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南仨人
“报告,船体浇筑完成。”
“准备拆卸模板。”王建设吩咐道。
“收到。”
在龙门吊和臂吊的协助下,一块块模板被拆卸下来,露出灰白色的外壳。
和金属的钢铁质感不太一样,人造岩和石头的质感差不多。
王建设内心也是七上八下,用这种人造岩来造船,他们是第一次尝试,心里面总是没有多少底。
显然这种人造岩和南海造岛的人造岩是一家子,不过造船使用的造岩剂和造岛用的有一些区别,类似于玻璃钢。
不仅仅强度更加高,密度和硬度也非常适合。
一般造船钢的强度300~700MPa之间,而米国和露西亚的造船钢强度可以达到1000MPa以上,国内最强的也就690MPa。
而特种人造岩的强度可以达到950MPa,加上内部高强度合金框架整体强度可以达到1200MPa左右。
另外船只的韧性、密度也不赖,特种人造岩的密度只有船钢的71%左右,而韧性在合金框架和龙骨的加持下,可以达到一般军用船只的127%左右。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在仿真空间模拟计算出来的,船还是第一次建造,是骡子是马,就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随着一块块模板被拆除,船体的一大半都露了出来,现在就剩下舰岛和甲板还没有浇筑。
他们需要将内部舱室的模板拆除,才可以进行甲板和舰岛的浇筑。
外面的模板拆除比较简单,麻烦的是内部舱室,拆除工作进行了三天时间时间,才完成了全部模板的清理。
不过在浇筑甲板和舰岛之前,他们还需要进行另一个工作,那就是测试船体和水密舱的密封性。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各项进度
通过向内部舱室注水,船舱除了密封的核动力舱和电机舱,其他舱室都通过了水密测试,以及其他一些结构和稳定性测试。
王建设看着电脑上反馈上来的数据,一边看一边说道:“看来人造岩确实可以用来造船,如果我们改用这种材料,可以节约非常多钢材和工序。”
“确实是一个好材料。”赵典同样看好人造岩。
国内的船钢在民用领域还马马虎虎,但是在军用领域就显得有些不足。
尽管这些几年来,国内的材料学突飞猛进,但是又便宜又好用的船钢却没有多少。
更何况国内的铁矿石难以自给自足,过度依赖钢铁材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无论是澳洲还是桑巴国,他们可不是华国的盟友,相反他们还是米国的狗腿子,关键时刻是靠不住的。
尽管国内还有非常多废钢储备,但是这些都是战略储备,没有必要就尽可能不动用。
如果采用人造岩,一个太平洋的海水,根本不需要害怕原材料被卡脖子。
事实上幽冥府已经在做相关讨论,准备在沿海地区,推进人造岩的应用。
比如在防浪堤坝、码头、灯塔、人工岛、跨海大桥、造船等等,推进人造岩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钢材和水泥地消耗。
其实人造岩在制造过程中,还有产生了另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淡水。
目前已经有海水淡化版本造岩剂,这个版本的造岩剂,一共研发了六个专门版本,专门针对海水之中成分最多的氯化钠等六种主要化合物。
未来可以直接用这些经过化学淡化之后的水,进行农业、工业、生活使用。
不过目前其中三种造岩剂的成本依旧非常高,只能等生产成本下来,再进行大规模应用。
……
检测结果大体和预计的差不多,王建设便指挥着工人继续搭建甲板和舰岛的模板。
这个工作和造房子非常相类似,都是捆扎焊接框架,然后组装模板、浇筑结构。
第一次实验这种造船法,他们只能自己一边建造一边调整。
不过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今年一月份赵典他们开始设计,六月份完成设计初稿,七月份进入模块预制。
九月初,所有的预制模块完成,并陆陆续续运输到达大连造船厂,进入组装阶段。
然后这个月完成船体的浇筑工程,接下来就是进入码头舾装阶段,比如内部装修、电气化设备安装、武器模块安装。
估计年底可以完成建造,进入试航阶段。
而这些工序之中,由于是第一次建造,都没有达到最大速度,一旦验证完成技术,估计可以将建造周期压缩到4个月左右。
如果模块和设备有储备,最快可以压缩到40天左右。
要知道,这可是一艘总排水量达到16.7万吨的核动力战列舰,这个速度已经快到非常吓人了。
看着一旁船坞上的国产航母,就知道两边的速度了。
……
与此同时。
在秦岭深处的003号工厂(中微子特种设备制造厂),还有位于酒泉市的001号工厂(伽马射线特种设备制造厂),都是在量产着这些特种设备。
至于002号工厂,就是岭南核工。
目前中微子发射器,研发了两个型号,分别是沉默—1、沉默—2。沉默—1是陆基型号,沉默—2是海基型号。
其中沉默—1已经生产了53台,一般一个中微子发射站需要配备8~16台。
为了以防万一,加上备用的一部分,一般一个中微子发射站至少需要配备12台沉默—1。
海基型号的沉默—2,就是为了战列舰而专门研发的型号,屏蔽范围只有半径500公里左右。
目前已经生产了6台沉默—2。
而在酒泉市的001号工厂,从序列号来看,这个工厂比岭南核工这个002号工厂还有早设立,是专门为了建造伽马射线激光器而设立的。
伽马射线激光器的型号分为三个,分别是:凤凰—1(陆基)、凤凰—2(天基)、凤凰—3(海基)。
其中凤凰—1已经进入了量产,不过并没有大规模装备。
凤凰—2则因为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不足,难以将核聚变反应炉运输上去,导致没有足够的供能系统,暂时只生产了3台原型机,作为实验测试。
而凤凰—3,则是由凤凰—1改造的海基舰载型号。
目前功率最强的是凤凰—1,可以直接杀伤810公里之内的生物、电子元器件,最大杀伤面积可以达到半径34公里。
而凤凰—3的功率,杀伤范围270公里之内,最大杀伤面积为半径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