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160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如何!”孙炎气得切齿咬牙,他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您瞧着吧,无论如何,我也会平安归来的!”

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

孙炎去了,不过再去杭州之前,他找到了负责给朱家军运送军需的陈迪,两个人谈了一夜,转过天再走,孙炎的口袋里鼓鼓囊囊,就装满了“信心”,他得意洋洋,前往杭州城,求见杨通贯。

想劝降,无非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示之以力。

自己是一个文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想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去劝说几万兵马的统帅,还把直接把自己给剁了!

孙炎可没有那么傻,他到了杭州之后,立刻去求见杨通贯,结果却是吃了个闭门羹。人家根本不见他。

孙炎也不意外,就让你端着,我看你能端到什么时候?

他也不着急了,只是扛着朱家军使者的名号,四处拜会,请客吃饭。

由于孙炎出手阔绰,很快就结交了好些杨氏的主要将领,其中竟然有杨通贯的叔父杨正仁。

孙炎携带厚礼,前去拜见,随后请杨正仁赴宴。

见孙炎如此热情,杨正仁也不好拒绝。。

更何况朱家军势力庞大,还真没法忽视,侄子不见,他去见。

和杨正仁一样,受到孙炎邀请的,一共有六位大将,他们坐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

孙炎驾轻就熟,他仿佛回到了当初,他们家还为祸一方的时候,孙炎把种种手段拿出来,跟着大家伙喝酒谈笑,把几个人都伺候得十分满意。

一顿饭吃完,杨正仁准备离去,孙炎笑了。

“老将军,先别忙,晚生还准备了一点小玩意。”

说着孙炎就把他们请到了后面的一处房间,在屋子的中间,摆放着一张赌桌,在桌子上放着骰子,另外还有好几个美女在旁边伺候。

看到此情此景,杨正仁微微皱眉,他倒是喜欢赌钱,只不过手气太差,一直没赢过。最最关键,他身上也没多少钱,这要是输光了,多不好意思!

还不如带着美女下去快乐呢!

孙炎看出了杨正仁的迟疑,便主动向前走了两步,掀开了桌子上的布,顿时露出了厚厚的一层金条。

杨正仁顿时愣住了,完全不明所以,只是傻傻看着,呆若木鸡。其他几个人,还不如杨正仁,口水都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孙炎哈哈大笑,“几位别急,大家伙都有!”

这时候他才把桌子上的布都掀开,总共有六份儿,每份足足三百两黄金,密密麻麻摆着,金灿灿的,耀眼夺目,熠熠生辉。

“大家伙先玩着,这本钱都由我出,如果不够,后面还有!”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有人傻傻道:“孙先生,这,这是暂时借给我们的?”

“借?这叫什么话,大家伙都是朋友,我现在有钱,给大家伙花,还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们只管赌,赌赢了全都带走,赌输了,再管我要……放心,今天保证让大家伙尽兴!”

咕嘟!

有人情不自禁,咽了口吐沫。再看孙炎的目光,已经全然不同了。别管前面有多少芥蒂,此刻都看在金子的面上,烟消云散了。

杨正仁坐在了赌桌上,身边有美女陪伴……老头今天的运气格外好,不管怎么赌,就是赢钱,没有一个时辰,在他的面前,金条已经堆成了小山,只怕有一千两以上了。

这可是一千两的金子啊!

杨正仁的眼珠子已经离不开了。

“孙,孙先生,你有什么话,只管吩咐就是,老夫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帮你办成!”

孙炎微微一笑,这点金子总算没有白花啊!

“实不相瞒,如今我家上位已经一统江左,势力强盛,无可匹敌。贵军又何必跟着元廷,受制于张士诚这个小人。我家上位诚意十足,只要你们肯投过来,好处自然不会少……是要钱,还是要粮食,军械,我朱家军什么都有,老将军何必迟疑。”

杨正仁沉吟片刻,忍不住长叹道:“我是心向朱将军,知道你们的厉害。但是我又听闻,你们志军严谨,约束极严,我们过去了,怕是不会有好下场吧?”

孙炎淡然一笑,“老将军,约束严格,那是为了能够打赢。试问老将军,您也不会愿意投靠一个无能鼠辈吧?更何况以如今我家上位的诚意,又岂会亏待了你们?”

杨正仁忍不住思忖起来,他又看了看这些黄金,心砰砰乱跳……就算朱家军的约束严一些,看在这些金子的份上,他也愿意投靠朱元璋。

大不了回乡做个富家翁也是好的。

至少这么多年,他还没遇见过这么爽快的。

“好!老夫必定会劝说我那侄子,让他弃暗投明,给朱家军效力!”杨正仁把心一横,竟然不顾一切了。

“好!”孙炎大喜,竟然又道:“再来一份黄金,让大家伙玩高兴了,赌畅快了!”话音刚落,又有人托着沉甸甸的盘子,里面的黄金就仿佛附着魔力似的,只要得到的人都对朱家军心驰神往,有好几个干脆拍着胸膛,管老朱叫上位了。

果然,只要金子开口了,其他一切都要闭嘴了。

赌局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杨正仁满载而归,足足赢了两千多两,其他人虽然输了钱,但是孙炎还都很体贴补上了,大家伙还都塞满了黄金,心满意足。

杨正仁都五十多了,竟然一点不服老。

赌了大半夜,竟然还不满足,搂着两个年轻的女人下去了,还真是老当益壮,非比寻常……送走了这几个人,孙炎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只剩下流汗了。

他对自己的操作,还是相当满意的,没瞧见那几个货,口水都流出老长,争抢着向上位表忠心。

那个谄媚的模样,还真让人好笑。

只不过自己这么肆无忌惮地花钱,还都是跟陈迪借的,万一招降不成,或者张相不满意,跟自己算账,那可就麻烦了,把他切成三千六百片,全都卖了,也堵不上这么大的窟窿啊!

但愿老天保佑,一定不要节外生枝啊!

千万不要啊!

孙炎不知道,就在他肆意花钱,收买人心的时候,另一个人也来了,这位就是当世的超级码字员,靠着想象力输出情报的第一人,罗贯中!

前面他释放了不少假消息,误导了脱脱。

伴随着高邮城外,几十万元军,土崩瓦解,罗贯中的情报工作,备受肯定。敢说罗先生不行?那脱脱怎么完蛋的?

罗贯中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在张士诚的军中,简直成了卧龙凤雏一般的存在。

但是罗贯中很清楚自己的程度,他竟然选择低调做事,宁可抽空多码字,也不出来揽事情做了。

可越是如此,就越显得他高深莫测,谦逊不凡。

遇到了难事,张士诚第一个想到了他。

无论如何,也不能然个苗兵投靠朱元璋!

这是张士诚给罗贯中的使命。

他比孙炎幸运,一下子就见到了杨通贯。

“杨将军,人生天地之间,必以忠义立身,方能人人敬仰。杨氏世代传承,足有几百年,皆以忠义二字,名扬天下。如今我家太尉已经归顺大元,和将军同殿称臣,共事一君。值此风雨飘摇,江山板荡之际,正是要互相携手,匡扶社稷,安定东南,做社稷柱石,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杨通贯沉吟片刻,就说道:“我自是大元忠臣,要不然怎么会把朱元璋的使者挡在外面,唯独见了先生?”

罗贯中连连点头,“杨将军慧眼识人,自是不会错的。”

“那,那你们能给我多少粮食?”杨通贯急切道:“我军中乏粮,士卒饿着肚子……皇帝不拆饿兵,你们张太尉想要我帮忙,自然是可以。但总要把军粮送来,让我的兵吃饱肚子吧!”

罗贯中勉为其难,只能道:“这是自然,自然……回头,回头就有三千石粮食送来!”

“什么?”

杨通贯气得瞪圆了眼珠子,豁然而起。

他怒视着罗贯中,觉得这位脑子是不是坏了?

想劝我投降,就给我三千石粮食,难道比我姓杨的,当成了要饭的乞丐?三千石粮食,你也说得出口?

罗贯中被问得瞠目结舌,他自然知道太过寒酸,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不是,毕竟他再能码字,也变不出粮食来!

“杨将军,国家艰难如此,你也该体谅一二,这三千石粮食,还是我们太尉从士兵牙缝里剩下来的。没有法子,我们的军粮也不够啊!”

杨通贯气不打一处来,他大声咆哮,怒火中烧。

“我愿意效忠大元,愿意跟你们太尉联手,只是你们太尉,莫要把人当成小孩子耍!”

罗贯中只能尽力解释,“杨将军,要说这些军粮的确不多,却也够支撑些时候,我家太尉已经准备出兵镇江,和朱元璋决战,杨将军只要出兵牵制,获胜之后,朱家军的粮食军械,种种战利品,自然是杨将军的,将军又何必在意眼下的这点些许小事。”

罗贯中舌绽莲花,不停劝说,可杨通贯只剩下摇头叹息,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叫他怎么说服手下人?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天的会上,以杨正仁为首的这帮人将领都翻脸了。

什么?才三千石粮食?

还没有我们一局赌本多呢?

张士诚真是做生意做得,心眼都小了!

杨正仁攥着拳头怒道:“贤侄,不要迟疑了,赶快投降吴国公,这才是正理!”

其他将领一起点头,齐声叫好。

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圣的张相公

“张相,孙参军从陈迪那里借的钱财合计超过八万两银子,即便能收买下这一支苗兵,我怕也是一支不堪使用的乌合之众吧?”刘伯温忧心忡忡,他现在坚定站在张希孟身后,自然是不希望张希孟犯任何错误,哪怕是孙炎干的,也会牵连到张希孟。

“伯温先生,你刚刚说了最关键的两个字……苗兵!”

“苗兵!”刘伯温沉吟道:“张相是说他们野蛮成性,只认钱财?”

“不!”张希孟摆手,“苗民的事情很复杂,不能单纯以野蛮成性来论……但确确实实和汉人不同,想要单纯靠着公布均分田亩,获得民心……这法子怕是行不通,或者是要更小心才是。”

刘伯温忍不住吸了口气,也陷入了思忖。

这个杨通贯有个后人,叫杨应龙。

没错,就是掀起播州叛乱的那位,万历为了对付播州杨氏,调动了几省兵马,耗费几百万两军费,才好容易解决了。

这事情涉及到了很复杂的西南地区。

简单梳理历史,就会发现,首先开发的地区就是中原,是关中,随后巴蜀,江南,荆湖,岭南……这是一块块来的。

而西南地区又有地形复杂,开发困难,属于非常靠后的序列。。

汉武帝开启了开发西南的篇章,但是由于南诏国的建立,这个过程结束了。随后南诏变成了大理,中原也进入赵宋王朝。

而赵匡胤在平定蜀地之后,竟然放弃了进军大理的计划,圈地自萌了属于是。

一直到到了元朝,虽然征服了云南,也设立了云南行省,但是在元朝的治下,西南地区依旧属于化外之地。

其实仔细算来,云南建省的历史并不长。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派遣沐英进军云南,并且世袭镇守,经过了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总算彻彻底底将云南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而此后的几百年里,西南地区,一直属于坚实的大后方,第三线,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留存工业体系,为整个民族的延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仔细算来,留下这份基业的,正是朱元璋,具体的执行者,就是沐英!

顺便说一句,在元朝,并不存在贵州行省,而是采取土司治理地方,在大明朝建立之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不断消除土司势力,要知道改土归流,可不是那一道圣旨就可以的。

事实上那些真正实力强大,根基深厚,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土司,早在明朝,就已经没剩下几个了。

“张相,你的意思是苗民只能以金银钱财收买?”

“不!”

张希孟断然摆手,“我不这么看……不管任何人,只要脑子正常,都渴望一块土地,希望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这是人的本性!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土司那边复杂的是存在部落氏族,存在严酷的奴隶制度,而且由于长时间的冲突,十分排外,敌意满满。就算咱们拿着很好的策略,跑去宣布均分田亩,上层肯定反对,底层百姓也不会相信,只会觉得咱们包藏祸心,不可能真心对他们好!”

刘伯温听到这里,又忍不住连连点头,“张相思虑周全,心思细腻,当真让我五体投地啊!”

张希孟淡淡一笑,其实他讲的这些,对于后世稍微有些调查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基本常识。但别看是常识,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先进的工作方法,属于降维打击。

“伯温先生,我听说你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就奔走乡间,了解民情,此事属实吗?”

刘伯温苦笑,“我的确去走访过民间,不过主要看的还是当地富户,询问一下是否有冤情,帮着百姓伸冤而已……浅薄,浅薄得很!”

张希孟淡然一笑,“伯温先生,如果有朝一日,一统天下,你可愿意去西南走走,去土司看看,跟当地百姓沟通,讲解朝廷政策?”

“这个……我自是愿意的!”

张希孟笑道:“伯温先生,须知道一件事,我们走过的地方,踏过的山山水水,交谈过的每一个百姓,只有亲自去过了,这里才是我们的土地,这里的百姓才会真正支持我们。汉唐之后,我们汉家的天下,就越来越小,汉人的眼界也越来越窄……唐代的诗人,能在凉州,敦煌,玉门写边塞诗。到了南宋,就只能在大散关畅想梳头已学京都样了。”

“伯温先生,你熟读经史,自然是清楚,崖山一败,中原气象,已经大不如前。如果我们不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再过几百年,真不知道这天下会是谁人的天下?”

刘伯温听到这里,已经情不自禁站了起来,他痴痴看着张希孟,竟然觉得有光芒从他身上涌出,大有立地成圣的气象!

“自秦汉以来,中原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条路走到了赵宋,已经断了,士人没法匡扶社稷,挽救危亡,以至于中原沦陷,蒙古人占据神州。到了如今,天下的百姓不堪忍受暴政,奋起反击,两淮之地,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无数黎庶,揭竿而起,竖起义旗。正是驱逐胡虏,再造中华之时。而这一次再造华夏,是否还要走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士大夫已经败了一次,他们会不会败得更惨?到了那时候,华夏子民,又将何去何从?”

刘伯温浑身震颤,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忍不住脱口而出,“张相,这才是你说均分田亩,救济斯民尚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上,对吗?”

张希孟含笑点头,“伯温先生果然敏锐,少数士人已经撑不起这个天下了,必须发动万民,以亿兆黎民的力量,守卫华夏,光大中华……自秦王扫六合,大汉争匈奴,下岭南,通西域,中原王朝,蒸蒸日上,汉家百姓,气势昂扬。我们往上走了一千年,直到安史之乱以后,国运衰微,一日不如一日,又走了几百年的败运!如果我们能抓着眼前的机会,一举驱逐胡虏,挽回运势,同时携着万民之力,把华夏中原,推向新的境界,这又是何等事业!”

“不要说了!”

刘伯温浑身颤抖,他已经五体投地,无言以对,只剩下强烈的震撼,心绪由于海潮,奔涌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