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42章

作者:大罗罗

而当洪士铭、吴世霖、汪士荣他们仨跟着马宝走到白鱼池边上的时候,突然就听见阁子里面传出了吴三桂的怒骂声。

“妈了个巴子,姓朱的那小子真不是个东西!老子现在占据了长江和汉水上游,都没想过要顺江而下和他抢夺东南,就想着在荆州府当个三分天下的皇帝,再享受几年。他倒好,居然发兵占了清江镇、陆家咀、龙坪镇、武穴、富池口、田家镇、半量山、马口、黄濑口……还占了盛产铁器的兴国州!他妈的,要不是老二进兵够快,武昌府都被那小子抢了去了,真是欺人太甚,气死老子了!”

听见吴三桂的这番话,洪士铭就知道周培公的“二虎竞食”之计奏效了!

朱和墭果然忍不住来争夺武昌府的地盘了!

而且吴三桂也的确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这个老贼到底已经老了……

第328章 人畜无害吴三桂,最讲道理三太孙

“哈哈哈……”

正在白鱼池边的白鱼阁里发出狂笑的,正是刚才隔空怒骂朱和墭的吴三桂。

而让他发出狂笑的原因,则是洪士铭带来的盖上了大清皇帝之宝的不平等条约。

老吴刚刚已经捧着不平等条约一条一条外加逐字逐句地看了……一条都没有删,一字都没改!

而且康熙皇帝的那个皇帝之宝印也没问题,满汉两种文字的大印,吴三桂见过许多次,肯定错不了的。

有了这份不平等条约,吴三桂就能在即将举行的九宫山会议上把自己洗白了——洗白了,才能当皇帝啊!

“儿臣恭喜父皇,贺喜父皇,有了这份条约,父皇这些年来所受的不白之冤,终于可以昭雪了。”

“侄女儿也给总统叔父道喜了,有了这份条约,总统叔父对大明,对崇祯皇帝都能交待了,回头登基称帝,也能名正言顺了。”

正在给吴三桂道喜的则是一脸憨厚的吴应熊和徐娘半老的孔四贞。吴三桂也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对自己的儿子和孔四贞这个有夫之妇搞在一起,那是丝毫都不在意。而且还让吴应熊带着孔四贞在大总统府出双入对,俨然是把她当成了“少总统侧妃”了。

吴三桂一边摸着心爱的不平等条约,一边笑着道:“有了这份条约,回头到了九宫山,老夫可就有理可说了!”

“爷爷,您刚才说您要去九宫山?”吴三桂的孙子吴世霖不知道“九宫山会议”的事儿,所以就一脸好奇地问,“您去那儿干什么?”

洪士铭也不知道“九宫山会议”,所以也眯着三角眼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笑着答道:“老夫去九宫山当然是为了同朱三太孙会面……有些事情必须得面对面才能说得清楚!”

“爷爷,可是朱三太孙的人刚刚抢了长江沿岸的九处要地,那可都是湖北的地盘啊!”吴世霖不解道,“您刚才还在大发雷霆,现在怎么……”

吴三桂哼了一声,道:“朱三太子抢的地盘都是长江沿岸的要冲,可以设置炮台,封锁江面。其目的不是向西征武昌,而是为了东下的时候,保后路无虞。老夫若年轻三十岁,一定会和他争一争的。但是现在,老夫已经六十一岁,眼看就要六十二岁了,还能有几年活头?你爹又不是能带兵打仗的人……”

说到这里,吴三桂叹了口气,苦笑着对儿子道:“应熊,为父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就是想为你和世霖经营出一个铁桶江山,好让你们能够守下去。而且老夫也要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几年。老夫在世一日,朱三太孙就不敢生出亡我吴家之心。”

说到这里,吴三桂的语气当中已经充满了自信,他笑道:“老夫已经知道三江口镇是怎么回事了……朱三太孙根本就在打乱拳!

而图海、福全又不知道听了谁的计策,在胡乱布置。他们居然把最不能打的八旗兵顶在第一线,后来还想用八旗马队的冲击打垮朱三太孙的长枪阵。

呵呵,这要换成卓布泰和岳乐上场,朱三太孙早给揍得鼻青脸肿了。所以这小子也不是老夫的对手,至少眼下还不是。”

吴世霖问:“爷爷,既然他不是您的对手,您为什么不趁现在出兵江西,把这祸害给灭……”

“住口!”吴应熊不等自己的儿子把话说完,就大声制止道,“你个小孩子懂什么用兵?军国之事,怎可如此轻率?你这样将来如何保全家国?”

吴三桂听了吴应熊的一番话,又偷眼瞧了瞧秀眉微蹙的孔四贞,只是轻轻点头——吴应熊只是不会打仗,但不是不知兵。而且孔四贞也根本影响不了他。

想到这里,吴三桂对吴世霖道:“世霖,用兵的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朱和墭的兵法虽然有点差,但他的道法却厉害……老夫在建阳水一役中使用的炸雷和炸雷药,还都是从他那里买来的。现在虽然还有些存货,但是却支撑不了持久之战。

如果朱和墭胆敢深入湖广,老夫自然有办法在湖广境内迅速击破他。

可要是将战场挪到江西,以朱三太孙的手段,只要选择几处险要筑垒坚守,守上几年都没有问题的。老夫那么大年纪了,万一在军中染病而亡,你和你爹怎么办?”

“爷爷教训的是。”吴世霖马上露出一副乖孙儿的嘴脸,“孙儿以后就天天跟着爷爷,请爷爷传授孙儿保家卫国的本领。”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这小子说“保家卫国”,不说“用兵打仗”,孺子可教啊!

接着吴三桂又对洪士铭道:“日升,你如果不急着回去复命,就和老夫还有应熊、世霖一起走一趟九宫山吧。”

“我去九宫山做什么?”洪士铭似乎不太想去,而是想早点回去向康熙皇帝报告。

他现在已经摸清了吴三桂的老底,知道这位老爷爷已经雄心不在,现在就想为儿孙留下一副能够守住的铁桶江山。

吴三桂笑道:“去听朱和墭讲道理啊!这位朱三太孙最会讲道理了……日升你也是饱读圣贤书的,难道就不想去听一听?”

……

江西南昌,宁王府。

最会讲道理的朱和墭这个时候,正在年久失修的宁王府当中和人讲道理。

他在三江口镇之战后,就立即带着自己的第一镇,刘进忠的五千精兵和在战场上倒戈过来的三万五千大军,一股脑的都扑进了南昌府城。

然后直到今天,他就没再离开过南昌城。而他在南昌的这些天,主要的精力就用在了讲道理上。连通过长江水道下江东的清军,都没功夫去对付。

他在和谁讲道理?

当然是和在三江口镇之战中倒戈的那些耿王旧部的军官、士兵们讲道理了!

一帮“贰三四五六臣”带着的军队,倒戈经验比打仗可足多了!

不好好和他们把道理讲明白了,朱和墭敢带着他们去打康熙皇帝?他们可是前脚把耿精忠卖给福全,转身又把福全卖给朱和墭,顺便还把耿昭忠一刀劈死当了添头。

就这种人,谁当他们老大也不放心啊!

所以朱和墭在进入南昌之前,就把整军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得把那七个投降家的军都整没了才行!

而为了把这七个投降家的兵权整掉,朱和墭也用足了心思。首先是拿他们最心腹的亲兵开刀!

以出兵占地盘为名,将七人的亲兵营都抽出来,和刘进忠的军队一起去占领地盘。

刘进忠原有十三营兵马,现在加上七个营,凑出二十营大兵,再加上朱和墭从第一镇中抽出的二十个队。然后就分兵二十路去占领江西各个州府和要地了。

而在这二十营兵马开走之后,朱和墭就马上在自己居住的原大明宁王府中开办了一个讲武堂,以传授“糖药配制及使用之法”为名,将原耿家军的营及营以上军官都请到讲武堂之中,然后亲自和他们讲道理。

与此同时,朱和墭还派出一批会说福建话的第一镇官兵,同样以“传授炸雷术”的名义下到原耿家军的基层,重点拉拢军中的福建新兵——耿精忠的军队本来没有那么多,又在潮州之战中被杨秀清打散了许多,所以就补进许多新兵,基本都是福建人。只要把他们笼络住了,那七个大投降家,恐怕就得失去他们的“投降自由”了。

第329章 都是好孩子!

宁王府,杏花楼。

这座名字很好听的建筑,始建于宁王朱权就藩南昌之后,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虽然经过几轮翻新,但是自明末以来就没人好好照看这处小楼了。

当朱和墭搬进宁王府时,昔日宁王朱权藏娇的金屋,已经变成了一座破破烂烂,瞧着随时要倒塌的模样儿,不少地方还漏风漏雨。朱和墭就让人找了点茅草覆盖在屋顶上,把“金屋”变成了“茅屋”。

茅屋里面当然是茅茨不剪的,虽然被朱和墭当成了讲理论道的地方,但是里面却连一张课桌、一把椅子都没有。

讲道的,听课的,全都席地跪坐,底下能用一张软软的蒲团垫着就已经是圣人开恩了。

朱圣人和今儿来听课的“弟子”们都一个打扮,布衣角巾,腰佩长剑。

当然了,弟子们佩戴的都是木剑,朱和墭则带了一把铁剑,现在铁剑就摆在朱和墭跪坐的莆田边上,乌黑的剑鞘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

而在朱和墭背后的一堵刷了白石灰的墙壁上,还靠墙摆放了一枚讲理专用的“铁拳”!

这个“铁拳”看上去有点像根铁锤,头部是纺锤形的,底下是一根比“杯口粗细”的铁管子。

这玩意儿可是个讲理利器啊!

讲理的时候,把那根管子用胳膊夹住,然后拉掉前后两根拉索,管子里面的黑火药就会被点燃,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会把那个用青铜铸成的纺锤形状“拳头”喷射出去!

因为那根铁管是两头通气的,所以火药爆燃产生的气体会向两头喷出,力量分散,推力就小了,只能把“拳头”喷到二十步开外。不过“拳头”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因为里面填装了多达一斤的糖药,有时候还会把糖药做出空心装药的形状……

因为射程有限,产量更有限,所以这种“铁拳”并没有装备普通的步兵,而是配给了骑兵。在三江口镇战场上,朱和墭带着的那一百五十骑就人手一枚铁拳——这才是真正的底牌!只是八旗天兵太怂,“七大投降家”倒戈又太快,所以这底牌才没用上。

不过在朱和墭把“七大投降家”和他们手下的几十个小投降家都请到宁王府来听道理的时候,他的第一堂课就当众演示了“铁拳”是如何打透厚厚的砖墙的。

演示完毕之后,投降家们全都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了深刻检讨,全都表示将来要生为明臣,死为明鬼!

而且他们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任凭朱和墭改编他们的军队,他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军人嘛,就是要服从命令听指挥的!

而且为了更好的听朱和墭讲道理,他们这些人都主动要求搬进宁王府,还辞去了原先的军职……现在他们仅仅是朱和墭的好学生,每天都战战兢兢,认真听讲,可不敢上课打瞌睡说闲话。回去还得写作业,还不能让师爷代劳,而且师爷也不能入宁王府。上学哪儿有带师爷的道理?当然也不能带保镖,小老婆也只能带一个。

这日子真是既清苦又充实啊!

而今天,定王监国二年十二月初一,就是这几十名大小投降家们从朱和墭办的“宁王府短训班”中毕业的日子。

以后他们就是光荣的“圣人门徒”了!

而且朱和墭还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表现,为他们安排新的官职。

所以这几十个“圣人门徒”都屏气凝神地看着朱和墭,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声啊!

朱和墭其实是很看不上这些大小投降家的……哪怕对他们的军队进行了必要的改编,但是这些人依旧不太靠得住。

而且他们的军事思想都已经落伍了,就算是落伍的军事,他们也非常稀松。如果说有什么可取之处,无非就是骂人凶一点,喝多了以后敢带队冲锋,还有那么一点儿狡诈,会打“巧仗”。

不过朱和墭还是得将就着用他们。

因为朱和墭自己的嫡系就是“粤军”,就是潮州、广府、客家,哪怕加上跟得比较紧的延平王府一系,也就多了个闽南……其实闽南人和潮州人也差不太多。

依靠潮州帮、广府帮、客家帮、闽南帮,朱和墭要称霸两广福建是没什么难度的。也许还能扩张到东南亚,但是要北伐中原,要一统天下,却是不大够的。

所以他必须得不断吸纳两广福建以外的军政人才入局,有时候也得吞下一些实力并不太大的实力派……哪怕他们是“贰三四五六臣”。

其实这种人也有好的方面,小实力派意味着好“消化”,消化完了就能得到现成的军队。墙头草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大清的好奴才,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他们的实力,就能放心使用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嗯咳一声,就开口说话了:“刘炎、曾养性、赵得胜、马惟兴、白显忠、王进、王进功!”

他先点了七个大投降家的名。

“学生在!”

这七个大投降家异口同声地应答。

朱和墭道:“为师近日查看清妖的制度,发现清妖的侍卫处是个很不错的东西……可以让将领们在军门、总戎和侍卫大臣之间轮换。这样君王可以更多的接触将领,增加了解和信任。而将领也可以通过宿卫君王成为君王的自己人,可以更加忠诚。”

“老师所言极是。”

“老师,学生也愿意日日夜夜守护在您身边!”

“学生恳请老师设立侍卫处……”

“老师,您也设个侍卫处吧!”

“老师,学生愿意当您的侍卫!”

“学生也愿意!”

“学生只求能鞍前马后跟随老师……”

都是好孩子啊!

朱和墭刚提个头,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回了,而且答案都对,个个能得一百分。

朱和墭笑着点点头,道:“其实为师也舍不得你们……不过你们都有大将之才,是可以当总戎、当军门的人才,为师也不能一直留你们在身边的。不过眼下为师手里就只有一个第一镇,没有足够的位子可以安排你们。你们就暂时在侍从处任职,等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第五镇和水军镇都组建完成,就让你们轮流去各镇当总戎。”

其实朱和墭手里还是有几个总兵位子可以放出去的,拥有机动作战的“野战镇”是只有一个,但是驻防地方的“驻守镇”倒是有不少。

不说广东、福建,单说江西这边,现在就设了一个江西提督和南赣、吉袁临、广饶、抚建宁、南昌、九江等六总兵。

其中江西提督是刘进忠,下面的六总兵,也都是刘进忠的旧部。

不过这一督六镇的兵力是很有限的,就是由刘进忠的勇卫营稍加扩充而来,总数只有七千人。

而朱和墭在江西这边一共收拢到了四万一两千人的倒戈兵,刨去这些还剩下三万四五千。加上第一镇的万余人,再加上陆续从广东开过来的一万几千人,一共凑了六万人。

朱和墭准备把这六万人搅和一下,改编成六个镇,然后再训练上几个月到一年,再打造上百余条可以在长江中作战的战船。

之后就能下江南去杀真康麻子了!

而现在这六个镇的改编都只到了营一级——等各营的训练都完成了,就能组建协和镇了。所以朱和墭只能安排“七大投降家”手下的小投降家去当营参将,暂时没有好位子给这七个大投降家。

另外,朱和墭还打算带上他们七人一起走一趟九宫山……好让天下英雄都看看自己改造墙头草的本领!

第330章 九宫山、英雄会

定王监国二年,十二月。

福建,泉州。

这座在历史上和广州不相伯仲的海上贸易中心城市,现在也和朱家父子治下的广州,吴三桂治下的荆州一样,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欢乐的气氛。

这里现在是福建省的省会了,因为耿精忠撤离得比较突然,湖广、江西战场的变化又太快,所以朱和墭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用于对福建的占领。于是占领福建的任务就给了延平王府。

郑经本人被任命为福建总督,陈永华则被任命为福建巡抚,刘国轩担任了福建提督,洪磊出任布政使,冯锡范、何祐、吴淑、江胜、林应、林升等六人分别担任水陆总兵,分兵攻打福建各州府。

因为耿精忠自己跑了,还把福建各地的清兵都给带走了,只剩下一些大清好奴才带着手底下的民壮想负隅顽抗。一开始也的确抗了几天……但很快“康熙授首、大清将亡”的消息就从江西那边传回来了。

没错,还有大清将亡的消息!

大概是跑到福建的那些北兵不大会说“胡建话”,结果就越传越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