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罗罗
不过来拜年的这些重臣们一个个都心事重重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砍头不死”的康麻子圣主准备“喝毒药”了!
皇上要“喝毒药”了,他们这些大清好奴才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假装拦一下?大家正在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小桂子公公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皇上驾到!”
接着大家伙就听见了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
武英殿内的大清好奴才们赶紧撅起屁股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大喊:“奴才恭请圣安!”
都是奴才了!
冯溥、李霨、王辅臣、熊赐履、杜立德这五个汉人,现在都抬了旗籍,而且都是上三旗汉军的好奴才。
不过奴才和奴才之间还是要分一点彼此的,这八旗满洲、八旗蒙古,还是要比八旗汉军高级许多的。
原本八旗汉军人数不多,所以待遇相比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差得也不是太多。但是现在奴门大开,八旗汉军大扩军,同时一伙入关前就当上奴才的陈汉军又被康熙抬进了八旗满洲补了缺——老八旗在建阳水、三江口镇两战之中损失惨重,如果不把老汉军补进去,八旗满洲的人数相比急速扩张的八旗汉军就太少了。
而在八旗老汉军补进八旗满洲之后,八旗内部就出现了“满汉之分”——如果冯溥、李霨、王辅臣、熊赐履、杜立德这五个汉军就都是新汉军,和岳乐、明珠、卓布泰、图海、额楚、麻勒吉为代表的老满洲算是两个派系。
新汉军自以为是旗人了,应该“奴奴平等”,而老八旗则看不起新汉军,认为他们是奴中下品。
所以两伙奴才隐约之间也开始站队抱团了……
而康熙皇帝就只能搞平衡了,除了很快就要离开南京去河南主持大局的安亲王岳乐之外,今儿齐聚南书房的十个奴才回头都会被封为南书房大臣——其中老八旗五个,新汉军五个,正好平衡。
“平身,平身!”
康熙皇帝带着笑意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家爬起了,偷眼朝上瞧。就看见康熙皇帝一身常服,坐在御座上面儿,笑吟吟地拿着份折子。看见群奴已经爬起来就位,笑道:“刚刚收到浙江总督范承谟的折子,说是宁波那边来了个规模颇大的西洋朝贡使团,是好些个西洋国家的使者一起组成的,要来南京给朝觐。大家伙儿都说说,该不该让他们来?”
他的语调轻快,麻脸上都是喜色,其实已经给出标准答案。
“皇上,奴才觉得这是好事儿,”安亲王岳乐第一个跪地上回答道,“这是万国来朝,说明我大清和皇上的威名远播,西洋人都仰慕我大清的上国威仪,这才不远万里来朝,实在可喜可贺。”
隐约已经成为新汉军第一奴才的熊赐履第二个跪下,“皇上,奴才也觉得这是好事儿。现在天下三分,朱逆那边还有广州、泉州这两个大海口,他们不去广州、泉州,而来宁波,已经说明这些洋人视我大清为中华正统,而将朱、吴二逆视为逆贼。”
洋人都爱大清国嘛!
这是没有办法的,哪怕大清现在仍然实行海禁闭关,而朱和墭的新明朝实行对外开放,但是洋人所爱依旧是大清朝。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和大清朝可以做“自由的垄断贸易”,但是却没有办法和新大明进行同样的贸易。
而且新大明实际上是广东、福建沿海的海贼团支持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这个王朝哪怕正在和清王朝争霸天下,也依然积极地支持郑家、邱家、陈家(陈上川)等三大海上零元购团体,还在努力扩建海军。
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了南洋海上的现有秩序,也威胁到了西洋各国的集体利益。
另外,朱和墭奉行的原儒主义又对天主教的传播构成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康熙皇帝也限制天主教的传播,但是他和朱和墭这个儒家大圣人的立场还是不一样的。
只要天主教可以有力地支持大清王朝,他还是愿意支持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
但朱和墭身为儒家圣人,他要建立的是“大学堂——书院——宗族”的儒家组织,而且他又搞出了个“自然法术”体系,两者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甚至还会对天主教的立教之本构成威胁——这个时代的天主教都反对信徒直接和上主交流(自以为有交流),而自然法术体系则是直接在研究上主的万能的法术……
康熙点了点头,笑道:“朕也觉得这个西洋使团来得很好,还赶上了咱们的英雄会。也可以让这些洋人们都来看看咱们大清的好男儿是怎么忠君爱国的!
对了,朕这些日子觉得下个月就要召开的英雄会所用的‘英雄’之名不太妥当,听着有点像江湖匪类开大会,而且这个英雄会还是吴、朱二逆先提出来的。”
他顿了顿,又道:“现在受邀与会的,也不是什么英雄,主要还是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士绅……要不就改名为地主会吧!”
这名儿真是……倒是挺贴合实际的!
因为英雄都去九宫山了,不可能来康熙这里开会的,能来的都是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地主。
不过地主会的名字还是土了一点。
“皇上,”熊赐履知道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于是就提出建议道,“奴才觉得这地主会和英雄会听着都是以下面人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我大清还是主子您的大清啊!不管什么人来与会,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意见,都是供主上咨询参考的,这权柄还得牢牢地操在主上手中。所以奴才觉得咨议会之名更加妥帖。”
康熙一听觉得挺有道理——英雄会是英雄们开会,地主会是地主们开会,把他这个大清万乘之尊放在何处?
“好!”康熙点点头,“就叫咨议会!”
安亲王岳乐这时候小心翼翼地提问:“皇上,不知道这个咨议会要议什么呢?”
康熙笑道:“就三件事,一是办新政;二是练新军;三是办团练!当然了,这三件事归根结底都是一件事,就是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士绅出钱出糖……有了这两样,朕才能练出一支能保卫咱大清,保卫咱八旗利益的新军啊!你们觉得怎么样?”
“皇上圣明!”
底下的十一个奴才全都爬下喊圣明了……康熙可不是光绪!他可是一天射死三百多只小兔兔的一代雄主,满洲第一巴图鲁都让他亲自带人抓了。
他当然知道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大清、保八旗!
当然了,现在的八旗也不是一群废物点心。虽然他们已经不能和第一代老八旗比了,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个比较能干的官僚集团。另外,康熙还通过奴门大开为八旗引入了一些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八旗的活力。
第342章 这也太进步了吧!
转眼已经是康熙十三年的正月十五日了。
在繁忙的江南大运河上,几条彩画官船组成的船队正逶迤向北而行,在苏州府境内的运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一面面象征着天主教以及西洋各国的旗帜和象征着大清朝的龙旗,就在春风里面猎猎飘动。
南运河两岸都是大片肥沃的稻田,春播还没有开始,但是稻田当中已经有一些戴着斗笠的江南农人驱赶着水牛在犁地了。他们只顾忙着手头的农活,没有人多看一眼运河上彩旗飘飘的官船。
不过此时还一有些穿着长衣戴着瓜皮帽子的小乡绅站在运河的河堤上,有点茫然地看着正在通过运河的官船。
早在年前,这条联络着中国最富裕的几个州府的运河上,就时不时会有这种彩画官船通过。不过那些官船上都插着“奉旨入朝”的红旗,里面乘坐着的都是被“抓去”当英雄的名士。到了年后,“奉旨入朝”的指标又增加了,每个县都要派出几个最大的地主去参加什么咨议会……大概就是鸿门宴的意思吧?反正就是会无好会,宴无好宴。
他们这些没资格去吃鸿门宴的小乡绅就只能守在运河边上南望王师……去年十月、十一月的时候,江南各地的乡村都沉浸在大清要完的喜悦气氛当中!
当时可真是好消息不断啊!一会说康麻子被杀了头!
一会儿说大清天兵在江西、湖北惨败,打没了快十万,康麻子还被捉!
一会儿又说吴三桂和朱三太子要在湖北九宫山开“杀麻大会”。总之,都是好消息!
结果到了十二月,居然传来了康麻子砍头没死的离谱消息!这是真的假的?砍头都砍不死,合着这个“清妖”原来是真妖!
不过还是有不甘心的士绅百姓,一得空就会到运河边上等王师——现在是康熙十三年,不是道光、咸丰年,现在距离大清踏平江南不过二十多年,而且十三四年前,郑国姓的北伐军还一度兵临南京城下。
经历过明末宽松统治,看到过郑国姓北伐大军,并且在清军的屠刀下幸存下来的人们都还在世……都还在怀念故国,在想着有朝一日能恢复华夏衣冠。
而且恢复的日子看来是不遥远了!
只是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啊?
今儿从运河上通过的还是插着奇奇怪怪旗帜的船,不是大明天兵北伐的兵船……
咦,这些船上怎么都有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卷毛洋夷”,还站在甲板上挥手,这是什么意思?
“嗨,你们好,我是大清皇帝的客人,代表法兰西国王……”
在领头的一条官船的甲板上,一个兴高采烈的“卷毛夷”正朝着岸边盼王师的苏州小地主挥手打招呼,还用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绍,这位就是代表路易十四来中国研究魔法的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他是这个庞大的洋人代表团中为数不多的“华粉”之一。
没错,这个时代的欧洲是有不少“华粉”的。那个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就是头号“华粉”,中国瓷器、中国丝绸,还有中国香水,他都是很喜欢的。
而这个路易十四又是现在欧洲时尚圈的“一哥”,这个欧洲时尚圈甚至可以说是就是从路易十四开始搞起来的。
而在路易十四的影响下,在巴黎和凡尔赛的法国宫廷泡了很久的莱布尼茨,自然就成了个“华粉”了。所以在路易十四要找个有啥都知道的大学问家去中国访问时,莱布尼茨就想办法争取到了这个职位,出任了法兰西遣华使团的副团长。
除了路易十四这个“时尚华粉”之外,欧洲几个东印度公司的奸商们虽然在中国沿海和南洋没少干反华的事儿,但是到了欧洲也都伪装成了华粉——他们要把中国描成黑炭了,中国瓷器、中国丝绸、中国香水、中国白糖、中国茶叶还这么卖出高价?
以上这些产品,除了白糖之外,都不是必需品,都是用来提升生活品味的东西。所以在这些商人口中,中国就个是相当文明,相当富裕,相当有品位的地方。
当然了,这话只在欧洲说,到了中国那就得吹欧洲的技术先进,船坚炮利,火器天下无敌了,要不怎么卖军火呢?
这些家伙就属于“两面吹”。
而有华粉当然就有华黑了!
而欧洲的华黑最开始是一些天主教的传教士,他们其实也是最了解中国的人,不少人还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天倾之灾,自然不会留下什么好印象。
另外,天主教,也包括东正教和各种新教都有一种“拯救世界”的奇怪情怀,总是觉得天主赋予了他们什么使命,要去“拯救”不信主的愚昧人类。
而且不信主的愚昧人类都是没有灵魂的“非人类”,所以可以随便杀着玩的。
所以他们总是会想尽办法黑中国的……要不然他们凭什么向中国人传播主的福音?
当莱布尼茨在甲板上透了会儿气,又回到船舱里面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发现联合使团中的几个荷兰人、英格兰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正凑在一起看报告呢!
一个个都满脸惊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消息。
“菲利普神父,出了什么事儿?”莱布尼茨用流利的拉丁文问。
被他称为菲利普神父的是个上了年纪,长相有点干枯,面孔总是非常严肃,还有点不苟言笑,看着令人生畏的老头子——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个很有点“法力”的神甫。他是罗马教堂异端裁判廷的副大法官,同时还教廷首席驱魔师。
他这次是奉了罗马教廷的指派,来中国调查神秘的魔法事件……如果有可能的话,教廷还希望他可以帮助大清皇帝战胜黑魔法,从而为天主的福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因为这次的出使事件是因为“黑魔法”而起,而且参与联合使团的法国、荷兰、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在欧洲有可能是敌人,有可能是盟友,在南洋和中国沿海又有可能是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
而同时,他们在南洋、中国沿海又或多或少拥有共同利益。
所以在经过一系列的秘密或公开的协商之后,法国、荷兰、英格兰、西班牙、英格兰、葡萄牙,还有罗马教廷的当家人就决定组成一个联合使团,在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而且由于葡萄牙人的澳门殖民地被朱和墭“非法占据”,以及朱和墭一再拒绝英国、荷兰的“自由贸易请求”,所以联合使团并没有首先访问广州,而是将大清治下的宁波当成了他们的第一站。
而就在他们抵达宁波后不久,大清皇帝就宣他们去南京觐见,同时还请他们观摩大清的第一届咨议会开办仪式……
这可有点出乎他们的预料了!
他们到达的到底是什么国家?
好在来宁波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叫“菲戈”的正黄旗葡萄牙佐领的奴才,除了带来圣旨、请帖,还带来了一份据说是咨议会纲领的文件,名叫《明夷待访录》。
因为这份《明夷待访录》是用文言写的,莱布尼茨现在还看不太懂,就只能请随行的首席翻译官纪大宝将之翻译成拉丁文。
现在刚刚翻译好一部分,菲利普神父手中就拿了一份抄件。
“副大使先生,”菲利普神父说,“大清咨议会宣言第一部分已经翻译好了,我念给您听吧……”
第343章 轮到朱和墭头疼了!
大明定王监国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南昌府城的章江门外,突然戒备森严了起来。一大清早,大队的大明陆军第一镇的官兵就扛着长枪和斑鸠脚火枪从南昌城顺化门外的军营,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
整整一个镇,万余精兵,把章江门以及附近的赣江码头里里外外都圈了个水泄不通。而且还借口发现满清刺客的名义,在章江门内外实行了戒严。
无关人等,不得出入!
朱和墭之所以要怎么做,是因为他马上就要处理一件让人颇为头疼的事情了。
今儿是他最尊敬的老爹,之前的朱三太子,如今的监国定王,将来的大明“躺赢帝”朱慈炯抵达南昌城的日子……而在南昌这边,还有一个和未来的“明躺宗”失散多年的大明坤兴长公主,已经还俗的“九难师太”(虽然坤兴公主不承认自己有“九难”这个法号,但是朱和墭在私底下还怎么叫她),等着和他姐弟相认。
可这姐弟相认……能认出来吗?
万一认不出来怎么办?万一“九难师太”不承认“明躺宗”的合法性怎么办?
虽然“明躺宗”和朱和墭已经有了自己一手拉扯出来的实力,但是九宫山会议马上就开了……朱和墭已经和吴三桂的代表刘玄初说好了,到时候吴三桂要劝朱三太子当皇帝,以此完成“崇祯遗诏”。
然后“明躺宗”就能在九宫山瑞庆宫接受天下英雄的拥戴,登基称帝了。
现在“祥瑞”都已经为“明躺宗”准备好了!如果这个姐弟相认出了岔子,麻烦可就大了。
而且朱和墭这个人心善,不忍心加害崇祯皇帝唯一还在人间的子女。
坐在章江门外一处亭子内的朱大善人忍不住又瞄了一眼自己的玉冰表妹,入眼就是一张白玉般的娇脸,脸上还挂着一丝淡雅而迷人的微笑,一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也在看朱和墭。和朱和墭对了一眼后,那张玉白的俏脸就羞得通红,还假模假样地往她娘亲坤兴公主身后躲了躲。
这种娇滴滴、羞怯怯,则让朱和墭发自心底地喜欢……而且这些日子,朱和墭还时常和这位玉冰表妹见面。这玉冰表妹对诗文词曲非常感兴趣,是个能文能武的文艺女青年。
而朱和墭恰好又是“大诗人”,“借”了几首纳兰性德的诗词,然后又从缴获的财宝当中选了几件首饰一起送给玉冰表妹,似乎已经得了小姑娘的芳心。
不过让坤兴公主的女儿做小,还是有点不合适。
好在坤兴公主已经说了,等见着她弟弟朱三太子后,就有一门好亲要结,还叫他不要着急!
朱和墭心想:“这门好亲不用说,一定就是把玉冰表妹嫁给我当小老婆了……看看,多好的坤兴公主啊!怎么能加害?”
可是朱慈炯这些年的样貌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一些,口音也发生了变化,也不知道坤兴公主她能接受吗?
想到这里,朱和墭又忍不住瞧了眼一身大红色大衫,头戴明朝公主凤冠,腰间却悬着一柄乌黑色长剑的坤兴公主。
这个未来岳母看上去有点凶啊!
朱和墭又扭头看了眼杨起龙,杨起龙则冲他笑了笑,又拍了拍胸脯。
当然了,朱和墭和杨起龙之间是有默契的。朱和墭从来不说自己是“假高仿的朱三太孙”,而杨起龙也一直当朱和墭是真的朱三太孙——有些事情点破了大家下不来台,不点破则对大家都有利。
就不知道这个坤兴公主有没有这样的智慧了?
“噼里啪啦……”
这个时候鞭炮声突然就大作了起来,然后便是吹吹打打的鼓乐齐鸣。
朱和墭扭头往附近的赣江江面上一看,原来是朱三太子乘坐的官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章江门外码头上了。
这些日子赣江上南风大起,正是扬帆北上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