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624章

作者:林悦南兮

  “河南境内河堤都修好了,也不知能不能挡住这次洪汛。”贾珩轻轻叹了一口气,感慨说着,拉过咸宁公主的素手,进入里厢一方软榻上坐将下来。

  咸宁公主想了想,问道:“那先生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先让人盯着河堤,另外就是番薯培育种植的事儿,这才是一桩大事。”贾珩道。

  他总督中原之地军政,等洪汛一过,再将番薯的事儿料定,就差不多可以回京述职了。

  如果江淮不出什么意外的话。

  见着咸宁公主蹙着秀眉,姝丽玉颜上见着思索之色,贾珩轻笑了下,拉过纤纤柔荑道:“好了,先不说这些,咱们去长公主府上吧。”

  “先生,姑姑那边儿还在准备午饭,这时候还没到晌午,要不……咱们等会儿再去?”咸宁公主弯弯秀眉下的明眸闪了闪,嗫嚅说着,原本妍丽如雪的玉颊嫣红如血,而声音渐渐细弱,似是娇羞到了极致。

  毕竟两个人是经常在一起玩闹惯了,对少女的一些小心思,贾珩心领神会,相拥着娇躯入怀,附耳轻笑说道:“怎么,又想……我了?”

  咸宁公主没有说话,螓首深深埋在贾珩怀里,羞不自抑。

  贾珩低声道:“好吧,那咱们这就回后院。”

  咸宁食髓知味,这段时日不见,估计早已泛滥成灾,只能先疏浚一番,再论其他。

  咸宁公主“嗯”了一声,在贾珩半搀扶、半搂抱着,一路进入后宅里厢。

  两人回到后宅,放下床上帷幔,贾珩伺候了咸宁一遭儿。

  洪汛成灾,一发不可收拾。

  许久之后,贾珩拿着手帕擦了擦脸,递过去一杯茶,轻轻拥着咸宁公主的削肩,低声道:“止儿,等河南事务过后,咱们差不多就该回京了。”

  咸宁公主这会儿已是玉颜嫣红如血,喝下一口茶,酥软娇腻的声音打着颤儿:“先生,那时想要再寻先生,也不大便宜,估计母妃还会拦阻着我出宫。”

  这段时间真是她此生最为欢乐的时光,甚至有些不想回京。

  贾珩看着芳姿婧丽的少女,伸手轻轻抚过咸宁眼角下的泪痣,低声说道:“纵是回了京,找我也没什么的。”

  想要找他还不容易,直接去贾府就是。

  咸宁公主将那张彤彤如霞的脸蛋儿贴靠在贾珩心口,痴痴道:“先生,回京以后我置备一座宅院罢。”

  “其实在京里那边儿……”

  “姑姑那边儿人多眼杂,多有不便……”咸宁公主低声说着,突然有些羞。

  去了姑姑哪里,说不得又是等姑姑“看”完了,她才能看。

  贾珩默然了下,轻声道:“好吧,这些都是小事。”

  此刻,就在两人温存之时,在开封府城西南,一座前后几进,占地广阔的宅邸中。

  后院花厅中,一队队端着托盘的侍女和女官进进出出,端着各式菜肴,放在桌子上,一身澹黄色衣裙的元春,也在忙碌着。

  “咸宁去了多久了?”另外一边儿,软榻上坐着的雍丽的丽人转头问着怜雪。

  “殿下,有一个时辰了吧。”怜雪正在低头准备着茶水,轻声说道。

  晋阳长公主玉容如霜霭薄覆,轻哼一声,“哒”的一声,放下手中的茶盅,低声道:“都这般久了,不知道回来吃饭吗?”

  不用说,两个人又在背着她偷吃,说不得都喝饱了。

  正在说话的空当,一个女官进入花厅,道:“殿下,永宁伯过来了。”

  此言一出,正在吩咐着丫鬟张罗午饭的元春,摆放碗碟的手微微一顿,丰腻白皙的脸蛋儿浮起一层喜色。

  晋阳长公主柔声道:“怜雪,你代本宫迎迎。”

  “是,殿下。”怜雪应了一声。

  不多一会儿,贾珩与咸宁公主随着怜雪进入花厅。

  晋阳长公主将少女眉梢眼角的一丝云霞未散的绮丽春韵收入眼底,暗道一声果然。

  “珩弟。”元春轻声唤着,款步而来,看向那少年的目光中满是思念,终究顾虑着咸宁公主以及其他女官和丫鬟,没有扑进怀里。

  贾珩与晋阳长公主见了礼,问道:“大姐姐,探春、湘云她们呢?”

  元春笑道:“她们随着郡主在后院说故事呢。”

  贾珩点了点头,落座下来。

  晋阳长公主担忧说道:“子玉,这般连着下了几个月雨,河堤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吧?”

  元春闻言,脸上的笑意也敛去一些,看向贾珩。

  “开封这一段儿还是有些险,主要是不知这次洪汛有多大,其实,你们在洛阳待着还安全一些。”贾珩接过袭人递来的茶盅,呷了一口,对着那柔润如水的目光,轻声说道。

  晋阳长公主点了点头,说道:“听说番薯到了开封府这边儿,就过来瞧瞧,皇兄也在说弄一些送到神京去,看看收成。”

  贾珩道:“番薯用来充饥最好不过,香甜可口,也最为饱腹,等河堤事罢,领兵回京述职,我会自请在北地几省主持推广番薯。”

  晋阳长公主轻声道:“那倒不必,皇兄对此事颇为重视,上次来信,皇兄还说让本宫好好看看,如真是亩产几十石,大汉将再无饥谨之忧,这就是泼天大功!”

  虽然不是什么军功,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延续国祚的大功,尤在军功之上。

  作为晋爵,甚至以后的赐婚都是站得住脚的理由。

  贾珩不以为意说道:“可以作为补充主粮的粗粮,如果只有旱情还好,还有蝗灾,近些年蝗灾各地报的不少。”

  如那个前明,不是没有番薯,而是不推广,这谁也救不了大明。

  好在天子对他之言几乎重视到言听计从程度,推广种植番薯没有阻碍。

  但也并不意味着有了番薯就没了饥荒,旱情严重时候,蝗灾往往相伴而生,飞蝗铺天盖地,除了几种作物不受影响外,大多数作物都吃到寸草不生。

  而对蝗灾的针对措施,后来通过大修水利,生物防治,再加上化学农药建立起综合防治手段才得以遏制。

  咸宁公主此刻坐在不远处,端起茶盅,静静听着两人的对话,目光钦敬地看向那侃侃而谈的少年。

  “珩哥哥过来了。”就在这时,从珠帘后传来一道欣喜的声音,正是湘云。

  而后,湘云以及探春、清河郡主李婵月,相伴着从外间出来,都是豆蔻年华、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宛如各式各样的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贾珩笑了笑道:“云妹妹,三妹妹,你们也过来了?”

  说着,唤着几人坐下。

  李婵月秀眉蹙了蹙,清丽玉颜上见着一丝疑惑,小贾先生刚刚怎么不唤着她?

  说着,来到晋阳长公主身旁落座,轻轻柔柔唤道:“娘亲。”

  而后将一双宁静如水的目光看向那蟒服少年。

  湘云问道:“珩哥哥,河堤已经修好了吧?”

  贾珩笑了笑道:“修好了,但修好也不清闲,还是这雨下的,最近要几个地方跑。”

  陪着一众莺莺燕燕用完午饭,贾珩正要与咸宁公主前去看番薯种植情况。

  “哗啦啦……”就在这时,窗间突然又是下起雨来。

  晋阳长公主凝眸看着外间的雨天,叹道:“说着说着,外间又下起来了。”

  贾珩轻声道:“河道衙门说,这个月底有可能要形成一场洪汛。”

  晋阳长公主拧了拧秀眉,说道:“子玉,这开封城的河堤可还支撑得住?”

  “开封河堤都是着重修缮加固的,应无大碍,但这次洪汛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如果有什么事儿,我还需坐镇大堤,你在家中要照顾好她们,别让她们乱跑。”贾珩叮嘱说道。

  说着,看向一张张或丰美、或明丽、或娇憨的容颜,轻声道:“你们在家里好好待着,这个月就别出去乱跑,我尽量每天回来。”

  湘云这会让正吃着橘子,拉过探春的胳膊,笑道:“珩哥哥放心好了,我会看好三姐姐的。”

  探春:“……”

  看着说笑玩闹的两个姐妹,众人都是轻笑了起来。

  待交代完了几人,贾珩道:“等会儿,去看看番薯幼苗。”

  “这会儿雨这般大,珩弟还出去?”元春近前,柔声说道。

  年过双十,容色美艳的少女,眉眼之间温婉动人的丰熟气韵,几乎让人心头季动。

  贾珩目光在玉虎项链上踉跄了下,轻笑了下,温声道:“无妨,去看看心里也好有个数。”

  他也想知道是不是前世的番薯,别弄错了。

  不过回来也需得安慰一下嗷嗷待哺的元春还有晋阳,一晃半个月没见,元春不定想他想的什么样。

  如果说咸宁只是闻过肉味,元春和晋阳都是吃过肉的。

  李婵月弯弯秀眉下的一剪秋水,定定地看向那少年,手帕在掌中反复攥了攥,纠结留下,终究鼓起勇气说道:“娘亲,我要不也随着表姐去看看罢?”

  此言一出,晋阳长公主看向李婵月,轻笑了下,却让小郡主芳心一跳,玉颊微热,只觉被看透了心思般。

  “子玉,婵月也跟着你过去长长见识。”晋阳长公主美眸中现出一抹笑意,开口说道。

  湘云张了张嘴,分明也想过去玩儿地,却被身旁的探春扯了扯衣袖,将到了嘴边儿的话又是咽了回去,只是目光疑惑地看向探春。

  贾珩看了一眼清河郡主,沉吟道:“也好,不过小郡主需换身衣裳,这时候雨挺大的,仔细别着了凉。”

  “嗯。”清河郡主李婵月闻言,芳心一喜,轻声应着。

  嗯,小贾先生说她别着了凉,这是在关心她了?

  贾珩转而看相机探春和湘云,笑了笑道:“三妹妹,云妹妹,这次不是出去玩儿,等会儿就回来。”

  方才看见两人的小动作,湘云的玩性是大一些,但他这次出去是忙着正事。

  而后,贾珩骑着马,让咸宁公主和李婵月一同乘着马车,来到开封府城以南的一座占地五六亩的荒地,四面以垒砌的围墙圈将起来,内里搭了各种各样的棚子,除却锦衣府卫在里间看守外,更有京营军卒四方把守。

  其内正培育着番薯的幼苗,等到七八天后,就能将大量的番薯幼苗培育而出。

  听说贾珩过来,原本看守的一个千户一个百户从一座房舍中出来,其中一个身形矮胖的锦衣千户,朝着贾珩拱手行礼道:“卑职福州锦衣府锦衣千户夏海,见过都督大人。”

  贾珩问道:“夏千户,栽植番薯的农户现在何处?”

  “回大人,就在屋里,还请往里间请。”夏海连忙陪着笑说道。

  贾珩与咸宁公主、李婵月三人,在夏侯莹、刘积贤等锦衣府卫的簇拥下进入屋内。

  这时,几个锦衣府卫将三个农夫,从另外一间房屋中唤将出来。

  三人是福州府人,姓何,属于同族的三兄弟,因为福建山多田少,山地难以种植其他谷物,就种植番薯,据其所言,番薯也不是他们最早发现,而是从长乐县移栽而来。

  后来向当地官府举荐过番薯,却没有得到重视,而附近几个乡里则是种植了番薯,常常以烤番薯卖到福州,故而锦衣府从福州寻访之下,一下子就找到三人。

第629章 贾珩:大晚上的,来都来了……

  “草民见过大人。”

  何氏三兄弟都是农夫模样,额头、脸颊都是沟壑丛生,脸上有着长期劳作的风霜之色。

  贾珩打量着三人,语气尽量温和,说道:“三位不必多礼,番薯幼苗最近培育了多少?”

  那为首面皮黝黑,身形高大,似是三人之兄的农夫,笑着说道:“回禀这位大人,一个番薯可以繁育百十棵苗,一亩地就需要三四千棵种苗,我们这次带的番薯倒也不多,也就几千个,正在加紧培育幼苗。”

  “大人问你培育多少,你扯这些……”福州千户夏海呵斥道。

  贾珩皱了皱眉,低声道:“不得无礼。”

  夏海面色倏变,只觉心头一凛,讪讪一笑,连忙拱手应是。

  以贾珩如今之朝廷重臣的地位,只是皱眉,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贾珩也没有继续追究那夏海,温声道:“本官现在礼聘你三人为典农事的八品官,你们在这儿,有什么事儿,随时可来寻本官,这些番薯要加大培育,如能在整个河南推广种植成功,本官必向朝廷请命,重重有赏。”

  说着,吩咐着刘积贤道:“他们有什么要求,你着人专门对接,不得延误。”

  此言一出,为首三兄弟都是心头一震,看向对面的少年,他们向县中官员推荐几次,都不得重视,不想这位年轻轻轻的大官儿竟如此重视。

  这时,李婵月看向那蟒服少年,秀眉之下一剪秋水盈盈波动,也不知想着什么。

  咸宁公主也将目光和心神停留在贾珩身上。

  贾珩问道:“可有番薯?本官看看。”

  他要看看番薯,是不是前世那个番薯,唯有真正见到才能放心。

  “大人稍等。”

  说着,何姓农夫从里厢拿出来一个番薯,递将过去。

  贾珩眸光微凝,顿时被那番薯吸引了目光,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此物烤起来食用最为香甜。”

  “大人果然知此物?”那何氏农夫颇为惊讶说着,他被官府的人找到此地,就是听说这位永宁伯点名寻找番薯。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