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50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哼!

“主公,咱们不妨先说说张士诚,其实前面也说起过,他靠着十八条扁担起家,论起举事,还在主公之后,但他运气不错,手下盐工吃苦耐劳,和元廷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战力非常。这才有轻取高邮,袭占泰州,扬州的战绩。但是不要忘了,当初芝麻李攻占了徐州,脱脱立刻纠集大军,灭了芝麻李,这才有彭大和赵均用逃亡濠州避祸。运河是元廷命脉,谁碰运河,都必死无疑。更何况张士诚还建国称王,如果元廷还能忍受,干脆把大都交出来,退到草原算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先生的意思,朝廷一定会出动大军,攻击张士诚了?”

“主公英明,张士诚连犯了两大忌讳,元廷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那这么说,张士诚会重蹈芝麻李的覆辙了?”老朱问道,还真不是朱元璋瞧不起张士诚,实在是眼下的元廷还有百万雄兵,而且都是装备精良的精锐。

如果元军孤注一掷,就算老朱自己,也没把握挡得住元军,张士诚纸面上的实力膨胀十倍,也是没用。

强弱之势,胜负之间,简直不用多想。

张希孟十分理解朱元璋,他相信就连张士诚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谁能知道,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在脱脱即将攻克高邮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岳飞的英灵庇佑,还是元朝皇帝完颜构附体……愣是干出了临阵换将的蠢事。

百万大军,土崩瓦解,张士诚白捡了一个胜利。

其实元末南方大区的三支主力,老朱的盘是最差的……陈友谅噬主之后,继承的是天完政权的基本盘,由于起义早,转战地方多,影响力强,收拢的兵马最多,所以陈友谅才能拿出六十万大军。

张士诚在高邮白捡了一个胜利,得到了百万大军的辎重粮草,队伍快速膨胀,渡江占据了苏州等地。由于地盘最富庶,物产丰饶,张士诚财力雄厚,稳压朱元璋一头。

论兵,没有陈友谅多。

论钱粮,没有张士诚充沛。

老朱就处在这么个尴尬的地位,偏偏还让他杀出重围,只能说实在是侥幸。

只不过有了张希孟在,自然能够顺利稳妥太多。

“主公,这事情不在于张士诚胜负……而是不管胜负,我们都势必要面对一个大敌,只不过张士诚赢了,我们要面对张士诚,元廷赢了,我们要面对元廷罢了!”

老朱深深吸了口气,陷入了沉默,他仔细思忖,不由得暗暗点头。

拿下滁州,饮马长江,他已经没法躲在其他人后面,必须有直面元廷的勇气。当然了,如果张士诚扛住了元廷的攻势,守住了高邮和扬州,虽然概率不高,但似乎比起元廷获胜,还要麻烦!

自己的身边,多了一头凶悍的猛虎啊!

李善长皱着眉头,想了再三,才道:“这么说,不管谁赢,我们的处境都不会更好了?”

张希孟点头,“确实如此,所以我觉得必须做出准备。”

“怎么准备?”李善长急问,朱元璋也突然抬起头,目光注视着张希孟。

“我的意思是要尽快拿下六合,封闭扬州过来的路,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既能支援张士诚,又能防备元军,一举多得。再有,应该趁机拿下和州,占领江北之地。最好再能攻取无为州,如此一来,咱们也有了纵深,可以从容进退,不至于元军来了,只能死撑。再有,如果元军败了,我们有漫长的江岸,方便即刻渡江,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张士诚夺了集庆!”

熟知历史的人多半会觉得张希孟担心有些多余,高邮之战就是张士诚赢了,夺取应天,也是顺理成章。

可是站在当下,事情没有发生,又有谁敢随便断言?

朱元璋很是赞同张希孟的判断,可他犹豫了,“咱们刚刚商议妥当,要休养生息,不能随便用兵。现在却又要出动兵力,只怕会伤损到民力……”

见老朱面带忧虑,李善长笑道:“上位,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是什么难事。我想着咱们张先生一定有妙策,对吧?”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你可真看得起我!

不过要说起来,他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说张士诚派谁不好,非要派个写小说的,这要是不骗他,都对不起他的职业。

至于用什么计策,那就更不要费心思了,反正《三国演义》里面都有……突然张希孟意识到一件事……貌似三国可用了不少元末的情节。

比如张士诚就和袁家很像,都是冢中枯骨。陈友谅噬主,前后弄死了倪文俊和徐寿辉,俨然元末小吕布。

最最好玩的就是赤壁之战。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记载很简略,最简略的版本甚至只有一句话,就说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引兵还。

甚至都没有提到东吴。

当然了,在吴国方面的记载就丰富了不少,提到了水战大破曹操,又提到了孙刘联军,火烧了营寨。

只不过不管任何一个版本,都没有提到曹操死了八十几万人。

事实上如果曹操真的损失了八十几万人,这些士兵可是有家眷亲人的,数量可能在几百万以上,这些人会无动于衷吗?顷刻之间,曹操就完蛋了,还拿什么统治天下?

即便是小说,也只敢送七万赤焰军啊,虽然这已经很离谱,足够断送一个国家了,但是比起老罗笔下的赤壁之战,还是悠着许多的。

那有人要说了,难道三国里面,精彩纷呈的赤壁之战,都是老罗凭空捏造的吗?

这里要说一句,还真不是,三国的赤壁之战是有原型的。

这个原型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大战……在陈友谅举几十万大军顺江而下,要攻击老朱的时候。

人人畏惧,军心大乱……这时候刘伯温挺身而出,鼓励朱元璋,稳固了战心,又用康茂才诈降,伏击陈友谅,朱元璋赢得了第一局。

战败的陈友谅逃回老巢,打造战船,积蓄力量,等朱元璋去救小明王,他倾巢出动,趁虚偷袭,结果在洪都顿兵,被朱文正打得没脾气。

等老朱赶来了,陈友谅船大,为了稳妥,就用铁索连起来,老朱针锋相对用火船破敌,烧了陈友谅大军,全歼六十万人马,还击杀了陈友谅,第二年吞并了陈汉政权……

瞧见没有,诈降计,连环计,火烧计,全都是老朱和陈友谅之间的交锋。

罗贯中把这些写到了三国演义之中,结果由于三国太出名了,这段也太精彩了,大家伙就把小说的内容,当成了真实的三国。

而历史上真正精彩的朱陈交锋,却被大多数人遗忘了。

盗版把原创弄倒闭了属于是。

张希孟也不知道是该替老朱高兴,还是该同情他:你的战绩人尽皆知,但你的战绩却不属于你!

让一个码字的给偷走了。

写手的高光时刻了。

不过既然来的是罗贯中,那就用罗贯中的办法对付他。

“主公,咱们只需要伪造一封赵均用的书信,说他要约主公一起攻击高邮,事成之后,分六合给主公。然后在宴会之上,把这封信不小心露给来使就好。他见到之后,必定吓得不轻。这时候咱们顺势出兵六合,张士诚必定忌惮,不敢阻拦。等拿下六合之后,再跟张士诚谈判合作,没准还能敲一把竹杠!”

张希孟笑呵呵说道,很显然,在他的心中,罗贯中可不是羽扇纶巾的智者,他的定位应该是盗书的蒋干!

李善长皱了皱眉,对于这个计划,他没说什么……因为吴大头的事情已经告诉他,这个世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

人们只能揪着头发,感叹想象力的贫乏。

老朱又想了想,觉得可以一试。

“成,就按张先生的建议,准备酒宴,咱请罗贯中吃酒……对了,再把吴大头叫来,给姓罗的演出好戏!”

第七十五章 处置

罗贯中五味杂陈,也说不出什么感觉。

他是信心满满来的,可是此刻十成的把握,连一半都没有。

因为他发现这伙红巾虽然名气不显,但是做事极有章法,市面上人来人往,虽然算不上热闹,但是在战乱时期,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最最紧要,是规矩!

从上到下,都处在规矩之中。

竟然比没打仗的时候,元廷治理之下,还要好上几分。

当然了,高邮那边也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跟这边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是两个体验。

到底谁好谁坏,罗贯中说不准。

既然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又怎么说服对方?

所以罗贯中相当谨慎,来到了昔日的知府衙门大堂,向着老朱见礼,说明来意,递上了张士诚的书信。

“这是我家诚王的想法,希望邀请朱将军共襄盛举,覆灭暴元!”

朱元璋匆匆浏览了一下信的内容,随手就递给了坐在旁边的张希孟,而后他笑道:“咱书读的不多,字认识的也少。可上面的意思还是明白的,你们诚王可是要让咱臣服大周啊!没错吧?”

张士诚定国号为周,自号诚王。也不知道他的脑回路是怎么长的,自己改名叫张士诚,然后又自号诚王,难道是贩私盐的时候,染上的毛病?就喜欢标榜诚实守信?

老朱没心思揣度,只是信里居高临下的姿态,让老朱很不舒服。

罗贯中也颇为尴尬,“朱将军,天下红巾是一家,我家诚王占据高邮,兵多将广,势头如虹。自然是想联络英豪,成就大业。如果朱将军愿意联手,在下愿意立刻回去,劝说诚王,拿出更多心意。”

朱重八呵呵冷笑,“张士诚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又或者当咱是糊涂蛋?他截断了运河漕粮,又擅自称王建国,元廷大军已经不远了,他怕是要做第二个芝麻李。到时候他需要的是咱拉他一把,懂吗?”

老朱语气严苛,半点不留情面,把张士诚的皮直接给扯下来了。罗贯中目瞪口呆,想要驳斥,却发现老朱讲得貌似没错啊!

他老师就分析过,只要称王,元军必定打过来。不过却也说了,成王建国,名正言顺,能总揽英雄,一起对抗元廷。

好的坏的都让施耐庵说了,名副其实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既然有好有坏,那咱干嘛不称王,还能穿蟒袍呢!

但是到了老朱这里,结论就干脆多了。

徐州芝麻李,前车之鉴,下一个就是你张士诚!

罗贯中不由得一阵哆嗦,他勉强笑了笑,“我家诚王猛将强兵,自然是不怕的。更何况元廷暴虐荒唐,人心厌弃,哪怕来了百万大军,一样不是诚王的对手!”

不得不说,这就是罗贯中的硬吹了,毕竟他没法和张希孟一样,了解历史。

老朱大声笑道:“既然如此,你们诚王该登基称帝,自己做皇帝,区区诚王,委屈他了!”

罗贯中哑口无言,他第一次发觉手上的功夫和舌头上的功夫不是一个功夫。他和某位作者一样,都是不善言辞的羞涩男孩。

面对老朱犀利的言辞,直戳肺腑,他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而且既然处境艰难的是张士诚,那是不是诚王殿下该归顺他朱将军啊?

说到了这里,已经没必要谈下去了,这一次诏安彻头彻尾失败了。

正在这时候,张希孟突然开口了,“主公,我看诚王未必有恶意,他不清楚咱们的实力,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多走动走动就好了。更何况元廷大军泰山压顶,咱们和诚王之间,应该多多合作才是。”

张希孟又转向罗贯中,笑呵呵道:“贵使,这封信上的内容,就不要再提了。我家主公如今在郭大帅麾下,又岂会归附诚王?不过若是贵使愿意,你可以在这里多看看,多听听,等返回的时候,也好和诚王交代清楚,让他知道我们的状况。”

张希孟又扭头看向朱元璋,“主公以为如何?”

“嗯,这事不错……咱们今天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吗?”

“有,要处置几个贪官污吏,其中就包括横涧山的知院老张,还有原来的滁州知府白敬恩。”张希孟笑着对罗贯中解释道:“我家主公奉行铲奸除恶的霹雳手段,对元廷的走狗,害民的贪官,绝不留情,不知道诚王殿下是怎么做的?”

罗贯中打起了精神,朗声道:“我家诚王十八条扁担举事,先杀河南江北行省参政赵琏,又杀知府李齐,贪官污吏,无不畏惧我家诚王威名!”

还能怎么办,吹呗!

张希孟也不跟罗贯中废话,只是笑道:“那就好,也请贵使瞧瞧我们如何审判贪官污吏的!”

……

老张是在大破横涧山的时候,就被俘虏的。

或许有人好奇,怎么拖到了现在,还没有处置他?

这事是张希孟的意思,他要求老张写自述,每天写满三千字,不写满就不许吃饭,不能睡觉。

他折腾老张,是为了让他多交代一些元廷的情况,可不是为了追更新看小说啊!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元史是一笔烂账,由于太多音译的问题,放眼望去,一片的帖木儿……名字高度相近不说,各种事情也是乱七八糟,张冠李戴,很容易造成困惑。

所以提到历代过往,都能讲出几个名臣,几个有趣的皇帝……可是提起元朝,貌似忽必烈之后,就是元廷崩溃灭亡了,能在记忆里留下来的内容太少了。

张希孟对元朝的情况,也是所知有限,虽然有贾鲁在,但他毕竟只是汉臣,又是技术官僚,有好些事情他也不清楚。

这时候就体现出老张的价值了,他领兵的,又是色目人。

军中的消息,元廷的财税,甚至是宫闱秘事,他都知道许多……这些日子,张希孟从老张身上榨出来足足三十万字,收入档案之中,以备日后之用。

仅仅是这么一手,就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毫无疑问,只要坚持下去,手上的资料只会越来越丰富,到时候张希孟大可以说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懂元廷!

而且这些事情不只是包括元廷的,也包括那几个汗国。

作为一个卑微的社会公器,张希孟有责任规划好洪武皇帝日后的事情……众所周知,老朱是真正的肝帝化身,一个人把皇帝和宰相的活儿都给挑起来了。

这么干固然干出了洪武盛世,但是活儿都被老朱干了,张希孟干什么啊?

把老朱这么能折腾的皇帝,束缚住日常政务上,简直是犯罪!

他的精力该去干更大的事情,比如把元朝的属国都纳入版图之类的……眼下张希孟能让老朱提前几个月进滁州,接下来也可以早点抢占金陵。

时间越长,影响力就越多,产生的改变就会越多……最初张希孟也担心过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一类的问题,洪武大帝手里的刀可是很锋利的。

但是渐渐地张希孟意识到了,他完全可以把这柄神兵不知不觉,导向其他的方向。而只要事业做大了,老朱需要的帮手就越多,他早晚会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其实不只是张希孟可以高枕无忧,那些精力没处放的勋贵们,或许也会有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