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道 第143章

作者:向北

  一句话,把老头说懵了。

  我们几个人都憋着笑,他又说:“我看还不错,您老开个价……”

  刘立凯看了我一眼,我伸手就去扯他,“走吧,杀过人的刀就是凶器了,买回去放哪儿?”

  老头急了,“哎?小伙子,我什么时候说这把刀杀过人了?我说的是山本五十六的双手,双手你明白吗?”

  唐大脑袋问:“不是双手握刀吗?”

  老头赶苍蝇一样,“你你你、你快走吧你!”

  几个人乐的前仰后合,继续往前走,唐大脑袋还有些恋恋不舍。

  刘立凯笑道:“那把刀,仿的是32式军刀,是日本陆军的常规配给。”

  “而山本五十六是海军大将,他不可能配备陆军的军刀。另外,日本海军将官军刀有个特点,是饰物上镀白金……”

  “这位唐老弟,你信不信,你刚才要是真买了,待会再回去搂一眼,又会有一把一模一样的刀放在那里……”

  听他说完,唐大脑袋也不惦记了。

  我赞道:“刘老师大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连连摆手笑道:“我也就是喜欢,闲来无事时爱看些资料,不过眼神儿差太多了!”

  这人十分谦逊,让人很舒服。

  五个人继续溜达,老疙瘩在后面怼了我一下。

  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就见隔壁那趟,有个小子正在玩镊子。

  苦主是个中年人,此时手里正拿着一个瓷器,冲着阳光还在仔细看。

  我叹了口气,裤兜里装钱,简直是毫不设防,可不就是给人家预备的嘛!

  我弯腰捡了块小石子,起身的瞬间就弹了出去。

  当啷!

  那把镊子掉在了地上,连同刚刚夹出来的钱也散落在了地上。

  看样子起码得有七八百块。

  周围几个摊主和行人都看了过去,那小子反应是真快,镊子都不要了,低头转身,就挤进了人流里。

  中年人有些茫然,摊主说:“同志,是不是你的钱?”

  他这才弯下腰捡钱。

  一旁几个摊主交头接耳,这些人明显看到那小子伸出镊子了,可谁都不会放声。

  老疙瘩抿嘴一笑。

  我拍了拍手上的灰,抄着兜继续往前走。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遇到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刘立凯就不厌其烦地讲给我们听。

  什么瓷器如何看底款儿。

  字画要看纸张笔墨以及题款。

  古钱币看铜质、听声音、闻气味儿、观锈色等等。

  我问他,刘老师是大学生吧?

  他说是京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连连竖起大拇指,说还得是大学生。

  刘立凯正色道:“武先生此言差矣,文凭代表不了什么,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只要肯学习,多看书就行!”

  这话正合我意,听的我眼睛都眯了起来。

  这人,值得交!

  他又说:“古玩行好些大师没有文凭,可他们却有一双慧眼……”

  老疙瘩去买了五瓶冰镇的兴安山泉,五个人站在背荫处休息。

  “刘老师,我看刚才那个明代的青花什么纹瓶就挺好,要不我买下来?”

  “那个叫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刘立凯嘴角带着笑意,“武先生知道真品在哪儿吗?”

  “哪儿?”

  “故宫啊!”

  “您的意思,不可能有第二件?”

  “也不能这么说,只是出现在潘家园地摊上的几率,几乎是零……”

  “万一它是真的呢?”

  他呵呵一笑:“每个刚入行的人,都会这么认为,不然怎么会打眼儿……”

  他讲起了一些古玩行的故事,唐大脑袋他们都听的津津有味儿。

  我也不傻,当然知道那个瓶子肯定不是真的,可自己总得买回去一个才行,看来看去,就那个看着顺眼。

  我确实是个外行,哪怕刘立凯讲了那么多,可毕竟各行如隔山,想要这么短的时间就跨行业,还成为高手,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凉快一些了,一瓶水也都喝没了。

  我说走吧,讲讲价,先买回去一个玩玩儿!

  大伙往那个摊位走,黄胖子劝我:“老弟,不是哥哥说你,哪能第一次来就出手呢?那玩意儿一眼假,还要价6800块,忒宰人了……”

  这两个人都是好心,我不好说什么。

  不过仔细一想,他说的有道理,一眼假可不行,必须似是而非才好。

  于是我决定再看看,黄胖子明显松了口气。

  他这是怕我上当后落埋怨。

  往另一趟大棚拐的时候,刘立凯说要不别逛地摊了,咱们去那些经营杂项的店铺看看,好东西能多一些。

  我答应了一声,扭头发现不远处树下蹲着一个人,身前地上铺了块脏兮兮的布单子,上面摆放着一个卷轴。

  我以为是卖画的。

  这东西更不懂,可见摊主有点儿与众不同,就走了过去。

  这人面目黝黑,脸上都是皱纹,看不出实际年纪,两只大手像枯树皮一样,指甲里都是黑黑的。

  看衣着打扮,是个农民。

  不好直勾勾盯着人家看,我蹲下来问:“我看看行吗?”

  他点了点头,没说话。

  我拿起了那个卷轴,纸质发黄,还有些硬,像是现在的牛皮纸一样。

  太旧了,旧的我都不敢打开,唯恐扯碎了它。

  卷轴宽不到40厘米。

  缓缓打开,书写的是小楷字,十分规整。

  不是诗词,也不是什么水墨画,上面都是些人名,还有什么左丞相、右丞相等等官职。

  再往后看,写着什么“考课”,又是一堆人名。

  没看明白。

  他们也都过来了,刘立凯凑过来看,口中发出“咦”的一声。

  我问他:“这是啥?”

  他看了好半天才说:“这是古代文书。”

  “真的?”

  他摇了摇头,“再看看!”

  唐大脑袋他们也凑了过来,瞅了两眼就没了兴趣。

  又看了一会儿。

  刘立凯眉头紧皱,小声说:“是官阶升迁、被委任差遣和治绩考核等内容,看官职,应该是宋代的文书……”

  “收藏界有句话,叫纸寿千年,宋纸千金!”

  “无论质量多高的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温度、湿度等存放环境影响,几百年下来能保存完整就不错了。”

  “尤其是宋代古籍,能留到今天的,就算烂了都价值千金!”

  我开心起来,“那值不值得买?”

第153章 冯公子和道士

  听我问他值不值得买,刘立凯又一次摇头,“存疑,不建议购买!”

  “为啥呢?”我问他。

  “太新了!”

  “这还新?”

  “对,还是新!”

  说完,他拉了我一下,我卷好放回在布单上,摊主也不看我,更不像其他摊主那样热情推销。

  我俩走到了一旁。

  刘立凯说:“潘家园每个摊位都有规定位置摆放,还要交管理费,不允许他这样,进来蹲一边就贩卖……”

  “如果真是外地农民,一般会在门外路边兜售,他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看到管理员来了就跑,二是……”

  我说:“骗子?”

  “对,应该是常年混迹这儿的,也正常交管理费的,他就是采用这套卖法,骗的是游客或外国人……”

  我明白他的意思,这与暗八门那些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就是骗!

  说着,他又紧皱起眉头,“不过,这东西倒是有点儿意思,主要是太像了,我估计再放百十年,就和真的一模一样了……”

  “为什么不做的再旧一些呢?”我问他。

  “再旧,打开都费劲了。”

  “完全没有可能是真的?”

  他愣了一下,揉搓着下巴直转圈,好半天才说:“说实话,我不敢保证,也许……有可能刚从“下面”拿出来的呢?”

  我明白,他说的“下面”,指的是盗墓!

  我笑了起来,他能这么认为就好,于是问他:“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你要买?”

  我点了点头。

  他想了想:“毕竟存疑,就奔着工艺给价吧,五百,不吃亏!”

  “行!”

  我刚要走,他一把拉住了我,“实话实说,我真看不准,但如果让我必须下个结论,给个准话,那就是假的,你可千万千万别当老东西买……”

  我搂了他肩膀一下,笑着拍了拍,他是真怕我上当。

  回到摊子前,我说:“叔叔,给个实在价,这东西我就要了!”

  “恁给五千,少了不卖!”

  我怔了一下,这人竟然一口的河南话,够专业的呀!

  “五百!”我还了价,直接砍下一个零。

  摊主急了,不耐烦地摆摆手,“弄啥哩?去球吧!”

  说完,看都不再看我一眼。

  我这方面经验不足,于是又看向了刘立凯,他皱着眉,明显是看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