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人人为士,士为国生!
这八个字是拱卫司的口号,他们以国士自诩。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也喜欢以道义争取帮手……
而一个人不是因为钱,是因为理想,主动帮忙……这一个人能发挥出来的力量,足以堪比十人,百人,甚至千人,万人。
同样的,一旦靠着金钱收买,靠着美色拉拢,这个衙门就会变得平庸,毕竟当这种事情变成金钱比赛的时候,通常情况都是价高者得。而卑劣者,往往是更愿意出价的那个。
所幸如今的拱卫司,还保持着清廉和高效,同时还朝着专业方向努力。
朱元璋听完郭英的话,心中感慨,随即道:“把飞鱼服取来。”
不多时,有人托着一件大红的赐服,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老朱亲自拿起来,随后走向郭英,就在骇然的目光之下,老朱把飞鱼服披在了郭英的身上。
刹那之间,郭英仿佛摸了电门,赢(英)麻了!
“上位,臣,臣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上位恩情!”郭英哭了出来。
没法不感动了。
今天赐下的衣服,也就是两件而已。
张希孟得了一身蟒服,这个只能算是理所当然,毫无波澜。
可是第二件衣服,没给李善长,也没个徐达,汤和……所有人都没有捞到,最后竟然给了郭英。
给了这个在世人眼里,专门干脏活的阴险的家伙。
这不是一件飞鱼服那么简单,这是上位对拱卫司的恩典,是对他们这些不太能站在阳光下面的人的承认。
上位如天之恩,恩如苍天!
越是他们这种人,就越是需要被认可,被赞赏。
郭英涕泪横流,再无怨言,只想着给朱元璋尽力罢了。
老朱让郭英穿好飞鱼服,就贴身站在自己的后边。
随后老朱又把目光落到了常遇春身上。
“咱任命你当左军大都督,是干什么,你知道吗?”
常遇春立刻道:“知道,是为了灭陈友谅!”
“那什么时候适合灭陈?”
“现在!”
老朱一怔,“什么意思?”
常遇春抬起头,迎着朱元璋的目光道:“上位,兵贵神速,今日乃是登基大典,万民同欢。谁也猜不到,我们会在今天动兵……如果上位赞同,臣立刻请旨,离开应天,前往江州。同时调拨人马,直扑湖广。陈友谅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臣就能一口气杀进去!”
老朱心中一喜,借着登基大典的机会出兵,绝对是最好的时机,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常遇春,今天咱大封群臣,又要与民同乐,你现在就走,实在是辛苦了,要不三日之后吧!”
常遇春咧嘴一笑,“有上位这句话,臣就心满意足了,待到天下太平,臣有的是时间享乐。眼下却是四下不宁,战乱不休。臣,臣就盼着替上位把天下打下来啊!”
常遇春这人勇猛无敌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忠心耿耿,也是无可挑剔。
老朱心里头暖烘烘的,他沉吟了少许,突然道:“常遇春,咱准备了这个,你拿去吧!”
着,老朱竟然将一块瓦状的铁卷递给了常遇春。
传中的丹书铁券,可以免死的大宝贝。
常遇春接过来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这可是独一份的恩典,连张希孟都没拿到……张希孟也没有啊!
常遇春突然心中一动,又低头看了看丹书铁券,心中有了别样的思量。常遇春想起了自己当初为了投靠老朱,自作聪明,编的谎话。
遇事多思量,可别觉得是便宜就捡,而且现在看着是便宜,日后就未必了,必须多思量才是。
“上位,臣这人小毛病不少,这些年也在读书,修身养性。上位心疼臣,给臣这个,臣知道上位爱惜臣的意思。可臣也担心,一旦有了丹书铁券,臣就更加肆意妄为,到时候即辜负了上位的爱惜之心,也坏了臣想当名将之念。倒不如请上位收回此物,臣尽忠职守,忠心报国,如此而已!”
完,常遇春拜倒在地,将丹书铁券高高举过头顶。
朱元璋看了半晌,终于伸手把丹书铁券拿了回来,笑道:“你不要这个,咱也就不给了。你可不要后悔。”
“臣不后悔!”常遇春斩钉截铁道。
朱元璋颔首,“这样吧,你也有闺女,咱的太子正缺一门娃娃亲,就这么定下来了,你看如何?”
常遇春一怔,甚至有点不敢置信,整个人都傻愣愣的。
张希孟在一旁笑道:“常将军,主公要和你做亲家,你的宝贝女儿就是太子妃了。”
“啊!”
常遇春这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
太子妃啊!
丫头啊,你爹可给你换来了好姻缘。
常遇春忙不迭磕头谢恩,随即辞别朱元璋。女儿前途无忧之后,常遇春显得干劲儿更足。
他也没惊动谁,只是带着几十名护卫,悄然离开了应天,连夜赶路,直奔江州。
如今的常遇春在朱元璋帐下,还不算那么突出。
很多人都以为大战必须徐达才能指挥……那么接下来,就由常遇春给你们小刀剌屁股,给你们开开眼!
常遇春走后,朱元璋又交代了几句,只等着晚上的游行。
张希孟却是不敢怠慢,他把郭英叫到了一旁。
“主公登基的大事,怕是不会这么风平浪静,你们拱卫司有什么动静吗?是不是有刺杀的人?”
“有!”
郭英立刻答道。
张希孟倒是一怔,“当真?”
“嗯,只是他们还伤不到上位。”
张希孟绷起面孔,教训道:“这种事情,可马虎不得,你别大意了。”
郭英忙道:“张相,我绝不敢大意……只是这事情还有点好笑。”
“好笑?”
“是的,有一个人,带着足足三万两银子,跑过来收买咱们的人,想要刺杀上位,或者……先生。”
“我?”张希孟心这么大事,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三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没准还真能办成点事呢!
“那你们是怎么揪出来的?”
郭英嘿嘿一笑,“先生,咱们的币制还是您定的。虽然咱们这边允许金银流通,但是进来之后,总要把白银兑换成宝钞,才好使用。而且大额兑换,还要阐明目标,明交易对象。”
张希孟怔了怔,没错,这的确是他规定的。
难不成这些措施,还能防刺客?
“假如刺客编造了交易对象,岂不是很容易糊弄过去了?”
“怎么会!”
郭英笑道:“好几万两银子,有了这个意向之后,税务部那边就知道了,您可知道,那个胡惟庸简直比鹰犬还凶残三分!你要做生意,还这么大的数额,长时间没有动静,不给他交税,他能答应吗?税务部肯定要查的,他们动手,谁都藏不住!”
张希孟再度一怔,他推荐胡惟庸执掌税务部,竟然还带着防刺杀功能?
简直是意外之喜啊!
“郭英,难道刺客就不能快点动手,赶在税务部找到他们之前行动吗?”
郭英又笑了,“先生,这要刺杀上位和您,哪是那么容易的?难道刺客有通天的本事,把钱带进来,交给一个人,这个人就有本事刺杀上位和先生?简直是笑话一样,他要想刺杀,就必须广撒网,找好帮手,徐徐图之,这才有成功的希望……也正是要广撒网,所以才必须兑换宝钞,别看三万两挺多的,但是要用来买通眼线的钱,也没有几个,拿出三千两,五千两,分给三五十人,一个人能得多少?只怕还不够在应天买一座房子!试问在应天城,又有多少混球,愿意为了不到一套房子的钱,就出卖上位和先生,帮着刺客做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
听郭英到这里,完全逻辑闭环了。
面对层层结构,想要接近朱元璋或者是张希孟,就必须广撒网,掌握足够准确的消息,然后收买杀手,寻找时机,最后才有那么一丝丝的成功机会。
当然了,也不是当真就铜墙铁壁,拱卫司最怕的就是卢秋云那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货色,突然就下手去偷,还真不好追查。
除此之外,只要内政做得足够好,各个衙署都正常运作,躲避刺杀,一点不难。几百次刺杀悉数落空,也只能算是毛毛雨。
“对了,了这么多,这个刺客是谁派的?”张希孟好奇道。
“是察罕帖木儿,不过我还找到了张士诚的人,还真有不少人,想要刺杀先生!”
第四百一十章 欢迎投降
竟然有不少人要刺杀咱?
张希孟的心情顿时不好了,任谁也不希望有人时刻想要自己的性命……“拱卫司查的怎么样了?能不能把应天的奸细一网打尽?”
“能……但是最好别这么干。”郭英绷着脸道。
“什么意思?”张希孟迟疑了,难道还留着养起来吗?
见张希孟迟疑,郭英连忙解释道:“先生,我是这么想的,眼下他们出多少钱,收买多少人,在干什么事情……咱们基本上都清楚了,如果把这帮人干掉,必然还有新人补充进来,万一这些人更聪明,更有本事,岂不是危害更大?所以还不如留着他们,先生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希孟眼珠转了转,还真他娘的有道理!
“郭英,我看你是怕麻烦吧?”
郭英嘿嘿道:“主要是怕意外,这里面好些人我都盯了两三年了,有感情了,换成别人不习惯。”
张希孟更是无语。
鱼配鱼,虾配虾,乌龟专找大王八……你们这帮人也是按照南方大区匹配机制来的呗!
“别的不了,你跟我讲讲,这帮细作都在干什么他们处境可好?有多少愿意给他们做事?你别一点数没有,就盲目乐观。”
张希孟认真询问,毕竟不到一个时辰,就是百姓巡游,接着是烟花表演,可千万不能出乱子。
郭英笑道:“张先生,你不问我还想,眼下在金陵的细作,以张士诚手下的为主,他们的情况普遍……不好!”
“不好?难道干这行,提着脑袋做事,还会缺钱吗?”
“缺,缺的厉害!”
“怎么讲?是张士诚抠门吗?”张希孟好奇道,据他所知,张士诚还是很有钱的,不至于连这种钱都舍不得花吧?
郭英笑道:“先生,这里面有好几层呢,张士诚舍得花钱,下面人却未必能把钱都交给办事之人的手里。而且就算交了,那也只是一笔钱……接下来还要吃穿花用,还要收买人员,探查消息,方方面面都要花钱。可偏偏这几年应天的花销越来越大,张士诚那边,能出第一笔钱,却不愿意持续送钱过来,他们也没有这个本事。这不,好些细作的日子都过不好,据我所知,最倒霉的已经兼职挑粪了。”
张希孟也被这话惊到了。
拜军情某处自吹自擂的系列电影所赐,提到了细作,间谍,总是离不开豪车、美女、上流精英,挥金如土,无所不能的印象。
但这些电影的内容,不能和现实分毫不差,也可以是毫不相关了。
就拿张士诚来,前面惨败给老朱,打宣传战,也输得很惨,被渗透的和筛子似的。
张士诚也不能不反击,派人过来,收买一些眼线,调查朱家军的情况,尤其是要防备老朱发兵攻击。
张士诚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每年都有上万两之多,个别的时候,还会追加投入。
可问题是张士诚手下贪啊,层层克扣,真正办事的,一年能拿个几十两银子,兑换成宝钞,也就百十贯左右。
如果只是普通生存,还能毫无压力。
但是要办事,就远远不够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很有趣的事情……老朱渡江以来,推行的种种措施,竟然都是给间谍工作设置障碍。
首先,要刺探消息,一些底层人员,无事可做的街溜子,自然是不错的选择,随便给点钱,就能帮你做事。
可是到了应天,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均田令的存在,应天的乞丐流民,几乎一个不剩,全都回到了乡下。
即便还有农村人到应天,那也是找活干,多挣点钱,家里头还有一大帮人等着呢!这些人几乎只知道闷头干活,让他们帮忙当细作,那是绝无可能。
其次,朱元璋还封了青楼,把最大的乱源给掐灭了。
过去往青楼逛逛,甚至哪位大人行不行,都能知道……现在却是想也不要想了。
没有这些三教九流,乱七八糟的地方,细作的藏身之地就没了九成。
多数细作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在民间租住房舍。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