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482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说完,朱荚哼着小曲,去了自己的卧房,倒头就睡,也不管那俩了,反正太子和亲王还能没地方睡觉?

到了第二天,朱英刚爬起来不久,就有消息传来,让他进宫。

朱荚匆匆洗漱,急忙赶来

等他到了,就发现诸多朝臣已经等在了这里,尤其是外务部尚书毛贵,他手里拿着一堆卷宗,面沉似水。

不多时,朱元璋下旨,召见众臣,随后又让人把高丽派来的正使在莹叫进来。

这个崔莹方面大脸,很符合当下的审美,他胡须飘酒,气度森严,虽然小国来使,但却不失体统,让人啧啧称奇

他向朱元璋行礼之后,随即躬身侍立。

还没等老朱发问,毛贵就首先道:“在莹,如果没记错,你不是第一次来中原,在数年前,你就来过吧!"

这是要揭短了,在莹不慌不忙,躬身道:“确实如此,高丽小国,唯有服从调遣,忠心侍奉上国,才能苟且求存,绵延围柞,还望上国体察高丽的艰难。"

这话轻描淡写,但是却等于避开了他们帮助元廷,讨伐红巾,和大明事实为敌的过去……单从这几句话上面,足见高丽国王选此人,还算是知人善任。

这时候毛贵又道:“过去的事情不提了,前几日,你的手下,牵着马匹炫耀,引来了一些不愉快,你打算怎么办?"

崔莹忙道:“不论如何,都是我们的疏忽,那几匹骏马本是我们挑选出来,献给陛下的。回头我们会准备三倍的骏马,献给陛下,还望上国见谅。"

毛贵又是一怔,这本是他准备的两大杀招,一个是和元廷的过去,一个是刚刚发生的冲突……结果此人全都不接招,也真是让人惊讶。

毛贵稍微思忖,就只能道:“既然如此说,你们这一次要归附大明,又有什么诚

意?"

崔莹继续道:“高丽上下会尽去胡风,更换衣冠,从此之后,一心侍奉上国。每年进献贡品,忠心耿耿,绝无二意!"

在莹见无人答言,变又道:“小人知道,奇氏妖女,祸乱中原,罪孽滔天,我家国王已经选杀奇氏兄长,灭奇氏一门。其余追随元廷的逆臣,也会一一清除,绝不姑息。还望上国能体察高丽的难处,以宽仁接纳高丽内附!”

说完之后,崔莹竟然大礼参拜。

说实话,他的乖巧程度,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计,至少毛贵这里,是没有什么好说了。

他虽然学了一堆,但是还没有学会没事找事……

正在这时候,突然朱棣道:“本王问你,你说的逆臣,有没有辛吨?"

听到了这个名字,崔莹一怔。

别的事情,他都能忍,唯独辛吨这事,仿佛是触及到了他的底线。

崔莹立刻道挺起身体,沉声道:“辛吨本是妖憎,祸患宫闱,勾结官吏妻妾,以宣扬佛法为名,坏人家眷,败乱伦常……前番他欺骗国王,骗取国书,伪装成使者,前来大明。此人以下犯上,用心险恶,无论如何,都应该立斩不饶!"

朱楼大笑,“巧了,辛晚也这么说你!他说你甘心给元狂当走狗,数年之前,领兵助纣为虐,祸乱中原,杀害红巾义军,罪孽深重,天地不容!"

朱老四告状的本事,那是在武学就练出来的,用起来驾轻就熟,没有半分迟滞。

在莹立刻道:“辛盹都是胡言乱语,蛊惑人心。此妖憎的话,一个字也不能听还望上围明辨是非,不要听信妖人的一面之词!”

朱棣突然一瞪眼睛,“什么意思?你是说大明不辨是非,要你来教了?”

崔莹一怔,他说过这话吗?

朱樑突然扭头,对着老朱道:“父皇在上,前几日,高丽使者的随从炫耀战马,纵马伤人,分明没有把大明放在眼里,如今也不过是表面恭顺,暗藏奸诈。孩儿以为,高丽依旧心怀叵测,野性难驯,不可不察!”

他这话刚说完,在人群最后,钱唐急忙站出来,

“启奏陛下,高丽本为元延征东行省,后来虽然废除,可是在至正二十一年又恢复了。彼时高丽可不想征讨倭国,他们的图谋用心,不言自明!"

好家伙,这一招选心之问,可谓入木三分。

让崔莹也无法招架

钱唐对此,是半点犹像也没有。

他早就想通了,上国首先要强大,如何才算强大,自然是解域辽阔,四夷臣照。

这么多国家,少不得要拿一个做法,杀鸡骇猴,让人知道大明的厉害!

至于别的,根本不算什么。

“上国明鉴,那都是朱英逼迫,崔莹属实冤枉!"

正在这时候,朱元璋突然幽幽道:“陛下,听他们争论,难有定论,不去请一个人过来,问问是不是朱英命令的,也就含糊了。”

张希孟一怔,“谁能一锤定音?"

"自然是功德营的优秀学员,代号铁锅了。”

别说张希孟了,就算是其他人都想笑了,朱元璋啊,别人是找茬儿,你这是诛心,就没有你这么缺德的!

让铁锅天子,指认自己的属国,也就你干得出来!

“回陛下的话,彼时崔莹一心讨好大元,草民并无容意,他们就派了三万多人助战,可谓是忠心耿耿,在大元所有藩国当中,都属于孝子贤孙。草民恳请陛下,能够派兵讨伐,灭了这个大元朝的余孽!”

第六百七十一章 请陛下为子民报仇

自从铁锅出现在奉天殿,所有文武诸臣,全都慢眼了,情了……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个操作。

过去这几年,大明一直在调整内政,鼓励工商,划分行省,整顿吏治,忙得不亦乐乎。谁都知道,这么折腾,如果不对外用兵,是会出事的。

就好比一个密闭容器,里面压力不断往上增加,没有一个合适的通气孔,肯定要自爆…说白了,就是大明这一顿折腾,官吏数量大大增加,要管理的内容,成倍暴涨,光是一侗官员俸禄,就膨胀了三倍,

以张希孟的门下省为例,目前各种官吏数目,已经逼近了八百人。

人员暴涨,开支剧增。

成效如何,倒是没看出来,反正国库先告急了。

这是大多数改革的通病,要取得效果,就要先增加投入,成果没看到,钱先花出去了。

如果实现不了岁入增加,国库充实……哪怕以张希孟的威望,也维持不了多久。要是把大明朝弄得积贫积弱,冗官冗费,哪怕是老朱,都能提刀物奸,来一出含泪斩马谡。

可内部改革哪有那么容易,说是鼓励工商,成立商业部,但问题是要投资下去,经过一个周期,才能看到回头钱。

在拿到回报之前,就必须想办法拿到足够的利益,喂饱名为朝廷的怪兽

花云已经在环球试验成功了,对外开拓,是可以赚钱的,因此早就有各种声音。主张向外发展。

这里面有军中将领,比如蓝玉,他就一再鼓动。

也有文臣,比如钱唐这种。

自然也有宗室,比如李贞!

没错!就是朱元璋人畜无害的老姐夫。

自从张希孟把他推上了工商业的路子,老爷子就不得不为了发展工商,殚精竭虐。思前想后,觉得对外用兵,开拓商路,尤其是把海上航路拿在手里,不给中间商赚差价非常非常重要。

最老实巴交的人,竟然主张比蓝玉还积极,简直咄咄怪事了。

张希孟说,朝廷计划向两个方向用兵,并不是随口说说,是早有商议的。只是具体要选择哪一步,还没有下决心。

以朱棣和朱英的人品才华,可以说是卧龙凤雅,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到底要选哪一边,还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一次洪武十年的庆典,正好衡量周围国家的情况,摸一摸底细,顺便给朝臣一个交代,凝聚共识,下定决心。

这里面的算计太多了,牵连的事情也太多了。

要不然光是为了朱元璋高兴,花这么多钱,办一个大而无用的庆典,“卑微的公器”们可没有这个兴趣。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在试探落国的事情上,张希孟竟然打出了铁锅牌!

让前大元皇帝,品评原来自己的落国,这招已经没法形容了。

文武两方,这么多聪明的脑袋,集体情了,只剩下傻乎乎看着

倒是朱棣和朱英,这俩货兴趣极大,睡着眼睛,全神贯注,

铁锅也侃侃而谈,“自从世祖皇帝以来,高丽上下,争相投靠大元,国中未嫁女子,要先记录在案,以供大元挑选,然后方可嫁人。高丽仗着与大元临近的便利,船舶驶来,只需要三日光景……因此高丽上下,无不从事商贾,贩运商货获利。草民在宫中之时,身边宫女,皆是高丽女子。"

“高丽国中,也流行蒙古服饰……前几日,那些使者牵着马匹,耀武扬威,还穿着蒙古样式衣服,便是明证!总而言之,在诸多薄国当中,高丽最是尽心尽力,也最是为虎作伥,他们派遣兵马,协助元军,杀戮红巾义士,抢劫百姓,罪行累累,磬竹难书。高丽女子,高丽官官,为祸朝堂,败乱国典,大肆盘剥,敲骨吸脑,无所不为!竟然有人以小儿脑脑为食,说是可以重新成为男人…………只不过是真是假,尚未有定论……"

啪!

朱元潼听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怒火中烧,“高丽如此谄媚大元,为祸华夏,如果不严惩,实在是对不起被害的无辜百姓!"

元朝前皇帝指证,试问还有谁能比这个更有力!

刹那间,大殿之中,文武众臣,全都咬牙切齿,义愤填庴,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已经准备请旨出战了。

这要是不给高丽点颇色瞧瞧,简直对不起他们干的事情!

文臣这边也是如此,钱唐觉得接下来要修元史的话,必须把这部分写清楚,让后人知道,高丽到底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笔账,必须说明白才行

就在大明上下,全都义愤填庴的时候,张希孟还不慌不忙。

“启奏陛下,尚有征东行省一事,没有说清楚。"

张希孟刚说完,铁锅立刻道:“回陛下的话,征东行省,原是为了征讨便国所立,只是大元两次出兵,皆因遇到了风暴,损失惨重,并未成功。后续一直保留,如此算来,高丽也是大元行省,陛下收回高丽,也是理所当然。”

说到这里,崔莹脸色惨白,血都凉了。

不带这么歉负人的!

我们忠心耿耿,孝敬大元,结果大元皇帝就这么对待我们!

果然是蛮夷,无耻啊!

我们高丽女儿,白嫁给你了!

白瞎了!

在莹此刻找不到任何辩驳的语言,只能跑在那里发抖。

可事实证明,论起大缺大德,朱英朱樑,全都是弟弟,还是不入流的弟弟!

张希孟耐心听完,随口道:“这么说来,高丽不光为祸中原,还曾经充当走狗,戕害邻居。陛下,臣以为可以召见像国使者,当面对质,询问候国是否有意报仇雪恨?倘若他们有意出兵,我大明可以鼎力相助!”

张希孟说完这话,就看崔莹,已经浑身抽瘩,直接要过去了!

他突然以头杵地,失声痛哭,“使国狼子野心,野蛮成性,他们早有图谋救国之心,如今尚有许多倭寇作乱,散国上下,饱受涂炭,百姓叫苦不迭。小人,小人听闻,上国也有倭寇作乱,理该和激国联手,一起除掉倭寇才是,如何能帮助倭国野兽,欺负散国百姓啊!”

在莹痛哭流涕,这一番话,断断续续,倒是说动了一些文臣。

倭寇绝对是海疆之患,算不上心腹大患,也至少是疥癣之疾。

相比之下,高丽确实顺眼一点。

但他们摸不清张相公的套路,也不敢胡言乱语,正在这时候,朱棣突然开口了。

“父皇,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高丽这么可恶,干脆让倭国招募兵马,攻打高丽报仇……如此一来,我大明的倭患自然解除,也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

好小子!

朱英眼睛都瞪大了,行,论缺德,你比我强多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大缺大德了,你们老朱家的祖坟都冒烟了知道吗?

倭寇不好解决,那就全都送去高丽,让他们在高丽折腾,大明朝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你就说这个思维模式,不让他当外落,真是糟蹋人才了。

我们不解决问题,我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把问题搬运到我们看不到的位置,不就是成功了吗!

完美!

可这话听在崔莹的耳朵里,岂止是心灰意冷,简直是掉进了阿鼻地狱!

完了!

高丽没救了!

倭国和高丽世仇,两千年问,有一千七百多次战斗。

这俩国就没太平过,仇恨都写在了骨脑里。

区别无非就是大打还是小打罢了!

总体而言,倭国要比高丽凶悍一些。但是高丽可以靠着中原王朝的支持,实在不行,就请爸爸出手,也算是能勉强维持,

但如果爸爸不罩着他,而且还联手倭国,一起欺负他,南北夹攻,举目皆敌。

高丽还有一丝丝胜算吗?

就在这时候,朱棣居然又加码道:“父皇,辛吨已经在北平招募了数千义士,可以充当前锋,只要他们发起攻击,同倭国一起,围剩高丽,必定能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