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381章

作者:林悦南兮

  ……

  却说元春离了宁国府,回到所居厢房,坐在书案后,这会子心绪不宁,伸手摸了摸脸颊,赫然已滚烫如火,不由轻轻一叹。

  这时,袭人进来,正要奉上香茗,觑见元春脸上泪痕,并未去问缘由,而是道:“姑娘,我给姑娘打盆水,洗洗脸。”

  元春心思一转,婉转蛾眉下,是一双哭过红肿如桃的眼睛,道:“先不忙。”

  她觉得现在这幅模样,等下见到母亲或许……还好一些。

  果然,坐了一会儿,就听到抱琴,进得屋中,道:“姑娘,太太来了。”

  王夫人甫入厢房,并未留意着元春的脸色,看着那忙问道:“大丫头,珩哥儿怎么说?”

  元春抬起泪痕犹在的雪颜,低声道:“妈,进祠堂的事儿,珩弟心意已决,至于旁的,珩弟说会上心的。”

  王夫人正要说话,忽地见着元春脸上残余泪痕,心头一突,抓住元春的手,急声道:“你这是……受欺负了?”

  元春心头一跳,摇了摇头道:“妈,珩弟对跪祠堂之事,已定了心思,我再也不好多说,至于宝玉的前途,珩弟还是愿意管着的。”

  王夫人见此,面色变幻了下,叹道:“难为你了,要看他的脸色。”

  猜测出自家女儿多半是被那人甩了脸子,以后也不好让她去了。

  王夫人又道:“也是你舅舅失了势,才咱们娘几个受委屈,你舅舅还在京营时,那人哪有现在这般拿大?”

  许是见自家女儿受了气,王夫人也不再掩藏内心的真实想法。

  即,从未对贾珩心服。

  元春凝了凝秀眉,一时未应。

  王夫人道:“下午,义哥儿媳妇过来,说姿儿现在进入魏王选妃待选名单,多半是有了喜讯了,那时等你舅舅再起复,宝玉还有你,再不用受那些窝囊气。”

  提及窝囊气,王夫人目中冷色涌动。

  分明想着前日自己苦苦哀求,当时方寸大乱,如今回想起来,简直心如油煎,憋屈气愤。

  元春美眸闪了闪,问道:“魏王出宫开府,难道选定了姿儿为正妃?”

  王夫人道:“正妃倒不是,听说皇后娘娘为天家绵延子嗣考虑,将挑剩下的充为才人赞善,也就是说,纵姿儿不能为正妃,也可为侧妃,再不济也能为王府才人。”

  一旦确定名单,一般而言,总归有个安慰奖。

  元春玉容微顿,轻声道:“舅舅此事,似并未和珩弟提及过,珩弟先前不是说,我们家公侯之家,富贵已极,不用谋国戚之贵?”

  王夫人一听这话,心头就是响起阵阵冷笑,面上淡漠如冰,道:“他现在当得好大官儿,自不需谋国戚之贵。”

  她家宝玉如不科举功名,将来连个爵位也没有,老太太一去,国公府还能不能住都在两可之间。

  元春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家母亲对珩弟成见愈深。

  王夫人面色微冷,道:“他管着贾家,现在用那套话让老太太信了,他是族长,贾家的事也不论,现在你舅舅家,他总不能也管着吧?”

  元春这会儿只是听着,也不再应,心头却想着别事,这等家里的事,她答应过他,以后都不好插手。

  王夫人拉着元春的手,看着自家女儿,叮嘱道:“大丫头,为娘最心疼的还是你,过了这个年,你虚岁都二十二了,你原本是能为宫妃的,你不知道,为娘前段时间做了个梦,和真的一般无二,梦见你封了妃,还归宁省亲,那场面不知是何等盛大……你如今在长公主府上,自己的事儿也要操心着,不能只指望着旁人。”

  提及梦境,元春也不知想起什么,妍美脸蛋儿羞红如霞,柔声道:“妈,你说的这些,这些我会留意的。”

  见自家女儿“乖觉”如初,王夫人迟疑了片刻,低声道:“他说你的婚事,落在他身上,为娘也算是看明白了,他是不会让你嫁到王府的,就是那种寻常人家,这样既能做好他的官儿,也是担心咱们盖过他去。”

  贾珩先是将元春从宫里带出来,然后又拒了楚王府的姻缘,这些落在王夫人心头,早就怀疑其动机。

  元春道:“妈,你误会了,珩弟先前说得对,妨碍族里。”

  王夫人摇了摇头道:“那种场面话,听听也就罢了,甄家,还有你舅舅,对了,还有南安郡王,这次说不好,魏王妃就出在他家,这些人加一块儿,不可能没有他一个小辈看的长远吧。”

  这都是王义媳妇儿先前与王夫人所透露的一些内幕,南安郡王家的千金,也在这次待选中。

  元春抬起妍美、端丽的脸蛋儿,见自家母亲近乎执念,叹道:“妈,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王夫人道:“宝玉他生来衔玉,是有大福缘的,你也是正月初一生的,这都是福缘之相。”

  随着时间流逝,宝玉被打得卧床不起,名声受损,贾政又被气得半死,贾母心情恹恹,王夫人愈想愈难受,想起如果元春没有出宫,断不会落得这般佳婿难觅的地步,只怕会如梦中,至尊至贵。

  这般日思夜想,几乎快要成了魔怔人。

  元春只得出言宽慰着王夫人,直到天色将晚,袭人进来,唤道:“太太,姑娘,该用晚饭了。”

  王夫人道:“你先用饭,我去看看宝玉。”

  说着,出了元春屋里。

  望着王夫人离去的背影,元春心思复杂,幽幽叹了一口气。

  这个家,她过了十五就不能待了,眼不见为净。

第432章 上元节

  玉兔西落,金乌东升,倏尔,上元佳节翩然而至。

  因是元宵灯节,不论是京城街道两旁的商铺、酒肆,还是贾府这等民宅,都张悬了帏幔、彩灯。

  五城兵马司消防司,以及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指挥,为此派出了大批检丁,在神京城一百零八坊,推着水车,巡警防火。

  荣国府外,两辆马车缓缓停在青石板路上,靠停在门前。

  傅试与其妻下了马车,转头看着几个婆子簇拥着一个着淡红色小袄,下着石青色襦裙的妙龄女子。

  “兄长你和嫂子来就是了,何苦唤上我?”傅秋芳蹙起秀眉,低声问道。

  傅试笑道:“我傅家与贾家为世交,可谓通家之好,你上次不是拜访了老太太,正好去请安问候,再说,我和你嫂子都过来,妹妹在家中想来也无趣的紧,不若一同与荣府的几位千金说说话。”

  他瞧着荣国太夫人最是喜欢这等好品格、好颜色的女孩子,上次一见,听嬷嬷说,也是喜欢他妹妹的品格的。

  反而是他媳妇儿,有些上不得台面,原不想带着的,但她非要跟来。

  而且,他心头还起了一丝旁意。

  “如贾子钰这般势头,来日封上公侯伯,妹妹纵是做着平妻,也不算辱没了他的品格。”

  时至今日,傅秋芳已年过二十余岁,与元春年岁彷佛。

  傅试之妻笑道:“妹妹在家也不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来拜拜荣国太夫人那尊活菩萨也是好的。”

  傅秋芳听着自家嫂子的话,也不好多说什么,抬眸见着自家兄长递上名帖,随着一同进入荣国府。

  许是因为今日是上元佳节,贾母原本的气儿也消了许多,来到了宁国府天香楼。

  毕竟,这位老太太原就不是郁气藏心之人。

  这会儿,天香楼除却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等一应东府女眷在,西府王、邢二夫人、薛姨妈与宝钗母女,四春,钗黛齐聚一堂,再加上一些丫鬟、婆子,端是喜气洋洋,珠翠环绕。

  贾母这会儿在鸳鸯、凤纨的陪同下,笑着叙话,目之所见皆是锦绣华裳,耳之所闻尽是欢声笑语,此时此刻,只差一首《晴雯歌》。

  凤姐看向贾母,笑道:“老祖宗这几天,在屋里歇着,可把我们这些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都担心坏了呢。”

  这原本是原著正月十五,后面一聚即散,被众人觉得“冰冷无味”的笑话,这这会儿被凤姐说着,反而失了谶语之不祥,印照着旭日东升的贾家复振之势,一下子就赢得了满堂彩,众人纷纷笑着。

  贾母笑道:“凤辣子这张嘴,可见平日编排惯了人的。”

  秦可卿也笑道:“风嫂子这张嘴,我知道,可是比刀子都利呢。”

  众人闻言,再次笑了起来。

  只是,宝钗坐在黛玉身旁,见着这一幕,脸上的浅浅笑意,却有几分深意,凝眸看了那雍容、华美的少女一眼。

  许这是东西两府两位夫人之间的对话。

  黛玉拿着手帕,掩嘴娇笑着,秋水明眸莹润流波。

  这时,几人从外间而来,说道:“老太太,傅家的傅老爷领着妹子过来拜访着老太太,在西府没见着人,嬷嬷们领着傅家小姐过来了呢。”

  贾母笑道:“正想再添几分热闹,外客来了。”

  凤姐笑道:“平儿,你快去迎迎。”

  这会儿,秦可卿也唤着丫鬟宝珠,一同去外间迎着。

  宁国府,外书房

  贾珩见到了傅试,听其所叙,皱了皱眉,问道:“傅通判想要外放?”

  傅试起身,躬身一揖道:“不瞒大爷,都察院最近在主持京察,下官想谋任外转,还请大爷助下官一臂之力,不胜感激。”

  此刻的傅试面色恭敬。

  贾珩皱了皱眉,道:“傅通判无需多礼,坐罢,如今是六品僚属官,若要同级牧守一方,此事恐怕不太容易。”

  “下官也知此事难为,故而纵降一品为京兆麾下知县,也甘之若饴。”傅试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笑道。

  贾政沉吟道:“如为县官,倒不知京兆下辖诸县可有空缺儿?”

  傅试连忙道:“学生属意京兆治下之渭南县。”

  贾珩神情不置可否,心头反而生出几分狐疑,道:“傅通判迁调下县,莫非是在京兆府任上,留下了一些手尾?”

  傅试面色微变,急声道:“大爷误会了,下官如是不能清廉自许,当初,许府尹岂能容下官掌管狱谳之事?只是亲民官牧守一方,唯下官平生所愿耳。”

  事实上,一方知县,号称百里侯,权势远非僚属官可比,红楼原著中,赖尚荣就为知县,赴任地方。

  贾珩沉吟片刻,道:“傅通判,其实如在京兆府为僚属官还好上一些,来日迁转六部,也不是没有可能。”

  傅试道:“新任京兆尹,人选未定,待其上任,下官心头也颇为忐忑。”

  原京兆府尹许庐升任,京兆尹一下空缺了起来,如今处在各方争夺中,崇平帝似举棋不定。

  贾珩沉吟说道:“如是举荐傅通判为一方父母,其实倒也不难,只是地方官非同僚属官,干系重大,傅通判先前也并无主政一县经验。”

  傅试拱手道:“还望大爷提点。”

  贾珩道:“常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纵傅通判选派外班,在地方上比之京城还需谨慎几分。”

  地方官三年一考,如果连续两次为中上,就可迁升至一府同知或知府,从这一点来看,傅试还是有野心的。

  傅试目光热切,说道:“下官不敢说才具过人,勤勉二字倒可堪称道,如履任地方,当不致治下出大纰漏,给大爷丢脸。”

  贾珩默然片刻,道:“傅通判,容我思量思量,此事稍安勿躁。”

  傅试其人,人如其名,趋炎附势,但一个政治集团中,也不可能各个都是道德君子,关键是对傅试怎么用。

  傅试见此,心头一喜,连忙拱手称是。

  贾珩也没有在意,看向一旁的贾政,问道:“二老爷,这几天可还好?”

  贾政点了点头,道:“好上许多了。”

  贾政经过三天,心绪调整过来,这会儿面色反而好了许多。

  贾珩道:“明天,京中部衙监寺开衙办公,二老爷若身子不适,不如告几天假。”

  贾政叹了一口气,道:“不至于此,身子并无大碍。”

  傅试在一旁听着二人对话,略有几分好奇,却不敢多嘴询问。

  贾政转而说道:“先前听琏哥儿媳妇儿说,府上要修园子,我听门下清客所言,一个唤山子野的老先生,精于此道,可由其主持建造。”

  贾珩道:“此人,我也有几分耳闻,由其设计倒无不可。”

  山子野就是原著中大观园的设计者。

  而后两人敲定了此事。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傅试,问道:“现在京察大计在即,京兆府可有动静?”

  这段时间,他忙于京营兵务,虽从锦衣府的探事中关注京察动向,但具体到六七品官员的感受,不得而知。

  傅试道:“此事先自都察院始,六部也在查阅考成,下官听说,许总宪开始清查都察院近三年御史弹劾奏疏,对御史以功绩考评优劣。”

  贾珩点了点头道:“查人之前先自查,倒也符合许德清的为人。”

  监察御史为正七品,正好借助京察之争,先将都察院整顿一番,顺便加强对都察院的掌控。

  傅试却忧心忡忡道:“只怕这次是山雨欲来,风高浪险。”

  他想调任地方,也有规避之意,他深知那位许大人的为人,原本在京兆府其实还是被束缚了手脚,如今去了都察院,只怕京城这一二年将会风起云涌,出去正好躲上一躲。

  贾珩道:“如一心任事,恪勤匪懈,倒也无惧风浪。”

  几人坐着,时近午时,众人一同用罢午饭,傅试因一直敬着贾珩酒,不胜酒力,由着宁府仆人领至客房歇着。

  贾珩与贾政则向着天香楼过去。

  天香楼这边儿,贾母也刚刚在两府女眷陪同下,用罢午饭,正与几个莺莺燕燕说话。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

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