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而中方驻俄大使馆今日安排了晚宴,双方各有安排。顾陆都准备跟着走了,没曾想,米哈伊尔叫住顾陆。
“这位是顾陆先生吗?今晚有一场沙龙,十分想邀请您参加,请问您是否有时间?”
什么沙龙?顾陆听完翻译,不由询问。
三个托尔斯泰沙龙。
之所以取这名字是因为俄罗斯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托尔斯泰。阿·托尔斯泰、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以及我们熟知的那个列夫。
这沙龙也不是专门讨论这两位作家和一位诗人的,只是恰好三人活跃时间在十九世纪初以及二十世纪中叶,这段时间是俄罗斯文豪辈出的时代,所以用其代表俄近代文学。
三个托尔斯泰也是世界十个最著名的文学沙龙之一,中国比较熟知的是巴黎蓝色沙龙和林徽因客厅、花神咖啡馆。
言归正传,顾陆也大概了解三个托尔斯泰沙龙的重量级,就更奇怪了。因为……这沙龙应该是九月份举办吧?
见顾陆一直没回应,米哈伊尔补充,“准确来说,是想送给顾先生一件东西。如果顾先生没难处,请务必同意。”
顾陆答应,他也想见识一番世界五大沙龙。毕竟当前佳人已逝,林徽因客厅不复存在,花神咖啡厅成为空壳的网红打卡点,福楼拜的星期天只在教科书留下痕迹,蓝色沙龙更被定位为奢靡之风的代表,能见识到的辉煌不多了。
可能是因为《逃向上帝》,顾陆心里思索,“实话实说,国内沙龙我也参加了好两个,都是一群作家的商业互吹,希望这次不会让我失望。”
前方,小胡留着等待“落后”的顾陆。他可不是田笑那种“公务员一年生”,六七年生人的他,就能跟着领导们来国外,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
他嗅觉更敏锐,刚才毛子外交高官米哈伊尔欢迎语是“欢迎中国外交团的各位,和中国作家顾陆先生”。
并列!
这代表什么?可不是代表地位并列,那不能,也不现实。是代表俄罗斯外交单位对顾陆,著名作家身份的顾陆,是国外重视。
“作为外交人员,建成外人,我什么时候才能这影响力啊。”小胡羡慕妒忌恨。
没一会,瞅见羡慕妒忌恨的对象来了,他连忙迎上去。
坐上自家大使馆的车,往酒店驶去。
途中从小胡口中,顾陆得知了一个消息,就是俄罗斯对待他国庆贺礼物的方法……
俄罗斯和法国不同,后者在市政广场直接把各国大庆礼全部摆出来,俄罗斯会直接“演”出来。
比方说法国赠送的雕像,斯拉夫神话中战神斯文托维特雕像,俄罗斯就排了一支舞蹈表达这个雕像。再比如日本赠送的“豆腐”(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送豆腐),或许代表什么特殊含义?俄罗斯用花滑来表达。
总的来说,就是你们送礼,我用艺术形式全给你演出来,不得不说,毛子是有不少艺术细菌的。
很自然的,顾陆续写的《逃向上帝》,即便还未正式发布,也肯定是有好多俄罗斯人看过。
燕副部等人也要开始忙碌的公务,顾陆和他们是住同一层的,但也没见人。
刷卡打开,顾陆环顾八十多平的套房,行李箱什么的,早就在房间里放好。
“如果不是太累了,一会还有事儿,我真想出去逛逛。”顾陆回到酒店疲惫的地说。
下午四点左右,前台就打来电话,有人拜访。接他去三个托尔斯泰沙龙的人到了。
对于这次活动,咕噜大王是非常失望和不失望并存。
沙龙上,当前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都在,如萨利尼科夫、爱德华·韦尔金、奥克萨娜·瓦夏金娜、尤里·布依达等,跨入二十一世纪后,脱离了被教科书的这层,国内了解俄罗斯文学渠道基本上没有,所以列了那么多人相信大多数名字也不认识。
甚至绝大多数人连百度百科都没无——很致命,但他们都是在欧美都著名的作家,如叶甫盖尼·沃多拉兹金,代表作《拉夫尔》,被欧洲誉为俄国的《悉达多》,一本书奠定大师地位什么的。国内也有出版,但应该售出不超过三千册……
失望的原因是,并不是传统讨论文学的沙龙,提前召开的原因,仅仅是身为沙龙主持人的尤里·布依达赠送给了顾陆一本书——《战争与和平》。
“这本书是托尔斯泰先生生前签下的最后一本书,想要送给一个了解俄罗斯的外国人。我认为那个人是你了。”尤里·布依达这样说。
列夫·托尔斯泰亲笔签名的书?还是最后的一个签名,卧槽!
实话实说,顾陆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但这种在教科书里的人突然在现实中和自己有交集,有一种魔幻感觉,感觉有点不真实。
“请收下吧。”尤里·布依达就是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大使阿列克谢的那位朋友,他提前看了剧本续作,也十分激动,所以才会做出这个举动。
萨利尼科夫:“先生,我认为你应该再考虑。”
爱德华·韦尔金:“顾先生,我不是针对你,但这个作品,我想有更合适的人。”
奥克萨娜·瓦夏金娜:“尤里·布依达,这本书是彼得先生托付给你的,你是能够做主,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但你这个决定也是烂透了!”
彼得·托尔斯泰,大文豪的玄孙。
顾陆不失望的地方也就在这里,瞧见了作家们最真实的反应。恰好顾陆其实也认为这本书拿着烫手啊!但尤里·布依达非常坚决地把书交给了他,并且邀请其余众作家去看明日的戏剧。
很自然的,《逃向上帝》也被毛子们改编成了其他艺术形式。
当晚返回酒店,没想到还接到一通电话。
来自共青团。
作为从小吃青团子长大,嫡系中的嫡系,顾陆与之是保持了良好联系的。
青团子想要邀请顾陆参加一个活动,演讲主题,教待学生正确的三观什么的。
顾客回应,“三观这个,不是一时能教到好的……”
“好的,那就不打扰顾老师了。”电话那头的人非常的懂事,感觉顾陆言下之意就是拒绝了。
“等等,你还没给我说活动日期呢。”
“嗯很抱歉,可能我不太能理解顾老师的意思。”
“给小朋友树立正确的三观,我是没那么厉害。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不善言辞。但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读书,还有举办其他活动,我都可以参加。精力和时间的事儿,我完全没问题。”
又接下了一活儿。
…………
“20多岁了,你还因为母亲的原因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可是我拒绝了,她会不开心吧,我不想让妈妈失望。”
“那你自己想要的,你自己清楚吗?”
“清楚吗?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好的事情不多,跳舞算一件。算了,我们不说这事了,再过几年吧,等我再攒攒勇气,总能自己支起来的。”林纾意挽住戚采薇的胳膊,讨好地晃了晃,“明天俄罗斯的国庆活动就开始了,你去看么?我好想去看,想你陪我一起,不然我妈又要说她请假来陪我去了。”
“你啊……”戚采薇好无奈,“你真是个舞痴了,除了跳舞,其他事都不能一个人做。可如果我说,我不陪你去呢?”
“哼哼,采薇姐你厉害又靠谱嘛,一个人在俄罗斯也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听舞蹈团的前辈说,他们对你可满意了。”林纾意说,“我刚来俄罗斯的时候,还是采薇姐你帮我融入的,那时候我……什么?为什么啊,明天可热闹了。”
“要练舞。”戚采薇揉她的脸,把脸上的不解都揉到晕头转向,“你可以试试自己一个人,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你妈妈那边我也会帮你圆场。”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吗?”林纾意的声音都在抖,像被困在壳里的蜗牛第一次向世界探出触角,“我一个人?”
“对,你一个人。”戚采薇笑,“我也不是刚来俄罗斯就这么熟悉的,我也怕过的。”
“那后来呢?”
“后来?日子就这么过。人生的容错率其实很高的,惹谁生气了,或是又把什么事情办砸了,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太阳第二天依旧升起,曾经觉得妈妈为自己遮风挡雨,哈,其实离开后才发现外面根本没有风雨。”戚采薇说这话时,不知想到了什么。她看着林纾意,像是看曾经的自己。“你不喜欢他,就不要勉强自己。你不是风筝,要被谁永远牵在手里。我记得你说过,你有自己的理想型吧?”
第454章 你服气吗?
当一个人不想继续聊下去,又不善言辞,就会把问题又抛回去,林纾意当前就如此。
她内心已把“不听话”和“母亲伤心”划等号了,同时她知道,父亲出轨,母亲为了自己强撑着家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越是知道,越不敢向母亲说出心里话,林纾意很羡慕采薇姐,那么自主独立,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清晰规划,能轻松说服戚阿姨。
林纾意点头,“我再想想吧,想一下措辞。”她又问,“采薇姐……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理想型?”
“有啊。”戚采薇毫不避讳,“博学文艺男吧。懂得很多,而且不吝啬分享,我最初看向更辽阔的世界,就是通过他的口和眼,见他见到的世界。”
“好具体啊。”
“当然具体。”戚采薇眉眼都柔和,要是让剧团的人看到,都会诧异这位刻苦的[舞蹈机器人]竟也有这姿态。“我高中同学。”
瞧着对方表情,林纾意的八卦情绪,压下来其他所有,问:“那怎么没联系了?”
“嗯……”戚采薇好像自己也没想过,是赌气?一开始或许有,但现在——
想到自己至今仍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或许只是养成了习惯……吗?
“可能是喜欢记忆中的他。近乡情怯,怕联系他,就会打碎过去的他。”话说出口,戚采薇忽然像是松了一口气。
她想,自己竟然可以平静的这么说出口了。关于他的一切,本都被她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
“采薇姐,看来你真的很喜欢你白月光啊!说起他,脸上居然都带着笑意。”林纾意说。
“你这么说,也没问题。”戚采薇笑了笑。其实第一次发现,当自己不再为听到顾陆消息而欣喜若狂时……她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carloff咖啡厅外雨夹雪,内部有空调感觉不到寒冷,外部路人顶着雨雪来来往往。
新闻里说整个莫斯科都洋溢着高兴愉快的心情,可当下是一点也瞧不出来。
提前一个多月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和普通俄罗斯人关系不大,即便一场演出门票便宜,但歌舞剧、芭蕾舞、舞剧、音乐会真不是普罗大众娱乐首选。
雨夹雪轻轻落下,落在穷人和富人身上,天色渐黑。
翌日,天气也不算好,莫斯卡大剧院(也叫大彼得罗夫大剧院)有两出表演,上午是由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他曾是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乐坛人颂“指挥沙皇”。
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演《酒神》,对应了意大利的庆礼“花思蝶家族马赛多干红”。
意大利喜欢这样做,被说是庆礼,即便是国家首领外交时赠送国礼,也是干红。瞧瞧,这不就卖得起价格了吗?相比之下,中国的国礼瓷,商业方面差了点。
本场顾陆没去,他被邀请去的是,下午由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的戏剧团带来的《光在黑暗中发亮》,届时中国庆贺团的燕副部等人都会到场。
听完了上午场的观众们,非常精彩和震撼,意大利庆贺团起身鼓掌一分多钟。包括戚采薇和朋友林纾意,后者脸蛋都激动得有些红。
“太棒了,简直……无法形容。还以为瓦莱里·捷杰耶夫先生在马林斯基剧院当艺术总监之后就不会再拿起指挥棒了。”林纾意说。
“应该是不会了,但这次是俄罗斯国庆七十周年,可能是官方邀请。”戚采薇猜测。
“能抢到票真是太好了。”林纾意说。
戚采薇目光中带着玩味,如果不是两人就是大剧院舞蹈团的人,再加上林纾意用钞能力,压根买不到门票。
林纾意心虚地笑了笑,又用老办法,以反问的形式转移话题,“对了对了,下午的演出是我们剧团的前辈?”
大彼得罗夫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芭蕾舞和歌舞剧的最高殿堂,而旗下的芭蕾舞及古典舞团、和剧团自然也是一登一的牛,即便是放眼整个欧洲,都是杰出的。
“据说瓦尔瓦拉先生担当男一号,加琳娜女士和哈奇先生也担任重要角色。”戚采薇说,话语中的期待流于表面。
闻言,林纾意的期待更上一层。剧团男女首席,再加上马林斯基剧团男首席,阵容不说是空前绝后,也是惊世骇俗!
至于呼噜大王本人在什么地方呢?
昨个儿没时间去,今天上午顾陆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博物馆,并且还花费14000卢布请了馆长进行讲解服务。
馆长讲解得非常好,对陀老的名著烂熟于心。
说话是引进据点的,并且带入了很多情绪。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深度,是因为他总能写出人性最卑劣,同时又最真实的事物。”馆长说。
两人来到二楼的陈列厅,顾陆知道馆长口中的评价还有前半句,托尔斯泰代表俄罗斯文学的广度。
“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明天的生活能否配得上今天所承受的苦难。罪与罚中的这句描写,再加一点就是我的一生。”馆长的语句中饱含情感,“我不仅担心苦难无法兑现生活,也担心我学到的知识,无法兑换成社会地位。”
馆长今年六十多岁,他用自己举例,格外的有说服力。
他又补充::“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不是对人性完全失望的作家,了解人性,不歌颂也不贬低,才能最直白和冷静的写出最有用的。”
这一番话,馆长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语录来举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甚至恶人,要比我们想象中的他们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实我们自己也一样。”
博物馆并不大,如果光是逛一圈打卡拍照,估摸着十几分钟就能走遍,但顾陆跟着馆长走走停停,全程两个小时。
“如果先生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有非常浓烈的兴趣,可以去圣彼得堡的博物馆。”馆长说。
莫斯科这个故居,其实就是陀老出生的医院,而圣彼得堡的博物馆是以前陀老的公寓,许多名著就是在此创作。
“如果有机会路过圣彼得堡,那么我一定去。”顾陆答应下来。
没触发合成序列,《世界建筑家》果然不可能。那么基本确定了一个事实,每位作家只能抽出一本书。
目前,江户川乱步、汪曾祺、埃克苏佩里、东野圭吾、余华、布莱勃利……
不慌,因为还有太多厉害的作家。
顾陆感觉这一趟很值得,有很多知识,你自己看,可能看不出什么,但经由专业人士饱含情绪的讲解,才有更多体会。
顾陆甚至想回家把《罪与罚》再看一遍。
“回去就把欧维发出吧,再然后是松子、活着,致郁三连差一部,还需继续努力……等等,不对!”
放学后也是东野圭吾的,他后面还抽到嫌疑人,证明不是一个作者只能合出一本。
“那么为什么没触发?我前世书架上有茨威格全集,刚才馆长提及了那么多陀老的信息,以及引用作品的话,肯定该触发了。”顾陆挠头,想不明白。
几年前顾陆提出了猜测,他合成触发的书籍来自于前世穿越前自己的书架。经过停笔的几年测试,猜想基本属实,就是那三千多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