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在注意到元军有异动之后,朱元璋火速挥动五千兵马北上,并且击溃了一支元廷骑兵,俘虏一千多人。
老朱挥动兵马,直扑高邮。
而此时的高邮城中,张士诚也在经历着人生中最痛苦的抉择,前面说了,脱脱许他投降,张士诚还在犹豫要不要投降。
按他的本意,那是不愿意的。
可是城里的粮食消耗殆尽,已经开始吃人了,先是老弱妇孺,尤其是女人孩子,都成了锅中的一块肉。
张士诚不想投降,下面人不愿意,如果他再坚持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他给煮了。
“投了吧!”
张士诚答应了,他派遣施耐庵和元廷交涉。
很快就得到了回复,元廷愿意封张士诚为周王,只要他人马出城,就给安排军营,并且提供军饷粮草,一切都比照元军待遇。
对张士诚也太好了,好的不像是真的。
施耐庵生出了怀疑,自己说什么,对方答应什么,弄得好像是自己领着几十万大军,在包围高邮城一样,不对劲儿啊!
他多了一个心眼,在出城和元军谈的时候,借口走肾,就去了外面,叫过来一个士兵,偷偷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施耐庵将一锭元宝塞给了这个士兵,“小哥,没有别的意思,你拿着买一壶酒喝吧!”
元兵捏着元宝,无奈苦笑,连丞相都完了,还有什么指望?
“先生,你也别想投降的事情了,我告诉你,昏君罢免了脱脱丞相,我愿意投降,现在我护送你回高邮城,如何?”
施耐庵都傻了!
什么?
元廷罢免了脱脱?
我的老天爷啊!
不会是真的吧?
当年宋高宗召回岳飞,铸成千古遗恨,难道大元朝也要再来一次吗?
身为局外人,施耐庵看得清楚,这一次元军虽然多,但是有各省的兵马,有大都的兵,还有西域的兵,几方凑在一起。
脱脱既是蒙古贵胄,大元宰相,又重用汉臣,为官清正……靠着这个身份,才能顺利统御全军。
除了脱脱之外,整个元廷,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脱脱被罢黜,元军注定溃败啊!
“是真的吗?你没有骗我?”
士兵咧嘴苦笑,“先生觉得小人敢撒这个谎吗?”
施耐庵也怔住了,的确没有必要,只不过元廷还真是昏庸啊!
“那,小哥要怎么保护我出去?”
这个容易,士兵转头,不一会儿就带来了十几个人,还有一匹马,他让施耐庵上马,随即在前面牵着,其他士兵前呼后拥,直奔大门而去!
没错,他们甚至没有躲避,没有去什么侧门,就这么光明正大走出去。
施耐庵的心怦怦乱跳,他生怕出事,万一有人来一箭,他老人家就要完蛋了。
但是令他讶异的是,既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过问,直接放他们出去,有的元军看到了,还跟他咧嘴笑了笑,挥手示意。
这还是军营吗?
到了这一刻,施耐庵确定了,脱脱一定是完蛋了,不然元军怎么可能演得这么像!
出了军营之后,施耐庵一马当先,直奔高邮。
他冲进了城门,惊喜交加,立刻大呼:“诚王殿下,不用投降了,脱脱完蛋了!老天爷保佑,诚王大业将成!”
施耐庵的一顿叫嚷,可把城里的人吓坏了,他们都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半点气力没有,斜靠着墙角,奄奄一息。
突然告诉他们,脱脱完蛋了,自己赢了!
谁敢相信?
施耐庵做梦吧?
是不是写多了,都出来了幻觉?
大家伙怎么都不信,施耐庵也急了,幸好跟着他来的还有几个元军,不信我,总信这几位吗?
经过了好一番解释,城里的人终于相信了。
最大的敌人脱脱去了,城外元军已经人心涣散,不堪一击!
张士诚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向四周看了看,突然一伸手,把施耐庵的战马抢来了。
没办法,城里的马匹已经杀光了,他骑上了马背,总算是来了精气神,抽出佩刀,冲着士兵们大吼,“走,跟我杀出去!”
张士诚一马当先,可他手下的人,要多惨有多惨。
连续的围困,他们吃不饱,穿不好,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肚子里没东西,走路摇摇晃晃,跟乞丐差不多。
这么一支兵马,别说破敌了,只要来一阵大点的风,都能把他们吹走,还打仗啊?送命去吧!
可就是这么一支人马,从城里杀出来,有气无力呐喊着,冲向元军,居然就有元军望风而逃,还有人干脆投降,倒戈一击,引着张士诚的人马,杀入元军大营。
到了这一步,张士诚打消了所有疑虑,真的是老天保佑啊!
“俺张士诚天命所归啊!”
这位高举双臂,大声疾呼,真的跟疯了似的。手下士兵们也是备受振奋,感激苍天。
他好想大哭一场,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一直围困到了现在,前后三个多月,高邮城被围到了山穷水尽,他自己也是生死一线。
这时候元廷主动出了昏招,居然搞临阵换帅这种荒唐把戏,将胜利拱手送出,这要不是苍天有眼,天命在我,张士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想到这里,身躯都冒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张士诚奋力大呼,全军冲杀,经过了一天多,围困高邮城的兵马,四散溃逃,张士诚顺利解围。
其实张士诚是不满意的,他还想继续追杀,彻底消灭所有元军……但是对不起了,高邮的兵撑不住了。
他们太饿了,好些人冲进了元军大营,什么都不找,只要粮食。
当他们看到了谷子稻米,都等不及煮熟,就往嘴里塞。
流着泪,不停念叨,香,真香啊!
竟然有好些士兵,因为吃得太多,撑破了肚子丧命!
张士诚也没办法,只能让士兵先就地休整,他继续派人,招降纳叛,同时又安排亲信,去光复泰州、盐城、兴化等地,恢复他张士诚的大周国。
几十万的元廷大军,失去了主心骨,就地溃散,就好比是一条庞大的蓝鲸,失去了生命,魂归大海,庞大的血肉,立刻成为了其他海洋生物的养料。
张士诚咬了一口肥的,没等消化,就迫不及待吞下更多。
而在另一边,朱元璋也下手了。
他和张士诚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张士诚是派人联络元军的万户,千户,领兵的将领,你只要投降,就给你官职,让你继续荣华富贵。
这帮人见元廷如此昏庸,也纷纷投降,张士诚没费多少力气,就招募了五六万人,实力瞬间恢复。
而朱元璋这边明显不一样,他把那几百蒙古骑兵派出去了,这些人杀入元军当中,铲除元军的上层军官,然后跟士兵沟通,鼓动他们,归附朱家军。
方法无高低,管用就行。朱元璋也迅速收拢了三万多人,而且距离高邮城,已经不足三十里……在得到报告之后,张士诚陡然一惊!
什么?
朱元璋竟然来了?
当初老子求援,让你帮忙,你不出手,现在老子好容易耗死了脱脱,你来捡便宜了?我要是不给你点厉害瞧瞧,我就不是张士诚!
信心暴涨的张士诚立刻下令,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朱元璋。
咱们俩先较量一下,看看谁才是两淮之地的王!
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
张士诚摆出了作战的架势,朱元璋也不客气,这个结果他和张希孟推论了不止一次。元廷一旦兵败,他跟张士诚之间,就必须分出个胜负,断然不可能和平共存。
老朱也在厉兵秣马,准备趁着张士诚最虚弱的时候,一击致命,夺下淮东。
就在这时候,老朱的军营外面,来了两个人,是一对母子,一个半老的妇人,一个不到二十的小伙子。
一来到,就嚷嚷着要见“我叔”。
这可不是太平的时候,大战在即,水兵不会随意放进去,因此必须仔细盘问,而对方颇为不耐烦。
“我叔就在里面,是你们上位,快让我们见他,有要紧的事情。”
正在争论之际,徐达正好路过,他看到了年轻人和妇人,怔了片刻,突然想起,这不是朱家大嫂子吗!
没错,来人就是朱元璋的大嫂和侄儿!
在那一场摧毁朱元璋家庭的劫难之中,朱元璋的大哥,还有大哥的长子,全都死了,只剩下大嫂王氏带着二儿子返回了娘家,勉强过活,拉扯儿子长大。
一晃过去了好些年,王氏辛辛苦苦,好容易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这孩子身形矫健,很像他们老朱家的人。
十几岁的时候,就学习射箭,舞刀弄枪,几年下来,等闲三五个人,打不过他。
王氏也算是老怀大慰,觉得可以对朱家有个交代了。
孩子大了,正好可以回老家,见见叔叔,认个亲戚,总算朱家不至于绝后。
王氏想得很简单,她就十分留意,四处打听,最初一无所获,可后来濠州朱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有个善待穷苦人的菩萨兵,就号称朱家军。
听人说那个首领,叫朱元璋,怎么有点像自己的小叔子?王氏找了几个商户,跟人家打听,在几次碰壁之后,还真别说,有个人告诉王氏,这个朱将军就是濠州钟离人,家里头很苦,亲人都死了,自己出身寒微,起兵之后,对穷人最好……王氏耐心听着,渐渐的,她确定了,这人就是她的小叔子朱重八!
知道了这消息之后,王氏喜出望外,这正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小叔子不但活着,而且还有了出息,经营起来这么大的基业。
王氏立刻找来儿子,娘俩商量之后,立刻来投奔朱元璋。
这才有了军营外面的一幕。
徐达认出了大嫂王氏,说了几句话之后,就立刻带着他们娘俩进来,一直到了中军帐。
“上位,你瞧瞧,是谁来了!”
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惊喜交加!
“大嫂!”
王氏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认。
朱元璋的轮廓虽然在,但是他的气势完全是两个人,孔武有力,神色威严,这可不是寻常人能有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位都要跟张士诚争两淮之主了,又岂是寻常!
过了好一会儿,王氏终于确认了朱元璋,顿时泣不成声,哭得稀里哗啦。
“重八啊,我把你侄儿送来了,还给你们朱家,我,我对得起你死去的大哥了!”王氏泪如雨下,哭得几乎昏厥。
朱元璋也陪着落泪,心肝寸断。
侄子比朱元璋只小了八岁,在老朱十几岁的时候,这个侄子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拖着两筒鼻涕,小叔小叔,叫个不停,十足的跟屁虫。
后来朱家完了,大嫂带着他走了,朱元璋和二哥安葬父母之后,也分手了。从那时候算起,已经整整十年了!
不久前朱元璋遇到了姐夫和外甥李文忠,如今又遇上了嫂子和侄儿。
亲人重逢,喜悦自不必说。在这个乱世,人命如草芥,能够活下来,都不容易。十年间,大嫂吃了多少苦楚,光看她头上的白发,就能知道一二。
可不管她吃了多少苦,都把这个儿子养大了,十九岁的青年,身体高挑,筋骨结实,长得也相当过得去。
朱元璋真是意料之外,惊喜交加。
“大嫂,咱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了!”
王氏擦了擦眼泪,“说这些干什么。他是朱家人,难道不是我的儿子?我现在把他带来,一是投奔你,二也是希望你给这孩子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写进朱家族谱,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氏希望让儿子进入朱家族谱,可不是她贪图什么未来的宗室身份,事实上她到现在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有多大的势力。
她一个妇人,在丈夫死后,辛辛苦苦拉扯儿子长大,绝对值得自豪。入朱家族谱,更是说明她没有改嫁,没有让儿子改性,更没有忘记祖宗……这是她的骄傲,非常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写入族谱,让朱家承认了这一点,她十年的辛苦,也算是有个着落,片刻慢不得。
朱元璋明白嫂子急迫的心情,只是张希孟没在身边,起名的事情可都是他负责的。
“大嫂,你看能不能等两天?”
“不能等!”王氏竟然十分坚持,“你的侄儿,你起个名字就行!”
老朱太理解大嫂的心情,该怎么办呢?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