫继勋以及朱令赟不合,虽然同为武将,可这两人私下聊天时候总会说一下消极丧气的话,说北军强盛,天下无人可挡,如果打过来他们毫无胜算之类的话,他每次听了都十分不高兴。
与他们辩论却又不是对手.......
小院里,林仁肇激动的打开一份刚刚由属下官员给他送来的回信,是从江宁那边来的。
看完之后,脸上的激动和期盼也逐渐消失了,变得如死一般沉寂,眉头紧皱,随后他将信封撕得粉碎,重重几脚踩碎在泥地里。
一屁股坐在老梨树下,许久才像缓过来来一般,叫来门口等候的传令兵,叹口气道:“让兄弟们散了吧。”
传令兵愣了一下,点头转身跑出院子。
林仁肇无语看着天,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之前给江陵上了奏疏,说得很简单,因为听说最近北国的皇帝到扬州游玩。
扬州就在江边上,他请求由自己率一万精锐死士,趁夜从水路悄悄袭击扬州,将史从云杀了,以绝后患。
即便一击不成,只要将史从云围困城中,扬州不是坚城,秦国上下也会群龙无首,后续江宁距离扬州很近,立即增兵肯定比大梁来得快,攻破扬州,就能要了史从云的命,以绝后患。
他断定秦国肯定会打过来的,既然如此必须先下手为强,而这次史从云贪恋游山玩水,则是最好的机会!
他甚至已经在他军中召集好了士兵。
结果他的奏疏没到国主面前,陈公给他悄悄打回来了,还告诫他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不然国主肯定会将他撤职,到时南都附近的兵他都调度不动了。
林仁肇又气又急,心中十分不解,他不明白国主为什么不主动出击,但他知道陈公肯定不会害他的.....
第461章 、朱令赟
“让江州的奉化军多做整备,不要懈怠。”林仁肇一面说一面让身边的书记官记下他的命令,随后补充,“把余下镇南军都调集到武昌这边来。”
等他说完,书记官记录完毕,递给他看,林仁肇从案边小心翼翼捧起自己的官印加了上去,让后让传令兵进来,递给他命令书,让他重复一遍。
传令兵十分机灵,很快复述一边。
林仁肇点头,“快去传达,不要耽搁。”
传令兵犹豫一下,小心道:“留守,弟兄们会不会有意见.......”
“他们是当兵的,听命令就好,有什么意见!”林仁肇不高兴了。
传令兵拱手,退了出去。
林仁肇心里盘算着,既然国主不同意他主动出击,那就换一种办法,他至少要守好武昌和九江防线。
在他看来,秦朝大军如果要进攻江宁,最好就是走江陵那边过来,因为荆南就在秦国手中,如果是他,也绝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放在从东面长江横渡主力。
主力最好走最顺的西面,直接从上游秦国土地上渡过长江,然后再沿江东进,东面应该是偏师。
正是基于此种判断,他觉得武昌将成为第一道防线,随后九江的奉化军,将成为第二道防线。
因此,他想把南面镇南军的士兵调到九江或是武昌去,镇南军镇囤积大军,却远离江边,都驻扎南都(今南昌附近),如果秦军真打过来,很大概率看都不看一眼。
与其在那,不如往北加强江防,脑子里这么想,他就下令将镇南军往北调。
虽然将领调兵,一般要有枢密院的调令,但陈公是朝中枢密使,向来对他看重,而且之前几次,他都是先调兵,然后再写信给陈公解释。
正当他准备叫书记官给陈公写信时,院子外面传来嘈杂的吵闹声。
林仁肇皱眉,刚起身院子里一声闷响,卫兵撞开门一下摔倒在院子中,激起一片尘土。
林仁肇一把将书记官拦在身后,然后拔出腰间横刀,几大步已到院中。
外面很快三四人着甲的人进来,十几个卫兵也跟着进来,一下围住了他们。
看清来人是手下将领朱令赟和其余几个将领之后,他才微微松开手中横刀,不过依旧保持几步的距离,质问道:“你们闯进来干嘛?”
“我们有话说,他们不让进。”朱令赟旁边军官小声说,“也不是故意的。”
林仁肇正要发火,朱令赟直接道:“我就直说了,我带他们来的,又事想跟留守说道说道。”
“违抗命令,擅闯中军,你最好有个说法。”
朱令赟直接道:“说法就是将士们都不满意,将军让我们来我们都来了,从南都到这像是一群牛马,毫无怨言,你说让我们准备打仗我们辛辛苦苦不眠不休准备了,现在仗在哪?”
“好,就算留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军机秘要,我们也不强求知道,可如今弟兄们离家数月,在这折腾那么久,都以为可以回家了,让我们去九江待着是什么意思!”
林仁肇冷声道:“是为了防备秦军,你们照令去做就成,难不成想违抗军令吗!”
没想到朱令赟却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质疑道:“军令?留守的军令有枢密院的加印吗,把整个镇南军往江边调,难道不用枢密院和国主的同意吗,我都想问问这件事是我目无法纪还是你目无法纪!”
林仁肇眼神森寒,腰间横刀又握紧了,他本就人高马大,还有老虎纹身,如今杀气腾腾,更是骇人,“这不用你们管,某给你们一次机会,退出去立即去执行命令,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院中气氛一时凝重,外面的一圈卫兵也紧握手中长矛,将朱令赟等人团团围在正中。
僵持一会儿,朱令赟哼了一声,转身走了,几个军官也连跟了上去。
小院中气氛却不太好,书记官有些担忧的道:“留守,这件事.......”
林仁肇抬手,“不用去管,如果他们执行命令就揭过,如果胆敢抗命,我自会处置。”他向来只想军事上的事,而且杀伐果断,在他看来这些军官的不满都是小事,谁敢真抗命,他就杀一儆百。
卫兵退了出去,院子里又恢复正常,林仁肇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考虑着他的江防计划,同时还写信向枢密使陈乔汇报。
.......
出了院子,朱令赟一行人怒气冲冲,没走多久,已经有不少军官在等候,纷纷问起结果。
“都回去吧,他死不改口。”朱令赟道,周围传来一片轰然叹息。
“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家中老小可怎么办.......”有人抱怨。
“留守就是吓操心,国主和相公们都没说什么,他着什么急,再说秦军十多年来,哪里有过江的迹象.......”
“就是,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
将士们七嘴八舌的抱怨起来,随后又都开始求朱令赟想想办法。
被大伙围住,朱令赟抬手道:“别吵了,我自会为你们想办法,回去等着吧。”
众人谢过,随后才散去。
到了江边营帐中,朱令赟对亲信交代道:“林仁肇敢目无法纪,我还不知道,他先发了军令又发给陈枢密书信。
这本就是反着来的,好在我在江宁也有不少好友,只要赶着在他书信到京城之前,去江宁告发他,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说完他环视几个亲信,“你们谁愿去做这件事,只要做成,大家都能回南都去。”
顿时好几个人举手,朱令赟挑了一个平日办事机灵的:“立即去江陵找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把书信给他,一定要快,无论如何都要赶在林仁肇的信使之前,不然就治不了他的罪了!”
亲信再三保证,朱令赟也放心下来,让他带着书信立即出发了。
心里却想,林仁肇啊林仁肇,这才要是成了,看老子怎么把你踩在脚底下,早就看不惯他跋扈飞扬的模样,有点本事又怎么样?不就是在淮南打退了周军吗?最后淮南还不是丢了。
如果换他来,也不见得会差.......
第462章 、匪夷所思
南方的诸多事情史皇帝并不知道,秦国上下正如阳春三月,万物生发,蒸蒸日上。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保家卫国,光复旧土的热情很高,当一个群体出于上升的时候,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当出于下降的时候,再小的问题也会被刻意放大,历史向来如此,而秦国此时此刻无疑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
所以相比江南的危如累卵,辽国的明争暗斗,秦国则上下一心,日新月异,史皇帝的威望与日俱增,已快到如日中天的地步。
大街小巷都流传关于他的各种传说。
.......
回到大梁之后,史皇帝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周后,不过如今已不能叫小周后了,而该是周玉英。
小姑娘一看就惊为天人,和她姐一样可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而且她正好十八的年轻,全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的活泼气息。
不过比起姐姐的美艳端庄,妹妹更加活泼一些,也不像符太后和符二妹姊妹那样就像双胞胎使得,周家两姐妹各有风采。
史皇帝如今已是老油条了,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老,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如今他已经是虚岁三十了,比起来小姑娘比他小了十二岁。
不过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老牛吃嫩草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这就令他很开心。
周玉英第一次在宫中见到他时候还有些害怕,见的可是秦国天子,何况史从云在江南的名声也没那么好,大多都是凶名。
不过史皇帝也不玩虚的,当即很高兴的表示要留她下来侍寝。
小姑娘吃惊了一下,不过也没哭没闹,经过一整晚的互相了解,和深入交流,第二天小姑娘就已经很喜欢她了。
第二天,史从云得意的带着她用膳,宠溺的道:“朕厉害不厉害!”
小姑娘脸红点头,恨不能腻在他身边不离开,才知道味道的少女大多如此,史皇帝更加得意了,随后让林尚宫给她安排一处行宫,并且安排衣食住宿,下诏册封小姑娘为嫔。
史皇帝之后几天可谓春风得意,差点就君王不早朝了,小姑娘也是食髓知味,天天粘着他,最后还是一次早朝上,范质顶着史皇帝的臭脸指出这个问题,才让他有所收敛。
男人大多是如此的,喜新厌旧,当然喜欢年轻漂亮的。
不过一个多月之后,史皇帝也清醒过来,不再专宠周玉英了,不然别的老婆要生气了,何况这么多天高强度工作,比打仗都累人。
.......
之后,史皇帝很快回到了贤君明主模式,开始频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在他的计划中,两年休整之后,明年就是对南唐发起灭国战的节点。
关于战争的对策,准备,已经商议了很多,许多重要关节,史皇帝已经亲自把关过,他去扬州就是为了看后勤补给准备得如何。
不过有件事他还在考虑,就是如何把林仁肇弄下去,他守武昌,多少让人不放心。
关于这点,党进,荆嗣等这些后起之秀,又是猛将的都觉得无所谓,一个林仁肇在十几万大军面前能起什么波澜。
而王审琦,司超,李处耘等参加过后周攻淮南之战的老将则都觉得如果有办法在战前把林仁肇搞下去的话,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林仁肇在淮南之战中给众人留下的映象实在太深,有勇有谋,一个人领着一千多人奇袭就扭转了战局。
要知道当时无论是后周还是南唐,都在淮南投入超过十万的兵力,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中,他居然可以凭借千人扭转战局,无论是胆色勇气,还是谋略都是个人才。
这样的人在江南,万一被国主重用的话,确实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麻烦,所以老一辈的人都赞成想办法安排一下林仁肇再开打的事。
而且最重要的,南唐之前和他们打过,他们对南唐大多知根知底,如今的江南在他们看来,除了林仁肇,大概也没什么可堪大用的将领了。
只要把林仁肇弄死或是弄下去,那南唐还有谁能做领兵大将来和江北对抗?这是一招收益很大的杀招。
史皇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不过暂时没有头绪。
直到月底,第一批武德司安插在南唐的间谍发回来报告。
史皇帝召集枢密院和两军司的高层来一起分析研究,里面有大量的南唐军队驻防情况,是十分重要的情报。
里面还提及因为十多年的和平,很多南唐军队江防松弛。
关键是其中一个重要情报引起史从云的注意,里面说根据他们和士兵军官闲聊探查得到的情报,南都留守林仁肇似乎和朝中的官员也好,将领同僚也好,关系都不好。
关于林仁肇情报,是史皇帝特意交代他们打听的。
这件事立即让史皇帝上心了,脑子里一下想到“离间计”三个字,让武德司回信,让他们接着查查看仁肇和官员将领们为什么关系不好。
武德司的间谍,大多数都是商人,旅客的生份在南唐往来、
潜伏最好的一处是金陵城的一处酒楼作为据点,因为酒楼老板的儿子叫张永福,八年前就从江南来大梁做生意,随后定居下来,娶了当地的姑娘。
当时他爹大概就是害怕北面大军打过去,乱军中丢了性命,所以把儿子送到北面安居,他自己留在金陵继续经营酒楼。
之后武德司给他抛去橄榄枝,给了他入仕途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张永福立即同意了,以探望父亲的名义回了江南,随后留在父亲酒楼里帮忙。
很多消息都是从那里打听到的,据说他家的酒楼很出名,叫望江楼,南唐朝中的很多达官显贵都喜欢去那里聚会游乐,消息很是灵通。
........
武德司间谍的效率十分高,史皇帝的命令下去没多久,半个月之后,张永福那边就秘密回信,给他们带来一个又惊悚,又诧异的答案。
林仁肇被军中同事和大臣们不喜欢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他功劳太高,说话做事直来直往,得罪人。
二来则是林仁肇老是在朝堂或军中说秦国大军肯定会打过去的,要加强江防,加强武昌,九江防御,早做准备,或率先出击,于是被所有人不喜欢。
面对这样的情报,史皇帝和一种枢密院官员,两军司将领都脊背发凉,惊悚在于林仁肇的直觉准确,和处理得当。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