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49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与此同时,登莱水师自蓬莱军港派遣数百艘苍山船及大小舟艇,协助东江军运输兵力,提供物资。

一个针对朝鲜的半圆形包围圈,就将形成。

……

德格类,爱新觉罗宗族人,努尔哈赤第十子,今年已经三十余岁。

相比他的两个哥哥,皇太极和代善,德格类这个两黄旗的宗亲显得有些中庸。

他有些战功,但却比不上很多出身比他低的八旗贝勒。

若不是努尔哈赤第十子这个身份吊着,令皇太极信任,也根本轮不到他来执掌组建后镶黄旗。

话说回来,现在四大贝勒共同执政时期,能让皇太极真正信任的人没有多少。

德格类是宗亲,身旁总是围绕着一群八旗宗亲。

他支持皇太极,就如同多铎不遗余力地跟随多尔衮一样,对皇太极声势的助涨十分重要。

就算皇太极知道德格类带兵打仗的能耐甚至比不上很多镶黄旗军中的贝勒,还是以他为镶黄旗的贝勒。

而因为努尔哈赤第十子的原因,德格类执掌镶黄旗,也并未遇到什么阻挠。

尽管,很多人在心里对他不服。

这天是明军不知多少次地来攻打长甸堡了,德格类已经从先前不敢怠慢的态度,变成了眼下甚至懒得动弹一步。

看着汇报明军来袭的牛录章京,德格类依旧是满不在乎,手里拿着一本三国,念道:

“兵法云,百里趋利者军半至。”

“我看,明军自宽甸堡长途跋涉,既无充足给养,也无任何修整,不足为虑!”

看起来,他是被三国迷得不轻。

其实也难怪,三国在八旗军中的流行,这还要从皇太极开始说起。

皇太极自幼就喜欢汉文化,而读三国,恰好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都知道,皇太极家里一本三国,外出时,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到处巡视,身上必然也会带着一本。

而打败代善,继任汗位后,皇太极更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了八旗将领们。

他规定,八旗军中,牛录及以上的将官,必须人手一本三国,当然女真人、蒙古人、汉人,都要如此。

看了多年三国的皇太极,愈发对里面诸葛亮的用兵入神,周郎的多谋善断深深折服。

他认为,这是汉人几千年文化中兵法的结晶。

读懂了三国,带兵打仗,必将无往而不利!

德格类起初是拒绝的,被迫看了多年,现在也比觉得这本书实在是有意思。

很多情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印证。

就像现在这样,明军多次来袭,必然是想疲惫自己,越是这样,他们越不会攻城。

亲自登城守了几次以后,德格类更加笃定这个想法。

实际上,他猜对了前半部分。

曹文昭的确是打着不让鞑子们好过的意思,以宽甸余下四堡的军力来看,守城尚可,攻城就很捉襟见肘了。

得益于李氏旧将“出色”的作战和守城能力,导致明军对现在守卫的四堡之外后金军的动向,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贸然动兵攻击,损兵折将不说,更可能将余下的四堡拱手让人。

要知道,现在这四个堡,只要再失陷一个,明军就再也防不住宽甸地区狭长的数百里疆土了。

到时,后金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对辽东百姓来说,便是灭顶之灾。

而且当时北疆战况焦灼,还没有最新消息,曹文昭更是不敢轻举妄动,决心以守城为主。

但多日以来,后金军音讯全无,也是动了一些心思。

思来想去,他决定多派小股人马出来试探,摸清后金军动向,一旦折损,就直接闭门不出。

第七百四十八章 围点打援

谁想,德格类也是能不出战就不出战的打算。

明军三番五次前来袭扰,既不敢倾力攻城,也不敢离开宽甸地区太远,双方就这样僵持下去。

直到熊廷弼带领主力赶来宽甸,形势才得以改观。

时隔多年,朝廷再度派大军入朝,这不仅令朝鲜君臣振奋,北疆传来的大捷,更是让宽甸的明军人人笑逐颜开。

事不宜迟,熊廷弼在赶到宽甸堡的当天,便再度击鼓升帐,详细制定夺回宽甸失陷的大甸、长甸二堡的策略。

曹文昭出来说道:“台台,各位将军,曹某奉命率部屯驻宽甸,近些年与他们打了不少交道,算是对这些鞑兵有些了解。”

“大甸堡中的奴酋叫德格类,自上月下旬以来,鞑兵主力便消失不见,于城内坚守不出。”

“就算末将三番两次派小股部队前去骚扰,也是不见一人一马出城追击,可见,鞑兵的主力,该是真的转向去打朝鲜了。”

熊廷弼点头,说道:

“此事本督早已知晓,这次来,就是奉旨抗虏援朝,曹文昭,大甸、长甸二堡失陷,本督已向陛下请奏,罪不在你。”

曹文昭颇为感激,抱拳道:

“谢过台台!”

“鞑兵坚守不出,可见主力不在于此,事不宜迟,传本督军令,薛来胤进围大甸堡,余下与本督统中军出城南行。”

“此战,乃迫鞑兵出城,力求予之重创!”

众将纷纷说道:“谨遵台台之令!”

大甸堡中,德格类听闻明军再度来袭,不慌不忙,根本没有要登城查看的意思。

直到一名白甲鞑兵慌张跑来,惊呼说道:

“不好了多罗贝勒,明军主力来攻城了!”

德格类还是不信,但心中无奈,也只得派慢悠悠的披挂镶黄旗铁甲上城督战,就在他一只脚刚刚踏上城墙之时,眼前场景,令他瞪大了眼睛。

薛来胤正率领明军铺天盖地而来,明军旗幡招展,杀声震天!

德格类这下不敢怠慢了,也知道,明军能如此大规模的动兵,除了漠北主力回撤,没有第二种可能。

他当即下令,说道:

“告诉蒙军旗的下等人,还有汉军旗的那些尼堪,敢后退者死!我女真勇士一人可抵十只明狗!与这些明狗拼了!”

在城中养尊处优半个多月的八旗兵们这才提起想要作战的心思,还有蒙军旗、汉军旗的人,更是在这短短半月之间,享受到了地主般的待遇。

欺负百姓,他们可是行家。

然而眼下,明军已经如影随形杀到。

薛来胤手持一把不知带着谁的血迹的雁翅刀,身着血迹斑斑的陈旧铁甲,亲自冲在最前。

“最先登城者,记大功!”

明军见主将身先士卒,士气大振,再听见如此丰厚的赏格,都是不要命似的向前猛冲。

“杀!杀鞑子!”

八旗兵骨子里就看不起明兵,自然拼命抵抗,一时间,城上城下一片的喊杀声,夹杂着兵器撞击声,更是摄人心魄。

刀光剑影,血色弥漫。

两支人马都是精锐,虽说八旗兵有些懈怠,但毕竟占据地利,本身也占有身体优势。

双方玩命的打下来,战斗最开始的一个时辰,竟然是杀的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明军几次攻上城头,都被德格类亲领镶黄旗女真兵击退。

在这期间,女真骑兵也抓住机会,多次冲出城门,给城下正在攻城的明军以重创,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转头就走。

“上,都给我冲上去!”薛来胤退下来,手里的刀不住挥舞,指向城头,然后转头大声问道:

“台台为什么只让我率部攻打大甸堡,后续呢?”

副将也浑身都是血迹,闻言摇头说道:“回将军,末将不知啊!台台许是有自己的计策吧!”

薛来胤想想,该是只能如此,也没什么怨言好说,再一次亲自领队上了云梯,转身喝道:

“组织队伍跟我继续冲,我就不信,拿不下宽甸里这些狗鞑子!”

再说熊廷弼所领的明军主力,正盘于后山,静静等待,许多将领望着喊杀声不断的数里之外,都是心中痒痒,不住的请战。

然而,这些出战的请求,无一例外都被熊廷弼否决了。

他在等,等一个可以将整个宽甸一举夺回的时机!

要知道,建奴不是原先的李家军,他们不会在作战的时候坐山观虎斗,大甸堡陷入焦灼,长甸堡的奴兵必定来援。

熊廷弼在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围点打援的战机。

众人正焦急的等待着,忽然有督标营军士来报:长甸堡的八旗军已经整兵出征,矛头直指大甸堡而来!

正如熊廷弼所料,听见大甸堡被围,长甸堡的鞑子们坐不住了,立即出城赶来救援。

建奴作战起来十分悍勇,也从不畏惧与明军野战,一千女真兵,甚至敢正面和明军一万人马叫板,这种事经常发生。

可正是这些自信,让他们落入了熊廷弼的圈套。

熊廷弼立即做出针对性部署,站在山巅之上,负手说道:“满桂领铁骑营赶到攻打大甸堡的薛来胤部身后,准备迎击。”

满桂早就安耐不住了,闻言哈哈大笑,转身就走。

熊廷弼面色严肃,继续下令说道:

“曹文昭、曹变蛟二人,领宽甸堡守军一万八千人,绕过大甸堡,直奔长甸堡,截断奴兵的退路!”

曹文昭与曹变蛟对视一眼,由前者踏前一步喝道:“末将谨遵台台军令!”

言罢,两人一前一后,调转马头,曹文昭大声下令,带领本部辽军丢弃辎重,轻装简从,直奔守备虚弱的大甸堡。

“本督自统中军于此,千总赵率教,车营坐营官左良玉何在?”

立即有两名虎背熊腰的将领出列,纷纷说道:“末将在!请台台吩咐!”

“着你们二人,领车营五千及一万步军,驰援薛部,务必在建奴赶来以前,夺回大甸堡!”

看着两人下山离去,熊廷弼不经意间捏紧了拳头,凝眸望向远处喊杀声依旧清晰可闻的战场。

虽然这一战,自己有绝对的优势,但熊廷弼依旧不敢大意。

他镇辽六年,算上万历一朝,几近十年,人生中能有几个十年?

他清楚的知道,大明能攒下现在这些家底,到底有多不容易,所以熊廷弼仍旧谨慎行事,能少战死一个是一个。

第七百四十九章 熊廷弼的铁石心肠

黄沙漫漫,尘土飞扬。

铁蹄声中,成批的八旗骑兵正向大甸堡大局行军。

沿途不断有明军袭扰,然而他们无心作战,更不会恋战,只是一个劲儿的向北疾驰。

守住大甸堡还是次要,对于领兵的贝勒来说,大甸堡城中的德格类,甚至比城都重要。

德格类乃是努尔哈赤第十子,资历足以掌兵,又是正宗的爱新觉罗家族宗亲,所以他对皇太极的支持十分重要。

皇太极甚至打算,战后称帝,仿明制设立六部,以德格类掌管兵部,协助自己稳固皇位。

所以,镶黄旗的这名贝勒明白,就算是城丢了,德格类也不能出事!

明军求战不得,只好逐渐聚拢,尾随这部分八旗军身后,以伺寻找重创八旗军的时机。

这部分镶黄旗的骑兵刚刚来到大甸堡五十里远的地方,两侧山上猛然间传来一阵炮响。

随后,大批的明军辅兵自山中杀出。

周围铳炮声四起,无数的八旗骑兵应声落马,满桂也领铁骑营五千骑兵自正前方掩杀而来,与八旗骑兵战到一处。

领兵的镶黄旗贝勒,从没想过明军骑兵会有这种战斗力。

实际上,他面对的也不是明军骑兵。

领兵的满桂是蒙古插汉部族人,这五千名骑兵,也都是挑选极为忠诚的蒙古人所组建,在重金及装备的加持下,极为骁勇。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