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54章

作者:大罗罗

组成小阵的儒生则是黑色的长衫加一顶白色风帽。他们的长衫不是汉服,而是是清国那边常见的式样,只是没有马蹄袖,而是普普通通的长袖,还都向上卷起,露出一条条看着挺有力气的臂膀。这些臂膀连着的手腕都紧紧捏着一根长枪……原来是根木棍,现在加上的枪头,就变成长枪了。他们的人数较少,顶多只有两千,不过背靠着贡院列队,倒也不落多少下风。他们同样举着许多旗帜,旗帜上都刺着“扶清灭明”的大字。

“这,这怎么可能?”方光琛自言自语道,“怎么可能在武昌城内聚集那么多人,而且还那么整齐……老夫居然还一无所知!”

这可就是聚众数千、揭竿而起了!

史书上短短的几句话,看着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而且武昌这边的官府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就一无所知呢?

不过两边的人马并没有开打,而是一直在对峙,似乎就在等方光琛兵到。

儒门的人距离方光琛的队伍较近,于是就先大呼起来:“大明天兵三十万将至,武昌城破在即……”

接着就是更多的声音一起附和他道:“大明天兵三十万将至……”

几千人一起大呼,还挺整齐的,把方光琛给吓了一跳。

这边的喊声没下去,那边的儒宗弟子又吼起来了:“扶清灭明!保儒灭贼……方大人,快灭儒门妖人!”

“方大人,快灭清妖,迎天兵啊!”那边的儒门子弟又吼了起来。

这倒挺好,造反的“伪儒”居然给前来镇压他们的方光琛发号施令了。

而方光琛呆了半晌,还真的反应过来了,大声对左右下令道:“快快,给本官重重弹压!”

命令下去了,可是左右的周军都不动。

这下方光琛可有点急了,厉声喝道:“为何不听号令?”

“大人,”一个抚标的参将回答道,“您还没说弹压那边呢?”

弹压那边都不行啊!

“都是反贼,统统要弹压!”方光琛又吼了一声。

底下的人还是不动如山。

“你们,你们……”方光琛已经感到有点不妙了,再联想到之前突然出现在自己跟前的康熙和朱和墭谕旨,再想想这些不知怎么就入城的儒门、儒宗子弟。

这个武昌城中……恐怕有人通敌啊!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见城外忽然响起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好像哪儿在打炮。

接着那群儒门子弟就一起欢呼起来:“天兵到了,天兵到了!”

不可能!

方光琛心想:樊口要塞还没丢呢,明军怎么可能到?就算到了,那也是小队。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见耳边有人大呼:“方大人有令,灭儒宗,投大明!”

什么?

方光琛大吃一惊,回头一看,下令的那人居然是他的儿子方光潜!

“得令!”

方光琛的亲兵大呼一声,就举起刀枪鸟铳向儒宗弟子的阵地逼过去了。

那边的儒门弟子也都抽出长剑,高呼着“天兵到了,天兵到了”,杀向前方的儒宗弟子。

第592章 吴应熊不哭,康熙马上就来!

一场明清大战,居然就在大周国控制的武昌城内展开了,而且还当着大周湖北巡抚方光琛的面打起来了,打得还非常激烈!

别看儒宗方面的人少,但他们也是有备而来的。所以没有马上崩溃,而是有序地退入贡院进行防守。

在对手攻入贡院后,还同他们进行了一阵肉搏,又退往蛇山,然后又退到了蛇山附近的城墙上负隅顽抗。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深夜才结束,最后居然还有百余人利用早就准备好的绳索缒城而出。

而负责指挥这场武昌之反的儒宗大佬,就是在三年多以前就造过一次反的张英。

他这次可是“二反”了,水准当然不是“初反”时能比的了。

在他接管了武昌、汉阳、汉口三地儒宗堂口后,马上进行了整顿,进行了充足的“反前准备”。

他吸取了之前秀才造反教训,开始在汉口、武昌的码头上吸收苦力入伙。

还从北方调来了一批搞过团练(乡贤武装)的骨干和武昌、汉口码头上招募来的苦力组成了“儒棍团”。

后来又从武昌府和汉阳府境内几个被北望王师的大清忠儒控制的村子中招募了一批壮丁,这才拉扯起了一两千人的队伍。

不过这支队伍的实力依旧有限,根本不足以夺取武昌,就侥幸夺取了,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所以张英发起这场“二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夺取武昌城,而是为了把武昌城内的儒门子弟引出来——儒宗和儒门在武昌、汉口、汉阳一带的斗争向来非常激烈,从来都是针锋相对。所以儒宗一旦大举出动,儒门肯定会跟。

儒门只要一跟,就能用方光琛的军队把他们消灭掉了。

等明军打到武昌后,方光琛就不会内外受敌了,也就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了。

张英有这样的把握,是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田家镇以东的长江水面上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明军战船和运输船……明军也许很快就要进攻了!

可他还是没有想到,在武昌这里,儒门的比他的儒宗厉害得多!

这倒不是张英的手段不行,而是儒门占了大义和大道这两个优势。

方光琛和他的九个子侄都是坚定的反清分子!虽然他们不一定拥明,但肯定反清。

对他们而言,反清就是大义!

另外,朱和墭的原儒和黄宗羲的原君、原臣已经合流了。

而黄宗羲的得意门生万斯同又带着八个黄门高足加入了吴周阵营,在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吴周阵营的知识分子大多认同原儒。

这就大大方便了儒门对武昌、汉阳等地吴周官员的拉拢——大家都信一个“儒”,当然是自己人了。

而儒宗的“儒”是奴才儒,只能吸引那些因为死忠大清而没有出仕吴周变成了在野派的“野儒”加入。

虽然方光琛本人并没有加入儒门,但他的几个子侄,都已经是儒门子弟了。

在他们的控制下,方光琛并不知道明军已经开过来了。

在他们的指挥下,方光琛的军队全都站在了儒门子弟一边,一起向儒宗子弟们发起了进攻!

而武昌城也因为张英发动的这场事变而提前陷落了。

……

发生在大明大公元年五月初十日的武昌起义,其实可以算是大明对大周发起的全面进攻的第一击!

被武昌的儒门拿弟子出来吓唬人的那三十万天兵实际上是存在的!

拥有三千几百万人口(包括朝鲜省),大部分地方已经完成了均田到族、均田到村的均田制改革的新大明拥有的动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吴应熊和康熙皇帝的想象。

无论是大周还是大清,现在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军户可以动员。大周这边有九万军户,而康熙这里人口多一些,能够维持二十多万户旗人(实际上也是军户)。所以他们两国的军事动员上限也就是吴周十几万,大清最多三十万。

而朱和墭这边的“五十万把刺刀”远远不是上限。他真要进行总动员,一二百万军队也是能拉出来的。只是那么多的军队要维持,要保证他们的后勤供应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目前大明朝拥有的总兵力就是五十多万不到六十万(包括朝鲜军团和登辽军团),已经超过吴周和大清拥有的兵力之和!

这五六十万明军的主力,从去年朱和墭跨海征朝时开始,就已经悄悄进入江西,进驻了几处位于南昌府、九江府境内的大营——这些大营都是为了进攻吴周而提前修建的,足以容纳三十五万大军。

而早在大军开始召集之前,数以百万石的粮草,上千门各种型号的火炮,近二十万支燧发枪,数十万斤军用白糖,数十万斤的火硝,上百万斤的黑火药,还有不计其数的牲口、车辆、炮子、枪子、被服、旗帜、甲胄,全都跟流水似的汇聚到了江西省境内的军营和库房当中。

海军长江水师也同样得到了上千艘大小船只和大量的火炮、火箭炮,上上下下都几乎焕然一新了。

除了以上的这一切,朱和墭下令召集起来的大军还可以得到了足额的军饷和军粮供应!

虽然朱和墭的新大明实行了均田制,理论上可以动员到不支薪的士兵,但他还是给官兵们支付了相当优厚的军饷,还准备了大量赏金——朱和墭没有办法在一个“各显神通发大财”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中建立军功爵体系,军功爵是需要“利出一孔”进行配套的。而可以放出去的军官和地方基层官员的职位也有限,所以他只能多准备一点赏金发给有功的将士了。

而以上这一切的基础,当然就是新大明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和已经成长起来的金融业了……这才是新大明真正可怕的地方。

……

“呜呜呜……”

西安的周天子行在中,突然传出了伤心欲绝的哭声。

正在嚎啕大哭的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天子吴应熊!

吴应熊这会儿还不知道武昌已经陷落,也不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可怕。

他正趴着一口薄皮棺材上哭……这棺材是吴国贵派人给他送来的,里面装了个死了的孔四贞!

“吴施主,别哭了,节哀吧,人死不能复生……而且贫僧一路上为孔施主超度了七次保管她可以往生极乐。”

正在边上开导他的,是个宝相庄严的喇嘛,就是康熙皇帝的师兄桑吉嘉措。

他是在康熙皇帝进入库库和屯之后,再次出使到正在逃亡中的吴国贵军中的。

他到吴国贵军中的目的是为了让吴国贵安心逃跑,同时也是为了到关中见吴应熊一面。

而且他也不是两手空空来见吴应熊的,而是带着孔四贞的遗体……当日吴国贵、吴应麒跑路的时候,没让人带走孔四贞的遗体,而是将她塞进一口薄皮棺材,还在上面贴了条子,写着“请转交康熙皇帝”这几个字。

而康熙皇帝收到后,觉得自己留着不合适,就让桑吉嘉措带着孔四贞的遗体去见吴应熊了。

这下可把吴应熊给伤心坏了!

而且还有个法力很高强的喇嘛说已经把孔四贞超度到极乐世界去了。

这下吴应熊可就生生世世见不着孔四贞了……

看见吴应熊越哭越伤心,桑吉嘉措无奈之下,只好转移话题道:“吴施主,您别哭了……大皇帝就快到了!”

吴应熊闻言一愣:“大皇帝?哪一个?”

他也是个皇帝啊!

“康熙皇帝,他就要到关中来了!”

第593章 这是要打三皇之战吗?

“什么?康麻……康熙,他,他要来关中了?为什么呀?”

吴应熊还是怕康熙的,听说康熙要来,连伤心都忘了,赶紧从孔四贞睡着的棺材上面爬起来,回头看着桑吉嘉措。

桑吉嘉措笑道:“天子莫怕,大皇帝来关中这里并无恶意,只是想和天子见上一面,讨论一下共讨暴明的事儿。”

“共讨暴明?”吴应熊对这事儿可没多大兴趣,马上就面露难色了——他其实是三分之主中最爱和平的一位,根本就没想过要一统天下,当然也不想被别人给“捅”了。周明清三国能安稳相处下去,他就心满意足了。

他发动“五路伐清”其实就是为了捅他的亲弟弟吴应麒,现在目的达成,关中这块地他都不打算要了,这就打算撤兵回襄京……下一步他襄京都不打算呆,而是准备开发四川,迁都重庆。

只要能把四川开发出来,再能把山城重庆变成大周国都,那吴应熊就能安心躺平了。

桑吉嘉措明白吴应熊的心思,当下就正色道:“天子有所不知,大皇帝通过儒宗弟子和粘杆处探子密侦得知暴明从去年开始就大肆征兵,人数多达数十万!而且还向民间借贷军费数千万两!

可是明军用于朝鲜的兵力不过数万,用于辽东的兵又早就暗藏登州,并不是新募集的。而且辽东、朝鲜方面目前比较安稳。大皇帝用了焦土之策,又在紧要之处构筑山城,暂时抵挡上一二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暴明的大军是不可能从辽东、朝鲜大举进犯辽东的。

因此大皇帝估计,暴明的大军不是渡淮北伐,就是沿江西进!天子觉得暴明会做何选择?”

朱和墭在国中征兵几十万!那么大的动静当然不可能瞒得了康熙。他的儒宗弟子和粘杆处爪牙如果连这事儿都不知道,那岂不是成了吃干饭的主儿了?

吴应熊其实也知道明朝大点兵的事儿,但他之前打着周天子五路伐清的招牌,朱和墭也不好撕破脸皮,因此他也就没太过担心。

可是现在,吴应熊自己不要脸了,还能指望朱和墭给脸吗?

桑吉嘉措看到吴应熊脸色苍白,就知道这只“笨熊”也醒悟过来了。于是就一脸忧色地说:“天子之前打着伐清的旗号,朱和墭爱惜自己的圣人名誉,还有所顾忌……现在,呵呵,湖广空虚啊!”

“这……”吴应熊额头上冷汗直冒啊!

柿子要捡软得捏!

就算湖广不空虚,朱和墭也一定会集中兵力先打湖广的。如果不算吴国贵带来的三万人,吴应熊手头只有十来万军队,而康熙砸锅卖铁可以拉出三十万军队!朱和墭算术那么好,会不知道三十万比十来万多吗?

仿佛是为了证明吴应熊就是那只又软又香甜的柿子,吴应熊和桑吉嘉措正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就听见门外一阵脚步声急响,然后就看洪士铭大步的走了进来。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候,他都已经因为不得志和老被人怀疑是吴三桂的同党郁郁而终了。可是现在他大权在握,高官得做,大学士也当上了,侯爷也封上了,还当了个便宜国丈,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抑郁症到了这个时候都好透了,当然不舍得死了。

可今儿这位老爷子却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冲进了天子行在的大殿,也不去他的“好闺女”孔四贞的棺材前哭一个,而是直接冲到了吴应熊跟前,连行礼都忘了,张嘴就道:“皇上,汉阳府急报!五月初十武昌城内的伪儒贼子暴起发难,聚众数千攻打蛇山和武胜门,方阁老亲率抚标前往平乱,结果抚标官兵早就被伪儒逆贼所惑临阵倒戈……皇上,武昌城丢了!”

“什么?”吴应熊眼前一黑,差一点就要晕倒,还是桑吉喇嘛眼明手快,抢上一步把他扶住。

守在吴应熊身边的大周丞相夏国相本来还在假惺惺的替孔四贞掉眼泪,一听武昌丢了,马上就急眼了,张口就问:“武昌县呢?武昌县怎么样了?”

这个武昌府城和武昌县城是两个地方,武昌府城内属于江夏县管辖,而武昌县城在武昌府城的东面百多里开外。这武昌县城和黄州府的府城黄冈隔江而望,境内还有一座位于长江边上,四面环水的樊口要塞。

而这座樊口要塞和武昌县城,以及长江北岸的黄州府城,才是大周抵抗大明西征的大据点。

吴应熊在那里摆了八千大军,还派了大将高得捷、韩大任统军驻守。

如果单从战场形势而言,武昌县的得失绝对比武昌城更加重要!因为武昌县一旦被明军突破,明军的三十万大军就能沿着长江如潮水一般涌向武昌、汉阳、汉口……

“没,没消息……”洪士铭道,“武昌县的守军也受方阁老节制,有什么消息也得先报方阁老,现在武昌府城被伪儒逆贼夺取,武昌县即便被明军攻打,消息一时也传不过来啊!”

吴应熊这个时候已经缓过来了,有气无力地说:“樊口要塞是先帝所建,坚不可摧,朱和墭纵有百万大兵,一时也难以攻拔……快,快召集诸将举行军议,朕要立即回兵布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