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422章

作者:隐为者

高峰所说的降糖颗粒,就是专门针对糖尿病人的,用桦树茸做主药,疗效相当不错。

这一点,从春城的两位使用者,也就事刘青山的老朋友托马斯,以及汽车厂的卢文书记那,都可以得到验证。

对了,最近还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这个药,那就是首都来的谭老爷子,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刘青山随口问问,这才得知,谭老爷子在这边住了三个多月,糖尿病已经被彻底控制住。

剩下的就是服用降糖颗粒就可以,所以已经在前几天回京了。

高峰还喜滋滋地说着:“咱们这几样药,能够这么快通过临床,武老爷子和这位谭老爷子,可都没少帮着打招呼。”

“对了,还要港岛那边的范理事和宋师兄,也帮着推广呢。”

说着说着,高峰语气一转,忽然变得气愤起来:“就是那些老外,不认可咱们的中草药,实在太气人!”

这一点,刘青山倒是知道,不光是现在,即便是几十年后,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依旧不承认中医中药。

反倒是针炙之类的,倒是应用得比较广泛。

搞得一些国人,都开始自我怀疑:中药真能治病吗?

人家不承认你就对了,这才说明中药的可贵。

因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西方国家当然要维护西医的权利,因为这里面牵扯到太大的利益。

维护西医,自然就要打压中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争。

要是换成从前的刘青山,一定会嗤之以鼻:我们国家传承几千年的宝贵财富,为啥需要你们外行来认证?

不过在得知哑巴爷爷是药王传人之后,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中医药发扬光大!

你们不是不承认吗,那就用事实,在你们的壁垒上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想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但是如果连尝试都不去尝试的话,那就永远都没有机会。

就像托马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糖尿病被彻底控制住之后,就开始相信中药了。

就连心脏急救的药物,也换成了麝香保心丸。

一个托马斯,当然无法改变整体,但是假如有千千万万个托马斯呢?

这就是刘青山努力的目标。

早饭就是在木刻楞这边吃的:粘豆包,熬得酸菜汤,每人还有一枚煮鸡蛋。

大熊这家伙,对豆包有点过敏,小时候被烫过,落下毛病。

所以给它煮了小半锅玉米面,然后浇上点酸菜汤,这货呼噜呼噜地全给造了。

整天有吃有喝的,傻子才去饿着肚皮冬眠呢。

等了一会,就有一大伙人,都来到木刻楞这边。

都是刘青山的家人和朋友,除了爷爷奶奶和秋菊奶奶这几个年龄太大的没来,剩下的都来了,连林芝也不例外。

他们这些人,都是受了小老四的怂恿,要去山谷温泉里面洗澡的。

要过年了,确实应该洗洗澡。

别说夹皮沟了,连青山公社都没澡堂子,想洗澡就得去县里,实在太不方便。

所以大伙一听小老四说起泡温泉如何如何舒服,都禁不住诱惑,就全都来了。

那就一起去吧,李铁牛和刘青山还有高峰,轮流拉着爬犁,领着大伙一起往断魂崖那边溜达。

等泡完温泉回来,刘青山也基本选好了建造疗养院的位置:

就在距离木刻楞下面不远,刚刚接近山林地方,那里有一个缓坡。

坡上正好有一片空地,地势平坦,树木稀疏,差不多有十几亩的地方,用来建疗养院完全够用。

而且距离林子比较近,又在夹皮沟上山的半路上,到时候修一条从村里上山的路,就正好经过这里。

最主要的是,那地方地势平坦,树木不多,不用破坏林木。

等到开春,请吴教授带人过来考察考察,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图纸弄出来,找施工队开始动工。

等回到村里,刘青山心里基本也就有了个完整的计划。

吃过晚饭,刘青山就往村部溜达,村部院里,大伙正练秧歌呢。

铃铃铃,就听队部屋里电话响。

刘青山连忙往屋里跑:夹皮沟的电话,基本上就是找他的。

屋里面的老支书,已经接通电话,看到刘青山进屋,却没把电话给他。

而是拿着笔,在一个本子上记着什么,嘴里还哼哼哈哈的答应着。

刘青山眨眨眼:看来不是找我的。

说了一两分钟,老支书就放下电话:

“青山啊,正好你来了,明天上山的时候,告诉你师父,准备两千袋儿那个白糖颗粒儿,过些日子,港岛的那个范理事来取。”

“白糖颗粒?”

刘青山有点发蒙,嘴里也不由得念叨出声。

“白糖,青山哥发糖啦!”

门口一个小娃子忽然大叫一声,向屋外大喊起来。

这可把老支书也给气乐了:“听三不听四的,那是专门给糖尿病人喝的,要是里面有白糖还了得,那不是越喝越严重?”

刘青山这才明白过来:“支书爷爷,是不是降糖颗粒?”

老支书低头瞧瞧纸单:“对,就是降糖颗粒,青山啊,不错嘛,药厂还没正式生产,第一批订单就来喽。”

这事儿也确实值得高兴,尤其还是卖到港岛那边,要知道,那边可生活着不少老外呢,也算是国药走出去的一小步。

不过要是欧美市场,就没那么容易了,人家根本就不允许你经营,自然也就不会进货。

不进货的话,普通民众就见不到这种药,就算疗效再好,有个卵用?

这就是壁垒!

现在进军欧美市场,那肯定不现实,刘青山脑子里盘算一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的国家,都有那些呢?

这个肯定有几十年以后的华夏,不过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水平太落后,所以肯定排不上号。

再有就是米国,这个暂时就不要想了,老美根本就是制药行业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只怕就是中医药的崛起。

就算到后世,有一些推墙党,大肆诋毁中医中药,这背后的影子,就不言而喻。

偏偏有些人还就傻乎乎的相信。

这一点,东边的岛国就做的比较好,因为他们奉行实用主义,在药妆店里,就出售不少中成药,另外还有专门的中药店,一个西药都没有。

对,想到岛国,刘青山又是眼睛一亮:好像岛国的糖尿病患者也挺多的,是个不错的推销对象。

这下子,一下就把刘青山的思路打开了:还有北面的毛子,那也是糖尿病大国。

另外就是天竺那边,因为饮食习惯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也多。

还有南美的足球王国,也同样糖尿病患者排名靠前的。

而且这些国家,没有欧美制药公司设置的壁垒,可以先一步列为主攻的方向。

一个庞大的计划,渐渐在刘青山脑子里面成型,这时候,哗铃铃,电话又响了。

刘青山的思绪被打断,心里琢磨:这回肯定是找我的吧?

老支书又接起电话,嘴里歪歪几声,然后又拿起笔,唰唰唰地写起来。

等撂下电话,他就喜滋滋地对刘青山说:“是首都来的电话。”

刘青山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一首儿歌在耳边回荡:大雨哗哗下,首都来电话……

只听老支书继续说道:“是要咱们的松江青稻的,青山啊,咱们的大米,现在是彻底打出名声啦!”

确实是好事,刘青山跟着点头,看来是他自作多情了,打来的电话,都没他啥事。

刚要起身去外面看热闹,电话竟然又响了,刘青山的脚步顿了一下,然后笑着摇摇头,继续往外走。

身后传来老支书的声音:“青山,等等,这回是找你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雪球越滚越大

打电话的是刘青山的老朋友托马斯先生,寒暄一番之后,托马斯这才说出用意:

“刘,我亲爱的朋友,我有几个国内的朋友,听说我治好了糖尿病,都比较好奇,也想试试你师父配制的中药。”

刘青山一听,心里也颇为感慨:病急乱投医,各国的民众其实都是一样的心理。

当然,这次肯定是投对了医生,只要坚持服用降糖颗粒,那肯定有疗效。

刘青山跟着说道:“托马斯,你们那边的FDA,好像不承认中药吧?”

FDA,就是米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

“那帮该死的家伙,都应该去吃屎!”

作为一名受益者,托马斯当然有理由表达他的愤怒。

叽里咕噜骂了一通,他最后说道:“没关系的,我偷偷带回去,就说是保健品,FDA又不是FBI。”

暂时刘青山也没法子,那就先以这种口耳相传的形势,悄悄渗透好了。

要是疗效出众的话,想必口碑会越来越好,先在民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到时候再鼓捣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米国民众,搞搞游行啥的,哈哈,估计够他们头疼的。

刘青山撂下电话,心情不错:针对不同的国家,就要采用不同的手段。

这种做法,显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就是水磨工夫。

反正他也不着急,慢慢来嘛,只有做了,才有成功的希望。

……

到腊月二十八这天,大姐刘金凤这才从县里的工厂回来。

两个厂子今天正式放假,然后正月初五再重新开工。

按照当地的习俗,应该放到正月十五的,过了十五,才算是过完年。

不过现在方便面供不应求,火腿肠也在边境那边大卖,所以只能少放几天假。

经过半年多的销售,红烧牛肉面,现在算是彻底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订货的单子,都排到好几个月之后了。

碧水县的总厂这边,又加了一条生产线;而津门的分厂,更是直接上了四条生产线。

即便如此,产品依旧供不应求,在东北和中原地区,就直接销售一空,像江南还有其他一些偏远的省份,基本都看不到货。

过了年,杨红缨就打算前往江南一带进行考察,设立第二个分厂。

这发展速度,还真是够快的。

而相比之下,华龙方便面厂的鸡汤伊面,就有点毒鸡汤的架势,目前只能在本省的一些地区进行销售。

情况半死不活的,不容乐观。

跟红红火火的统一方便面厂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是刘青山从大姐嘴里得到的情况反馈,怎么说呢,心里偷着乐呗。

还真不是幸灾乐祸,主要是这种感觉很痛快:当初齐胜利那个家伙,搞不正当竞争,差点搞垮方便面厂。

现在统一压着华龙打,刘青山心里当然畅快。

可是母亲林芝的心里,却有点不大痛快:大闺女回来了,可是二闺女却远在大洋彼岸,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过年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也成了林芝的心事。

就在腊月二十八的下午,当刘银凤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林芝终于喜极而泣,嘴里就会念叨一句话:

“二凤儿,二凤儿回来啦!”

“二姐!”

老四老五则齐声欢呼,然后飞跑上去。

刘银凤赶紧扔下行李箱,把两个小丫头抱在怀里。

贴贴她们的小脸,再看看泪眼婆娑的母亲,刘银凤的眼泪,也跟断线的珍珠一般,从眼中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