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488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庶宁一脸急切说道。

而张承天看了看那一堆书,一千多本,一天要看一百本吗?

这个场面怎么有点眼熟?

这小子到底是跟谁学的?

正在这时候,江楠从外面进来,她了解了情况,突然轻笑道:“把审核的方式变一下吧!原来是挑出不合适的,剩下的就让你带走……现在变成让你爹审核,通过一本给你一本,什么时候看完,什么时候发给你,如何?"

张庶宁的小脸瞬问黑了,他傻傻看着老娘,从她的笑容里,感受到了强烈的险恶用心!

这世上果然有坏人!

张承天看在眼里,忍不住一笑,“行了,我也不看了,你拿去自己看。绝对不要当的,就不要给别人了。

张承天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脸上笑容,意味深长…

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

“你别太纵着那小子,他这么大,就喜欢看那些杂书。博览群书固然好,可要是看些西厢记,长生殿……变成了纨绔浪荡子弟,我看你后悔不?”

江楠把孩子打发走,气呼呼教训张希孟,她怒目圆睁,当真有几分母老虎的架势,所谓为母则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张希孟不慌不忙,把儿子打算卖识字卡的主意说了一遍。

“你觉得这孩子的主意怎么样?”

江楠下意识点头,“还不错,应该能赚点零花钱!”她轻笑道:“我过去挺担心他只会读死书,别成个榆木疙瘩儿,现在看起来还挺灵的,不错!”

张希孟轻笑道:“他既然有这份心机,你想管他看西厢记?是不是有点大可不必了?”

江楠瞬间愕然,她咂摸了片刻,果然是这个道理。同时又忍不住感叹摇头,“我这当妈的,既盼着儿子有出息,又担心他不听话,走了歪路,左右不是。到底是相公看得更明白些。”

张希孟一笑,“谈不上什么更明白……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还需要咱们俩多用心。再有也要看他的品行。”

江楠点头,“儿子的人品我还是信得过的,只是他跑去济民学堂,离家这么远,本来我只是不像让陛下随便插手,也不愿意他跟京里的纨绔子弟玩。现在看来,这济民学堂的人,也未必都是寻常孩子啊!”

张希孟哈哈大笑,“夫人总算是说到了关键,如果我没有猜错,新的一批人才,就要起来了。”

江楠愕然,这还有什么规律吗?

总不能跟算命的瞎子似的,捏捏手指,就给出个结论吗?

什么时候张相公改行当神棍了?

张希孟却是笑容可掬,显然不是胡说……有些事情,的确存在了规律……譬如说元末天灾人祸,都落到了黄河,淮河,长江之间的区域。

也就是整个河南江北行省。

朱元璋这些人不需要说了,刘福通,张士诚,甚至是负责镇压红巾的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全都是一个省的人。

这块土地,一代人之中,猛士齐出!

有绝世猛将,有强悍的统帅,总而言之,猛将强兵,层出不穷,愣是弄出了一个大争之世。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朝代也不是没有。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不光有这一批强悍的武人,还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正在酝酿,武曲星,文曲星,接踵而至,这就有点逆天了!

武人集中在了淮西,江北之地,这没有什么疑问,而文曲星则是集体落到了江南。

其中江西分去了大半气运!

江西本身优势极大,经济发达,人文荟萃,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元末战争中,江西又受损不大,人口优势非常明显。

随着朱元璋占领江西之后,推行教化,大兴学堂。

张希孟又把济民学堂放在了江西……种种优势叠加,在几年里,江西的学生,绝对在百万之上。

有这么多人读书,又有会读书的传统。

人才辈出,也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那些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再过二三十年,就会充斥朝堂,成为大明的中坚力量。庶宁的同学,日后会出来多少宰相,尚书,也未可知!大明朝头二十年,看淮西武人,接下来的二十年,就要看江西文人!”

张希孟笑呵呵说道,他微微抬头,看了看变颜变色的江楠。

没错,江楠真的被吓到了。

她同意儿子去济民学堂,真的没想太多,只是害怕那些上蹿下跳的皇子,为非作歹的勋贵,把自己儿子教坏了。

可现在一听,她才惊讶发现,原来丈夫正在下一盘大棋。

一盘非常非常大的大棋!

的确,时至今日,江楠终于感觉到了丈夫的可怕……这个男人也太能算计了。

他布的局,不是那种阴谋诡计的局,而是堂堂正正,正道直行,光明正大的阳谋!

当朝任何一个人物,自李善长以下,包括那些将领,谁想的不是互相勾结在一起,抱成一个团,左右朝局!

他们只会觉得在京的勋贵文臣,占据高位的那些人,才值得拉拢合作。

绝对没有人能想到,大明的未来,那些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人,此刻都还是一群小学生,甚至还穿着开裆裤满地跑。

张希孟让儿子去济民学堂读书,看似随意的一步,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只怕天下未来的英才,已经有大半落到了张氏门下!

“相公,你,你答应给庶宁钱,让他做识字卡,是不是也有这么个算盘?”江楠确实不能不惊讶,自己丈夫简直就是个妖孽!

张希孟连忙摇头,“我还没有那么能算计,而且你也要明白,事在人为,如果庶宁是个混账小子,我安排再多,也是枉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你要非说我有什么算计,我也只是想让这些大明未来的聪明人们,知道商业经营的存在,知道怎么赚钱发家,不要只做个光会读书的傻瓜。”

“还有,我希望他们日后能重视商业的存在,知道商业的价值,要想走出精耕细作的农业圈子,数之不尽的人才,就是我手上最大的武器!”

张希孟笑呵呵说道,眉眼之间,有着无可撼动的自信。

直到此刻,张希孟才亮出了一张底牌。

凭什么改变老朱的想法,又凭什么发展工业?

凭的就是厚实的人才储备,还有提前给他们灌注进去的思想。

朱元璋再厉害,也只是手里的刀锋利罢了,他能杀人,张希孟的本事,却不只是诛心。

而且这里面还有更深的一层东西在,面对朱元璋这种雄主,万一真的有一天,老朱糊涂了,老了,撑不下去了,想要替后人剪除威胁,把张希孟也带走……他张相公凭什么跟朱元璋周旋,他手里有什么牌?

这就是张希孟的底气所在。

刘邦在弥留之际,想要把樊哙带走。

但是陈平就坚决反对,根本不执行……道理很简单,你刘邦快完蛋了,我们杀死樊哙,到时候吕后大怒,还不把我们诛灭九族啊!

一个老皇帝,年纪大了,肉眼可见地不行了。会见宾客的时候,也控不住,动不动就拉了。

下面人肯定会有别样心思,不会那么听话的。

所谓卑微的公器,关键不在卑微,而在公器!

当然了,张希孟这么干,也不是居心叵测,非要算计老朱。事实上他更愿意和老朱一起安静老去,然后把酒言欢,含饴弄孙,唱一曲夕阳红……张希孟要留下的这套东西,其实是给以后做准备。

给这个国家的几百年基业,奠定基础,打下规矩。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定下这条教育法,实在是功德无量,简直堪比他推翻大元,重建华夏!

教育落到了法令上,人才培养也就确定下来。

而这些人才又是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会充斥各个行业,掌握命脉。而他们一旦有了共识,形成了普遍一致的观念……即便强如朱元璋,也只能徒呼奈何。

老朱改变不了,也就意味着后世的帝王,更加撼动不了。

祖制规矩,到底不是纸面上的空话!

张希孟确实在布局,他布的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局!

两天之后,李善长邀请张希孟前往中书省,两省官吏,包括其余重臣,一起在中书省开会,共同商讨教育法令的问题。

“李相,诸公,仆以为此法令乃是大明根基所在……自此之后,应该确立起广泛普遍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免学费,向所有的适龄学童,提供教育。而所有的家长,学生的长辈,又不得阻挠学生接受教育。不许孩子上学,这是违法行为!需要得到纠正,严重者,可以捉拿到衙门问罪!”

张希孟缓缓说着,而在场诸公,有人下意识欠了欠屁股。

什么意思?

难道说父母不让孩子读书,还犯法了不成?

养孩子一场,给他吃,给他穿,结果不给他上学,就要被关起来,这也太过分了吧?

正在此时,老爷子朱升突然开口了,身为资历最老的参政,李善长和张希孟,都要尊着他三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老夫记得,当年张相在说服上位,让女子入学,彼时张相说过,不论男女,都要劳作,都要生产,是男女一起,丰富了社会,创造了财富。不许女人入学,损失的是这个国家。一个普通百姓,自然不可以干损坏国家的事情,所以不能阻止女人入学!”

朱升看了看众人,“大家伙觉得张相彼时的论断,可还公允?”

众人稍微迟疑,汪广洋等人便急忙躬身道:“确实公允,张相见解,我等五体投地!”

朱升笑道:“很好,既然如此,老夫今天斗胆再多说几句……一个人不光要劳作,不光要创造财富。人生世上,本身就是对这个国家的丰富。每一个人都是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应该受教育,提升境界,追求更好的未来。”

朱升笑道:“张相,你以为老夫所言如何?”

张希孟点头,“枫林先生说得明白!此番教育法令,乃是大明立国十年,最为紧要的一项法令,也是陛下给天下苍生百姓的恩泽!”

“吾皇圣德!”

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

张庶宁在应天待了十八天,这小子已经坐不住了。

他请了一个月的假,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以上,原本朱元璋是计划借着册封鲁王世子的机会,顺便把公主送出去。

以大典的威风,胁迫张希孟低头。

结果别说张希孟了,就连张庶宁都玩不过,老朱很郁闷,只得调整教化,推出义务教育法。

如果说前面所言十年庆典,只是个皇帝和群臣的乐事,那么伴随着教育法的推行,整个洪武之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从应天开始,各地的报纸,三百六十行,所有的百姓,都在讨论。

有人诧异,有人赞叹,从朝廷到地方,谁也不敢无视这项法令。

毫不客气讲,这是均田之后,又一项遍及所有人的大事。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时间,义务教育四个字,人尽皆知。

老朱也把十年庆典的核心放在了新政上面……咱不能只是自己乐呵,要与民同乐。

什么是与民同乐?

就是要给老百姓好处,要利用十年这个节点,多推出新政,多让百姓受惠。

过去几年酝酿的东西,只要是利国利民,就要统统拿出来!

朝堂的气氛陡然一变。

所谓册封世子,肯定不是什么大事……就算给皇子公主赐婚,也没法产生什么动静。

甚至那些公主,都需要进入学堂,好好读书,增加本事,没事这么早谈婚论嫁干什么?

俗气!

在这种氛围下,张庶宁自然就能赶快返回济民学堂了。

他恶狠狠警告了张承天,必须每天跑步,必须赶快瘦下来。等进了蒙学之后,必须考进前三……总而言之,身为我的弟弟,就必须比别人强,不能丢我的脸。

当然了,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会给你做个榜样,至少我也要考进年纪前三!

一定!

张庶宁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头怦怦跳,

因为同年级的,有个怪胎许观,这货就像是一座泰山,很难超越。扣除他之外,也就一个名额了。

对于张庶宁来说,他至少要提升四名才行。

压力相当大不说,他还请假一个月。

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是宝贵的。

张庶宁跟老爹老娘告辞,然后带着多达十几箱的书籍,返回星子县的住处。

他提前四天,到了星子县,等他进来的时候,发现姥爷正在院子里和那个丫头下围棋,姥姥在洗菜,准备做饭,一见张庶宁来了,他们都吓一跳。

“你,你怎么还能提前回来?”

老两口子都差点说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