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988章

作者:隐为者

甚至许多都是原来本单位的职工,跑回来弄点零碎东西,转手换点零花钱。

一听要去派出所,梁小虎又急又怕,连连摆手:“别别别,我娘身体不好,要是听到这个事,非得气得住院不可,我求求你们啦,我们真不是偷,就是想拿点东西用用!”

老张头生怕事情闹大,他也有责任:“别,周县长,就这点小事儿,不至于。”

老周瞪起眼珠子:“这臭毛病可不能惯着,要是房子安上轱辘,都能给推走!”

老张头连忙解释:“这仨孩子,都是这学校毕业的,最后一届,没分配工作,仨孩子就琢磨做点小生意,想弄个小饭馆,本钱有限,就回学校划拉点能用得着的东西。”

“这事是俺答应的,周县长你要抓人,就抓俺这个老头子好啦。”

老周瞧瞧蹲在地上的仨年轻人,看着还挺本分,不是那种流里流气的混子,心里也就信了几分。

这时候,刘青山插话道:“我看这几个人还算老实,一会派人去他们家里调查一下,也就清楚了。”

“别,千万不能去我们家,要不然,会被家里打死的。”一个小胖子可怜兮兮地求饶,瞧他这模样,倒像是个学厨师的。

这年头,家长一般都比较严厉,要是被人找上家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家孩子揍一顿再说。

跟后来正好相反,再过几十年,都是先护着自家孩子。

哑巴爷爷手上也比划一番,刘青山就笑着转达师父的话:“不用担心,要是情况属实,以后就招你们回咱们学校食堂工作。”

“咱们学校又能开学啦?”梁小虎噌一下从地上站起来,毕竟在这里读了三年,感情还是有的。

刘青山点点头:“不过以后不是技工学校,而是换成中医培训学校,但是食堂还是需要的。”

梁小虎乐得直蹦高:“那可太好了,我们的大师傅二师傅,也都在家闲着呢,我这就告诉他们去!”

“先把你们自己的问题交代清楚再说!”秘书哼了一声,这仨小年轻立刻又蔫了。

老周也瞧出来刘青山的意思,不想深究此事,就吩咐秘书,领着这三个人去落实一下。

然后又告诉老张头,联系从前的那些工友,做好复工的准备。

这下可把老张头给乐坏了,学校关门,他虽然清闲,可是太闲了,也就没啥意思。

不大一会儿,原来学校后勤处的一名留守干部,也闻讯赶来,领着大伙,在校园里转了一圈。

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宿舍里,上下铺的铁架子床都在,床上还铺着厚厚的蒲草垫子,铺上行李,就能住人。

厨房里面,工具齐全,备上材料,就能做饭。

教学楼里,虽然设施都比较陈旧,但是桌椅板凳黑板之类都还能用。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这些设施,要是都重新置办的话,那也是一大笔钱呢。

转了一圈,刘青山心里基本有数:只要人员到位,物资备齐,学校很快就可以正常运转。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还没有生源呢。

哑巴爷爷对此显然是早有准备,手上比划着:整个学校,计划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招手新学员,从基础学起,培养专业的中医师,周期起码五六年。

另一部分,则是搞培训进修,这个可长可短,有一定基础的医生,在这里深造两三年即可。

招收新生,可以等到今年高考结束之后;而搞培训,现在就可以着手准备。

相信以哑巴爷爷的名望,那学员还不得乌央乌央的。

正商量着呢,就看到秘书带着梁小虎等人赶回来,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都是学校原来的校工,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样子。

都是听张老汉说,学校要重新开学,过来打听消息的。

秘书简单跟刘青山他们说说,梁小虎那三个人,情况也属实,不算啥大问题。

梁小虎还把俩小老头介绍给刘青山:“这是我们的大师傅和二师傅,手艺都没的说,要是不信,现在就给您露一手。”

这两位叫烹饪的老师,情况比较特殊,不属于教师编制,所以技校停了,他们也就回家。

“咱们先搞个大扫除,时间长了,哪哪都是灰。”一个中年妇女吆喝一声,这位张阿姨是原来管理宿舍的。

这伙人便一哄而散,很快就找来脸盆抹布,还有笤帚拖布之类,也不用人分派工作,就全都干上了。

这些校工的热情,实在有点出人意外,瞧得出来,他们对这个学校,还是有感情的。

哑巴爷爷也点点头:基本都可以用。

回头把吕小龙叫过来,看看需要采购哪些生活物资,等到学员到位,就可以开课。

哑巴爷爷也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培养中医,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事业,当然越早入手越好。

至于学校的建设,那就慢慢来吧,反正这里地方够用,比一般的大学都宽敞。

等到中午,事情也基本都敲定,刘青山他们就准备回去。

“各位领导,我大师傅都回家预备饭菜了,你们可不能走啊。”梁小虎张开双臂,拦在前面。

张老汉也在旁边帮腔:“是啊,李师傅家,就在学校前面那趟房,手艺没的说,就算是你们县里招待所食堂的大师傅,都是老李带出来的。”

张阿姨也劝:“学校要是重新办起来,我们这些人,也算有个正经工作,向各位领导表达一下谢意,也是应该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大伙也就没再推辞,在梁小虎的引领下,出了学校大门。

大门朝着南北公路的方向,又转到学校南面,这里有几趟平房,这些校工,包括梁小虎他们家,基本上都在这边住。

李大厨家里就两间房,挤挤插插地放了一张炕桌,地上摆了一张靠边站。

老头扎着围裙,一边擦手一边招呼:“也没预备啥,都是家常菜,怠慢各位领导啦。”

“应该是我们给您添麻烦了。”刘青山客气几句。

梁小虎又去左邻右舍借了桌椅板凳啥的,大伙都就坐之后,他就领着那俩小伙伴,开始捡碗筷上菜。

不大一会,六个菜上齐了,最后还有一个酸菜白肉汤。

哑巴爷爷也拉着两位老师傅上桌,边吃边聊。

确实都是普通的家常菜,白菜豆腐土豆之类,但是味道也确实真好,平常的食材,做出来不平常的味道,这才见功夫呢。

话头儿聊起来,刘青山才知道,原来的技校,最厉害的就是烹饪专业了。

但是也正因为培养出去的人才太多,所以像梁小虎他们这种新手,才找不到工作的。

刘青山也吃得挺饱,笑着说道:“把我们村里的厨师,也领过来,李师傅您帮着培训培训。”

夹皮沟的几位大厨,弄弄农村特色菜还可以,再高端一点的,就拿不上台面。

李师傅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然后问刘青山:“你们是哪个村的?”

“夹皮沟的,这学校,就是我师父准备开个中医培训学校的。”刘青山笑着答道。

李师傅一拍大腿:“哎呀,就是那位得诺贝尔奖的孙先生吧,电视广播里都听说过,老争气啦!”

梁小虎他们也跟着傻乐,学校要是办的好,他们的工作也有保障不是。

尤其是听到夹皮沟之后,大伙心里更有底啦:人家是百万元村啊,到时候肯定不会再拖欠工资啥的。

正高兴着呢,就看到那位张阿姨风风火火跑进来:“小虎,你娘又犯病了,看看是送医院还是咋整啊!”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都尝尝,给提提建议

“先别急,我师父就是大夫。”刘青山一瞧梁小虎急得眼泪都下来了,连忙安慰。

李师傅连连点头:“对,还是全世界都出名的大夫,请都请不来的!”

于是一起出门,梁小虎家,就在前趟房,几分钟也就到了。

屋里的格局都差不多,在南炕上躺着一个中年妇女,脸上浮肿的厉害,嗓子呼哒呼哒,就跟拉风箱似的。

炕沿上摆着个痰盂,里面装着都是粘痰沫子。

都不用哑巴爷爷看,刘青山都知道,肯定是东北老病儿:气管炎。

因为气候的原因,他们这边有这种病的特别多,夏天还好点,一到冬天,喉了气喘的,老遭罪了。

半宿半宿地咳嗽,晚上睡觉都躺不下。

哑巴爷爷治疗这病也最有经验,夹皮沟就有类似的老齁巴。

于是从兜子里先拿出药瓶,倒出来两粒平喘稳心的药丸,叫梁小虎先给他娘服下,不到十分钟工夫,症状就明显缓解。

“真是老神医啊。”张阿姨嘴里啧啧称赞。

梁小虎这孩子挺实诚,跪下就给哑巴爷爷磕头。

刘青山连忙给他拽起来:“等会叫我师父,给你再开方子,抓几服汤药。”

梁小虎抹着红红的眼睛,答应一声:“刘大哥,我能不能跟着孙先生学医,我也想当大夫,给我娘的老病治好喽。”

这是个孝顺孩子,学医的话,也不算晚,毕竟刚二十出头,许多中医,都是大器晚成,只要有决心就好。

哑巴爷爷看人很准,瞧出来梁小虎本性不错,最难得的是比较孝顺,于是也就点头答应,学校有了,一个学生都没有,也不像样子。

就这样,中医学校就有了第一名学生:梁小虎。

在几十年之后,梁小虎这个名字,会随着中医的传播,扬名于世界。

哑巴爷爷办事干脆,让人给上面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学校的各项手续,就有人办好,主动给送来。

相关的医疗部门,也立刻行动起来,开始选拔学员。

第一批学员,主要都是本省的,报名的有五六千,最后选出来两千人,等过完正月十五,就正式报到入学。

而吕小龙也跟着跑前跑后,把学校这边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就等着开学了。

小六子也比较积极,三天两头就往这跑。

刘青山也忍不住想乐,小丫头存着小心思:她也要当小老师,给学员讲课呢。

想想那场面,教室下面坐着的都是几十岁甚至白胡子的老中医,前面站个小不点,头头是道地讲课……

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哑巴爷爷带队,宋一针到时候来教授针灸学;港岛的范大师,主讲药膳。

还从首都中医学院聘请十几位老教授来授课,单从师资力量来讲,在全国都是一流。

刘青山跟着忙活几天,看到一切基本就绪,也就腾出时间,处理别的事情。

自从乳品厂并入统一食品厂之后,紧急上马了生产奶片的生产线,准备正式投产。

这套生产线,是青鸟高科技园区开发出来的。

奶片生产工艺比较简单,所以生产线也并不复杂,冲压成型,压制铝塑包装,就是最主要的工序,只要有工具,后世在家里都能自己做。

临近农历小年的时候,乳品厂的新产品,就正式开工生产。

刘青山受到大姐的邀请,也去参观。

身旁还跟着一大帮小的,一听说制作好吃的,小老四领队,领着小月月小火小牛他们,都跟来啦。

小老四还理直气壮地表示:“具体口味怎么样,小朋友最有发言权。”

算你有理,嘴馋就说嘴馋得了,还找那么多理由干嘛?

乳品厂位于县城的南门外,占地也极广。

在刘青山的记忆中,这里后来被一家大乳业兼并,二百多亩的地皮,一千多万就卖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乳业这一块,也是很有前途的。

而且统一食品公司是良心企业,起码不会生产毒奶粉之类的。

虽然是冬天,但是也有不少送奶车,从乳品厂大门开进去。

这些年,碧水县的青储饲料项目,一直坚持下来,农村的养殖业自然也一直很繁荣。

尤其是奶牛养殖业,在全省范围内,也首屈一指。

厂子大门上面的牌匾已经换成新的,刘金凤也没去花心思琢磨名字,统一乳业,简单干脆,还透着一股子底气。

刘青山的车,在门口过了检查,保安都换成退伍兵,所以认识他,自然是顺利放行。

院里是真宽敞,栽了不少树木和小灌木,都有些年头。

道路旁边,插着不少彩旗,烘托出喜悦的气氛。

刘青山停好车,小老四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下来,好奇地四下张望。

“青山老弟,好久不见!”

伴着一声热情的招呼,原乳品厂的牛厂长,领着一伙人,簇拥着刘金凤,迎了上来。

县里这些工厂企业的负责人,跟刘青山都挺熟,当年刘青山领着他们,打开广交会的市场,这一晃都七八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