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91章

作者:大罗罗

走进南书房的王辅臣,并没有因为“失宠”而流露出任何不满和沮丧,还是恭恭敬敬地向康熙行三跪九叩大礼。

“王辅臣,”康熙等王辅臣叩头完毕,才缓缓发问,“朕有一个关系大清兴亡的差事要交给你去办,你能给朕办好吗?”

“能!一定能!要办不好,奴才提头来见!”

康熙摇摇头,“这差事极其危险,要办不好,你我就只能来生再见了!”

来生再见?王辅臣心说;“什么差事?那么危险?不会和孙思克一样吧?”

“王辅臣,”康熙一字一顿地说,“朕要你去向吴三桂投降!”

“啊?”王辅臣吃了一惊,同时也给吓一跳,心脏也剧烈跳动起来了。这个康熙皇帝不会是发现了什么,现在在用言语试探吧?

不等王辅臣回答,康熙又道:“王辅臣,朕要你去向吴应麒诈降!然后把他和他的人马都引到朱仙镇!”

第441章 敌在朱仙镇,别放跑了康麻子!

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上,马蹄声轰隆隆如雷一般滚动。大周国铁骑右军、铁骑左军的两万骑兵,簇拥着大周大将军吴应麒的帅旗,走在前头。

在这两万骑兵的身后,是无数黑色的旗帜迎风招展,更有无穷无尽的步军还有装载了粮食的马车,还骡马拖曳的炮车跟随。大周的十万北伐大军,已经进入了开封府境内!

而在这支北伐大军的身后,许州、汝州、南阳府、汝宁府的州城或府城的城头上,早已换上了大周国的黑旗!

虽然吴应麒的大军北上途中一不分兵、二不攻城、三不占地,只是蒙着头向北。

但是吴大总统毕竟不是洪大教主,而且康熙十四年也不是道光年、咸丰年,中原的百姓和汉人官员们还没有把大清朝当成天经地义的存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打心眼里希望能有一个汉人帝王来统治的。

虽然吴三桂的招牌有点臭,不过河南各地的道府州县官们翻开自己的履历看看,发现自己其实也挺坏的……谁还没投过鞑子?

他们这些人要投靠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人家都不一定肯收。就算收了,就凭他们曾经当过鞑子官的履历,除非建立奇功,否则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毕竟朱三太子、朱三太孙那里没有投过鞑子,能把腰杆子挺起来的官员大把存在啊!

另外,吴三桂的“臭”是相对大义而言的,他的官场口碑还是很好的……对底下的官比较照顾,只要和他是一路的,贪赃枉法的事儿都能包庇。如果底下的官不大会贪污,同时又能好好办差的,吴三桂也会主动给他们发红包。

这么好的上司上哪儿去找?

所以吴应麒的大军虽然是孤军深入,但是在进入许州之前,他的大军开到哪里,哪里就会变成大周国的大后方,军粮、车马、民夫、向导,应有尽有!

所有的城池都对他的大军敞开大门,甚至在吴应麒抵达之前,这些城池就已经换上了大周国的旗号。

吴应麒都怀疑自己这一路一直在大周国境内行军……

当然了,这些大清的地方官倒戈的那么利索,吴三桂在暗中也使了不少气力的,封官许愿的书信不知道送出去多少了。

在吴应麒出兵之前,该谈的都已经谈好了!

不过在吴应麒的大军进入许州后,情况就所不同了。倒不是许州的官都死忠大清,而是大清的八旗新军在吴应麒到来前已经把许州给祸害了一遍!

许州下属的襄城、郾城、临颍、长葛等县都被八旗兵掠成了白地,连城内大部分的房子都过了火。只有许州州城因为知州反应及时,闭了城门,还动员城内的壮丁上城防守,这才逃过一劫。不过还是被逼着交出了城内大部分的存粮和牲口。

另外,许州境内的乡村也都被八旗兵给祸害了,本来就没有从明末大乱中恢复的许州乡村,现在更是给搞成了白地。吴应麒的大军沿着北上的官道穿过许州,一路上都没见着一个没被烧过的村子!

而当吴应麒的大军越过许州,进入开封府的洧川县境内的时候,又发现这里的情况也跟许州那边一样,全都叫八旗兵给祸害了。

看见官道两边的一片破败,每名周军将士,脸色都是沉沉的。他们自己原来就是清妖,太知道清妖的破坏力了——四川那个天府之国都给他们祸害成了老虎比人多的蛮荒之地了!

难道康麻子现在想把河南、山东、北直隶和山西也给祸害成四川那样?

要真到了那一步,那吴周朝坐了天下后还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呢?

吴应麒的眉头也紧紧拧着。

他倒没想那么远,让他头疼的是眼下的问题……因为吴周的国力有限,再加上吴三桂已经笼络好了河南、北直隶的大批地方官。

所以吴应麒的大军并没有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而是采取了因粮于敌的办法。依靠投降大周的清朝地方官来筹集军粮和民夫。

可是清虏那边现在彻底不要脸了,居然对自己治下的百姓下手……这是要搞得大周北伐军没地方筹粮拉夫啊!

就在吴应麒皱着眉头,盘算着手头的那点行粮能够支撑几日?能不能让南阳府、汝州和汝宁府的衙门赶紧组织民夫往前线输送?

就在这时,一队吴周军的夜不收骑兵突然飞奔而来,到了吴应麒的大将旗前面,才被吴应麒的亲兵拦住。一名亲兵头目上去对了口令,又问了几句,然后就领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物到了吴应麒跟前。

吴应麒一看,那人正是汪士荣。

“汪先生,怎么是你?”吴应麒见着汪士荣就是一愣。

而汪士荣则是一副心急火燎的模样儿,在马背上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就道:“二公子,康熙要跑……他要把河南、北直隶和山东的老百姓都裹挟到山海关外去,只留下一片白地给大总统!”

“什么?”跟在吴应麒身边,担任北伐军参军的刘玄初一听这话,就大吃了一惊,“康熙真的想当清顺帝了?”

汪士荣点点头,又急又快递说:“应该是真的……自从二公子的大军入了南阳,他就开始破罐破摔了,如果不是你们进军够迅速,南阳、汝州、汝宁都得让八旗兵劫成白地。

现在八旗兵从许州掠走的百姓、粮草和牲口,都集中在了开封府城南面的朱仙镇,由王辅臣带着河南省的绿营兵看管……是王辅臣让我来联络大将军的,请大将军赶快进兵,一定要抢在康熙派人把朱仙镇的人口和粮食都运走之前进占朱仙镇!”

刘玄初皱眉问:“不会有诈吧?王辅臣真的要投降?”

汪士荣道:“王辅臣的心思我不清楚,但是被八旗新军押到朱仙镇的百姓,运到朱仙镇的牲口和粮食总不会有假!百姓不下十万,全都扶老携幼!粮食则堆积如山,看着都有三四十万石,大牲口也有几万头,还有大量的马车和草料……若是都抢到手里,就足够支撑大军打到北京的所需了!”

他的这话可信度还是挺高的,一方面汪士荣本就是吴三桂派去王辅臣身边潜伏的。

另一方面,朱仙镇本来就是开封府境内的一个交通枢纽,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因为贾鲁河的开通,这里就成为了“南船北车”的中转站和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

虽然现在是大冬天,贾鲁河还封冻着。但是通往北方的官道依旧畅通,还有大量的马车、骡车在朱仙镇内等着贾鲁河解冻。另外,镇子上的仓库、房舍也都是现成的。

所以康熙把从河南各地掠来的人口、物资都集中到朱仙镇也是非常自然的。

“兵呢?”刘玄初问,“朱仙镇有多少守军?”

“五千,”汪士荣说,“都是河南绿营……康熙的八旗兵现在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负责押送朱仙镇的物资、人口北上;一部分被派去归德府、河南府虏掠;一部分守在开封府城护着康熙。所以只剩下王辅臣的五千绿营……大将军,快进兵吧!别让康熙把中州的人口都掠走啊!”

现在可是人以稀为贵的时候!

吴应麒可不愿意让康熙带着那么宝贵的人口跑去关外,于是大呼一声道:“传令全军,敌在朱仙镇,别放跑了康麻子!”

第442章 吴世民上当了,要被包围了!

在初春日凌晨的昏暗当中,一条火把组成的巨龙,仍然在冰雪覆盖的河南大平原上浩浩荡荡地前行!

河南中部开封府一带的地形就是一个字儿——平!平得跟一张桌面似的。天暖的时候,这张“桌面”上还有几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将大平原切割成一条一条的,虽然这些河流的宽度和水量没法同南方的河流相比,但是对于在平原上行军的队伍而言,终究是个阻碍。

不过现在是严冬季节,开封府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已经冻上了。所以从许州和开封府的边界一路向北,那叫一个畅通无阻!

如果吴应麒的十万大军蒙着头赶路,要不了几日就能跨过黄河,开进北直隶的大名府境内。但吴应麒这个时候却忘记了他爹吴三桂的嘱咐——不分兵、不占地、一路向北,直捣北京!而是奔着开封府以南的朱仙镇而去了。

当然了,“不分兵、不占地”也不等于不能在朱仙镇歇歇脚,补充一点军粮马料。但是吴应麒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他想要的是人口,是集中在朱仙镇的十万许州百姓。

他可不是爱民如子,想把这十万百姓送还家乡,而是想把这些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河南许州乡下的老百姓都带去北京。

不仅想把朱仙镇那里的老百姓都带去北京,而且还想强行给他们在北京二环外一户分个几十亩地再给个宅院……他之所以会有这样过分的想法,是因为吴三桂和他说了,打下北京后就把顺天府分给他当藩地,同时还让他主持北直隶的军务、政务,负责抵挡“清顺帝”的反扑。

而吴应麒觉得“清顺帝”康麻子很有可能会把顺天府的满汉人口都裹挟到关外去!

一个空空荡荡的顺天府怎么当藩地?

所以吴应麒就想把朱仙镇这边“无家可归”的河南百姓都带去北京,强行给他们发北京户口发北京的房子和土地。以后这些人就是他吴应麒藩下的劳动人民了!

他这样的想法要搁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那会儿,真的是不可思议。可是放在如今,特别是放在吴周阵营当中真是太正常了。

拥有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的吴周政权账上的人口也就在一千万上下,其中在册的男丁不过二百多万。

真正是人以希为贵啊!

地盘吴三桂可以分给吴应麒,一个顺天府不够,再加一两个州府也没问题。

可人口却给不了多少,吴应麒得自己想办法。所以他听说有十万河南人等着他去拯救,眼睛都直了,立即就把老爷子的话都丢在了脑后……

不过吴应麒毕竟带兵多年的宿将,身边还有刘玄初、吴世琮、吴国贵、马宝、王屏藩这样的谋臣大将,当然不至于丧失警惕。所以他并没有分出骑兵先行,而是十万大军继续拧成一股绳。而且还让行军中的大队步兵以协为单位,结成方阵,护着辎重车辆和火炮,持重而进。

与此同时,他还将两个铁骑军分别置于大队人马的前方和末尾,负责开路和掩护。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小心,使得吴应麒的大军无法疾速前进。由洧川县的朱曲镇到朱仙镇,不过八十里地。吴应麒的大军却走了差不多一天一夜!

从正月十一日清晨,一直走到正月十二日的凌晨,由马宝亲率的前队骑兵,才刚刚赶到朱仙镇的外围。

不过马宝也不敢马上进入朱仙镇,而是命令骑兵在朱仙镇南面的平原上展开,占领有利地形。同时派出骑兵迂回到朱仙镇背面去侦察,还让人护送汪士荣一起去朱仙镇内联络王辅臣。

可就在被派去朱仙镇北面侦察的骑兵走后没多久,朱仙镇北面夜空当中,忽然就冒出了一片红光,好像有什么东西被点着了!

与此同时,噼里啪啦的枪声还从朱仙镇北面传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

发现清军的伏兵了?

可那红彤彤的火光是怎么回事儿?

就在马宝一头雾水的时候,几名骑兵已经绕过镇子,飞也似的向着他的将旗奔而来,等他们靠近了一些,马宝和他身边的人才看清来人都穿着吴周骑兵的黑色布面甲。

马宝身边的亲兵连忙挺枪上前,挡住那几名骑兵,对了几句口令之后,才把其中一名骑兵放到了马宝跟前。马宝一眼就认出来那人是自己麾下的一个把总,刚才被派去朱仙镇北面侦察的骑兵就有他一个。

“怎么回事?是什么烧起来了?”

“禀大将军,”那名把总拱拱手,大声道,“小的们在朱仙镇北面撞上了清虏八旗兵押送的运粮车队。那些八旗兵有骑兵有火枪,人数也比咱们多,而且他们一看见咱们来了就放火烧粮……您看到火光就是粮车在烧!”

“什么?”马宝惊呼了起来,“粮车在烧?”

就在马宝为那些正在熊熊燃烧的粮车着急上火的时候,他派去朱仙镇内联络王辅臣的王士荣带这几个清军绿营兵的军官骑马飞奔过来了。

那几个军官到了马宝跟前,也被马宝的亲兵拦着,然后都翻身下马,趴在地上向马宝叩头。汪士荣则策马到了马宝跟前,急匆匆道:“马军门,我们来晚了!昨天下午岳乐就领着一万八旗兵来了朱仙镇……说是发现咱们的大军正在靠近,要王辅臣马上转移堆放在朱仙镇的二十万石粮草,还命王辅臣马上去开封府见康麻子。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至少有上万辆大车开出了朱仙镇……如果再算上之前两三天中运走的粮食,朱仙镇上大部分的粮食都已经运走了,余下还没运走的粮食只一两万石了!”

“什么?只剩下一两万石了?”马宝忙问,“那朱仙镇上的百姓呢?还在吗?”

“在,百姓大多还在,”汪士荣说,“清虏为了加快运粮,抢走了百姓们的车马,又担心百姓跟随行动会拖慢运粮的速度,所以就把百姓都丢在了朱仙镇内,还留下了千余绿营兵看守……这些绿营兵都向咱们投降了。”

“朱仙镇内真的只有千余绿营兵?”马宝抬眼看了看不远处朱仙镇低矮的城墙,上面似乎没有一兵一卒的踪迹,而且还升起了一面黑色的大周军旗,这应该是护送汪士荣入城的骑兵升起来的。

马宝正向再派些骑兵去加强对朱仙镇的控制时,朱仙镇城内忽然就传出了欢呼的声音。

“大周万岁!吴大总统万岁……”

这声音一开始不大,然后就越来越响,很快就有点地动山摇的意思,一听就知道有数万乃至十万人在嚷嚷。

看来清军走的匆忙,只顾着带走粮食,没顾上杀人!

马宝吐了口气,笑道:“人在就好,这年头……粮食不大缺,可人他妈的精贵啊!”

……

“皇上,皇上,好消息……”

就在吴应麒的大军抵达朱仙镇的当天傍晚,康熙皇帝在开封府的行在,终于久违的传来了好消息!

领侍卫内大臣多隆一脸兴奋地进了南书房,撩起袍子刚想下跪,康熙皇帝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别跪了……快说啊!”

多隆应了一声,躬着身子就回答道:“皇上,安亲王的折子到了……吴应麒果然中了圈套,率领十万大军开进了朱仙镇,还暂时驻扎了下来,看来是想等后方把粮食送来后再带着那些百姓一起北上。”

康熙大笑了起来:“好!吴应麒果然目光短浅,只顾着一点蝇头小利……只要他停下驻扎,岳乐就一定能指挥十五万天兵将其包围!”

第443章 朱三太子,轮到你上了!

大周昭武二年正月十一日,夜。

在大周的十万北伐大军驻扎的朱仙镇周围,一片安安静静,没有半点大战在即时候的紧张。

吴应麒率领的十万吴周北伐军是十一日凌晨开始,陆续抵达朱仙镇的。这支北伐军是十二三天前才从襄阳出发的,连日行军北进,已经走了七百多里。虽然沿途并没有和清军发生激战,但全军上下依旧紧绷着神经,不敢有丝毫怠慢。这次为了向朱仙镇开进,又是连夜行军,全军上下都有些疲惫了。

而且到了朱仙镇后,又一下子“解救”被清军虏走的十万许州百姓……这又是个负担!

怎么把十万百姓裹挟到北京去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好好的河南许州人,谁愿意去北京二环外安家落户?分房子分地也不能答应啊!

所以吴应麒还得裹挟他们!

要裹挟十万老百姓去当北京人也很麻烦,必须得先把他们编伍成行,给予适当的武装,再置于吴周军队的管控之下,而且还不能过度使用暴力……得连哄带骗外加吓唬,可得花不少功夫呢!

另外,由于吴周大军在朱仙镇上没有搞到多少粮食,而他们自己携带的行粮也不大多。所以吴应麒只好派人去南阳、汝州、汝宁调集粮草。

因此吴应麒的大军也就不得不暂时停在朱仙镇了。

北伐大军的参军刘玄初对于这次停留,隐约觉得有些不妥……但他也知道吴应麒、吴世琮父子的小算盘,所以就没有当面进言,而是在十一日天黑后找上了吴三桂的养子吴国贵,想听听他的看法。

吴国贵其实也被吴三桂许了个王爷,吴三桂想让他在北伐胜利后去当代王,和燕王吴应麒一块儿替大周国镇守北疆。

所以他也觉得吴应麒的做法不妥……独吞很不妥,怎么都得给大同藩留个几千户吧?

和吴国贵深入交流了一番意见后,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刘玄初打着哈欠和吴国贵道别,想回自己在朱仙镇上占用的房舍中去睡上一觉……这些日子他跟着吴应麒的军队行军,可是吃足了苦头,连着十余日都在野外露宿,连澡都没得洗,身上都快长跳蚤了,而且每天夜里都冷得要死。今儿总算是又住进了有屋顶的房子,还有床睡!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金属敲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