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很好,满足你的要求,大明来了!
孙子,你怎么不打?怎么被俘虏了?
这就好比一个吆五喝六,目空一切的家伙,真正上了擂台,让人三拳击倒,大家伙都笑出了猪声。
还以为多大本事呢,原来是个银样镴枪头。
大明的百姓,大快人心,实在是太高兴了,纷纷扶老携幼,前往城外,就要见证一下,这位怀良王的风采!
至于怀良王,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漂洋过海,来到大明。他从船舱出来,立刻就吓到了。
人山人海,这是多少人啊?
怎么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难道大明的老百姓都来了?
很显然,他猜错了,实际来的人,还不到应天的两成。但即便如此,也足以颠覆怀良王的认知。
他颤颤哆嗦,从跳板下来,期间还滑了一下,险些摔倒,看起来又可怜又滑稽。
大明百姓,忍不住大笑起来。
直到此刻,大家伙也才注意到,这个怀良王很老了。应该有六十岁左右,加上漂洋过海,他显得很疲惫,神情憔悴,看起来的样子,比实际更老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跟他那一份国书展现出来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那应该是个少年郎,满腔冲劲十足,天不怕,地不怕。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种。
很难想象,这么大年纪的人,还能说出那么张狂的话,中二度爆表了。
是人不可貌相,还是另有隐情?
而且这家伙怎么就被抓到了大明,这里面有什么故事不成?
百姓们好奇心爆棚,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先把怀良王送去见朱元璋。
张希孟自然也被请来,一起面对这个狂妄的怀良王。
喜欢凑热闹的张承天,竟然仗着指挥使的身份,也凑了进来。
大家伙都好奇是什么样的东西,敢挑战大明的尊严?
一个憔悴枯瘦的老头,走进了奉天殿,刚过门槛,这位直接跪在了地上。
“罪臣拜见上国陛下,愿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家伙汉语说得很不错,竟然没有多少口音。
态度也足够谦卑,跪在地上,十分老实。
朱元璋并没有让他平身,而是冷冷道:“倭寇肆虐,杀咱海疆百姓,掠咱粮食财物……当真是好大的狗胆!”
老朱厉声道:“倭酋,你可知罪?”
怀良王浑身哆嗦,声音都颤抖了,“请上国陛下务必明察,罪人绝无冒犯大明之意,事实上罪臣在好些年前,就已经失去了权柄,纵容贼寇,冒犯大明,根本不是罪人做的,毕竟就算罪人想,也没人听我的。”
“胡说!你莫要巧言狡辩?你身为倭酋,还冤枉了你不成?”
怀良王磕头作响,“陛下明鉴,罪人无论如何,也不是倭寇,这更是冤枉,还请陛下明鉴啊!”
这下子有趣了,老朱指责的,他是一概不认。
张希孟只能轻咳一声,“怀良王,你在倭国,身份如何?从实招来!”
“回上大人的话,罪人本是后醍醐天皇之子,曾经担任征西将军。目的是为了对抗幕府足利氏。只是罪人无能,屡次兵败,早在数年之前,已经丧失大权。去岁足利氏彻底占据九州岛,罪人不得已退居隐居……但随后又不知什么原因,居然被抓了出来,说是交给上国发落……罪人扪心自问,确实没有忤逆上国之处,还望陛下明鉴!”
怀良王思维清楚,条分缕析,算是把其中的关键讲清楚了……他处在倭国南北厮杀的时期,有点类似拿到了衣带诏的刘皇叔,笼络九州岛的藩镇,对抗室町幕府,想要匡扶社稷。
双方争斗多年,怀良王越发式微,明显斗不过幕府将军,十岁的足利义满继承将军之位后,大肆征讨,算是收服了九州岛的藩镇,迫使怀良王隐居避祸。
这时大明朝问罪,才有了那一份气得老朱肝疼的国书。
随后蓝玉在高丽方向攻击倭国,常遇春厉兵秣马,大肆征讨。
由于五万精锐被明军包围在了高丽,足利义满招架不住,就想出来把怀良王送给大明,平息上国之怒的办法。
“你自己看看吧,这是你对上国的态度吗?”
一份国书,让朱元璋扔在了地上,有人接过来,送到了怀良王的面前。
这家伙才看了几眼,直接匍匐不起,痛哭流涕,“陛下明鉴,这确实不是罪人所写,罪人就算是对自己的父亲如此,也不敢对上国如此无礼。这,这必是足利义满那个小儿,他以下犯上,才敢如此狂妄!”
朱元璋微微沉吟,其实他已经得到了外务部的奏报,大概情况是知道的,这个怀良王并没有撒谎。
但是那一封国书还是让老朱相当愤怒。
“你们倭国君不君,臣不臣,乱成了一团,实在是可恶!尤其是胆敢冒犯上国,更是可杀不可留!”
怀良王吓得面如土色,根本动不了。
“上国陛下,万万开恩,饶了罪人吧!”
老朱重重叹息一声,“咱可以饶了你,但是不能饶了倭国!更不能饶了那个什么足利义满!”
这时候张希孟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替倭国讨伐不臣?”
老朱哼道:“倭国不忠,咱不会浪费兵马!”
这话听在怀良王的耳朵里,不亚于救命稻草,他慌忙叩拜,“上国陛下若能恢复敝国君臣纲常,敝国愿意尊奉大明为父!生生世世,永远忠于大明!”
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
抓到了倭国怀良王,百姓们都是欢喜鼓舞,以为俘虏了一国之君,很快倭国的事情就平定了。
陛下神威,常国公天下少有,甚至当初鼓动对倭国用兵的孙炎,都跟着捡便宜,声望日隆,坐稳了首辅之位。
可事实上,这不过是大明老百姓的一厢情愿,或者说当惯了上国子民,总喜欢以己度人,拿大明的经验,去套别的国家。
别说什么怀良王不是国君,就算真的抓到了一国之主,八成也解决不了倭国的问题。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朱下旨,把几个皇子都召集过来,包括年纪渐渐长大的老五周王,他们排成一排,前来听张相的教导。
另外以孙炎为首的朝臣,以徐达、汤和为首的勋贵,也都悉数赶来,正确理解倭国的问题,对于接下来的对外方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大家伙都显得格外认真。
张希孟开宗明义,直接道:“面对海外诸国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中原上国的情况,我们的历史发展,不是天经地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甚至戏谑点说,我们才是异类,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我们都显得格格不入。如果拿上国的经验,去处理海外的问题,八成是要碰的头破血流的。”
听到这个开头,朱棣颇有心得,高丽不就是那样,蓝玉那么压榨,竟然还比不过高丽的贵胄,在大明这边,已经人厌狗嫌,险恶黑心到了极点。放到他们那边,还能当菩萨供着。师父讲的,那是一点错也没有。
朱棣喜滋滋听着。
毛贵长期负责外务,他也清楚这些,听得很认真。
但是对于一些官员来说,就不那么顺耳了,我们可是上国啊?我们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文明,难道成了异类?
这也就是张希孟说,换成另一个人,早就被口水淹没了。
甚至像钱唐那种,他坚定支持张希孟的主张,但是对外的方略,钱唐却希望将天下都变成中华。
所以即便面对海外和大明的差异,他也是极力求同存异,毕竟早晚都要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哪能说不一样呢?
面对这种想法,张希孟也只能一笑了之。
你还不能说他错了,只能说追求过于远大,目标太过宏伟……
“其实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并不长,严格来说,他们进入文明,是靠着我们的帮助。当初倭国派遣遣唐使,效仿大唐,建立国家。差不多一两百年,倭国跟我们的情况差不多,也走在王朝兴衰的路子上……但是接下来,倭国的发展,就出现了偏差,这个问题还要归结到土地上面。”
“倭国也出现了豪门兼并土地,巨室田连阡陌,大批百姓沦为佃农,奴仆……这些豪门大族,又跟着地方官吏将领勾结,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力量。”
众人听到这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毕竟中原王朝也都有这种问题,像元末,唐末,汉末,不都是这样吗!然后就农民起义,重新洗牌,再来一次呗!
我们都太熟悉了。
可惜的是,这一套在倭国,不起作用了。
首先倭国学了唐朝,但是没学全。
他们并没有采用科举制,人才没有流动。而且本身国家也太小了,围绕着国主周围的官僚体系,实力太弱。
从国君以下,公卿大臣,全靠着父辈传承,那日子简直比四世三公的袁绍还舒服。
有个一两百年,也就成了一堆猪了。
反观地方上,拥有土地的地主豪强,归附地方官吏,拉拢武人,通过姻亲结盟,牢牢控制住地方。
层层叠叠,难以撼动。
就比如说一块土地,名义上是某个地主的,但每年的产出,要给当地官吏一份,要给某个将军一份,还要献给某位朝臣一份……
这种复杂的控制结构,加上薄弱的治理能力,就算想要推行均田一类的政策,都是不可能的。
有人或许要问了,既然自上而下不行,那自下而上,老百姓发动起义,重新洗牌,难道也不行吗?
还真不行。
眼下的倭国,就跟汽车压过的乐事薯片一样,碎了一地。
加上缺少教育,也没有科举,没有官员流动……老百姓根本没有家国意识,或者说他们认为的国,就是个小村子。
外面的情况如何,他们根本不关心。或者说在一层一层的压榨之下,根本无从关心这些事情。
“发展到了这一步,倭国的朝廷,权势尽失,如同傀儡。而地方上,豪强并起,形成了一个个的藩镇,国家零碎,一地鸡毛。”
这时候钱唐突然站起,发问道:“太师,难道倭国就没有人应运而生,去一统国家吗?”
张希孟一笑,“或许有吧,但是你仔细研究一下倭国就会明白……他们地形复杂,几个岛屿,被山岭阻隔,连一块像样的平原都没有。这些藩镇虽然彼此征伐,互相攻杀兼并。但始终没法出现一支力量,能够一统全国……所以倭国就冒出了个很邪门的东西,叫做幕府将军!”
和中原改朝换代,要从天子不一样,倭国的改朝换代,基本上是换个幕府将军。
包括明治维新在内,很多人都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成功的改革……其实放开中原的标准,明治维新其实是一场改朝换代,毕竟明治政府也有萨长幕府之称。
地方势力,根深蒂固,难以铲除,所谓的幕府将军,就类似春秋五霸那种霸主,只不过他们要更加稳固一些。
而春秋的霸主,还没有人愿意干掉周天子,他们还要尊王攘夷,借助天子名分,扩充实力,号令天下。
但是这些霸主,又有谁会在乎衰弱无能的周天子?
把这些经验,套到倭国身上,简直是一模一样。
当然了,和倭国不一样,我们的春秋战国,不光有雄才大略的政哥哥,还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儒家,法家,兵家……几百年间,前赴后继,不断有人提出天下一统的概念。认为只有实现统一,才能获得太平。
大家伙区别只是方法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经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人的辩论,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理论,随后秦军东出,天下归一,九州一统。
这才掀开了华夏的全新篇章。
毫不夸张讲,哪怕到了两千年后,依旧有许多地方,他们甚至没有走到春秋战国这一步,连国家大一统的共识都没有形成。
这里面也包括那些看起来很先进的国家。
他们不过是偶尔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在管理方面,确实做出了突破……但是,要是放在国家治理上,根本一塌糊涂。
毕竟要维持庞大的疆土,众多的人口,一致的观念,绝对的共识……这在华夏之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某种情况上讲,或许还要感谢那些人的傲慢。他们看不起一个破破烂烂,一塌糊涂的老大帝国。
或许就犹如当年角石海蝎子,瞧不起身边游动的小鱼一样,以为张牙舞爪的自己,能一直横行下去。
殊不知对方的内部,已经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双方下的根本不是一局棋!
张希孟侃侃而言,算是高屋建瓴,把倭国剖析了一遍。
在场不论文武,还是宗室皇子,全都若有所思,获益匪浅。
张希孟道:“现在的问题就很明白了,常遇春讨伐倭国,幕府那边索性把怀良王送出来,充当背锅的。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将错就错,还是继续讨伐,问罪幕府?”
朱棣第一个站起来,“当然是继续讨伐!我先收拾了王保保,回头就来打倭国,让他们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场!”
张希孟问道:“怎么讨伐?”
“就,借着怀良王的名义,招募义士,替倭国重塑纲常!什么狗屁幕府将军,我看咱们直接派个总督过去算了!”
朱棣向四周看了看,心说你们这帮没出息的玩意,倭国也不小啊,怎么不赶快抢下来!
秦王和晋王不吱声,周王几个小的低着头,也在装糊涂。
张太师都说了,倭国乱糟糟的,一点也不好,我们才不想去!
正在这时候,汤和突然站起来,“上位,您看在倭国之中,加一个公国如何?”
朱元璋突然笑了,“汤和,是伱想去,还是你家的孩子?”
汤和道:“还是让小儿辈去吧,历练历练,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