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希孟语重心长道:“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我不想听到礼部那些蠢货讲什么仁义待之,讲什么厚往薄来,咱们大明的家底儿不多,经不起他们这么出卖!毕竟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毛贵深深吸气,终于点头,“张相,学生明白了!”
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亲,不赔款
毛贵接了张希孟的命题作文,丝毫不敢疏忽,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开始查阅典籍,努力完成文章。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毛贵越发觉得如何对外打交道,是一门巨大的学问。
按照毛贵查到的资料,早期的外交,应该是先秦时候的质子往来,比如秦始皇的爹,就曾经是质子,秦始皇的少年时光是在赵国度过的。
这种派遣质子的情况,在先秦的时候,非常普遍,大约就是为了表示诚意,派遣一个儿子过去,要是违背了约定,就要先失去骨肉至亲。
而随着天下一统,中原大地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这时候的对外交往就不是地位大致差不多的诸侯国之间往来,而是同四周蛮夷往来。
所以在汉唐之间,就不派质子,而是进行和亲。
嫁给女儿过去。把蛮夷首领变成自己的女婿。
等到了赵宋,觉得和亲还是太丢人了,要不……咱们送岁币吧!
毛贵一路梳理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但是落到大明身上,就显得很值得推敲了。
首先赵宋的岁币那是万万不能给的,至于什么自称臣构,简直是奇耻大辱,宁死也不能干出这么不要脸的事情。
其次呢,汉唐的和亲,也是不行的。
我大明皇亲贵女,岂能嫁给番邦蛮夷?
哪怕是来跪着求亲,也绝对不行。
因为这事涉及到国家尊严。
只要嫁了女儿,你说是求来的,人家就可以说是抢来的,事情就会说不清楚。而且一旦和亲,女孩子是很惨的。
咱大明立国根基,就是人人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能把女子当成货品,送去给蛮夷,换来一时太平。
而且虚弱的姻亲关系,根本没法真正捍卫和平。所谓的和亲,往往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咱大明要有出息!
不和亲,不称臣,不岁币……这是大明应该坚守的原则。
毛贵看了看自己写的东西,似乎是有了眉目,但还差了点东西。
他没敢打扰张希孟,而是去见了刘伯温。
说实话,毛贵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一个粗鄙武夫,人家刘伯温可是当世大儒,学问过人,也就是张相能稳稳超过刘伯温,其他人根本不行!
可是当毛贵扭扭捏捏把文本拿出来,刘伯温才看了几眼,就神色凝重起来。
“毛将军,你这个写得好啊!”
毛贵老脸泛红,“伯温先生谬赞,我,我就是随便写写……”
“不!”刘伯温摆手,“不能这么说,你总结了历代对外交往的方式,而赵宋亡于蒙古人之手,最终华夏沉沦,神州蒙尘,一百年来,我们都饱受赵宋抱残守缺,屈膝称臣的耻辱!我们确实需要梳理对外交往的经验,需要正本清源,咱大明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刘伯温很感慨道:“这篇文章必须做好,必须把道理说透,让世人能够清楚明白!毛将军,这要是写好了,必定能流芳百世,甚至入选课堂教材啊!”
毛贵更加瞪大眼睛,不是说笑话吧?
他现在可是饱受学堂二字折磨。
生怕成绩不如儿子,又怕留级罚站,弄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但是要能写出一篇文章,写出足以纳入教材的文章,这可就太了不起了,一下子就能在三个臭小子面前挺直腰杆,找回老爹的尊严!
哪怕是在张相,刘伯温的帮助下,完成文章,那也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
毛贵更加来了精神,有了刘伯温的协助,毛贵很快丰富了资料。
比如说在历代对外交往中,除了送质子,和亲,赔款之外,还包括割地。比如六国论就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说法。
只是老苏可能不能清楚,论起割地,还是他们宋朝厉害,先是放弃燕云之地,接着又被西夏抢去了西北,再之后连中原都丢了。
弄得陆游不得不跑去大散关写边塞诗,算是割地割了个彻底。
所以经过他们的总结,得出了四条,不和亲、不岁币、不割地、不称臣,这是四条基本原则。
毛贵又跟刘伯温讨论了些时候。
他们发现,除了这些对待强敌的外交手段之外,针对一般的蛮夷,土司,藩国,不至于涉及国家尊严,但是在往来之中,也会吃亏。
就是所谓厚往薄来的情况。
毛贵思量再三,觉得必须再加上一条核心原则,就是坚决捍卫大明的利益。
刘伯温点头,表示万分赞同。
“不过毛将军,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情形,如果我们不给那些好处,对方不愿意奉大明为主,又该怎么办?”
“那就发兵征讨?”
刘伯温摇头,“据我所知,有不少土司部落,人口稀少,地势崎区,放在那里,影响不了什么,可要是派兵攻打,就算是十万大军,也未必能拿得下来,劳民伤财,很是麻烦。”
毛贵想了想道:“那,那还是要给些东西的……不过彼此往来,必须要有来有往,不能咱们吃亏太多!”
刘伯温颔首,“那就再加上四个字:互惠互利!”
两个身份各异,经历各异的人,凑在一起,还越讨论越是欣喜,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刘伯温觉得毛贵这人虽然是武夫,可人品方正,坦诚直率,是个能交往的朋友。
毛贵也觉得刘伯温丝毫没有文人的傲慢,反而心系天下,堪称少数有良心的文臣。两个人凑在一起,经过了十几天的讨论,总算拿出了一个草稿。
毛贵喊着刘伯温,一起来见张希孟,请求张相点评。
此时的张希孟刚刚陪着夫人转了一圈……原本他只是稍微在山东停留,处理了孔家的事情,就去应天。
江楠也打算去应天,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弄出了复旦学堂,又有整顿兵马,还冒出了高丽……张希孟一时没法动身,江楠从开封回来,却也没有去应天,而是赶了过来,跟丈夫在一起。
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还是怠慢不得。
江楠到底没有挺着大肚子工作。
度支局是事情,暂时交给了韩秀娘负责,连续两任提举都是女人,度支局也喜提巾帼局的称号。
不过要是觉得女人当家,度支局就不足为虑,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韩秀娘出手比江楠还要狠辣,上任之初,就连续查办官吏,两个侍郎,三个知府,十二个县令,就是她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对天下人交出的答卷。
这口屠刀的犀利,足以让三法司汗颜。
见到韩秀娘下手这么狠,江楠越发安心,随着产期临近,她是愈发期待,给张家添一个后代了。
而即将当爹的张希孟,也是春风满脸,笑容可掬。
见到了毛贵和刘伯温,拿过来他们的文章,张希孟顿时大吃一惊……不会吧?不会吧?这几句被后人挂在嘴边的话,居然是他们总结出来的?
张希孟只是想让毛贵从利益出发,写一篇能指导对外交往的文章。
可毛贵给张希孟的惊喜,着实有点大。
足足看了好半晌,张希孟提起笔,把岁币二字划掉,换成了赔款。
随后张希孟道:“岁币是宋代用的,这个赔款,就是说任何形式的,为求苟安,双手奉送外人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有了这一条之后,所谓的厚往薄来,也就不攻自破。坚持互惠互利就成必然。”
毛贵和刘伯温一起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写这种文章,还是张希孟拿手,也是当世权威。
张希孟这些年写的东西,自然不是文采飞扬,气势如山的雄文……把他跟唐宋名家的文章放在一起,就会显得十分粗糙,甚至文笔稚嫩。
可抛开外表,张希孟写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他是在重新注释经典,总结过往,阐发理论……他要做的事情,当初孔夫子干过,董仲舒干过,朱熹也干过。
张希孟不但做了,而且还试图让普通人也能听懂,看明白,必须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
所以在张希孟的倡导下,大明的公文都越发直白简洁,甚至有点白话文的味道了。
“你们总结的很好,但似乎还差那么一点东西。”
毛贵立刻躬身道:“请先生指点!”
张希孟笑道:“你们说了不要如何如何,但我们要什么,似乎只说了互惠互利,这只是经贸的往来,还是不够。我们需要给对外交往,加上一个目标、方向!”
刘伯温怔了怔,立刻道:“张相,我们也确实讨论过,只是还没有定论,还请张相指点。”
毛贵也道:“先生不吝赐教,学生洗耳恭听。”
张希孟斟酌了少许,就笑道:“我就说两句,维护大明之利益,恢复华夏之尊严!”
说完之后,张希孟又补充道:“自从崖山之后,中原沉沦,华夏到底还行不行,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我们大明立国,就是要告诉天下,华夏回来了!对外交往,就是要恢复华夏的地位,找回昔日的荣光,建立起华夏主导的秩序……一句话,重建华夏天下!”
“国是大明,维护大明利益。天下是华夏,建立华夏秩序。这就是我们对外交往的根本所在!”
毛贵和刘伯温齐齐颔首,“张相高见!”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张相有后了
经过张希孟、刘伯温、毛贵,三人的讨论,最终发表了一片洋洋洒洒,多达五千字的文章,被后世称为外交纲要的大作,横空出世。
作为这么一份注定载入史册的文件,武夫出身的毛贵,竟然名列第二位,尚在刘伯温之前,不得不说,当真是一大奇闻。
一个武人,还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张相竟然也跟着署名,替他宣扬,未免失去了张相应有的超然啊!
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翻开了文章,想要瞧瞧,到底写了什么玩意?
结果一打开,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就是四个字,内外有别。
伦理宗法,纲常道德,不能用在对外上面。
我们认可的道德伦理,仅限于我们的国土之内,历代士大夫,不愿意认真研究夷情,不愿意了解敌国的情况,就强行以国内经验,套用国外之上,因此出现了种种水土不服的问题。
极大损害了国朝利益,比如宋金的海上之盟,共同对付契丹,结果送走了一只狼,迎来了一头虎,直接造成了靖康之耻。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因此对外交往,必须时刻牢记大明利益,以大明为先,凡是处理外务官吏,务必铭刻肺腑,要想清楚,大明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这里就是在抨击原来的礼部官吏了。
这帮东西不知道怎么想的,高丽的那套花言巧语,辩解之词,他们竟然不假思索,就给接受了。
藩国想要什么,大明就给什么?
那到底谁是藩国?
谁有求于谁?
大明的利益何在?
你是大明官员,还是高丽的走狗?
仅仅看到这里,朱元章就已经拍手称快,大为赞许。
“写得好!见解高明,不愧是张先生教导出来的,当然了……毛贵也是人才难得,很好!”老朱赞叹之后,竟然扭头问郭英,“你查过没有,可是有人跟高丽使者有往来?”
郭英心中一动,脸上略显为难,“臣,臣只知道似乎有翰林院的人,跟高丽使臣,泛舟秦淮河,同游石头城。”
“查!”
朱元章厉声道:“给咱查清楚,有谁私下里跟外国使臣往来,都给咱揪出来,如果收了好处,杀无赦!”
老朱又拿起这篇文章,在文章当中,写得明明白白,对外交往,必须由专门的衙门负责。对内的时候,可以有多个衙门,互相争论。
但是涉及到外务,必须由专门的衙门负责。不然的话,就会被蛮夷利用,分化瓦解大明。
各个衙门也会因为利益不同,造成分歧,被人利用。
身为上国,落到了蛮夷手里,被人拿捏,绝对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此对外一个声音,非常重要,这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朱元章深以为然,其实仅仅看到这里,老朱就已经肯定了文章的价值。
有人鼓动老朱设立什么不征之国,一看这种很扯澹的提议,除了有些人真的很蠢之外,绝对不能排除有人心坏了的原因。
朱元章一声令下,郭英只能听命,他下令调查,结果令他大惊失色,仅仅是高丽使臣到达之后,就前后请客几十次之多。
宴请的大明官吏不下百人,礼部、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甚至是詹事府,全都在内。
为了招待大明官吏,高丽使臣不惜血本,不光吃吃喝喝,还大肆送礼,其中倭国的折扇,李后主的澄心堂纸,高丽的人参,就送了相当多。
这个结果让老朱勃然大怒!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