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34章

作者:崛起的石头

“当然,也可以令基层武官分批进入帝国学院,挑选临阵经验充足的大将作为教官,提高武人素质。”

朱由校觉得有点意思了。

让他感兴趣的点,不是韩爌猜中了自己的想法,而是这位如今的东林魁首、内阁首辅,居然请命建立武学院。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头一遭!

看见西班牙建立帝国学院的消息,朱由校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不能也建一个?

韩爌方才所说,正中他的下怀。

那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个个志比天高,以抨击朝政为荣,指望他们能尽心尽力的给自己办事,属实不太可能。

就算有,那也是极少数!

现在各地什么最多?流民最多!

流民一多,无家可归的小孩也多,这些吃不饱、穿不暖,活下去都成问题的孩子,就是朱由校看重的后继力量。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在成立后,会分为文、武两大院。

文院,短期内朱由校并不指望他们能有所作为,这是个长期投资,如果有用,会在十年内给大明加一个永久性收益。

就算没用,那也没关系,尽早裁撤,不过是损失了一些钱财和人力罢了。

第一批帝国学院的文人成长起来后,第二批、第三批就会源源不断,这些人可以深入各个领域,作为基层官员,发光发亮。

他们和读死书的士子们不同,这些人满腔都会存有一颗爱国之心,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稳定,就是他们的诉求。

至于武院,朱由校是想学习拿破仑。

后世拿破仑建立军事学院,让所有军官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法国军队打造成了一支拥有高素质军官团队的强军。

这样的军队一旦成型,是极其可怕的。

朱由校也打算用最短的时间,让武院的基层将官们迅速结业,然回到所属的部队中,边留驻边学习。

拿破仑定了七天。

以现在人普遍的识字水平来看,七天肯定不行。

朱由校决定选出一批真正经过实战的将领充作教官,亲自担任帝国学院的院长。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教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将官们读书识字,还有最基本的战争知识。

每个月就毕业一批武院学员,这个速度,已经够用了,欲速则不达!

朱由校的目光很长远。

上次西南之役,还有王化贞曾在辽东的所作所为,都让朱由校看见了这个时代将官们战争知识的薄弱,还有士子们的迂腐。

如果西南乱起时,当地的朝廷将官都在帝国学院进修过一个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甚至于提前结束西南乱局,这都说不定。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选址纠纷

内阁签押房。

相比皇帝威严与韵意兼有的西暖阁,同样是在紫禁城中,这里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腐儒味。

几名阁臣大眼瞪小眼,都没有选择先开腔。

一道淡淡的阳光透过窗檐,照射入签押房,使得昏昏欲睡的内阁首辅,睁开了略显疲惫的双眼。

“啊——,都来了?”

“今日召诸位同僚来签押房,是议一议尽快选址修建学院的事,都说说吧,在哪儿最好?”

“皇上啊,挺上心的。”

说着,韩爌拿起桌上茶水小呷一口,感受温热的茶水在嘴中回味,然后就眯上眼睛,静静听着余下几位阁臣低声议论。

“唉……”

不知想到什么,韩爌轻轻叹了口气。

早些年头,东林党人众正盈朝时的盛况,如今已不复存在,回想当年内阁,尽是东林党臣,可谓盛极一时。

韩爌虽说处事温和,但毕竟也属东林党人。

看着现在的内阁,乌烟瘴气,个个都对魏阉趋之若鹜,实在让他提不起兴趣真正去议什么事。

像是学习佛朗机夷,设立帝国学院这种事。

性格迂腐的韩爌打心眼里是不同意的,但他知道自己反对也没用,还可能给全家、九族带来杀身之祸,也就什么都没说。

自己这个首辅,就是东林党臣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既然皇帝主意已定,内阁的几位“阉党”阁臣,就更没什么好说,他们直接绕过该不该设立帝国学院这个议题,跳到在哪选址最好。

“前阵子豪商孙能声言反对朝廷在直隶增收矿税,被东厂抄了家,孙府上下,八十余所房屋,尽成了空地。”

“现在看来,倒是可以在此处,建立帝国学院。”

东阁大学士魏广微刚说完,便遭到王在晋的反对,他沉吟道:

“孙府不行,这一百多亩地同平常百姓相比是很大,但用来建立帝国学院,这肯定不够。”

顾秉谦蹙眉道:

“一百多亩还不够,要不要,将孙府旁养济院空置一年多的废屋二百余间也算上,这该有快三百亩地了。”

“还是不够……”王在晋仍旧摇头。

“这还不够,那这个帝国学院的规模,到底要多大?”顾秉谦有些不理解,冷笑几声,觉得王在晋是在故意夸大。

在他心里,虽然王在晋深受皇帝器重,但这并不代表他出身东林的事实。

单单出身东林还不算什么,顾秉谦、魏广微作为现在的阉党,曾也是东林的重臣。

最主要是,王在晋位列军机房,现在居然还没有进入阉党的苗头,不知是不是打算再回东林。

就算不回东林,也定是对东林有所感情,不然怎么不和他与魏广微一样,放弃名节,投身魏党。

“多大?”

王在晋望了一眼,轻蔑道:

“亏你还是内阁大学士,是怎么问出如此见识短浅的话来的?”

“陛下设立帝国学院,是因佛朗机夷于今年二月先建立了帝国学院,有感而发。”

“眼下又要分成文、武两院,武院初衷更是要让天下武官尽数深造,这规模小了,行吗?”

“王在晋,同列朝班,讲话怎么如此粗糙?”

顾秉谦早在东林时期,就是王在晋只能仰望的重臣,虽说投入魏党,却也比他先一年入阁,被这样怼回来,自然心中不甘,颜面扫地。

上头的韩爌望着,心里也是狠狠出了口气。

这阉党的人,虽说都是为了讨好魏阉而聚到一起,但现下看来,素质却是参差不齐。

有些人没甚么能力,全靠谄媚上位。

有些人旧有威望,如今名节不保,却就破罐破摔,从前不敢做的事儿,不敢说出去的话,如今倒是信口拈来。

而似王在晋、熊廷弼这般,满心满意只为皇帝做事的,无论东林还是阉党,都瞧他们不起。

如果日后没有皇帝庇佑,可想而知,他们二人的下场会有多凄惨!

“咳咳——”韩爌适时宜地轻咳两声,问道:

“议得怎么样了?”

顾秉谦抬头,也是不得不给这位内阁首辅、东林唯一牌面一点面子,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王在晋快人快语,倒是没放心上,拱手道:

“阁老,在下有一策,可满足帝国学院当今之基本,即便日后扩建,也足以容纳天下顶尖学子。”

“哦——?快讲!”韩爌一副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二百年前,成祖皇帝敕造北京城,于东城区修筑十王府,供未成年的王爷就藩前居住。”

“神宗皇帝时,这十王府尚能发挥其本职作用,但时至今日,十王府中只有瑞王、惠王、桂王居住。”

“十王府占地极广,仅是一载所需的维护耗费,少则数十万两,这还没有算上负责十王府维护的专设有司官吏。”

“当今陛下有一弟,去年封信王,可速令余者三王从速就藩,留一王府为信王成年后居住,其余九王府,当可裁撤,为帝国学院修筑所用。”

“裁撤冗员,拆除九王府的原料,也可就地用于修筑帝国学院。”

“如此一来,既可节省大笔修筑费用,也可削减维护十王府的用度,一举多得。”

话音落地,内阁中便是有了激烈的讨论声。

韩爌有些意外,问:

“拆除十王府,王爷们能答应吗?”

王在晋冷笑。

“不需要他们答应,陛下答应了就行。”

韩爌先是一愣,随即便是释然,心道也是,当今皇帝就连福王都说抓就抓,还会在乎这几个皇叔?

就连远在山西的福王,都给抓到京师来了,这几个京里的王爷,还能上天不成。

不过,很快他就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拆除九王府容易,可这九王府的维护有司,正式编册的就有数百人,这还没算其下那些临时小吏,这样规模的有司,一经裁撤,如何善后?”

王在晋稍加思定,便成竹在胸,道:

“朝廷可以临时招募这九王府中的官吏修筑帝国学院,仍按原俸禄支给,若在期间表现好的,可以选任帝国学院的维护有司。”

“那表现不好的呢?”顾秉谦冷笑:“难道就让他们回家种地,他们也不干啊,别到时候再在京里闹起来。”

“这些有司官吏,都是十王府的世袭看守,二百年下来,早与各路皇亲国戚相熟,你王在晋可兜不住!”

王在晋头也没回,从容道:

“他们在十王府的时候,不过也是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做实事,近二百年下来,凡是稍有能耐的,也早该有些家财,足够过活。”

“现在还没有家财的,就算留下,也是群庸碌之辈,徒耗钱粮而已!”

说到最后,王在晋回头看了一眼。

“你看着我做什么,你这意思、在说我是庸碌之辈?”顾秉谦站了起来,怒目相向。

王在晋不为所动,冷哼一声,其意不言而喻。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三王就藩

这次内阁会议,就这么在王在晋与顾秉谦两位阁臣激烈的火药味中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王在晋压根没当回事儿,对喷之后是该吃吃、该喝喝,出去的时候还如沐春风,满脸微笑。

自然,这看在小肚鸡肠的顾秉谦眼中,只能是王在晋在嘲笑自己,一下子,他对王在晋的敌意,彻底变成了不死不休的死仇。

当然,顾秉谦心态的转变,王在晋毫不知情,只是一门心思扑在建造帝国学院上。

内阁定议,拆除十王府中的九王府,建造帝国学院,此消息一经传出,即在京师掀起了轩然大波。

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听见以后,更是咒骂不止,道是老子在这住得好好的,几十年下来,相安无事。

今天你脑子抽了,给皇帝提议拆了我家建什么帝国学院?

这是脑子让门挤了,京师这么大地方,有的是空屋,你凑一凑不就得了,非特么拆了本王的府邸?

没说的,爱谁来谁来,老子不搬!

资金到位了,招工的告示也发出去了,眼下一帮望眼欲穿的劳工都在劳工营等着开工。

但是三个王爷如此死皮赖脸的态度,让帝国学院的动工团队一时间也是毫无办法,毕竟人家还是正经的皇族。

几日下来,帝国学院的动工都陷入僵局,为了维系数量重大的劳工团队的开销,朝廷花了不少银子。

不仅三个王爷那边打定主意就是不搬,就是朝中,也开始了一轮骂战。

这天,朱由校正在西暖阁看奏疏。

打开一份,是劝谏朝廷不要动工的,扔了再打开一份,却是说十王府冗员甚多,早该裁撤的。

上一篇:十方武圣

下一篇:派出所里的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