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84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希孟也渐渐想通了,儿子就儿子吧,无非是以后辛苦点。当然了,要是丫头,也不见得就是什么都不用管。

反正他也是个劳碌的命儿。

张希孟跟众人说笑了一阵,就把目光落到了汤和身上。

“令郎要去倭国,陛下也在这里,伱猜我要说什么吗?”

汤和怔了一下,随即道:“我必定让他励精图治,好好做事,不负陛下,不负大明!”

汤和说完,张希孟就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可是听出来了,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老朱无奈长叹,“汤和啊,说你老实,还真是老实!咱告诉你,去倭国,不是励精图治,是去享受的。你让孩子撒开了手,随便折腾。你要真励精图治,没准还会出事呢!”

汤和皱眉头,“上位,虽说蛮夷不比中华。但是还有生来下贱的不成?我,我不服气!”

朱元璋笑道:“你还别不信咱的话,张先生已经说明白了。倭国从上到下,根深蒂固,你的儿子过去,把幕府挤掉了,下面人依旧呼风唤雨,没啥变化……可你要是真的励精图治,从上到下,就都是敌人了!”

汤和愕然,还有这么一说?汤和努力回想,其实他治理西南,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想要给苗部彻底均田,的确困难重重,遍地敌人。

好在他坚持下来了,而且背后也有大明强有力支持,改土归流,巩固西南,为了这个目标,大明王朝可以不遗余力。

但是落到倭国只怕就不行了。

既然投入不了那么大的力量,就只能投机取巧,和当地豪族合作,然后苦一苦倭国百姓。

汤和也挺无奈的,从心里讲,他是想把每个人都看成一样的,都推行和中原一样的法度,天下一家。

从想法上说,他和钱唐有点类似地方。

但是对不起,不管是张希孟,还是朱元璋,都深知做不到这一点。

而且倭国那种情况,即便是花大力气做成了,几十年,上百年,又会故态复萌,根本不可能解决。

既然如此,还浪费那个力气干什么?

汤和无奈长叹,“上位和太师的教诲,我牢记于心!回去之后,必定好好告诉犬子……只不过我总是相信,有朝一日,这天下诸国,还是都会奉行大明法度,遵循华夏礼仪。毕竟,毕竟我们是真正把人当人看的!”

听到了汤和这话,众人心有触动。

其实说实话,在场不少人,哪怕是文官,也出身不高,要不是恰逢元末乱世,根本不可能爬到高位。

现在想想,能生活在中原大地,华夏神州,还真是算是一种运气。

要不然朱元璋这种,一个破碗起家,想坐上龙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这些布衣文武,也是想也不要想。

孙炎突然从人群中站起,对着张希孟深深一躬,随即道:“太师,事到如今,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华夏之文明,表率天下,领袖群伦?天上地下,无可比拟?”

众人听到这里,无不一振,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

貌似和那些国家比起来,真的不要太好!

张希孟微微一笑,“孙首辅,你打算说,大明可以止步不前,骄傲自满吗?”

孙炎悚然一惊,忙道:“下官可没有这个意思!更不敢裹足不前。”

张希孟点头,“这就是了,华夏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是文明。而文明是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向前的。要是谁说已经够好了,不需要改变了,那必是文明倒退的开始!”

张希孟这话,如同黄钟大吕,敲在人的心头。

孙炎第一个道:“太师,如果下官没有理解错,您这话可是鼓励我们大家伙,继续推行改革啊!”

张希孟面带笑容,转向老朱,“陛下是不是该给个意见?”

老朱也笑了,“先生说得,自然是至理名言……咱在这里不妨告诉大家伙,接下来重新丈量土地,改革税制,还要鼓励发展工商,要向外开拓……这些事情,全都是最紧要的,必须有条不紊,一项一项,都给咱推下去!不论文武,从上到下,都不许闲下来,听明白没有?”

“臣等明白!”众人一起躬身答应。

老朱又对着张希孟道:“先生,今日大喜,从家事聊到国事,肚子都咕咕叫了,你是不是该请客啊?”

张希孟一笑,“主公放心,臣早就准备好了。大家敞开了吃,至于礼金……”

徐达立刻道:“张太师放心,我们都记着呢,太师不收礼!”

大家伙立刻大笑起来,“对,魏国公说得对,咱们今天可有福了,能敞开肚皮喽!”

张希孟也是满脸笑容……所谓移风易俗,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就讲究个以身作则。

如果上面例外,下面人又怎么回事老老实实遵守?

所以张希孟早就有规定,他们家的喜事,是不收礼的。

而且随着张希孟的稿费越来越多,他不但不收礼,还会有一份回礼。

比如这一次,张希孟就给每个宾客,一张答谢光顾的帖子,还送了一套紫砂茶具。虽然算不得多名贵,但张相给的礼物,那可不一般,仅次于老朱的御笔赏赐啊!

大家伙海参鲍鱼吃着,还拿了礼物,喜滋滋散去。

包括老朱在内,都没有放过占便宜的机会,他跟马皇后一人拿了一份。

至于朱标竟然也拿了一份。

能占张太师的便宜,那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这种意想不到的好事,谁能错过?

唯独张承天,肉疼到了极点。

摊上这么个败家的爹,真是让人上火,你不收礼物也就算了,怎么还往外送啊?

你这样浪费多少钱?

要知道咱家又多了两个孩子,以后要准备四份彩礼,你拿的出来吗?

他一脸的郁闷,委屈之情都遮挡不住了。

张庶宁很容易看透了这小子的心思。

“你啊,就是没出息!陛下讲的那些话,是光给别人说的,你听不见是吧?”张庶宁很不客气教训道:“二弟,你别整天吊儿郎当的,你学点正儿八经的本事,以后你到海外建国,咱爹可是鲁王,你也能建个王国,不比皇子差的!”

张承天撇撇嘴,无奈长叹,“大哥,你说的好听,可你也要知道,兄弟我志不在此啊!对了,你怎么不去海外?”

张庶宁也怔住了,沉吟片刻,竟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我也志不在此!”

张承天一抚掌,“这就是了,咱们家的希望就在老三和老四身上了。必须好好教这俩小子才行。大哥,你制定学习计划,回头我监督他们,一定要把这俩小子教好了!”

张庶宁深吸口气,虽然觉得有点不太厚道,也无奈点头了,到底是好事。

“好吧,只能如此了。”张庶宁又道:“过几天朱棣就要领兵出征了,咱们大明这一次,是真的要大举向海外进发,这么大的事情,只怕当年通西域也比不上啊!”

张承天怔了怔,突然冒出一个点子,“大哥,这么大的事情,咱们不能错过!你看咱们虽然不能出征,但是能不能给提供点帮助?”

张庶宁愣了,“什么帮助?你能干什么?”

张承天道:“我干不了什么,但是咱们凑在一起就行了……咱们给海外的富庶之地弄个排行榜吧!随便出个建国指南……你看怎么样?”

张庶宁冷哼道:“你又想卖钱,对吧?”他狠狠一戳张承天的脑门,气咻咻道:“你怎么就不能想点正经事?”

张承天不服气,“咱爹早就讲了,挖矿不如卖水,我这也是活学活用啊!”

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

张庶宁很无奈,摊上一个掉进钱眼的兄弟,他也没招。

他想要编书,就跟着他一起干吧。

作为最畅销教辅的作者,张庶宁已经很有经验,而且他还清楚,要怎么把复杂的事情,准确传达给读者。

这是作为一个知名老师的本能。

他们不断往张希孟的书房跑,寻找相应的材料,然后总结归纳。

张承天跑前跑后,不辞劳苦,反正只要有钱赚,这小子就格外积极。

就这样,一本小册子,很快就弄了出来,上面开列了差不多四十几个国家,有地图,有文字说明。

张承天建议,干脆命名为《发财之路》,或者《致富小窍门》什么的,简明扼要。张庶宁直接给了他一个白眼。

这玩意确实能发财,但是那么命名,万一养猪户当成母猪的产后护理买回家,转头肯定骂街。

张庶宁想了想,最终还是命名海国图志,并且在后面加了俩字,初刻!

也就是说,这本小册子随着出海人员越来越多,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也会更加丰富,最后可能会变成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

张承天瞪大眼睛,忍不住惊呼道:“大哥,你也太阴险了,这个还卖连载啊?论起赚钱,还是你狠!”

张庶宁抬起脚就给他一下子。

“别废话了,赶快找地方印书去!”

张承天斗不过大哥,只能又屁颠屁颠张罗。

在当下,大明朝的出版还是相当繁荣的,各种书籍,层出不穷。这背后是读书人数量的猛增。

大力兴学,又强力扫盲,使得识字率暴涨。

认字的人多了,买书看书的人也多了。

比如罗贯中撰写的三国,就是当下最热销的,除掉老朱的回忆录,张庶宁的教辅之外,三国几乎是最火的通俗读物。

畅销过三十万册,而且后劲十足,势头不减。

毫无疑问,这是老百姓喜欢的作品,三国热是一浪高过一浪。

张承天不指望能跟三国比,怎么也要卖个十万八万的。

他很快联系了一家书坊,双方谈妥了价钱,张承天就准备离去,向大哥报喜。

只是他刚出来,就发现从对面书坊,出来一个瘦削的身影,怀里抱着一本书,似乎是被赶了出来。

张承天看得很清楚,这不是别人,正是师姐夏知凤。

好大胆子,敢把我师姐赶出来,谁给你们的胆子?当我拱卫司张指挥使是摆设吗?

不过张承天到底没有直接打上门问罪,而是追上了夏知凤。

“师姐,伱干什么呢?”

夏知凤一愣,下意识将怀里的书抱得更紧儿,等看出来是张承天,她微微松了口气,“没,没干什么,就是出来瞧瞧!”

张承天眨巴两下眼睛,“师姐,我怎么发现,那家书坊把你赶出来了?不会是他们不要出版你的书吧?”

见被戳穿了,夏知凤索性无奈苦笑,“走吧,找家茶馆聊聊吧。”

茉莉花茶,香气袅袅。

夏知凤润了润喉,就把事情跟张承天说了。

原来她的第一版天球运行论已经写好了。里面阐述了地圆说,讲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事实,还包括经纬度,月相,如何利用星辰定位等等知识。

毫无疑问,这是个内容丰富的读本。

按理说她可以找师父张希孟,甚至直接递到朱元璋那里,让皇帝陛下核准刊行,大卖特卖,一点不成问题。

但是夏知凤还有点小心思,她想着自己拿出来,看看到底如何……然后不出意外,她就接连碰壁,一连走了三四家书坊,人家根本不要。

“师姐,我看是他们不识货,你也不要太失望了。”张承天想了想,又笑道:“我懂了,你是不是看大哥的书卖得那么好,你想跟他较劲儿啊?”

夏知凤神色一怔,随即无奈道:“也没有那个意思,只是人家要么说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要么就是天命运转,不是我能说的,这事情欺天了。要不是看我是个小女子,就给抓到大牢去了。”

夏知凤很无奈,“看起来,光凭着我自己,还是没法弄出一本畅销书,回头必须请先生帮忙才行。”

张承天想了想,把怀里的海国图志递给了夏知凤。

“师姐,这是我和大哥编的,已经谈妥了出版。”

夏知凤接过书,翻看着,无奈道:“你们靠着自己,就能把书卖出去,比我可厉害多了。”

张承天当然不这么看,师姐的本事,半点不用怀疑,老爹都要主动收徒的第一人,她的本事还能差得了?

只不过这个天球运行论,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罢了。

“师姐,咱们先把大哥找来,让他想想办法,咱们要是不行,再去找老爹!”

夏知凤想了想,也只好点头。

很快,张庶宁就来了,他听了情况,甚至一点都不意外,包括夏知凤会跑出来,自己出版,张庶宁都预料到了。

夏知凤小脸红红的,“我承认,我有比较的成分,但我,我输了。”

张庶宁瞧着小丫头红红的脸蛋,忍不住笑了出来。

“你啊,就是喜欢犯傻……我写的东西,是要让所有人看得懂,传播越广,就越成功。可你写的不一样,什么天球运转,星象规律,哪怕过几百年,也不可能人人都清楚啊!高山流水,下里巴人,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

“这么说吧,我的书人人都懂,证明了了不起,你的书懂得人很少,连出版都不愿意,那也是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