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200章

作者:香瓜很香

所以,李阳还是很激动的。

不过,虽然内心期待满满,但是李阳却无心去畅想未来了,实要是太困了,一回到府便倒头就睡了个昏天暗地。

………………

在李阳昏睡的时候,朝野上下,却是猜疑纷纷。

左丞相府。

李斯接到了宫里送来的传召,明日大朝会,要李斯不得缺勤。

何谓大朝会?

就是所有在京官员,原则上是都要参与的早朝。而平时则是三公九卿,及各部主事官员参与,人数较少,所以也称之为小朝会。

没有大事,一般是不会大朝会的。

秦国……真的要有大动作了么?

李斯愣住了。

这时,李由也大感好奇,问道:“父亲,难道是中丞相要实行什么新政?”

李斯摇了摇头,自己平时虽然与李阳走的近,但却从未听李阳说过要推行什么新政。

心中不得而解,于是只好道:“明天就知道了,不管什么事,当臣子的只管照做便是了。”

李由点点头。

而关于明日大早朝的消息,同样由宫人,向其他公卿大臣们送去……

一时之间,所有接到大早朝消息的官员,无不惊疑。

皇帝连续两天没有早朝了,与李阳闭门于章台宫畅谈,至于他们在谈论何事,没有人知道。

而如今他们谈完了,接着皇帝就要召开大早朝,这种情形,就算是傻子都知道,明日的大早朝,一定跟这三天皇帝和李阳畅谈的事情有关。

难道……真像李斯白天在麒麟殿上所说的那样,今日李阳和皇帝畅谈,与百年前秦孝公和商鞅畅谈,是如出一辙,秦国即将要发生大事了?

对于这一点,无人知晓,只是大家心里都在寻思着此事。

…………

次日一早,麒麟殿。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早早的就来到了麒麟殿,因为是大早朝,一些议郞已是排到了殿外。

此时的麒麟殿,文武百官,交头结耳,议论纷纷,无不是在讨论着今日早朝,究竟是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不多久,李阳也来到了麒麟殿。

众人一见他来了,纷纷自觉退让于两边,让开一条中央大道给他通行,并纷纷拱手,问早。

李阳笑着微微拱手还礼,直接来到了殿前最中央。

李阳的出现,使得原本嘈杂的麒麟殿,顿时变得极为安静。

大家都是好奇的望向了他,似乎是指望着能从他的外表,能看出一点什么明堂出来。

只不过可惜的是,李阳和以往并无区别,依旧是对左右冯去疾和李斯拱手道早,笑眯眯的。

其实,李斯很想问一句李阳,今日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情,可是大庭广众之下,却是不好去问。

而蒙恬却忍不住了,直接走上前去,问道:“中丞相,今日是否有什么大事?”

此话一出,众人唰的一下,全都望向了李阳。

李阳点点头:“蒙将军说的是,陛下确实好像有要事宣布。”

“哦?”蒙恬一愣,装作好奇的样子,道:“不是中丞相可否提前透露一下?”

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听不清。

李阳笑了笑:“这个……本相说了也无妨,就是陛下想要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秦国!”

“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秦国?就这个?”蒙恬有点懵逼了,这不是皇帝一直挂在口中的话吗,也不算新鲜了。

众人都叹了口气,心里知道,这是李阳不愿意如实相告啊,故意以此来搪塞大家的。

不过,大家从李阳这话里也听出来一点眉目了,就是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显然是与强秦兴秦有关。

蒙恬见李阳不见细说,也十分知趣的点点头,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随着刘喜一声“皇帝临朝”,缺勤两天的嬴政,终于是来到了麒麟殿。

文武百官,行礼过后,皇帝便道:“这几日,朕与李阳畅谈秦国之古今、未来,感触良多。今日召众位臣工参加朝议,有几个问题欲问诸位臣工!”

众人心里知道,今天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都不敢随意接讪,皆是一副宁愿不出头,也不犯错的行事态度。

嬴政看向蒙恬,问道:“蒙恬,军中有多少军士没有分封土地?”

第一百七十八章 随便议议

“蒙恬,军中有多少军士没有分封土地?”

皇帝的话声一落,大家都纷纷心思涌动,猜想皇帝问这话是何用意,有何所指,难道今天要议的事情,跟军功爵的封赏有关?

蒙恬也是没有想到,皇帝一开口,居然问的会是这种陈年烂谷子的旧事。

沉吟了一下,蒙恬回道:“回陛下,现役军中,几乎都是领俸禄,没有分封军工田。臣没记错的话,我大秦已有十余年没有对军士分封军工田了。”

嬴政点点头,回忆道:“朕记得,六国统一大业前期,立功之将士,皆有分封土地,而统一大业的后期,则都是以年俸代之,是吧?”

蒙恬点点头:“陛下好记性,确实如此。”

“好,很好!”嬴政点点头,现役的军士立功都是拿的俸禄,这样的话进行土改,现役的军队就不会乱,这是保证接下来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大秦社稷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要现役几十万军队不会乱,大秦就不会乱,土地改革便可以放开手去做!

“陛下问此事,是有何吩咐吗?”蒙恬主动的问道。

嬴政摇了摇头,笑道:“只是问问,了解一下。”

众人都有点懵逼了,今天召开大早朝,不是应当有大事要发生的节奏吗?怎么这会儿,皇帝却问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就在大家一脸犯懵的时候,嬴政又道:“年俸取代军工田一事,已经实行十余年了,诸位觉得此事利弊如何?”

这一下,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轻易回答,以免说错了话。毕竟,大家可猜不准皇帝心里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