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郑道周这个名字,历史上属于他的儿子,他一直都叫田川左七卫门。
李铨跟着使臣温九一,先坐船去福建,又经琉球前往长崎。沿途也没有闲着,跟着商船的船长学习航海,掌握船上的各种注意事项。
这个打算环球航行的年轻人,其实只出过一次海,属于彻头彻尾的菜鸟。
来到长崎,这里的荷兰商船,数量已经少得可怜。中国海商背靠江浙闽,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疯狂挤占荷兰人的市场份额。
荷兰之所以还能继续混下去,主要源自幕府的海贸配额。
日本幕府规定,中国每年只能出售多少船货物,而荷兰每年又可以出售多少货物。一旦超过限额,那很抱歉,多余的商船请靠岸等明年吧。
此举逼得中荷海商,悄悄跟地方领主联手搞走私。
走私毕竟是走私,一部分中国商人,就跟竞争失利的荷兰人达成合作。他们在中国沿海进货时,悬挂中国的旗帜,到了长崎卖货时,又悬挂荷兰的旗帜,利用荷兰贸易配额来做生意。
“郑道周拜见天使大人!”
“郑先生快快请起!”
温九一扶起郑道周,介绍道:“这位是李铨李玉衡,身负皇命,有事请教郑先生。”
郑道周搞不清楚这年轻人什么来头,既然是皇帝派来的,那肯定也要予以尊敬,连忙拱手:“见过李先生。”
李铨回礼道:“叨扰郑先生了。”
给二人看茶之后,郑道周打发走闲杂人等,李铨也直接说明来意。
却见郑道周笑起来:“此事容易,根本不必惊动幕府将军!”
“为何?”李铨问道。
郑道周解释说:“如今的幕府将军,叫做德川家纲,年龄才十二三岁,政事都是幕府老中说了算。”
李铨又问:“贿赂老中?”
郑道周摇头:“也不必惊动老中,直接去找保科正之。”
“保科正之又是何人?”李铨愈发不解。
郑道周详细说明:“若论辈分,保科正之是幕府将军的亲叔叔。妾生子一个,因正室善妒,从小寄养于别家,幼时做了保科正光的养子。等正室死后,被幕府二代将军接回,对其恩宠有加。先令其拜领山形藩二十万石,又令其拜领会津藩二十三万石。别看幕府是老中酒井忠清辅政,其实背地里保科正之的影响力更大。”
李铨问道:“保科正之就能让幕府开港?”
“不能,也没必要,”郑道周说道,“保科正之的两块领地,都在日本的最东边。那些西边的藩主,或多或少都在海贸走私,而保科正之想走私都没商贾肯去。因此,保科正之严厉打击走私,主要是他无法从中牟利。李先生欲在日本东部打通补给港,正好可以跟保科正之合作,他的领地就在那里啊!说句僭越之言,此人在日本如同皇叔,他悄悄搞走私谁敢说什么?”
“妙啊,郑先生大才!”李铨赞叹道。
郑道周摆手:“吾非大才,只是熟悉日本情况而已。”
李铨本以为需要动用武力,或者至少要下圣旨给幕府,没想到竟然通过走私就能搞定。
李铨让郑道周准备丝绸瓷器等物,又找郑道周要了些人做跟班,便以中国使臣的身份前往江户。
他们有一封空白圣旨,根据情况填写内容。
到江户之后,正使温九一负责跟幕府打交道。无非是日本忠顺有加,大同皇帝非常宽慰,命使者带来丝绸瓷器若干,赏赐幕府将军以示勉励。
“还算繁华,就是乞丐太多。”李铨抵达江户,对这里做出中肯评价。
五十年前,德川家康在此开设幕府,命令西日本的大名们,每一千石提供10个劳役,轰轰烈烈的建造江户城下町。城堡周围的土地,全都建成了市镇。后来,各地大名和旗本,也被要求举家搬来居住。甚至,各地的和尚、商人、工匠,也陆陆续续迁来,可谓集中了全日本的菁华。
此时的江户城,明显带有军事风格,街区甚至都有碉楼。
如果历史不产生偏差,再过四年,一场大火烧掉江户60%的街区,重建之后就完全变成了商业风城市。
这破地方,人口已经有好几十万!
李铨乘坐的中国船只,入港时就被发现,登岸时迅速被一群士兵围住。
“天朝使者在此,快让幕府将军前来接待!”郑道周派来的翻译呵斥道。
李铨和温九一出国的时候,只带了几个随从,其余全都是从郑家借来充门面的,就连乘坐的船只也是郑氏商船。
江户对外国人管控很严,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任何非日本人都要接受盘查。
听说中国皇帝派使者来了,老中酒井忠清亲自跑来迎接。
这厮排场十足,前呼后拥上百人。手下官员很多是步行,有少数骑马开道,而酒井忠清本人,则乘坐一种奇怪的轿子。
中国的轿子,抬杆位于轿厢中部。而日本的轿子,抬杆在轿厢顶部。
古代倭人本来就矮,抬杆位于轿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轿厢的空间很窄,底部都快贴着地面了。就算想要扩大轿厢的空间,也只能往四面阔充,上下空间只有那么一丁点。
酒井忠清的轿子非常豪华,轿厢使用贵重木材制作,表面如同精美的漆器,还装饰丝绸之类以显高贵。但那古怪的制式,依旧让李铨努力憋笑,好似在抬一个装猴的笼子。
“下国属臣,拜见上国天使!”
“请起。”
酒井忠清戴着一顶立乌帽,帽身足有二十厘米高。连人带帽子,站在温九一面前,居然只及温九一的下巴。
这位老中的身高,估计还不到1米4。
酒井忠清引着中国使者进城,交通工具却是个麻烦,温九一和李铨都无法坐轿。实在是轿厢太矮,根本就坐不直,坐直了必然脑袋撞到轿顶。
好在酒井忠清早有准备,弄来两辆豪华马车。
进城安歇,美食伺候,幕府将军需要三天时间沐浴斋戒。
斋戒期间,还没满十三岁的德川家纲,带领属臣与中国使者会面。
在德川家纲之前,幕府对地方大名有绝对控制权。可这小屁孩继位时才10岁,大权迅速旁落到老中手里,几个老中趁机疯狂攫取利益。
酒井忠清也刚刚揽权不久,还没有真正成为大老,只是一个相对强势的老中。
在酒井忠清的安排下,德川家纲茫然照做,就连说话的内容都事先练习过了。
这种被老中掣肘的局面,德川家纲亲政以后也没法解决。于是,他的弟弟搞出侧用人制度,有些类似大明皇帝用太监分权。
在隆重的接旨仪式之后,李铨大摇大摆拜访保科正之,对外宣称是要赏赐幕府将军的叔叔。
屏退众人,李铨开门见山道:“赏赐没有,但我给阁下来带了礼物。”
保科正之躬身下拜:“多谢天朝皇帝赏赐!”
李铨笑道:“礼物不在这里,而在阁下的领地。”
保科正之不解道:“在我的领地?”
李铨说道:“中国欲开辟美洲航道,需要途经日本补给,补给港口最好在日本的东部。”
保科正之一愣,随即狂喜。
这时的日本,越往东就越偏僻,就连海贸走私商都不愿去。如果能在自己的领地开设港口,长期跟中国人搞走私,岂不是能源源不断赚来银子?
保科正之严厉打击走私不假,但如果自己也能参与走私,那也……情有可原嘛。
甚至都懒得掩饰,保科正之直接就问:“如果设立港口,天朝的海船,每年可来几艘?”
李铨回答说:“刚开始不太确定,我手里只有五艘船。一年之内,我会到阁下的港口买卖两次,先熟悉从中国到日本东部的航线。然后我会东渡大洋前往美洲,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但只要有生意可做,其他中国商船,肯定也愿意来。”
“如此……甚好!”保科正之已然露出微笑。
两人很快议定港口地址,选在秋田西南边的酒田港。
江户时代,有句“西有堺港(大阪),东有酒田”的谚语。酒田港的繁荣能够直逼大阪,源自于红花贸易的兴盛。红花是一种菊科植物,可作为化妆品、染布、绘画的原料,这玩意儿在江户时代畅销全日本。
至于现在嘛,红花贸易才刚刚兴起,酒田还只是一座小港。
那一片不仅盛产红花,还盛产稻米和蔬菜,完全可以作为补给港口。
当然,远洋航行最重要的食物,还是“行军粮”!
中国古代打仗,起锅造饭是常态,但也有种类繁多的应急口粮。
比如明代,就有飧饭和糜饼,前者类似自热米饭,后者类似压缩饼干。
飧饭是用大米煮制,然后拿去暴晒,反复煮晒十次,重量和体积都大大缩减。食用的时候,扔到锅里煮,或者干脆用水泡开。
糜饼,用糜子或大米磨成粉,做成饼状烧煮,同样要拿去暴晒。于是就成了压缩饼干,直接吃可以,扔进锅里煮也可以。
当然,这两种应急干粮,肯定味道不是很美。
而且制作比较繁琐,明末很多部队都懒得用,甚至许多军将根本不知道有这玩意儿。赵瀚刚刚起兵那几年,同样不知有此物,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
李铨如果要远航大洋,这两种应急干粮必备。
平时层层密封保藏,免得其吸收空气水分发霉。正常的粮食吃完了,就可以拿出来使用,撑到下一次靠岸补给。
第845章 【小二愣子】
李铨是一个行动派,但不是盲目行动派。
作为航海菜鸟,直接远航是对船员的不负责。
他从日本归来之后,很快获得了五条船,都是非常坚固的军舰。并且要卸下一些火炮,一是可以减轻负重,装更多食物和饮水;二是能够稳固重心,经得起远洋航行的大浪。
李铨打算用一年时间,往返中日之间做生意,既能熟悉中日航线,又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航海能力。
五艘海船,都给他配了水手,以及经验丰富的船长。这些人自愿报名,从海军当中遴选,远洋之前能领到高昂的安家费。
至于随船的士兵,需要李铨自己招募,兵源来自退伍军人和农兵。
为啥要自己招募?
只有李铨自己招募的部队,才能如臂使指听他的话。若无听话的士兵跟随,到了未知的危险境地,李铨很可能控制不住,那些来自海军的船长和水手,直接串联造反都有可能。
什么达伽马,什么麦哲伦,都曾遇到过船长带头造反。
赵瀚对这个年轻人非常看好,所以才让其自己招募士兵,这道命令是环球航行成功的关键。
李铨接收船只的时候,已经是初冬时节。
黑龙江流域没有打起来,沙皇派来做先锋的贵族将领,跟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头目爆发内讧。目前虽然已经稳定局势,但今年肯定无法南下黑龙江,必须等到明年开春雪化之后才行。
而负责跟俄国作战的王辅臣,已经带兵移驻海兰泡。
王辅臣手下的兵不多,且全部属于单身。要么还没结婚,要么已经丧偶,给足了他们安家费,今后都得长期在海兰泡驻防。
黑龙江沿岸的大小部落,首领必须把未婚女儿送来,跟王辅臣麾下的将士婚配。如此还是不够分,于是每个部落都有名额,尽量多送来未婚女子。
各个部落,对此是心甘情愿的。
一来大同军会用粮食做聘礼,可解各部落的燃眉之急。二来他们遭到烧杀抢掠,被哥萨克欺负得很惨,而大同军能够帮助他们。三来大同军肯定称霸此地,多多结亲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利。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的交汇处,附近曾有好几个沿河大部落,甚至有满清的“皇亲国戚”。但都遭到了哥萨克劫掠,部落贵族被杀死一大堆,很多族人因寒冷和饥饿而死。
大同军驻扎海兰泡之后,很快就有数百达斡尔人,拖家带口前来投奔。
他们帮助大同军修复城寨,顺便可以混口饭吃。城寨修好之后,大同军住在寨子里,达斡尔人围绕城寨定居,一起在荒废的田野里种粮食。
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大同军与达斡尔人,居然能够和谐共处,甚至颇有些同仇敌忾的味道。
太子选妃已经开始,但张庭训肯定无法参加婚礼。
每个省有10名皇妃候选人,得等到过年以后,才会送到南京进行复选。而张庭训过完年就跑了,甚至瞒着家里,坐船直奔黑龙江而去。
此时的安东都护府,也就是之前的黑龙江都司,驻地依旧在哈尔滨附近。
大量“妄议田政”的读书人、戏子、名妓、书商,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流放到哈尔滨充实人口。
经过一个寒冷冬天,饿死的没有,病死的却好几十个。
都是因为受不住冻,感冒发烧一命呜呼。
当张庭训抵达哈尔滨时,这里的积雪已经融化。他看到城寨之外,许多人正在笨拙的耕地。
这些流放者都是文化人,即便有农民出身的士兵,手把手教导他们耕种,依旧难以快速上手。有时候折腾一天,反而是士兵劳动更多,那些家伙在旁边傻看着。
李正亲自骑马出城巡视,见到这幅场景,顿时就火冒三丈:“学不会就用鞭子抽,到了这里还娇生惯养呢?”
于是乎,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流放者抽打耕牛,士兵抽打流放者。
“不准用力鞭牛,牛比你们精贵!”士兵们愤怒挥鞭。
大名鼎鼎的才子冒辟疆,此刻就在学习催牛翻地。沉重的曲辕犁,他根本就握不稳,前进时总是东倒西歪。也摸不清牛的脾气,经常搞得耕牛不愿劳作。
由于耕牛数量不够,更多的流放者,只能用人力翻地。
冒辟疆在冬天大病一场,此时身体刚刚利索。不愿听话的耕牛,不断喝骂的士兵,都让他感觉无比委屈,干着干着就眼泪往下滴。
他很想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愤懑,但军士根本不给他机会。
副官骑马奔来:“都护,有军校生报道!”
上一篇:修行从渔夫开始
下一篇:我有一个全时空英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