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245章

作者:大罗罗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只是西安的那个吴二爷呢?他不打算当“袁谭”了?

吴应熊仿佛猜到了底下人的心思,马上就把话茬转到吴应麒身上了,“朕和应麒之前是有一点误会,但现在已经搞清楚了……布尔尼大汗和尚万户也愿意居中调停。”

他的目光在跟前的重臣班次中一扫,已经落在胡国柱身上,“国柱!”

“臣在。”胡国柱马上出班下跪。

“胡卿快快平身,”吴应熊赶忙招呼胡国柱起身,看到对方大摇大摆的站了起来,才接着道,“朕想请你走一趟西安,去传旨册封吾弟应麒为燕王,封吾侄世琮为秦王,再劝他们以天下苍生为重,同布尔尼大汗一起进兵北京。”

胡国柱笑着一抱拳:“请皇上放心,臣必不辱命!”

吴应熊显得非常兴奋,腾一下就从御座上站起,走了几步,才一下站定,傲然道:“玄烨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同时抵达大明、大元和我大周三路天兵!等朕联络好了大明、大元,就亲提十万大军,北伐中原,灭此朝食!”

这下原本对吴应熊有所怀疑的吴周大臣们都兴奋起来了,纷纷拜倒,山呼万岁。

吴应熊也露出了一脸的铁血,仿佛那个雄踞北国的煌煌大清朝已经变成了一盘大清菜,就等着他这位周天子下手动嘴了!

……

吴应熊在龙凤宫正门口下了步辇,信步往里走去的时候,天都已经漆黑了……今儿他可真是太辛苦了,从凌晨忙活到现在,又是登基,又是祭拜天地,又是祭拜太庙,又是校阅三军。不过他却一点都感觉不到疲劳,而且连困意都没有,依旧精神抖擞。

建宁公主,现在是大周皇后娘娘当然得到了陛下驾到的通报,这会儿已经带着“洪贵妃”孔四贞一块儿在正殿门口迎接了。

建宁站着行了个福礼,而孔四贞则是恭恭敬敬的下跪叩头。别看建宁这个皇后只比孔四贞这个贵妃大一级,但是两人在吴应熊后宫中的地位,那真是差得太远了。

宫斗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

吴应熊冲着建宁点了点头,算是还了一礼,但是却没有理睬孔四贞,只是和建宁一块儿往大殿里面的宝座走去,然后一起落了座。

落座之后,吴应熊才招呼孔四贞道:“四贞,过来说话。”

“是。”

孔四贞应了一声,就起身轻移莲步,到了吴应熊跟前,再一次跪下。

吴应熊笑着道:“四贞,孙延龄已经封了国公,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国公世子,一个封了夷丁卫千户。”

“妾身谢皇上隆恩。”

孔四贞连忙称谢。

孙延龄的两个儿子都是她生的,吴应熊给他们的爵位和官职,就是对孔四贞的奖励。

吴应熊接着又道:“四贞……朕已经派了王夫之和万斯同去南京见朱三太子了,明日你就出发去北京吧!一定要和康熙还有太皇太后说清楚了,朕有三分天下就知足了,现在只所以要举着北伐的旗号,一是为了凝聚人心,二是为了安内!”

“妾身一定和他们好好说说。”

“皇上,”建宁公主这时插话道,“您真的不想三分归一熊?”

吴应熊笑了笑,又对孔四贞道:“四贞,你把应麒和布尔尼将从草原进兵的事情告诉他们……然后设法跟随玄烨的大军北上,等到战事有了结果,就马上来报!”

“是!”孔四贞点点头。

吴应熊笑着对建宁道:“能不能三分归一熊,就看天意了……皇后,你觉得如何?”

建宁笑眯眯道:“皇上洪福齐天,一定可以一统天下的!”

吴应熊看了眼孔四贞,然后又看了看建宁公主,“皇后,今晚上……”

建宁笑道:“让四贞妹子好好伺候你吧……不过也别把四贞妹子累着,她明儿还要赶路呢!”

……

孔四贞当然是不会被吴应熊累着的……吴应熊一“肥仔”,哪儿有那体力?

所以正月十六一大早,她就在几个夷丁武士的陪同下,骑着快马出了襄京城,一路北去。

大清和大周之间一直保持着频繁的接触,而孔四贞手里还有大清内务府的腰牌,不仅沿途的清廷官员不敢阻拦,她甚至还可以使用清廷的驿站和驿马。所以这一路行进的极快,一月十六日离开的襄京,二月初二日,就已经飞马入了北京城。

而此时,康熙皇帝还远在朝鲜海州未回,留在北京主持大局的是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和不久前刚刚从登州返回的恭亲王常宁。

就在二月三日这天,布木布泰和常宁一块儿,就在慈宁宫里面秘密召见了孔四贞,还听孔四贞亲口报告了吴应熊登基称帝的事儿。

布木布泰还好,没有什么反应。可常宁缺跳了起来,瞪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孔四贞,吼道:“什么?吴应熊这奴才居然称帝了?”

“常宁!”布木布泰看见孙子跳了起来,连忙发声道,“你急什么呀?这事儿我和皇上都不急,你急什么?来人呢,快给孔贵妃搬把椅子!

四贞,你先坐着,咱们有话慢慢说。”

第571章 周天子五路伐清!

布木布泰让孔四贞落座,孔四贞也不客气,笑吟吟就在一把被两个太监抬进来的椅子上大大方方地坐了。

布木布泰看着已经四十多岁,但依旧有些风韵,身材也保持得很好的孔四贞,点点头道:“四贞,你啊,就是个旺夫的命!孙延龄要不是娶了你,哪儿有广西将军?哪儿有现在的国公可以当?吴应熊要不是有你帮衬,他的世子位子都丢了,哪儿有如今的登基称帝?我那儿子真是瞎了眼,怎就不纳你为妃呢?他要纳了你,一准现在还在位呢,大清也断不至于如此。”

“太皇太后,”孔四贞轻轻摇头,“您小看了朱和墭了……这人……近乎妖!即便是先帝也不是他的对手,倒是大清当今圣上一直在努力应付,表现得可圈可点。只是朱和墭太强了,要制住他,非得大清大周联手不可!”

“是吗?”布木布泰故作惊讶,又回头看了眼常宁,“她说的对吗?”

常宁点了点头,道:“孔贵妃说的没错……朱和墭此贼近乎妖人,的确是大清自太祖起兵立国以来从未遇见过的强敌!”

原来大清和吴周两方面都已经发出朱和墭原来是个“开了挂”的对手!

布木布泰又回过头看着孔四贞,“那你家周天子准备怎么和咱大清联手对付朱和墭这个妖人?”

孔四贞笑了笑,道:“周天子准备发动一场五路伐清!”

“什么?五路伐清?”常宁差一点有跳起来,还是布木布泰小眼睛一瞪,才把他的怒火硬生生给瞪回去。

“那五路?”布木布泰问,“能说说吗?”

孔四贞道:“妾身大老远来一趟,不就为了说这个?”

“那就说说吧。”布木布泰用小眼睛盯着孔四贞。

孔四贞道:“蒙元大汗布尔尼出兵草原乃是第一路;大周燕王或出陕北或出山西乃是第二路;周天子御驾亲征出兵河南乃第三路;朱明由淮东北伐中原乃第四路;朝鲜、辽东的明军乃第五路。”

布木布泰小眼睛眯着:“都说好了?这五路大军真的能出来?”

孔四贞笑道:“布尔尼大汗和大周燕王还有周天子这三路应该是能出兵的……至于朱明的朝鲜、辽东路,现在已经出兵了。唯一存疑的就是淮东方面的会不会有明军北伐大军?”

“不知大周燕王和周天子准备出多少兵马?”布木布泰大妈继续打听。

“大周燕王有兵五万到六万,周天子有十多万大军,”孔四贞道,“至于能出多少,妾身就不得而知了。”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笑道:“知道了,四贞……你的公主府可还一直替你留着,你先住一段时间。等皇上从朝鲜回来,我让他再召见你一回,等你和他谈完了再回去可行吗?”

“都听太皇太后的吩咐。”

布木布泰又对身边的苏麻喇姑道:“苏麻,替我送孔贵妃回府。”

“是。”

苏麻喇姑应了一声,孔四贞也起身向布木布泰行了个福礼,然后两人一块儿离开了慈宁宫。

老太太看见孔四贞走了,才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常宁道:“常宁,你辛苦一趟吧……请你哥赶紧回来,咱大清要大难临头了!”

“皇祖母,您真的相信吴应熊能发动这五路大兵?”

老太太摇摇头,“我上哪儿知道去?但是最坏的打算总是要有的!”

常宁看见老太太一脸的担忧,也觉得事情有点严重,马上对老太太道:“孙儿知道了,孙儿明天就出发!”

……

“五路大军?真能发动得起来?”

西安的平西大将军府中,身兼大清平西大将军、大明平西大将军,刚刚还当了大周燕王的吴应麒正在三堂之上和尚之信、胡国柱两人密谈。

在边上作陪的还有吴国贵、马宝、刘玄初、吴世琮等人。

尚之信和胡国柱两人除了给吴应麒、吴世琮带来封王的圣旨,还带来了一个听上去挺有搞头的五路伐清方案。

就是孔四贞告诉布木布泰和常宁的那个方案……这方案要真搞起来,康熙纵有三头六臂大概也只能跑路去盛京当个清顺帝了。

可问题是动得起来吗?

“成吉思天佑汗那边没有什么问题,”尚之信道,“大汗在去年和准噶尔部的丹津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在科布多打了一仗,难分胜负。之后成吉思天佑汗就请出哲布尊丹巴出面调停,谈了一些日子后,丹津博硕克图汗因为得到了大喇嘛的命令,要去对付叶儿羌汗国,所以就同意了议和,估计几年之内都不会再来找麻烦了。

而且天子还给了他一批火枪、火药……天佑汗一定会趁机出兵,以求统一漠南、漠北蒙古的。”

原来噶尔丹和他的老师雪域大喇嘛在去年遇上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叶儿羌汗国天方教白山派的一个名叫希达叶图拉的和卓,因为在宗派斗争中失败,居然跑去求助雪域大喇嘛帮自己打“神之战”……

而如今的那位雪域大喇嘛又是个能折腾的主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扩大势力范围的机会。于是就给好学生噶尔丹下令,让他暂时和成吉思天佑汗讲和,然后出兵叶儿羌汗国,帮着白山派夺权,再趁机灭了叶儿羌汗国!

恰巧准噶尔部自上代珲台吉僧格开始就不断入侵叶儿羌汗国,大有将叶儿羌汗国一口吞下的企图。

于是噶尔丹就停止了和布尔尼之间没有多大利益可得的战争,掉转枪口去捏叶儿羌汗国的软柿子了。

虽然布尔尼并没有在科布多之战中打败噶尔丹,但是因为噶尔丹主动议和退兵,所以他对漠北蒙古的统治也因此得到强化,实力也大大增强。

恰在此时,布尔尼又得知了康熙在朝鲜、辽东接连遭遇挫折的消息,自然会升起一统漠南、漠北蒙古的雄心。

所以只要吴应熊能给他一批火枪、火药,他是一定会加入五路伐清之战的!

“天子这一路也没有问题。”胡国柱道,“天子已经在襄京集结了八万大军,随时可以北伐中原!”

吴应麒一边听着尚之信和胡国柱的回答,一边在心里面扒拉着小算盘。

布尔尼汗号称有十个万户,可以出动十万大军。实际上当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五万蒙古骑兵还是能拉出来的。

吴应熊在襄京集结的八万人也不可能全都出动,出个六万人应该没有问题。

吴应麒自己有五万到六万军队,出兵四万没有什么问题。

五万加六万加四万一共就是十五万大军!

十五万大军虽然不少了,但是康熙的八旗新军号称二十四万,还多出九万呢!

所以这场五路伐清的胜负关键就在大明!

想到这里,吴应麒就问:“大明是什么意思?”

胡国柱笑道:“大明已经和清虏在打了,已经开了朝鲜、辽东、登州三个场子,至少牵制了康熙十五万大军!淮东那边又向是清军布防重点,五六万人总是要摆的。清军的新八旗号称二十四万,另有绿营六万。即便全军出动也只三十万……其中二十万已经被大明所牵制,剩下不足十万还能挡得住大周、大元的十五大军?”

第572章 疯了,都疯了!

常宁为了早一点把“野”在朝鲜不回家的康熙请回去抢救大清朝,他也是豁出去了。从北京到朝鲜海州,长达两千多里的慢慢长途,常宁愣是日夜兼程,仅仅花了十多天就走完了。不过整个人都累得有点脱了形,整个儿瘦了一圈,一张小白脸晒成了小黑脸,脸上的灰尘看着都挺厚了……

他领着半个佐领的护军和十几个戈什哈抵达海州的时候,康熙皇帝并不在行宫,而是去海边上的一座大营里面看练兵去了。

留守在行宫里面的明珠还想让常宁洗漱休息一番,然后在行宫等康熙回来。可是常宁哪里等得了?大清朝都要没了,他哪儿还顾得上脸面?

于是就催促明珠领着他去了海州大营。

到了那里常宁才发现,海州大营的校场中正在举行阅兵。占地极大的校场上,无数的士兵正在鼓声、号声、口令声的指挥下或前进、或后退、或变阵。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士兵结成参领横队或参领纵队,绕着校场行进,然后在康熙皇帝和一群大臣当前通过。

每一名穿着棉甲,戴着枪盔的清军士兵,不是扛着长枪,就是握着一支燧发枪,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燧发枪的枪口还安上了一把套筒刺刀。

套筒刺刀其实就是在一个可以套上枪管的金属圆筒上安了一把枪刺,技术难度有一点,但并不太高,而且还有一些凑合着用的办法。

譬如在枪管外包一层布,以便让做得比较大的套筒可以紧紧固定在枪口……虽然这么干会让刺刀很难拔下来,不过可以凑合着扎人了。

如果不是在汉城之战中领教到了刺刀在肉搏中的“妙用”——可以插在一支装了弹药的燧发枪的枪口上,然后很不讲武德的在和敌人肉搏时突然开火!这种不太好用的刺刀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变成清军燧发枪兵的标配的。

但是在实战效果这个硬道理的推动下,康熙领导下的清军的进步,还是非常显著的。

除了套筒刺刀之外,清军掷弹兵使用火绳枪也迅速的被刚刚制造或者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燧发枪给取代了。

每个在朝鲜的清军步军佐领中的燧发枪数量,正在逐步增加至一百二十支。

虽然驻朝清军的武备升级还没有完成,但是康熙皇帝对于这次军事小改革的进度,还是颇为满意的。

在他看来,最晚到康熙十八年的夏天,驻朝鲜的清军就能完成换装,训练水平也能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再要和朱和墭较量,“平面”(打平)将会大大增加……

当然了,对于核心人口只有八九十万的大清而言,和拥有三千多万人口的新大明打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平着平着,大清就被新大明给摆平了。

所以康熙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如何体面的、安全的从朝鲜撤退,最好还能满载而归。

虽然朝鲜北方三道并没有多少油水,但是能抢回几十万精壮人口去给新八旗子弟们当奴隶也是好的。

就在康熙琢磨这事儿的时候,他忽然听见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动,扭头一看,发现明珠正领着一个又黑又瘦,穿着件脏兮兮的黑色马褂的青年飞马过来。那青年看着有点眼熟,但一下又想不起是谁?

就在这时,那青年突然用沙哑的声音冲着康熙大喊:“皇兄,皇兄……”

皇兄?

常宁?

八大……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