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902章

作者:卖报小郎君

吏部尚书率先抢过信件,展开阅读,十几秒后,他激动的连说三声“妙”。

“我想过搜罗袁雄等人的罪证来反击,但时间太少,而且对方早已处理了首尾,路子行不通。这,这正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书房里,大佬们逐一看完信件,一改之前的沉重,露出振奋笑容。

王思慕站在门口,静静的看着这一幕,父亲和叔伯们从脸色凝重,到看完信件后,振奋大笑,她都看在眼里。

虽然信件是属于许七安的,但二郎送信的人情,父亲怎么也不可能无视的她悄然松了口气,对自己的未来愈发有了把握。

王首辅收回信件,放在桌上,然后注视着许二郎,语气温和:“许大人,这些信件从何处而来?”

孙尚书、徐尚书,以及几位大学士,纷纷看向许二郎。

许二郎作揖道:“家兄处。”

果然是他孙尚书心情复杂,复杂到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何感受。毫无疑问,他是恨许七安的。

桑泊案中结下的梁子,那小兔崽子几次三番与他作对,最绝的一次是写诗骂他,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对,不是绑架他儿子,是写诗骂他。

按照官场规矩,这是要不死不休的。事实上,孙尚书也恨不得整死他,并为此不断努力。

直到楚州屠城案,是一个转折点。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恨不得他死,却难免会因为某些事,由衷的敬佩。

而现在,王党危急存亡关头,许七安竟送来了如此重要的东西,要知道,这东西落入他们手里,这次的危机相当于有惊无险。

这份人情很大,孙尚书偏偏无法拒绝。

钱青书等人既惊讶又不惊讶,这些密信是曹国公留下来的,而曹国公死在谁手里?

惊讶则是不相信许七安会帮他们。

王首辅吐出一口气,脸色不变:“他想要什么?”

许二郎作揖:“等解决了朝堂之事,大哥会亲自拜访。”

王首辅沉吟几秒,颔首:“好。”

这时,王思慕轻声道:“爹,为了要到这些信件,二郎和他大哥差点反目,脸上的伤,便是那许七安打的,二郎只是不居功罢了。”

王首辅一愣,细细的审视着许二郎,目光渐转柔和。

钱青书等人看一眼许二郎,又扭头看一眼王思慕,神色颇为怪异。

都是官场老油条,立刻品出很多信息。

那许七安如果不愿意,许辞旧便是豁出命也拿不到,他退出官场后,在有意识的给许家找靠山钱青书想到这里,心头一热。

在他看来,许七安愿意投来橄榄枝是好事,尽管他是魏渊的心腹,尽管魏渊和王党不对付,但在这之外,如果王党有需要用到许七安的地方,凭借许新年这层关系,他肯定不会拒绝,双方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合作。

许七安是一件趁手的,好用的工具。

京察之年后,绝大部分朝堂诸公都有类似的概念。

王党若能掌握这件工具,将来肯定有大用。

此子唇枪舌剑极是厉害,若是能扶持上去,将来骂架无敌手,嗯,他似乎和思慕侄女有暧昧最关键的是,收了许辞旧,许七安这个工具就能为我们所用吏部徐尚书沉吟着。

其他人的念头都差不多,迅速权衡利弊,揣测许新年和王思慕的关系。

王首辅咳嗽一声,道:“时候不早了,把密信分一分,咱们各自奔走一趟。”

他没再看许新年一眼。

王思慕赶在黄昏前,把许新年送出了皇城,送了一大堆治跌打的药酒、药粉给许二郎,回府后,听见大哥二哥还有母亲在厅中说话。

王二哥语气颇为轻松的说道:“爹和叔伯们似乎有了对策,我看他们离去时,脚步轻盈,眉宇间不再凝重。我追出去问,钱叔说不用担心。”

王大哥笑道:“爹还刻意让管家通知厨房,晚上做油炸肉,他为了养生,都很久没吃这道菜了。”

王二哥一击掌:“这说明爹心事尽去,浑身轻松。”

王夫人在旁听着,也露出了笑容:“思慕说的对,你们爹啊,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莫要担心。”

看见王思慕进来,王二哥笑道:“妹子,爹刚出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钱叔说找到破局之法了。”

顿了顿,他旋即说道:“那小子呢?二哥想借这个机会试探他一番,看是不是能共患难的。你带我找他去,我就说王府遭逢大难,前途渺茫,看他对你会是怎样的态度。”

他说的正起劲,王思慕冷淡的打断:“比起只会在这里夸夸其谈的二哥,人家要强太多了。”

王二哥瞪眼睛:“妹子,你怎么说话的?”

王大哥心情很好,乐意捧一下二弟,微笑道:

“云鹿书院的读书人,品性是值得放心的。不过你二哥也是一番好意,他要试,便由他试吧。”

王思慕抿了抿嘴,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徐徐道:“爹和叔伯们的破局之法,便是朝中几位大人贪赃枉法的罪证。”

“你怎么知道?”王大哥一愣。

“因为这是许二郎带来的,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王思慕既甜蜜又心疼。

“那许二郎带来的”王二哥喃喃道。

“这,这是一笔丰厚的筹码,他就这样贡献出来了?”王大哥也喃喃道。

王夫人看着两个儿子的脸色,意识到女儿中意的那个许家小子,在这件事上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接下来的三天里,京城官场暗流汹涌,起先,中立派冷眼旁观王党遭受皇权倾轧,王党上下人心惶惶。袁雄和秦元道代表的“皇权党”则磨刀霍霍。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先是大理寺选择了投靠王党,联合刑部洗白入狱的王党官员,与都察院展开拉锯战。

随后,六科给事中不少人倒戈,弹劾秦元道和袁雄党同伐异,滥用职权。战火一下烧到两人头上。

紧接着,勋贵集团中也有几位实权人物上书弹劾袁雄、秦元道。

短时间内,各路人马跳出来力保王党,而刑部和大理寺卡着“王党犯官”,审不出结果,也就断了袁雄等人的后续计划。

审又审不出结果,朝堂上弹劾奏章如雨,官场上开始流传元景帝在秋后算账的流言,当初逼迫他下罪己诏的人,统统都要被清算。

一时间人心浮动,流言四起。

这还没完,六科给事中和张行英为首的御史们,宛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兴奋的上书弹劾,弹劾元景帝狭隘报复,有损皇室体面、皇帝威严。

给事中最开心的事就是挑皇帝的错,然后写奏折喷他。这代表着他们是忠臣,同时还能迅速出名,在官场、士林博取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