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南仨人
如果宇宙一开始就宇称守恒,我们今天的宇宙将胎死腹中,没有缺陷性的粒子,比如导致正物质和反物质一样多,后果还是正物质和反物质一起湮灭,宇宙只剩下光子和暗物质。
正是这种缺陷性的存在,让正物质稍微多出了一些,才让宇宙诞生了天体和生命。
而黄明哲通过高能π中微子不断补充粒子的缺陷性,让原子核暂时性处于一直稳定状态,即暂时失去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失去放射性,后果就是它们暂时不能进行核裂变,尽管核聚变不会被直接影响,但是不要忘记目前人类根本没有办法直接进行核聚变。
氢弹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内置小型裂变弹来引爆,才可以进一步激发核聚变反应。
张庭玉当人显然已经想到这一点,怪不得黄明哲要在这种秘密基地进行实验,这东西爆出去,后果就是世界脆弱的平衡彻底瓦解。
特别是中微子那种幽灵粒子特性,几乎是没有物质可以阻挡中微子,就算是隔蓝星的另一侧,中微子依旧可以轻易的穿透地壳、地幔、地核。
当然对着地壳发射高能π中微子,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因为蓝星的内部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核电池。
一旦长时间让地核的放射性活动停止,极有可能导致蓝星的气温迅速的降低,引发蓝星整体性冷却,进行真正的冰河时代。
黄明哲看了看数据,便决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一个微型核反应堆,被推上发射轨道上,这个微型核反应堆的核燃料非常少,但是用来测试刚刚好。
“黄总工,一切准备就绪。”
“那就开始吧!”
“好。”
张庭玉激动不已,他死死地盯着核反应堆,一侧的电脑上正显示核裂变反应的情况。
随着高能π中微子流冲刷过去,刹那间微型核反应堆的核裂变反应停止了,一切的核裂变反应都停止了下来。
“太厉害了。”张庭玉激动到身体颤抖着。
一旁的叶麒尽管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微型核反应堆停止链式反应,他还是知道的。
这个发明不亚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压制核裂变反应,这就意味着核子武器将失去效果。
连续测试一个多星期,甚至叶麒通过内部秘密运输,将一个微型核反应堆拿到了75公里之外,高能π中微子在这个距离同样可以压制核裂变反应。
至于超过这个距离,由于蓝星的星球表面曲率限制,现在80公里左右,已经是中微子的直线距离极限。
当然这个直线距离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比如通过直接穿透地壳,甚至是地幔,可以延长中微子的直线距离。
不过这一方面的研究要从长计议,毕竟下地幔可能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高能π中微子可是会封锁放射性的,要是一不小心完脱了,那就真的完蛋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御模型
南柯梦界——真理城。
科学院的地质研究院。
在南柯梦界值班的地质学家冯青云,突然收到一封邮件。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协助研究函件,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微子流发射轨迹,确定蓝星内部地层的放射性层,以及建立一个避开放射性底层的地面发射点。
咦最高机密
冯青云看到这里,心里面一头雾水,中微子和地层放射性有什么好涉及最高机密的
而且邀请函的署名,是黄明哲和张庭玉,对于黄明哲国内科学界就没有人不认识,而张庭玉是高能所的副所长。
这才是冯青云疑惑的原因,他一个搞物理和数学的,怎么也玩起了地质学
不过既然是最高机密,他也非常识趣,点击接受邀请,随即他的身影消失在真理城。
出现在黄明哲特别设置的一个虚拟空间里面。
这个虚拟空间里面,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冯青云还看到了地质研究院的另外两个研究员。
看着相关人员已经到齐,黄明哲开门见山的说道:“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空过来,接下来我说一下任务……”
他简单的解释了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中微子发射器的星球发射点模型,这些发射点有两个要求。
第一,安装区域相对隐蔽和安全。
第二,尽可能在不经过地层放射性层的情况下,让中微子流可以覆盖最大的面积。
尽管不明白为什么要避开地层之中的放射性层,但是冯青云还有尽职尽责的说道:
“地层之中,地壳的放射性非常低,不过上地幔的顶部莫霍界面,与地壳之间有一个软流层,这里是距离我们地面最近的放射性层。”
冯青云一边说,一边将蓝星的剖面图投影在众人面前。
软流层深度在50~250公里之间,可以归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是岩浆的生成地,也是一个放射性元素高度集中的地层。
高度集中的放射性元素释放了能量,放射性能量加热了硅镁铝氧化合物形成岩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严重超标,另外岩浆也是非常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原因,特别是那些放射性矿物,绝大多数都是被岩浆裹挟上地壳的。
“那大家就按照目前的软流层上限,开始计算出适合的中微子发射器安装点。”黄明哲吩咐道。
“没问题。”
众人按照自己的专业行动起来。
软流层距离地面的上限是50公里左右,但是这个数字是一个平均值,地壳之中大洋地壳比较薄,而大陆地壳又比较厚,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公里。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公里;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公里。
青藏高原是蓝星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公里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公里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深海沟的地壳最薄,是蓝星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由于中微子发射器布置的位置,肯定是在高山或者高原上面,因此中微子流轨迹切入地壳的最深处,便设定为:大陆地壳方向最深80公里,大洋地壳方向最深30公里。
根据蓝星的地面曲率,切入地壳深度,可以计算出面向大陆地壳方向的最大覆盖距离是1200公里左右,而面向大洋方向的最大覆盖距离是900公里左右。
当然各个地区是可以因地制宜的,毕竟每一个地区的地壳厚度是不一样的,布置在地面需要考虑的情况还非常多。
比如设置在青藏高原上面的中微子发射器,其最大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半径2000公里。
而设置在琼州五指山上的中微子发射器,其覆盖范围也可以达到1100公里左右。
之所以实际比计算的覆盖距离大,主要是山地的海拔高度在加持,比如琼州五指山的最高峰在1867米,就中微子发射器布置在海拔1200米的位置,自然而然可以提升直接覆盖距离。
这是面向地面的设置,如果是面向天空甚至是外太空,根据黄明哲计算出来高能π中微子衰竭率,最大影响距离可以达到30万公里附近。
这个范围已经全面覆盖了蓝星的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甚至连一部分月球轨道都会被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