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32章

作者:隐为者

和泥的时候,不少人都穿着齐膝高的大靴子,在泥水里使劲踹,这样才能匀乎。

然后就用大铁锹,铲起一锹锹的泥水,来回翻个,最后攒成一个大泥堆备用。

这会儿还不能马上使用,最少也得放置一宿,泥水调和,黏黏糊糊的,才可以用来脱坯。

脱坯也有专用的工具,一个只有四个边框钉在一起的坯模子。

把坯模子放置在平地上,端着泥倒在里边,表面再用泥板子抹两下,然后轻轻向上抽出坯模子,一块长条形的土坯就制好了,阴干之后,就可以使用。

所以,脱坯也可以叫做拓坯。

这活儿,绝对是又累又脏。不过大伙干得倒是挺起劲,因为大棚给他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希望。

干到晌午,刘青山带着一身泥点子回家,刚要冲个澡,发现围成的简易棚子里,发出哗哗的水声。

他连忙趴着窗户,问屋里正放桌子的山杏,原来是大姐在里面洗澡呢。

于是刘青山就简单涮涮手脸,准备吃完饭,去天然大澡堂子泡泡。

如今正是八月份,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河水被晒得热乎乎的,洗澡最舒服了。

午饭是炖的豆角,虽然没有肉,但是放了荤油,豆角表面油汪汪的起了小油泡,很有食欲。

至于主食,也很不错,是炖豆角的时候,在上面蒸的大烀饼,这玩意俗称“豆角盖被”。

尤其是贴在锅边的那一圈,都烙出了金灿灿的锅巴,还沾着菜汤,最香啦。

刘青山给四凤和山杏各自掰了一块带锅巴的,然后朝着地桌上伏案的高文学喊了一声:“大姐夫,吃饭啦!”

高文学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钢笔,吃饭的时候,嘴里还唠唠叨叨的,跟刘青山商量着剧情。

刘青山具体写作不行,但是思路广啊,还真提了不少建议。

两个人正说着呢,就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大姐夫,三哥,俺以后也要上学,考大学。”

是山杏,小家伙一直也听着呢,因为她知道,这本书就是大姐夫写给她的。

刘青山摸摸她的小脑瓜,又给她掰了一块沾着菜汤的烀饼:“对,咱家山杏最有志气,肯定能考上大学。”

“那我要和山杏一起上大学。”小老四也不甘寂寞,举起小手。

“那你们要好好学习,过几天,就该上一年级了。”

刘青山宠溺地望着两个小丫头,心里盘算着:过几天还得去一趟公社或者县里,买两套文具才行。

两个小丫头吃饱了,就拉着小手去园子里,薅了些水稗草之类的,装进小篮子里,去给梅花鹿喂食。

这头梅花鹿每天都是她们照顾着,伤势也恢复得不错,对两个小丫头,也越来越亲。

但是对刘青山还是不大友好,见面就用鹿角打招呼,刘青山都得绕着它走。

找出一身换洗的衣服,用篮子挎着,刘青山就去河边洗澡。

从屯子西头走到屯子东头,队伍就扩大到十几个人,全都是半大小子,还有几个大老爷们,都是干了一上午和大泥的活儿,因为下午休息,所以来洗澡的。

出村几步路,就是小桥,弯弯曲曲的小河从这里流过,这条河没有名字。

因为是松花江的一条小支流,所以大伙就顺口叫它小松江。

这年头,河水没有污染,水质十分清澈,因为跟着大人,安全有保障,所以半大小子们全都噼里噗通的跳进水里。

洗着洗着,不知道谁挑的头儿,就开始哗啦哗啦地打水仗。

或者是比赛蹲大缸,这也是个挺好玩的项目,就是全身都沉进水里,比赛谁的憋气时间长。

除此之外,还有半大小子们最喜爱的一项游戏:名字无从考证,就是在小桥的栏杆上,大概两米多高的地方,贴一块稀泥。

然后,小娃子们排成一队,开始撒尿,看谁能把那块稀泥呲下来。

此项游戏,非童子鸡不可。

“大江哥,你也来玩啊。”

大头实在,还朝水里的叔伯哥哥张大江喊呢。

惹得洗澡的大张罗哈哈大笑:“你大江哥去年娶了媳妇,天天在被窝里放水枪,可练不了这个喽。”

搞得张大江也满脸通红:“张罗叔,你咋越老越没正经呢。”

那些半大小子似懂非懂的,也跟着嘻嘻笑,河里是一片欢乐。

“大头,你们帮俺摸点蛤蜊瓢子。”

刘青山看到人多,正好吆喝帮帮忙。

蛤蜊生长在河底的泥沙中,先要用脚一点一点地踩,发觉脚底下有了硬物,就扎个猛子下去,捞起来,除了鹅卵石,就是蛤蜊了。

对于这些半大小子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就跟玩似的,捞起来一个,就往岸边的草地上一扔,不大一会,就堆成一座小山。

这还是把小的,都给扔回水里了呢。

刘青山也童心忽起,这种童年的把戏,已经多少年没玩过了,于是也跟着一起摸蛤蜊。

抓出来一个大的,刚捧出水面,就有一道水柱,射到脸上,这是蛤蜊自保的一种手段,会射水。

技术有点生疏喽,原来肯定是不会被喷到的,刘青山被喷了一脸,还惹得周围的小伙伴好一阵嘲笑。

他当然不在意,反而觉得有趣。

回去的时候,来来回回运了好几趟,这才把蛤蜊都运回家,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开始抠蛤蜊肉。

村里人一般都不吃这玩意,嫌费油,要是不放油吧,腥味又太重了。

蛤蜊瓢子都闭合,用手根本就掰不开,还容易划到手,必须放太阳底下晒一下,等到微微开口儿了,把刀片伸进去,削断闭壳肌,然后就被分成两半。

专门把斧足那一块肉割下来,到时候用锤子或者木头棍子敲打一番,敲打得松弛了,切成薄片,下水轻轻焯一下,就可以炒着吃了。

最好放点红的干辣椒,吃起来特过瘾。

另外,这个月份正是河蚌的繁殖季节,要是母的,掰开之后有黄儿,这个吃起来比较香,并不比蟹黄差多少。

三个人熟练地在那剥着蚌肉,旁边还蹲着刘彩凤和山杏儿,她们也帮忙收拾蚌肉,剪掉那些不能食用的部位。

“哇,好漂亮的小球球!”

猛然间,小彩凤一声欢呼。

刘青山循声望去,不由得精神一振。

只见小老四的指尖上,捏着一颗差不多有鹌鹑蛋那么大的圆珠子,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黄色光晕。

第三十八章 困境

“珍珠!”

刘青山也忍不住叫了声。

准确的说,应该叫东珠,属于淡水珍珠,以此和南珠区分。

这么大个头的天然东珠,那已经可以被称为宝珠了,价值不菲,想不到,运气这么好。

东珠之中,尤以金色的最为珍贵,被视为皇家气象,在清朝的时候,都是皇家专用。

因为清朝发迹于东北,所以对东珠,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也导致了东珠过度开采,销声匿迹已经很久了。

“哥,是山杏最先发现的。”

小老四一点也不贪功,把这颗大珍珠,放到山杏掌心。

凑近了仔细观察,更能觉察到这颗东珠的美丽: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在阳光下,它仿佛真会发光似的,散发着令人迷醉的淡金色光晕。

给人感觉雾蒙蒙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美丽而又虚幻。

山杏小心地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珍珠,很快,她的大眼睛也变得雾蒙蒙的。

两颗大大的泪珠,从眼角流淌出来,一如珍珠般晶莹。

四凤不知道小妹为啥要掉眼泪,只能搂着山杏的脖子:“五凤,别哭,别哭。”

此刻的山杏,叫刘青山想起了一副记忆中的画面: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

刘青山的耳畔,甚至都有悠扬的风笛声回荡: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他知道,小家伙是想妈妈了:在小家伙的心目中,母爱如珍珠般珍贵。

多么敏感的小丫头啊。

“五凤,这颗珍珠就送你啦,好好珍藏,永远珍藏在心里好不好?”

刘青山也爱怜地抚摸着小家伙的脑瓜,真希望她每天都能多一些欢乐。

这下,把小老四给弄迷糊了,她用手在胸口比划了几下,仰起小脸问道:“哥,心里怎么能放东西呢?”

而山杏也同样仰着脸,还羞涩地抹抹脸上的泪珠,忽然展颜一笑:“哥,我不要,我看看就好。”

因为刚才收拾蛤蜊,小家伙的手很脏,这一抹,一下子就抹成了小花猫。

不过呢,在刘青山的感觉中,这一笑,整个天空都晴朗了。

他忍不住又使劲揉揉她的脑瓜:“叫你收着就收着,这是你娘送给你的礼物,戴在身上,你娘就始终伴着你左右。”

嗯!

山杏的低低地答应着,然后把珍珠紧紧攥在掌心,还十分依恋地抱住了刘青山的胳膊。

大概在这个时候,她才真的把刘青山当成自己哥哥,一个能守护妹妹的好哥哥。

刘青山伸出食指,轻轻在她的小鼻子上点了一下:“小五,以后要多笑笑,爱笑的女孩子,将来才有福气。”

“嗯呐!”

这一次,山杏的回答就脆生了许多,心里更是甜丝丝的。

“哥,你还没回答我呢!”

四凤不依,也抱住刘青山的另外一只胳膊,还使劲摇晃。

刘青山一点不觉得烦,反倒很享受四凤的这种黏人,想了想说:“这个道理,就像你想吃的奶糖,吃不到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天天都想着,那不就是放在心里了吗?”

对付小吃货,就得从吃的东西入手。

小老四好像懂了,然后悄咪咪地讲小手遮在嘴边,试图凑近刘青山的耳朵,表示有悄悄话要说。

刘青山只好配合她弯下腰,小老四小声嘀咕道:“哥,我告诉你,大姐和大姐夫,晚上总躲在被窝里吃糖,吃的肯定还是胶皮糖……”

咳,刘青山彻底无语,心里暗暗决定:来年家里一定要盖新房子。

等刘青山他们剥完了蚌壳,手巧的刘金凤,已经把珍珠给弄好了,外面用红色的丝线,编成四道细细的丝线,把珍珠包起来。

下面垂着红穗子,上面引出两根线,系在山杏的脖子上,就成了一个简单的珍珠吊坠。

这下,可把小老四给羡慕坏了,一个劲儿嚷嚷:“哥,我也要,我也要!”

刘青山还真有招,找大道上玩的四虎子,要了一个花瓣玻璃球,让大姐也给小老四编了一个,美滋滋地戴上了。

不过呢,黏人的小老四,也给刘青山提了个醒:既然小松江的水质这么好,以后或许也可以把珍珠养殖搞起来。

对,等下次去春城,问问王教授,他们大学里有没有研究这项技术的。

在他暗暗琢磨的工夫,俩小丫头手拉着手,一起出去显摆,不大一会,全村就都知道了:山杏发现一颗大珍珠,戴着可好看了。

大伙嘴里夸了几句,也没说什么闲话。要是换成大人贪了这颗珍珠,那就不一样了。

农村也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像这种无主的宝贝,如果是在村子的范围内,那么就是大伙的共同财产。

顶多变卖之后,谁捡到的可以多分一点。

要是敢独吞的话,一旦被村民们知晓,那以后就不用在村里住了,直接宣布你在村里已经社会死亡。

反倒是山杏这样的小孩子,拿着没问题。

再说了,大伙都知道山杏的身世,谁又会和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计较呢?

刘青山在家没事,也出去溜达一圈,来到大道上一望,就瞧见村外那几棵大榆树下,一大群人正坐在那乘凉呢。

下午天太热,就歇工了,准备等吃完晚饭凉快了,再干上一阵。

大夏天的,就抢着一早一晚的时间来干活。

刘青山也就溜达过去,听大伙正议论买菜籽啥的。

看到他过来,老支书便向他招招手:“青山啊,过来合计合计,这大棚都准备种啥,咱们也好早点准备菜籽。”

都是老庄家把式,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刘青山想得还周到呢。

比如说菜籽吧,就是刘青山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