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山铁杉
所以才会让朱可夫以个人名义邀请艾森豪威尔访问莫斯科,做出友好态度缓和双方的关系,艾森豪威尔才刚走呢。
艾森豪威尔应邀来到苏联,在朱可夫的陪同下,他在莫斯科红场与苏联统帅一起观看了开幕式,面对欢呼的人群,两人相拥在一起挥手示意,所有的人都认为,美苏关系紧密。
闲暇之余,俩人促膝交谈了很久,从列宁格勒战役讲到莫斯科会战,又从非洲战场讲到了诺曼底登陆,彼此更加的了解和敬重。让他们十分高兴的是,在艾森豪威尔访问期间,日本投降了。这对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可谓是功成名就了。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朱可夫同志对美国进行回访,艾森豪威尔不是提出邀请了嘛。”斯大林平静的道,“在日本问题上和美国的争执,以及朱可夫同志的回访并不冲突。又缓和又斗争,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目前在保留东欧利益的前提下,斯大林觉得可以对西欧国家可以采取缓和态度。因为不仅仅是西欧国家需要重建,苏联同样需要重建。
甚至和西欧国家担心的苏联入侵一样,苏联也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遭到美国和英法的联合入侵,自从德国对苏联展开偷袭之后,苏联高层上下已经对这些帝国主义不信任了。
现在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同样不值得信任,但是却可以分化和瓦解。延迟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东欧,斯大林认为可以采用进攻性防守的策略,以朝鲜半岛为筹码,尽可能的争取在日本的利益,让美国承认苏联对北海道的占领只是最低限度的目标。
其实到此时美国人还没有在朝鲜有太多的存在,因为朝鲜此前一直在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之下,自然不可能有美国势力的存在,而美国人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把大量军事力量投射到朝鲜半岛,苏联人却不一样,他们本来就在西伯利亚拥有大量军队,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投入力量。
而事实上苏联也确实早于美国在朝鲜部署了军事力量。
如果没有核弹的话,早已经进入朝鲜半岛的苏联完全可以把美国踢出去。
但是有了核弹又不一样了,美国的态度和核弹爆炸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诠释着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斯大林甚至庆幸在波茨坦会议上,接受了英国发起的暗箱操作。如果一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话,现在手握核弹的美国,肯定会找机会给苏联无休无止的羞辱。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已经预测到了肯定会被美国施压,这个时候肯定不是之前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时候温情了,而是充满了火药味。
日本和朝鲜半岛还有所不同,苏联可以按照之前的协议,让三八线以南的半岛由美国受降,因为朝鲜半岛好歹是大陆的一部分,就算是放美国人进来,地面力量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苏联也不应该惧怕。
而北海道则不同,美国海军和羸弱的苏联红海军相比,简直就是来自未来的军队。如果能够让美国承认苏联的事实占领,换取苏联对朝鲜半岛美军的优势,看起来怎么都不算太差的结果。
理论上斯大林哪里都不准备放弃,可是在苏联的核弹研制成功之前,一定程度上他现在必须要忍气吞声,甚至在伊朗的撤军也准备遵守,而不是对巴列维进行文攻武吓,维持帝俄时期和英国南北分治的默契就可以了。
现在的苏联对英法要采取缓和态度,就算是搞事也不能在欧洲搞,而是利用手中的牌,在英法没有切身利益的远东,以日本和朝鲜半岛为棋盘和美国交锋。
至于波茨坦会议上的暗箱操作约定,全部承认,并且给予明确的撤军时间表,和英美尤其是英国保持联络,保证撤军的透明性。
“核弹这种武器美国有苏联没有,我们的核弹项目必须要尽快拿出来,才能改变现在的心里弱势,让美国人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把声音放小一点。”斯大林用非常严肃的目光看着贝利亚说道。
贝利亚是苏联核项目的负责人,早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贝利亚手上的原子能情报,已经累计了厚厚的一摞。英国、美国的个方位间谍,都传回消息,在未来的两年之中,很可能英国的核弹就会被研究出来。
根据苏联的情报,第一个研究出来核弹的将是英国,但谁也没想到,英国的核弹计划终止了,并入了曼哈顿计划当中。
贝利亚作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手中掌握着英美核弹研究的详细资料,只是战争期间斯大林对核弹研究并不感兴趣,导致贝利亚没有办法进行研究。
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声巨响惊醒了斯大林,后来在日本爆炸的两颗核弹,真正让斯大林认识到判断错误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不是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用美国核武器对苏联进行讹诈,那么一旦美国开始进行真正的讹诈,苏联将会失去更多。
“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进当中,我们一定尽快让美国冷静下来。”贝利亚给出了庄重的保证。
“告诉莫洛托夫同志,定个时间派出代表团对西欧国家进行访问,法国和英国是重要目的地。”斯大林点点头,话锋一转开始表示对英法表达善意的举动,“让红旗歌舞团随行,以艺术交流的方式展开访问,这样更加的单纯一些。”
英占区波恩市,大英帝国媒体眼中的重建典范,作为贸易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不辞辛劳的对欧洲联络官,在三明治的生活当中难以自拔,占领军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美好。
忠诚的帝国公务员,现在饱受龙骑兵的腐蚀拉拢,如果不是一直保持着一份初心,艾伦威尔逊根本不会坚持到现在。
可是小日子过得挺不错的时间还是屈指可数了,艾伦威尔逊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并且十分讲究契约精神,不会像是在德国的其他外国人,随便拿几根烟就欺骗女孩的身子,他还是要两姐妹生活无忧才放心离开。
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
得到了好处,必将以更大的好处反馈回去,这就是艾伦威尔逊讲究的契约精神,不同于大多数占领军和德国女人的露水情缘,他是真的想让伊莎贝拉姐妹过上好日子。
“你们德国这些战争时期的大企业,是不会这么简单的倒下去的,它们一旦到了,德国的战后重建就无从谈起。最多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这些德国大企业就可能会得到扶持,你们姐妹在海尔曼烟草工厂得到的利益,不要紧紧抓在手里,完全可以利用手里的资金对这些企业进行持股。”
艾伦威尔逊脸上满是温和,就像是一个将要离家的丈夫,对自己的妻子交代如何应付生活的琐事,让两个龙骑兵感动不已,至少他认为是这样的。
“你要走很长时间么?你走了,其他人会不会欺负我们。”伊莎贝拉波金娜面带温色,表现出来似乎舍不得,又不能宣之于口的坚持。
不得不说两个高材生立的人设,把艾伦威尔逊这个自夸身经百战的业余军情六局探员,耍得团团转,从头到尾光顾着发挥英国占领军一员的战斗精神了,没发现两个伪龙骑兵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地方。
毫无防备之心的艾伦威尔逊,有什么就说什么,表示自己本来不想离开英属印度,是因为某些意外的原因才不得不走,回来之后一直想办法回去。
“你不会回来了么?”立着苦情人设的安娜,以言不由衷的口吻询问。
“当然会回来,我会想办法和你们常联系。”艾伦威尔逊把两个龙骑兵拉入怀中,也许这就是爱情吧,甚至小兄弟已经开始膨胀,向两个龙骑兵致意。
在艾伦威尔逊离开波恩时候,伊莎贝拉波金娜起的很早,精心准备着早餐,弄好一切之后才到房间把艾伦威尔逊和安娜叫起来,又是一晚上的激战,两姐妹神采奕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艾伦威尔逊也只是略带疲惫。
早餐时间十分温馨,三人都知道此刻就是离别之时,都有默契的没有说伤心事。直到艾伦威尔逊夹着包上车,一直在房子门前目送的安娜才回过神来,“他走了,现在怎么办?”
“办我们的事情,为德国的重建尽一份自己的心意。”伊莎贝拉波金娜一语双关的开口,“他不是说了么,善于利用烟草工厂的资金,帮助一些德国的著名大企业,以后一定会趁势而起,有了钱,对我们的事业更加有利。”
我们要要钱做什么?安娜不理解,但马上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先生了孩子,名义上的海尔曼家族财产,是不是自己和艾伦威尔逊的孩子有优先继承权?可惜学校没有教过这种问题,加茨拿的教育也有局限性。
处于慎重考虑,艾伦威尔逊此时应该准备十个算无遗策的计划,一百个后手,无数个临场发挥方案,但实际上都没有,他登船之后就补觉了,缓解一下不分昼夜鏖战的疲惫。
他将会顺着莱茵河一直到鹿特丹,然后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荷兰和比利时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都赶上了殖民时代,却又不是殖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
荷兰的巅峰毫无疑问是海上马车夫的时代,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荷兰在十五、十六世纪,曾凭借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而称霸于世,自然也在全世界到处寻找殖民地,随着经济和海上实力的崛起,荷兰后来居上,在争抢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的步伐上,很快超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原来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地盘,许多都落入荷兰之手。
后来荷兰在英荷战争中失败,归根究底是本土的经济和人口有上限,在殖民地争夺的过程中,确实无法和英法所抗衡。
二战当中荷兰虽然没有像是一战那样置身事外,但战争时间只有五天,付出的代价比其他欧洲国家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微小了。
现在的荷兰还不是心急火燎的和法国一样开始重返亚洲了么?还有这一次重要会议的所在地比利时,也属于殖民帝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是艾伦威尔逊,目前为止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欧洲到底能不能维持完全或者部分上的独立性,就看这一次的会议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了。
在到达鹿特丹之前,艾伦威尔逊还下中途停靠的荷兰阿纳姆下了船,吃了一点饭,甚至看了一段芭蕾舞,才重新上船继续自己的旅途。
艾伦威尔逊靠在甲板上的椅子上,拿着刚从阿纳姆买的报纸,虽然看不懂看看插画也是挺好的,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女性礼貌的询问,“这位先生请问这里有人么,可以让我们休息一下么?”
“请便!”拿起来的报纸后面,艾伦威尔逊的眼睛露出来,说了一句报纸马上又恢复原样。
一秒钟之后,被重新端起来的报纸刷的一下又被放下,艾伦威尔逊的眼睛盯着在中年女性身后的女孩,这副面孔?他是绝对不会认错的!颜值通杀中西的奥黛丽赫本。
“这位先生?”赫本的母亲注意到了艾伦威尔逊的异常,用英语开口道,“不知道,你准备要去什么地方?”
“哦,我要去一趟布鲁塞尔,有公务在身。”艾伦威尔逊拿出了牛津大学的绅士做派,收敛起来平时重拳出击的真性情,语气温和,非常令人容易相信自己。
虽然艾伦威尔逊在礼仪方面并不讲究,但是相关的教育还是接受过的,尤其是在工作当中,见过英属印度的公务员,比本土还讲究的作风,所以模仿起来丝毫不令人觉得尴尬,仿佛理应如此。
在这个过程当中,艾伦威尔逊用极强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眼睛,别把奥黛丽赫本吓到了,将话术发挥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短短几句话介绍了自己的身,并且表明他本身的年龄并不大,态度端正,口气谦和。
“没想到艾伦先生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工作经历了。”赫本的母亲倒是十分惊讶,虽然艾伦威尔逊没有刻意炫富,但是身上的手表和得体的西装,还是能令人看出来,家庭条件是非常不错的。
这就看怎么说了,如果考虑到从印度拿到的古代文献,那已经不仅仅是不错了。如果仅仅考虑到在英占区微不足道的酬劳,同样是一笔对普通人来说的天文数字。
提及德国人,赫本的母亲明显态度不善,家族家道中落和德国人有着巨大的关系。艾伦威尔逊也忘记了在波恩的风花雪月,严明自己和大英帝国的立场,对德国的惩戒必须进行。
“以我的年龄还不足以叫先生,叫我艾伦就好,尊敬的女士,你的女儿看起来清减一些。”艾伦威尔逊旁敲侧击的把话题引到奥黛丽赫本身上,转折十分圆润,并不令人唐突。
随后就是赫本母亲对德国人的血泪控诉,德国占领荷兰期间,由于谣传赫本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德国的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奥黛丽·赫本的舅舅更被处决。
赫本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数年间,因为食物匮乏,赫本只能经常以郁金香球根为食物,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该死的德国人!”艾伦威尔逊义愤填膺,完全一副正义使者的做派,随后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在英占区工作,同样见到了现在的英占区普通的德国女性日子也非常煎熬,战争对所有涉及的国家都没有好处。
而自己所在的英占区贸易委员会就励志于进行德国的战后重建,艾伦威尔逊在讲述的时候,当然也没有忘记灌输私货,表示美占区的美国大兵始乱终弃,法占区的血腥报复,只有英占区是真心实意进行重建的事实。
赫本母女频频点头,艾伦威尔逊则表示,战争终究会远去,和平和繁荣一定会降临欧洲。
像是布鲁塞尔会议那种琐事,完全无法阻挡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帝国公务员,在莱茵河上面的超常发挥。
随着时间的流逝,艾伦威尔逊取得了赫本母女的信任,以适度的程度拉近双方的距离。
“伦敦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战前我曾经去过,只是现在记忆有些模糊了。”奥黛丽赫本终于加入到了话题当中,表示自己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去伦敦进修一次。
“哦,真是怀揣着梦想的女孩,如果到了伦敦需要帮助的时候,尽管开口。”艾伦威尔逊写下了自己的住址,递给了奥黛丽赫本。
客轮在继续航行,艾伦威尔逊的旅途还在继续,下了船的奥黛丽赫本对自己的母亲道,“这个英国人看起来真是一个不错的人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鲁塞尔会议
“看一个人不要看表面!”赫本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女儿,孜孜不倦的教导着。女儿还是过于单纯了一些,却不想想一个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人,会单纯么?
要论单纯,艾伦威尔逊才单纯,在这个险恶的社会都不是被欺骗多少次了。不然他怎么会怀念英属印度的生活呢!那里才是对他最友好的地方,心灵安宁的港湾。
母亲的话,并没有让奥黛丽赫本听进去,她觉得那个英国人就是不错。因为营养不良的关系,赫本对自己的面容其实没什么信心,她也并不是在赞美当中长大的。
如果不是对这张脸过于熟悉,艾伦威尔逊也不可能认出还在幼年期的地球球花。
一九四五年的奥黛丽赫本,并没有通杀中西的颜值,甚至还不如在波恩的伊莎贝拉姐妹,就是一个长相清秀的普通小女孩而已。
奥黛丽赫本,真正被人熟知是在罗马假日之后,不夸张的说,是好莱坞的顶级化妆师一手造就了大家熟知的那个奥黛丽赫本,他抓住了她面部的优缺点,为她量身打造了最适合她的妆容和发型,他的化妆术对赫本来说堪称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也成为了赫本的御用化妆师。
身材干瘪,样子清秀,如果不是艾伦威尔逊的超强记忆力,这也就是一个样子还不错的普通女孩而已,直到五十年代,奥黛丽赫本去纪梵希试镜的时候。
身材干瘪、穿着普通的奥黛丽·赫本出现在纪梵希本人眼前,梦境破碎的纪梵希当场不留颜面地拒绝了奥黛丽·赫本的所有要求。
被拒绝后的她并未放弃,反复多次邀请纪梵希共进晚餐,晚餐中赫本向纪梵希绘制了自己的事业蓝图,才让纪梵希成了自己的御用时装师。
如果抱着变现的目光来看,如果艾伦威尔逊对这张脸记忆不深刻,错过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件事,他毫不犹豫的留下了在伦敦的联系方式,他相信这个丑小鸭会长大的。
艾伦威尔逊自认为自己绝大部分时间,智商都是绝对在线的,在赫本母女来开之后,他又成了帝国公务员的典范,大英帝国公务员的杰出代表,英国本土最出名的公务员形象,巴黎街头那个拯救法国妇女的绅士形象。
在最近几个月以来,艾伦威尔逊在报纸上的印象,丝毫不下于国内的知名演员,哪怕是费雯丽,在流量上也就只能和他不相上下。
他还没有到达布鲁塞尔,但是布鲁塞尔会议的基调已经定下了,定下英法和睦基调的地点,仍然在遥远的远东。
法国虽然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就决定重返亚洲,可是毕竟山高皇帝远,法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聊胜于无,就和几个月前,奥地利四国占领区,英美法和苏联红军的对比一样,只能算是理论上存在。
法国是无法做到在越南进行受降的,所以在越南南部进行受降的是英军。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前,伦敦已经对巴黎做出了保证,会代替法军守好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作为交换条件法国必须支持英国对克拉地峡的主张,来表现英法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团结一致。
日本投降以后,英国军队已经在越南南部地区登陆,并且已经电告法国,一定会帮助法国守住这块殖民地。对于越南这个烫手的山芋,其实英国并不想管。
不管是坚决镇压还是放手,英属印度的重要性都远在越南之上,可是出于拉拢法国和英国在更加广泛的问题上站在一起,蒙巴顿还是抽调兵力,为法国站住重返亚洲的基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有限的兵力必须集结,英国不想在越南有过多的牵扯。只希望法国人动作快一点,别让英国在越南呆太长的时间。
布鲁塞尔会议前三天,艾伦威尔逊到达了布鲁塞尔,这个后世欧盟的首都。
几十年后的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驻地,有欧洲的首都之称。
整座城市以皇宫为中心,沿小环而建,游览以步行为佳。尽管原本是一座荷兰语城市,但布鲁塞尔已经发展成为法语和荷兰语并存的双语城市。
就连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法国代表也表示必须加上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其他国家也都表示同意,英国也没有表示反对,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反对是没有意义的。
在到达英国代表团驻地,见到亚历山大卡多根之后,外交部常务次长同样用法国一定要加法语的态度揶揄着法国人,“法国人认为法语是文明世界的代表语言嘛,却忘记了那都是多长时间之前的事情了,不过比利时确实是法语人口占据优势,我们总不好反对是吧。”
“这体现了大英帝国对盟友的尊重,绝无其他想法。”艾伦威尔逊对亚历山大卡多根的话表示赞同。
欧洲有句话,十七世纪的欧洲中心是法国,十八世纪之后的欧洲领导者是英国。当然这种言论在法国境内比较泛滥,英国国内没有这种说法。
但布鲁塞尔的语言环境确实如同亚历山大卡多根所说,法语是优势语言,荷兰语代表着贫穷落后的佛兰德斯,而且比利时政府的官方语言仅有法语一种。
布鲁塞尔的教育机构也几乎都使用法语教学,这进一步阻碍了荷兰语的推广,也导致人们产生了荷兰语的低等印象。
不过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不过是法国太阳王时代的些许残留,世界上不同地方的进步程度是不一样的,某些地方存在几百年前的痕迹,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这个英语影响力早已经远超法语的世界当中,应该对固执的法国人报以同情和理解。
“法国人这种固执的坚持,真是十分可爱,我们就没有毫无异议的压倒过法国人一次嘛?”艾伦威尔逊摇着头苦笑道。
“又过几次,但是这种次数不多。”亚历山大卡多根慢吞吞的开口道。
“最近一次让法国人无话可说是什么时候。”艾伦威尔逊颇感兴趣的追问道。
“一八一五年,滑铁卢战役。法国人绝对无话可说!”亚历山大卡多根带着坏笑道。
可能是出于闪亮登场的考虑,法国人是在英国代表团到达布鲁塞尔的第二天到的,这个时候艾伦威尔逊,正在内阁秘书和外交部秘书的教导下,对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进行充分认识。
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表示对目前英占区的工作表示还算满意,不管很多政策的效果如何,但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努力,白厅已经看到了。
同时表示在意义上来说,布鲁塞尔会议绝对比英占区的重建要重要得多,甚至决定着大英帝国未来的走向,不论是在帝国层面,还是公务员的角度上,都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波茨坦会议更加的重要。
如何团结欧洲各国,英国内部的共识已经确定,就是从目前参加布鲁塞尔会议的各国殖民地上下功夫,这也是利益不同,想法不同,甚至关系并不和睦的各国最大的共同点。
英国和法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关系微妙,可微妙的并不是只有英国和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关系也不是亲密无间,西班牙吞并过葡萄牙,比利时独立战争的对手就是荷兰人。
当然比利时独立的支持者是法国人,而支持荷兰的国家是英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
可以说每一个国家的手中都沾染了其他国家的鲜血,在现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团结,如果不团结的话,这些曾经都风光无限过的国家,很快就会泯然众人,成为美国和苏联眼中的小虾米。
迎接各国参加布鲁塞尔会议的比利时国王,是利奥波德三世,这个目前深陷争议的国王,因为战争期间对德国态度暧昧,目前利奥波德三世可以说处在麻烦当中。
这一次的会议之所以在比利时举行,也是利奥波德三世大力争取的结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在伦敦举办法国人不认可,在巴黎举办英国人不认可。
布鲁塞尔深受法国影响,于是选择了这么一个地方来坐下来好好谈谈,关于殖民帝国的明天到底会怎么样。
负责接待各国代表团的人,则是利奥波德三世的弟弟查尔斯亲王。艾伦威尔逊对查尔斯亲王这个名字和头衔,非常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