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91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你让我帮你探查消息,这没事,但你也要帮我点事!

“就这三道题,有劳陛下了!”

朱元璋看着一本正经的张承天,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而且越笑越高兴,干脆站起来,直拍桌子。

弄得张承天目瞪口呆,怎么回事?

陛下疯了吗?

就在下一秒,朱元璋果断一拍桌子,“行!咱教!咱必定好好教!”

老朱是真的开心。

让你张太师总是瞧不起皇家的智商,这下子好了,你们家也出来一个笨蛋。你给朱标当师父,咱现在给张承天当师父。

这也算是报应不爽,天道循环!

看你还怎么跟咱装蒜!

憋屈了这么多年,老朱觉得一口怨气出来,那叫一个舒心顺气。

他甚至觉得,倒找点钱都行。

这活儿实在是太好了,求之不得啊!

老朱认认真真,张承天也仔细听着,用心琢磨。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承天小子,听懂没有?”

“懂,懂了!”张承天的目光还放在书本上,一颗心尚且没有收回来。他突然发现,貌似也没有什么难的,都是一点就透,很轻松的。

小胖子发自肺腑笑了,“陛下,我怎么觉得你讲的比学校的老师还好啊!”

“哦?那咱跟你爹比呢?”

张承天认真思索半晌,而后认真道:“从我来看,陛下讲的比我爹好!至少我听懂了!”

“哎呦呦!”

老朱简直大喜过望,听了这么多年马屁,也没有这句话来得好听,顺耳!

“放心吧,有咱教你,必定让你考上济民学堂!咱就不信了,在教书育人这一块,咱们真的比不过你张太师!”

朱元璋发了狠,张承天就这么鬼使神差,成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

其实以前老朱也是亲自讲过课的,他教过军中武将,后来还在武学挂名山长,可以说是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娴熟。

只是以往老朱怕这帮人仗势欺人,就没有让他们以学生自居。

但是到了张承天这里,小胖子还是很讨人喜欢的。

这个徒弟,咱收了!

老朱也是好胜心作祟,非要在教书上和张希孟较量,结果便宜了张承天,又是何必呢?

只能说老朱确实太闲了。

他除了偶尔教导张承天之外,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和那些凤阳来的同乡,谈论一些国政的事情。

过去老朱都是和大臣们讨论,那帮人固然才智过人,但总是皮里阳秋,一肚子心眼,不如跟老乡们聊天这么舒服。

“这个账儿咱跟大家伙算了好几次了。人丁繁衍,越来越多,可土地就那么多,不会凭空冒出来。这一次均分之后,落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剩下不到十亩田了。一年能收七八百斤粮食,还要没有天灾。这回咱的田赋也会降下来,只有百分之五。落到一个人头上,还到不了五十斤。可即便如此,咱也替大家伙担心啊!”

朱元璋道:“一家人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儿子娶亲,女儿出嫁,而且谁都有个

老病的时候。怎么办?进城做工,或者做点小生意,添补家用。咱知道,大家伙都是老实肯干的,不会真的只靠那点田地。”

“但即便如此,只怕也是一年到头,仅仅填饱肚子,想给孩子添一件新衣裳,也不容易。”朱元璋耐心给大家伙算账。

其实这个账头儿很清楚,大家伙都不知道算了多少次,老朱这么估计,还算是乐观。

但话又说回来,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过的,难道还有别的办法?

要不你朱皇帝赏赐我们点,让乡亲们过得舒服点?

这话他们是不敢说的,毕竟朱元璋什么人,他们还是清楚的。那个次辅汪广洋都被打入天牢了。

也算是给他们做主了,人要知足。

“陛下,俺,俺们也不愿意受穷,可还有什么办法啊?”

老朱笑道:“咱也不妨和大家伙挑明了,现在大明银行有贷款,就是扶持大家伙往海外发展。就是去外面圈地种田。外面的土地多,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当然了,出去有危险,咱也知道。”

“可大家伙都是咱的乡亲,是淮西人打出了大明朝。咱琢磨着,提着脑袋打天下都不怕,去外面抢地盘,圈占土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你们背后有大明朝,有咱这个皇帝。还有那么多将士,已经帮你们扫清了障碍……现在要去的可不是南洋那些暑热之地,而是高丽倭国。他们也是常年耕种,土地肥沃。你们去了,立刻就能有一堆佃户,替你们效力。”

“怎么样吧!大家伙有没有心思?”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这帮乡亲,说没人心动,那是假的。

但是一想到出去,要走那么远,背井离乡,人们就不免迟疑。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毕竟家里头还能过,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谁也不愿意。

朱元璋也看得出来,并没有逼迫大家做决定,而是笑道:“你们在应天有些日子了,家里头也着急了。咱请你们看一场戏,不管大家伙如何打算,看戏之后,该回家就回家。”

朱元璋还真是说到做到,转过天,真的就请大家伙在宫里看戏,只不过这一出戏很有趣,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一百多人的队伍,历经十二年,饱尝艰辛,终于返回了大汉。

朱元璋在看戏之余,给乡亲们准备了葡萄酒。

“大家伙或许不知道,这葡萄就是从西域传入的。咱们喝的不只是美酒,也是先人的遗泽啊!”

大家伙听到这话,面色变化,再看手里的酒杯,大不相同。

终于有人下定决心,出去,一定要出去!就算为了子孙后代,也要走出去……

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

说服人出海,可不是一件小事。

朱元章颇有成就感,更让他喜悦的是张承天居然考了个不错的成绩,班级名列第八。这可是好几年来,小胖子第一次摸进前十。

天可怜见,老天爷终于开眼了。

这都是咱教导之功啊!

虽然老朱给张承天上课还不到半个月,但是也不妨碍他把功劳据为己有,咱的就是咱的,谁也抢不走!

为此老朱决定进行一场家访,无论如何,也要让张希孟感激自己一下。要不然这些年实在是太憋屈了。

哪怕贵为皇帝,面对儿子的老师,那也是很难抬起头的。

天生就理亏,总是让张希孟占便宜。

现在好了,终于找补回来了。

老朱顿觉神清气爽,走起路来,脚步轻盈,都要飞起来了,那叫一个开心。

同样开心的还有张承天,他喜滋滋回家,准备炫耀一下,尤其是让大哥知道,不靠着你,我也能大步前进!

张承天真的有点生气了,小胖子不是小心眼,你是我哥,为啥不能教我啊?

你编书,教学生,不都一样吗?

凭什么到了我身上,就不行了?

我非要找你讨个说法,大不了请我师父帮忙做主!

张承天气势汹汹杀到了张庶宁的院子,他发现门是虚掩着,推开之后,里面已经空无一人。

张庶宁已经走了,张承天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人,他只能去找夏知凤。

“夏师姐,我大哥呢?他去哪了?”

夏知凤放下了手里的毛笔,显得有些阑珊,“去复旦学堂了,他准备提前答辩,然后就要动身去贵州。”

“贵州?”张承天吓了一跳,“他去那里干什么?我听说贵州可是很苦很苦的。”

“嗯!”夏知凤道:“没错,自从贵州设立承宣布政使司以来,不管是科举,还是几个学堂的大考,都没有人通过。在教化部那边看来,贵州是一片荒漠。”

“那,那大哥还去?”张承天瞪大眼睛,“他准备干什么?再创造个奇迹,把贵州的学生,送进济民学堂?”

夏知凤深吸口气,“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说,那边土司很多,老百姓和咱们这边语言不通,想要教出好学生很难。”

“那为什么还要去?”

“因为总要有人做些什么。”夏知凤随手拿出一本很厚的书,递给了张承天,“拿着吧,这是你大哥给你留下来的。”

张承天愣了半晌,都囔道:“他,他不是说不给我开小灶吗?”

夏知凤白了张承天一眼,“怎么,你小子还记仇了?”

“我,我不敢!”张承天嘴上这么说,但是却没有接那本书。

夏知凤也是轻叹了口气,把书推到了张承天面前,而后道:“你知道你大哥最气你什么地方吗?”

“我,我不知道,他许是觉得我很笨,给他丢脸了吧!”张承天无奈道。

夏知凤摇头,“不是的,蠢笨,聪明,那是天赋。更何况你又不是真的很笨。张承天,我想告诉你,庶宁最厌恶你浪费资源……你知道吗,当初在济民学堂的时候,我看到了庶宁的藏书,是多震撼!书是很珍贵的,想花钱买,都可能买不到。你的运气很好,太师府就是整个大明,数一数二的藏书宝地。”

“你的条件得天独厚,你占有了太多的东西,你比所有人都有优势,你明白吗?可你偏偏还想着偏门,他能高兴吗?”

张承天黑着脸道:“我大哥跟我也是一样的!”

“对!所以他选择去了贵州!去最艰难的地方,教导那些连汉语都未必会说的学生!”夏知凤勐然起身,“我要去皇家图书馆了,回头再说吧。”

她匆匆离去,干净利落,没有更多的话。

夏知凤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她秉持的是理工女的直接。

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夏知凤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但是对于张庶宁选择的方向,她格外尊重……因为侥幸从乡村出来的她,太知道教育资源的差距了。

可以这么说,一个中人之姿,要是能在张希孟这边熏陶一段时间,放出去都能开宗立派。稍微厉害点的,诸如胡俨这种,就能成就一门学问,左右朝廷决断,影响无数人的生死福祸。

这倒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强,单纯是运气好罢了。

可是放眼整个大明,又有多少名师?

这些名师愿意尽心竭力教导普通人吗?

又有多少聪明孩子,连发现自身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就把一辈子扔在了田间地头?

夏知凤研究的是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她想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对于张庶宁来说,他想的更多是公平。

像张承天这样,只要把他的资源稍微分出去一点点,就能造就几十,上百的人才……当然了。要是因此,就说张承天有多大的罪,那也不公允。

毕竟生在皇家的那些人,就该千刀万剐吗?

张庶宁弄不清楚这些,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要尽力多教导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穷苦人,身为太师之子,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责无旁贷!

张庶宁在京这段时间,除了协助朱棣交割北平的事务,帮助师兄胡俨完成研究,剩下的就是编写新的教辅,寻找下一个目标。

经过再三挑选,张庶宁选择了龙场驿。

这是汤和经略西南期间,修建的驿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彝族土司奢香夫人进京状告都指挥使马烨,老朱替奢香主持公道,并且赏赐丰厚。

奢香夫人返回之后,动员百姓,修了五百里驿道,连接云南,巴蜀,湖广等地,大大改善了贵州闭塞的状况。

这五百里道理,有九个关键的驿站,分别是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合称龙场九驿。

若干年后,有一人遭逢贬谪,在龙场悟道,从此开辟心学一脉,立地成圣。

也就是说,世人皆知龙场悟道,但又有谁知道,龙场九驿,居然是一个彝族妇人开辟的!

女官恰英举,万里朝天宇。参政礼贤儒,心折书一纸。

在如今的时空里,没等奢香夫人发挥作用,汤和已经组织将士,修通驿道,勾连西南。

从湖广到贵州,再到云南,道路畅通,商贾往来无碍。

张庶宁了解到这些,颇为兴奋,但是又见到贵州教化不兴,也十分焦急。

他这一次的目标就是龙场,如果可以的话,他想筹建几所学堂,包括蒙学,小学,中学……不光是当地汉人,也包括土司,苗部,彝部。

只要是有心向学,张庶宁就打算不遗余力,让他们进入学堂,读书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