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隐为者
他也忍不住,伸出手和刘青山使劲握了握:“那我就代表前进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你啦!”
要不是因为以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一直叫陈东方耿耿于怀,他都想拉着刘青山的手,叫一声“兄弟”了。
“哈哈,有钱大家赚,多赚外国人的钱,这才叫本事。”
刘青山也跟陈东方握握手。
有竞争,也有合作,这就是他现在和陈东方的关系。
在一些涉及到普通农民的事情上,完全可以合作,比如出售红豆杉树苗,比如种植水稻等等。
但是在各自的生意上,刘青山也绝对不会手软,相信,陈东方也肯定是同样的心思吧。
挥手送别了陈东方,崔敏浩便立刻凑上来,又向刘青山致谢。
他这次也真的挺感动,真正把彼此当成朋友,觉得双方以后可以继续扩大合作的领域。
因为要招待崔敏浩一行人,刘青山就早回去一阵,谭勇也没事,就拎着半桶泥鳅,一起跟着往回走。
看到桶里的大泥鳅,崔敏浩立刻来劲了,这泥鳅脊背黑里透亮,腹部金黄,一瞧就是上品,这要是做成泥鳅汤,吃了绝对大补。
没错,南韩那边的人,很喜欢吃泥鳅,认为这个能滋阴壮阳,是上等的补品。
刘青山瞧着崔敏浩和那几个随行的人,包括不称职的翻译瞎欢乐夏大叔,都两眼冒光,于是又拿着筛子,去沟渠里面捞了些。
本来泥鳅要养一宿的,结果崔敏浩他们嘴急,那就直接做吧,反正这会儿泥鳅也不怎么抓食儿,肚子里还算干净。
酱炖泥鳅,还有泥鳅豆腐汤,吃得崔敏浩等人都兴高采烈。
在这蹭饭的谭勇,也吃了两条,觉得味道好像还真不错,也就决定明天做给爷爷吃。
崔敏浩是真吃美了,虽然做法和他们的泥鳅汤有点差别,不过胜在食材好啊。
刘青山瞧着,不由得心中一动:
“老朋友,你们的国人这么喜欢吃泥鳅,不知道能不能做这方面的生意呢?”
崔敏浩也是一喜,不过很快又摇摇头:“对于进口活的水产,我们国家的检疫很严格,只怕不大好弄。”
刘青山大笑:“进啥活泥鳅啊,等到冬天再破冰捕捞,捞上来的泥鳅立刻冰冻,都冻得杠杠的,还担心个啥?”
“而且这种速冻的泥鳅,吃起来同样鲜美。”
旁边已经喝得有点摇晃的夏翻译夏大叔,也跟着一个劲点头:“俺们这边,到冬天都吃冻鱼,跟鲜的一样。”
这样啊,倒是可以试试。
崔敏浩也觉得可行,出口活的水产,程序复杂不说,保鲜啥的,成本还高。
要是冻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冻成一坨一坨的,用塑料袋一包,装到纸箱子里,就运回他们国内了。
于是问道:“就是不知道你们这里的产量能有多少,太少的话,就没有价值了。”
刘青山能告诉他,俺们这边的人,现在很少吃泥鳅吗?
这确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大伙还处于填饱肚子的阶段,管你什么营养不营养的。
泥鳅这玩意刺多肉少,还在泥里钻来钻去的,都认为比较脏。
所以只要是个河沟子,你就拿笊篱捞去吧,肯定有泥鳅。
只要能进行大宗出口,那么以后就可以专门在河沟子里养殖泥鳅,这玩意好养活,就是对农药化肥比较敏感。
说干就干,下午,刘青山就领着崔敏浩他们,去了水库。
这件生意,刘青山准备让给于把头来牵头,他冬天的时候,就要去黑河那边,肯定抽不出时间来。
而且像这种大宗出口,数量庞大,也不是他们夹皮沟能张罗起来的,你这边就守着一个水库,能出多少泥鳅?
就当是为县里和周边几个守着松江的市县,做点贡献了。
反正论功行赏的时候,也少不了他的那一份。
看到刘青山的车子开过来,水库的职工也都迎上来。
这两年,水库和夹皮沟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年节什么的,都会互相送东西。
村里的鸡蛋蔬菜啦,水库的鱼虾之类的。
于把头也在,瞧见刘青山,一边咧着大嘴乐,嘴里还一边抱怨:“青山啊,你不够意思呀!”
这话从何说起?刘青山也眨眨眼。
只听于把头继续说道:“你给周围的几个村子,什么丁家沟啥的,都出好招,又是养野鸡又是养野猪的,听说那几个村子也都快要富了,你说你倒是给我们也支支招啊!”
刘青山当然知道他是开玩笑,于是也乐呵呵地说道:“老于叔,这不是把财神爷给你领来了吗?”
“你们以后也别养鱼了,就多养泥鳅吧。”
于把头瞪大眼睛,打量着崔敏浩一行人,就认识晃晃荡荡的夏欢乐,知道他是公社有名的酒蒙子。
这种人得叫他离水库远点,别一头扎进去。
刘青山就给他们介绍:“这几位是南韩来的朋友,这位是崔敏浩先生,有意收购泥鳅。”
“买泥鳅?”于把头伸手抠抠耳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要是买三花五罗,或者次一点的鲤鱼胖头鱼啥的,他倒是有点相信,泥鳅那玩意谁吃啊?
刘青山就先跟他讲讲泥鳅的营养,那谁水中人参。
还有南韩人吃泥鳅的习俗,于把头这才认识上来,使劲拍拍刘青山的肩膀:
“还是你小子够意思,走,咱们去办公室里,好好唠唠。”
说完又吩咐几名职工:“一会去捞点好鱼,晚上招待客人。”
水库这边,就不缺鱼,职工们也都乐颠颠地开船撒网去了,边走还边研究:
“老七,你说这南韩人,就是跟咱们不一样,还有喜欢吃泥鳅的?”
于老七眨巴眨巴眼睛:“你懂个六啊,你看泥鳅那玩意,形状长得像啥,这叫吃啥补啥知道不?”
大伙都一阵嘻嘻哈哈的,其中一个还坏笑着说呢:
“你们说,要是那些棒子都补成泥鳅那么粗,咋整啊?”
有一个伙计乐得往后一仰,结果差点落到水里。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十万元村,就这么诞生了
对于出口泥鳅这件事,碧水县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能出口创汇,那就是头等大事。
县里牵头,水产公司主抓,也就没刘青山啥事了。
现在无论是县里的王书记还是郑红旗,都认准了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所以也不用担心涸泽而渔的事发生。
他就窝在夹皮沟,跟着大伙一起晒稻子,收秋菜,种植的几百亩胡萝卜,也顺利卖到县里。
和去年相比,胡萝卜的价格,还涨了二分钱,水涨船高嘛。
渐渐的,胡萝卜已经成了碧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那些南韩人种植园参的计划没有实现,但是却把胡萝卜给开发出来,弄这个小人参好像也不错。
抽空去县里,他分别跟三井财团下属的株式会社签订了收购松江青稻的合同,还有崔敏浩那里,也签了一百吨。
估计到时候还能剩个几十吨水稻,就内部消化了。
等到水稻打成大米,装进一只只大麻袋,然后用大卡车拉到县里,剩下的,就不用管了。
卖完大米,夹皮沟的村民都乐呵了好几天,这是合作社今年最大的一笔收入:
一百吨就是二十万斤,出口岛国的,进账六十万块;出口南韩的,进账四十万快,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去年,松江青稻收入了将近二十万,今年直接突破百万,大伙不高兴才怪。
就是刘青山有点不大满意:一百万的人民币,换成美金,也有三十多万呢,可惜,全被上面给截留啦。
等到了他们合作社的账户上,就全变成了人民币。
这也太狠了,哪怕给俺剩一半也好啊。
不过这种事,都没地方说理去,不是县里和松江市的问题,直接在省里就给扣下了。
刘青山去找郑红旗探探底儿,据说是在今年的广交会上,省里整体表现不佳,被上面点名批评,所以省里缺外汇都快缺疯了。
今年的广交会,刘青山因为正在首都,所以就没有参加。
而且碧水县有了前两年积累的经验和老客户,也不是必需刘青山到场,所以县里也就没硬拽着他去。
结果偏偏就翻车了,碧水县在广交会上的成交额,还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
就这,在全省范围内,还是表现优异的呢。
郑红旗也一再表示:来年广交会,还得青山你出马,不然的话,咱们心里真没底。
当然,也不是白白付出,安慰奖还是有的,省里有关部门就给刘青山打来电话,解释一番。
无外乎国家现在急需外汇,有大用,希望他能顾全大局,支持国家建设之类的。
最后还口头承诺:像刘青山这种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志,年终必须是劳模啊。
一大笔外汇,换了个省劳模,搞得刘青山也不知道是喜是忧。
其实对夹皮沟的普通村民来说,给他们外汇也没用,刘青山呢,暂时手头也不缺,估计维克多那笔稿费,也快到账,这笔钱,肯定没人截留了。
刘青山也纳闷了:这几年,还真就跟劳模干上了:从县级到地区,现在又变成了省劳模,那明年是不是要变成全国劳模?
不到二十岁的全国劳模,那可真成典型了。
当然,不光是刘青山收益,老支书和张队长也都跟着沾光,在省里打电话通气儿之后,松江市的冯守信也打来电话,又承诺了几个市级劳模的指标。
搞得老支书都失眠了:他这辈子,就是去年被评选成县劳模,万万想不到,还能升级!
十一月初,等到野菜厂那边也完成出口任务,把钱款结算清楚之后,夹皮沟合作社,今年的主要收入也基本全部到位。
因为刘青山马上要奔赴北疆,所以大伙凑到一起合计了下,决定把今年的分红大会稍微提前一些。
也不知道是走漏消息,还是老支书有意为之,在分红大会这天上午,青山镇的孙书记,领着一大群镇里的干部,和各村的村长、村书记等人,正好来夹皮沟视察工作。
其中还有县里电视台的两位记者,一个挎着照相机,另一位,还扛着时下非常少见的录像机。
在公社改成乡镇之后,各大队也相应地改成了村。
不过呢,习惯成自然,估计公社和大队的称号,还得叫上几年,才会慢慢消失。
一瞧这阵势,刘青山就明白了老支书的用意,这显然是要大力宣传的节奏啊。
行吧,反正万元村的名头都打出去了,人民报纸都刊登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也不在乎这些本乡本土的了。
上去跟大伙打了个招呼,孙书记就乐呵呵地说:“青山啊,今天我领着同志们来,就是叫大家好好学习学习的。”
“互相学习,共同致富。”
刘青山嘴里连忙客气两句。
孙书记摆了摆手:“你们夹皮沟,现在已经走在大伙的前面,这就是领路人,当然值得好好学习。”
旁边的老刘支书也跟着补充:“就是,前面有车后边有辙,最难得的是,人家夹皮沟从来都不藏着掖着,有啥好事,也不忘帮衬兄弟大队。”
大伙也都纷纷点头,说心里话,这两年,没少跟着夹皮沟沾光:扣大棚,养猪,还有种胡萝卜等等。
这也使得整个青山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碧水县的平均线。
就连前进村的村书记,也都一个劲儿点头:“俺们村有好几百亩洼地,也准备改成水田,夹皮沟又是派技术员,又是帮着提供种子。”
“到时候还给联系销路,比自个村子里的事儿还上心,实在太讲究了!”
又有几名村支书跟着点头,他们也都是准备改稻田的,也都得到了夹皮沟的技术支持。
这个主要是受到松江青稻卖了高价的刺激,一斤稻米好几块钱啊,谁不眼馋?
孙书记也是无比欣慰:“好啊,共同致富,青山你这个提法很好,到时候叫镇里的秘书好好总结一下,当成典型材料,汇报到县里。”
闲聊一阵,分红大会就正式开始,依旧是张队长主持。
村民们有的拿着小板凳坐着,大多数都站着。
最前面摆了几张桌子,村干部都坐在前面,后边是孙书记他们这些嘉宾。
电视台的两位同志,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幕。
村里也是鸟枪换炮,有了麦克风,张队长先用手敲了两下:“同志们,乡亲们,夹皮沟一九八五年,年终分红大会,正式开始!”
大伙都很配合地拍起巴掌,然后听张队长继续说道:
“在开会之前呢,我先说个事儿,咱们合作社今年的新房子,已经可以搬进去住了,下面让老支书念一下分房子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