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漆黑血海
“快传太医!”
……
待众人反应过来,看着已经浑身漆黑,冒着青烟,差不多已经沦为焦炭的赵昀,一时方寸大乱。
一些朝中大臣,看着这一幕,眼中充满震惊的同时,还有一丝后怕,心中似有不为人知的忌惮,努力平复情绪。
佯作大惊失色的模样,赶紧吩咐宫中内侍,将太医请来。
尽管知晓希望渺茫,甚至身体孱弱的皇帝,已经死在眼前,但必要的流程总要走一下。
作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架势。
可惜,这位登基不过五载的皇帝,早就死的透透的,身体内部早就被巨大的雷电能量,破坏得彻底。
这期间,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诸位历经风雨的朝中重臣,都不约而同地忘记封锁消息。
等到有人提出时,早已经来不及。
当然,这些老狐狸动作隐秘,机警狡猾,并没有引起他人注意。
除了一位被众人拥簇,距离焦死皇帝较近,哭得泪眼婆娑的宫装女子,眼神微动。
旋即,复归原态。
……
这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短短几天功夫,传遍大宋上下。
闻者听得不胜唏嘘,很快便流言四起,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版本,聚焦在皇帝被雷劈死这个核心话题上。
期间,一则传言,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被广而宣之,自街头巷尾而起,流传天下。
“皇帝无道,宋失其鹿,天将灾劫,警醒世人。
昏君误国,宠信奸臣,妖后临朝,外祸乱朝纲。
日出上北,鏖战群狼,杨家真龙,绝代无双。”
大街上,幼龄儿童更是手拉手,唱起歌谣:
“日匀时,走叉口,天雷落,不得生……”
一时间,百姓哗然,朝廷内外,动荡纷乱。
杨太后野心勃勃,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凭借宋宁宗遗孀,当朝太后的身份,想要从宗室贵族中,挑选一位性格软绵,性子好拿捏的赵氏子孙,扶持其登基为帝。
但令其大失所望且出乎意料的是,以往与其交好、甚至为其效力,讨好卖乖的官员。
如今反倒是一个个跳出来,大义凛然地指责她,率先反对她的决定,迫不及待地要跟其划清界限。
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甚至指责她牝鸡司晨,逼迫其自闭宫中,颐养天年。
就在朝廷乱成一锅粥的时候。
也不知有意隐瞒,还是故意拖延,边关大捷的消息,这才姗姗来迟。
令乱糟糟的朝廷都蓦然一震。
杨康、郭靖等一众将领,战功彪炳,似夜空中的大星,璀璨夺目。
一个个映入赵氏贵族的眼中,这个时候,谁掌握军队,谁就拥有主动权。
谁就有机会登上大位。
但唯有杨康,使他们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民间那则流言,他们有所耳闻,虽不知消息出处,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将杨康视为大敌。
若是前方军情未曾传回,他们对杨康,也只是将信将疑,暂时列入怀疑名单。
但当前线大捷,战功首屈一指的杨康,自然就成了赵氏子弟的眼中钉,肉中刺。
毕竟,那句“杨家真龙”,令他们寝食难安,迫使其不得不同仇敌忾,聚集在一处装饰华丽,雕梁画栋的厅堂,商议此事。
“杨康必须死!绝不能让他活着到达临安,无论他有没有谋逆的心思,都不重要。”
“宁可杀错,绝不放过。”
“但如今他班师回朝,手下千军万马,大权在握,此番消息一出,又得了民心,恐怕不好对付。”
“暗袭是别想了,还未等杀手近身,就已经丧命,白白浪费钱财、心血,得不偿失。”
“既然暗地里不行,咱们就光明正大的来,用大义压人,逼迫其不得不表态。”
“兵权可不仅掌握在杨康手上,其实,我等还可暗中联系一些将领,联合起来,若那姓杨的不识相,就直接让他命丧黄泉,令他去追随先皇,做个忠臣良将,留个青史美名,也算对得住他。”
……
正快马加鞭,赶赴临安的杨康,自然不知整个都城上层的波谲云诡。
但此刻的他,站立高地,远眺已经遥遥在望的巨大城廓,心中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清风微拂,带着无限的思绪,将杨康拉入回忆:
五年前,大青山
竹院内
梧桐树下
伤势康复的杨康,特意来向李天生道谢,同时请求暂时出山,想要前往无锡,刺杀当初追杀他们的贪官污吏。
结果被后者劝住,他至今犹记,当初与李天生展开的那段对话:
“你要出山?”
“是!”
“要行侠仗义,铲除无锡的贪官污吏?”
“是!”
“天下贪官不在少数,有些贪在明处,有些贪在暗处,凭你一人之力,穷尽一生,又能杀多少?
你如何保证,每次的刺杀都能全身而退,不会如上次一般,难逃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