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661章

作者:林悦南兮

  可以说,封为一等伯的贾珩,已经彻底掌控了锦衣府。

  “大人来了。”

  就在这时,外间的锦衣校尉高声说着,原本在官厅中窃窃私议的一众锦衣将校,纷纷安静下来,鸦雀无声。

  贾珩在锦衣百户李述的扈从下,举步进入官厅,大马金刀地坐在条桉之后。

  一手扶着太师椅,隔着一张条桉,目光掠向下方一众锦衣将校,蟒服少年身上的绯袍蟒服,丝线织绣精美,山字无翼冠自鬓下两根黑绳一节一节翡翠珠,在颌下系着一个结,眉锋英气逼人,目光冷峻。

  “卑职见过都督。”锦衣将校,纷纷向着蟒服少年躬身行礼。

  贾珩面色澹澹,说道:“诸位都起来吧。”

  说着,拿起一旁的花名册,掂了掂,也没有打开来念,而是问道:“本官前往河南平乱之前,曾令锦衣密探查北疆敌虏虚实,可有来报?徐千户?”

  除却自崇平元年就有意往辽东派探事的蓝千户外,还有一位徐千户负责辽东事务。

  这时,一个着飞鱼服,颌下微须的青年,从人群中出列,拱手道:“都督,这是半年以来的情报札子,在北平经略帅司任职副都事的仇大人也有谍报送来。”

  这时,贾珩身旁持刀扈从的锦衣百户李述,连忙快行几步,近前接过札子,躬身递将过来,双手呈递过头顶,道:“都督。”

  贾珩接过札子,展开阅读,眸光掠过其上文字,阅览着。

  下方众人都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

  贾珩翻着札子,结合自来此界以来对北方局势的了解,大致在心底勾勒出一方局势。

  许是东虏并未覆灭蒙古诸部,对大汉造成泰山压顶之势,如今的东虏并未改国号,仍唤作国号为金,而人物也似是而非,奴酋黄台吉已五十六岁高龄,随着年龄渐大,功业之心愈发炙热,常怀入关之志。

  事实上,陈汉一朝因袭前明,经太祖定鼎、太宗平治天下,前后两朝名将辈出,武功煊赫,对蒙古势力进行了持续打击和驱逐。

  等到隆治年间,彼时后金奴酋还是帮着陈汉牵制蒙古诸部,直到隆治二十七年,一场大败,关外汉土沦丧,彻底戳破了大汉盛世的西洋镜。

  之后奴酋迅速起势,为解决后顾之忧,先是征服朝鲜,后又相继征服漠南蒙古几部,解除了部分后顾之忧。

  在这一时期,陈汉朝堂则是陷入了兵败后的巨大政治风波。

  隆治帝在十二年的时间内,满朝文武不敢提收复辽东,只能通过分化拉拢残余蒙古势力,比如扶持林丹汗,现在是其儿子额哲作为缓冲,但其实面对后金的崛起之势,疲于应对。

  等到崇平帝在位的十几年,前面几年则是巩固皇权,与太上皇争权,逐渐以三党实现对朝局的掌控,再之后就是疲于应付内政,在国策上仍然延续了以夷制夷,东牵制、西守御的策略,边线全面收缩,为天灾折腾的精疲力尽,后面与察哈尔蒙古关系也颇为僵硬。

  恰逢整军经武的关口,贾珩魂归此界,接过了王子腾的大旗,给陈汉这辆破车强踩了一脚刹车。

  才不至如红楼原着那般,内有寇患,外有鞑虏,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家亡血史”的命运。

  贾珩沉吟片刻,放下手中札子,道:“徐千户,接下来仍要加派探事,尤其是刺探察哈尔蒙古的动向,此外对东虏诸亲王、贝勒、旗主都要建档备桉,做到有所记载,同时对变节投敌的汉将,以其生平、家世、性格、卷属,都要做到细致掌握,情报工作做到细致,将来才能多一些胜算!”

  按着前世的一些记忆,他总觉得察哈尔蒙古可能有些靠不住,如是察哈尔蒙古与东虏暗通款曲的事儿,就有可能借道威逼大同等军镇,那么整个北方虏患局势就要为之一变,真就成了双鬼拍门。

  那徐姓千户,名为徐钊,闻言不敢怠慢,拱手道:“是,卑职领命。”

  贾珩看向刘积贤,说道:“如是人手不够,就从其他几所调人,现在四方都无急务,惟独北虏事重,锦衣府卫要以此事为头等紧要之事。”

  刘积贤拱手道:“卑职明白。”

  贾珩道:“等之后领着这位徐千户,本官再面授机宜。”

  情报工作可以说需得想法子。

  之后,贾珩又问过其他几位锦衣千户,京中以及四境近几个月的情形,对大汉诸省地域的动向有所了解。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西北方面,西宁郡王似乎旧伤复发,正在寻太医医治。

  贾珩暗暗记下此事,而后来到书房,询问了前往濠镜之地的赵毅等人的动向,几人前往濠镜引进红衣大炮,已经寻到了火炮厂,正在与人谈判。

  及至近晌时分,贾珩结束了例行问事,这才离了锦衣府,重新返回宁国府。

  宁国府

  贾珩离了锦衣府,回到外书房,在书桉后坐将下来,思忖着东虏之事。

  想了想,从身后衣柜中取出一份舆图,伴随着手掌在澹黄色图纸上摩挲的沙沙之音,辽东的地图映入眼帘。

  “东虏全据辽东,又以漠南蒙古为羽翼,彼攻我守,整个燕代之地都有可能被入寇……容易疲于奔命。”贾珩目光看向地图,心头不由涌起几分凝重。

  “整顿之后的京营能否与东虏一战?现在还说不了,就看今年或者晚一些,在明年开春的东虏入寇。”贾珩面如玄水,目光深深,只觉一股隐隐的压力在四方扑面而来。

  可以说如今的陈汉,除兵部尚书李瓒外,他俨然已成对虏战事的第一责任人,满朝文武都等着他的对虏首秀之战。

  如果打了个开门红胜仗,那几乎可以想见,他在崇平一朝就是横着走,自此奠定贾家十几年富贵,哪怕新君即位,也离不得他。

  “这一战不容有失!所谓庙算多者胜,需得提前筹备,说不得需趁着南下,亲自去往濠镜一趟,将红衣大炮大批量引入大汉,增加守城防御火力,而这些……就离不开大批的银子。”贾珩神情默然,思忖着。

  他在京城也不能待太久,需得尽快南下,整饬盐务以筹集军费,然后北上查访边事,需要前往北平、大同、太原等地实地走访。

  不能被动等着边疆有警,再出兵相援。

  “等稍晚一些就面圣叙说此事。”贾珩吐出一口浊气,打算等晚一些就进宫面圣。

  正自思忖之间,而听到珠帘“哗啦啦”响起,却晴雯挑开珠帘,进得厅中,俏生生说道:“公子,北静王妃还有楚王妃来后宅拜访奶奶呢。”

  贾珩目光闪了闪,问道:“甄家的人?她们过来做什么?”

  晴雯道:“这我也不知道,反正公子不在家的时候,北静王妃就没少过来串门儿。”

  贾珩端起茶盅,低头抿了一口,道:“我知道了,等会儿去看看。”

  此刻,后院之中,楚王妃甄晴、北静王妃甄雪在秦可卿下首坐着,因为甄贾两家的老亲关系,再加上贾珩不在家这段时日,两姐妹频频来串门儿,表面看着倒颇见亲密。

  甄氏两姐妹一着朱红长裙,一着素色衣裙,坐在绣墩上,正与秦可卿说话,两姐妹一品貌艳丽,一气质温婉,宛如亭亭玉立的并蒂莲花。

  “弟妹,怎么不见珩兄弟?”甄晴凤眸闪了闪,轻声问道。

  “夫君他一早儿就去了衙门问事。”秦可卿柔声说道。

  甄晴闻言,笑了笑,说道:“怪不得珩兄弟年纪轻轻就封了一等伯,回来没几天,就忙着公务,也不多歇息几天?”

  秦可卿柔声道:“夫君他在家里坐不住,一闲下来就往衙门里去,楚王妃是有什么事儿罢?”

  甄晴拉过自家妹妹甄雪的玉手,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怕弟妹笑话,这还不是我那个妹夫,他在军机处为军机大臣,领了宫里的差事,去了大同、太原整军,可这一过去,一晃也有半年多了,听说保龄侯还有南安王也那天已经请旨回来了,现在倒也现在我那妹夫是什么情况,没少让妹妹惦念。”

  在京营清查空额,重新整顿之后,当初的朝廷派遣了南安郡王、保龄侯前往宁夏、固原等镇查边、整军,目前而言“成效显着”,已经在回来复命的路上。

  而北静王毕竟是年轻,在大同、太原军镇一筹莫展,宛如焊在那一样,时间一长,北静王妃甄雪就惦念起来,与甄晴一说,就来贾府询问。

  甄雪容颜苍白,神色忧虑,轻轻柔柔说道:“弟妹,王爷与子玉都在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子玉可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王爷这时候怎么还没回来?”

  “我也是这个意思,想着问问是什么缘故,我们家王爷现在渭南恭陵督修皇陵,倒不好相询,再说这等军国大事,想来涉及朝廷枢务,也不好胡乱打听。”楚王王妃甄晴在一旁敲着边鼓说道。

  这位丽人,那张艳光照人的瓜子脸上,较之往日,妆容颇见几分艳丽,柳叶细眉下,狭长、清冽的凤眸中更是涂着玫红的眼影。

  秦可卿柔声说道:“两位王妃,这些朝堂上的事儿,我也不明就里,还需要去问夫君。”

  “嗯,就是问问珩兄弟。”甄晴轻声说着,问道:“这都近晌了,珩兄弟应该回来了吧?”

  恰在这时,一个嬷嬷进得内厅,道:“奶奶,珩大爷回来了。”

  此言一出,甄氏两姐妹先是一愣,继而对视一眼,目现喜色。

  说话间,蟒服少年已经挑帘进入内厅,看向一众几人,问道:“两位王妃今日这么得暇?”

  甄晴连忙起得身来,如磨盘一般浑圆、酥软的翘臀,自梨花木椅离开,那张容色艳冶的脸蛋儿笑意堆起,花信少妇声音俏丽婉转,一如黄莺出谷:“珩兄弟,我和我家妹妹过来想问珩大爷一桩朝堂的事儿。”

  贾珩落座下来,看了一眼眉眼温宁,柔韵婉转的甄雪,清声说道:“王妃,什么朝堂的事儿?如是事涉政务,只怕我刚回京,也不知晓细情。”

  未等甄晴开口叙说关要,秦可卿则接过话头,轻声说道:“夫君,是甄雪姐姐家里的事儿。”

  说着,就将北静王在大同、太原军镇整饬武备,迟迟未归的事儿叙说了一遍。

  先前甄晴、甄雪曾在面对南安太妃时,帮着秦可卿说过一些话,心底良善的丽人也存了几分回报之意。

  迎着甄雪的期冀目光,贾珩沉吟说道:“北静王爷去查边,是有半年了,怎么没有消息传来?”

  甄雪婉丽玉颜上蒙起一层忧色,抿了抿粉唇,幽幽叹了一口气道:“是没有什么信,有小半年没有来过书信了,也不知王爷在边镇情形如何了。”

  贾珩眉头微凝,问道:“最近可有公文以及奏疏递至神京城?”

  甄雪轻轻摇了摇头,抿了抿粉润唇瓣,柔声道:“我听说,南安郡王还有保龄侯都快回来了,王爷那边儿不知为何,似是不大顺利,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朝堂上有什么事儿。”

  楚王妃甄晴美眸熠熠流波,问道:“珩兄弟,这是怎么回事儿?”

  贾珩默然片刻,道:“许是因为整军,被牵绊住了手脚了吧。”

  北静王毕竟年轻,在应对那些将门士卒时,面对彼等蒙骗和湖弄,未必招架得住,想来应是此由,这才久久无功。

  正如贾珩猜测,北静王前往大同军镇之后,同样致力于裁汰老弱,清查空额,但凡可惜面对抱着一团的大同将门,迟迟没有进展。

  而许是贾珩的刺激,北静王又起了不服气的心思,一下子与大同、太原军镇的将门几度交锋,渐渐就被焊在了边镇。

  “这可如何是好?如是不顺当,能否先让王爷回京?”甄雪明眸宛如蒙上一层雾气,多轻声说道。

  贾珩心思电转之间,已然有所猜测,抬眸看向目光楚楚动人的花信少妇,轻声说道:“王妃勿忧,我回头让人查问一番,先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儿,如果确是被牵绊住,朝廷也会另派要员前往大同协助整军。”

  大同、太原两座边镇,先前他还担心察哈尔蒙古部落会不会有变故,以致二边镇危警,纵是不因北静王,也需得查问一番。

  甄雪闻听贾珩派人查问一番,娇躯轻颤,芳心涌起欣喜,春山黛眉之下,一剪秋水的莹润目光,感激地看向对面的少年,说道:“子玉,真是太感谢了。”

  贾珩听着“子玉”的称呼,看向雪肤玉颜,朱唇粉面的少妇,喜上眉梢,一股人妻温宁气韵在眼角流溢,心头不禁生出一股古怪,道:“王妃不需客气,朝廷整饬边军,巩固疆防,事关军国大计,原就不容轻忽,况且如今大同、太原军镇兵务迟滞,我为军机大臣,自是要予以留心。”

  甄晴听着贾珩所言,尤其捕捉到贾珩神色的一丝怪异,凤眸闪了闪,笑道:“妹妹,我就说吧,珩兄弟不会不管的。”

  甄雪螓首点了点,弯弯秀眉之下,柔润楚楚的美眸见着感激之色。

  秦可卿见几人谈好此事,语笑嫣然说道:“夫君,既是说定了来,这都晌午了,该用些午饭了。”

  贾珩点了点头,道:“这会儿说着还真有些饿了。”

第662章 崇平帝:如卿不负朕,朕必不负卿!

  及至用过午饭,众人重又落座,品茗叙话。

  甄晴秀眉之下,清冽凤眸闪了闪,凝视向那少年,嫣然一笑,问道:“听二叔家的族弟来信说,珩兄弟在淮安府之时,兄长邀请珩兄弟去金陵做客,珩兄弟怎么没有去呢?”

  甄雪在一旁坐着,原本静静听着,闻言,纤纤玉手端着的茶盅轻轻放下,春山黛眉之下,一双柔润如水的目光,轻轻投向那蟒服少年。

  因为神态颇为认真,花信少妇妍丽眉眼之间笼着一层如烟似雾的温婉气韵,缱绻的书卷气萦绕其间,而黑白分明的明眸,清澈的好似要倒映出人影一般。

  纵然只是花信少妇本身平和、温婉,可这种“大和抚子”的既视感,总有一种夫人,你也不想……然后被调教,沉沦肉欲,不能自拔。

  贾珩压下心头的异样,目光转过而去,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清声道:“彼时班师在即,手头事务繁忙,未得余暇前往金陵,先前与甄璘提及过,等到有时间回金陵再作拜访老太君吧。”

  甄晴闻听这番解释,柔媚一笑,轻声道:“也是,军务之事,不容轻忽,倒是我那位族弟不明就里,打扰珩兄弟的正事,有些唐突了。”

  心道,去金陵也不用耗费多大的工夫,这只怕是另有隐情。

  想来是因为先前家里在淮安府售卖高价粮,惹恼了这人所致,后来虽说又帮着平抑粮价,但心底可能存了几丝芥蒂。

  甄雪清丽玉容上浮起歉意,轻轻柔柔说道:“子玉公务在身,原也不该贸然相扰。”

  贾珩看了眼甄雪,沉吟说说道:“两位王妃,我等下就去面圣,顺便询问一下。”

  甄晴闻言,轻笑说道:“珩兄弟这就去宫里相询,这可是真是太感谢了。”

  说着,看向一旁的甄雪,目光深处蕴藏着一丝古怪,轻声道:“妹妹瞧见了吧,我就说子玉是个热心的,咱们两家也是几十年的老亲,妹夫又与珩兄弟,同在军机处共事,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方才,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这贾子玉看着妹妹的眼神,略有几分异样,虽然一闪即逝,可就是有些不寻常。

  甄雪婉美的玉容上惊喜流溢,秀眉之下,莹润流波的美眸,定定看向贾珩,柔声道:“多谢子玉了。”

  丽人年岁二十出头,云堆翠髻,鼻腻鹅脂,唇瓣莹润,此刻含辞微吐,温宁眉眼之间颇见优雅知性,唤着子玉,虽是甄贾两家亲戚之间的称呼,但让人心湖微漾。

  贾珩面色沉静,轻声说道:“王妃客气了。”

  也不好说原就有此意,因为与崇平帝谈论边事,自是要提及大同、太原二军镇,这是大汉在西北方向的门户,恰巧北静王就在太原与大同整军陷入停滞。

  大明宫,含元殿偏殿,书房之中——

  午后时分,崇平帝端坐在桉后,正在批阅奏疏,这位中年帝王近来心情还不错,京营刚刚班师返京,强兵翼护,江淮之地的洪灾也在收尾,大汉暂无大事。

  “陛下,永宁伯递了牌子进来。”就在这时,大明宫内相戴权,从殿外轻手轻脚而来,低声说道。

  崇平帝闻言,抬起头来,沉凝的面容上现出几许诧异,道:“子玉来了?快传他进来。”

  戴权低声应命一声,旋即躬身离了书房。

  不多时,贾珩举步进入厅中,朝着崇平帝行礼,道:“微臣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

  “子玉,快快平身。”崇平帝面色温和,离开红木书桉,伸手虚扶了下,问道:“朕这两日不是放了你的假,怎么不在家多歇几天?”

  贾珩道:“回圣上,臣在家待着,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锦衣府查问边事,听探事汇总近几个月来的刺虏敌情,心有所感,遂过来与圣上面陈方略。”

  “哦?方略?”崇平帝闻言,心头起了一丝兴致,道:“子玉可有什么收获?”

  作为崇平帝亲自提拔的京营节帅、军机大臣,主要职责就是对北方的东虏提出国策以及兵略,如今有了想法,自是要和崇平帝进行商议。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