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黛玉原就是对周围人的目光、眼神感知敏锐,几乎是在电光火石间,就察觉着那一道若有若无的目光落在自家身上,秀眉紧蹙,心头下意识生出羞恼。
在红楼原著中,黛玉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暴露了看小黄书的事实,所以很难说完全是纯情懵懂。
谁敢说,三言之中“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的描写,黛玉没有见过?
贾珩道:“妹妹,上次和妹妹说让锻炼身子骨儿,平时可有锻炼?妹妹看着身子还是消瘦了一些,正是长个头儿的年纪,在饮食上要多注重均衡搭配,多吃些鸡蛋羹或是鸽……鸡汤,有利长高。”
错过了长高的黄金年龄,若是错过,后悔不迭。
而长高离不开蛋白质、钙质。
黛玉玉容微顿,心头旋即恍然,暗道,原是这个意思?是她刚才想差了?
继而芳心又是大羞,她最近定是闲来无事看杂书太多了,才动辄胡思乱想着。
紫鹃这时接过话头,道:“姑娘平时也有注重饮食、作息的。”
贾珩点了点头道:“那就好,紫鹃你按着我说的就是。”
说完,也不再多说其他。
他不可能一直跟着黛玉,凡事还是需得黛玉自己去注意。
两人说着,举步出了厢房,来到廊檐下,伫立眺望。
冬日傍晚,金红夕阳绚丽如锦,照耀在远处的假山、瘦梅、石阶之上,恍若为庭院披上了一层淡淡金色纱衣。
黛玉星眸微转,问道:“珩大哥,你等会儿要去西府吧?”
贾珩点了点头道:“史家三老爷前来,总要去吃顿饭,以全礼数。”
以全礼数……
黛玉听着这四个字,也深有同感。
方才她在荣庆堂也算见证着史家的作为,难称上一句光明磊落。
再一想到这少年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心头幽幽叹了一口气,明明比自己也就大三四岁。
贾珩道:“林妹妹,林姑父那边儿,扬州并无特殊情况来报,因着过年,整顿盐务之事已暂作停滞,妹妹在京中可放心过得这个年。”
黛玉听提打动自家父亲,道:“多谢珩大哥了。”
“无妨。”
两人说着话,离得庭院院落,赶往内厅。
未及厅中,就听得“叮咚”的瑟瑟声音。
贾珩与黛玉对视一眼。
“是嫂子在弹琴罢?”黛玉轻声说道。
贾珩并不多言,掀开棉布帘子,入得厅中,果见罗汉床前放着古筝,秦可卿眉眼低垂,神情专注,纤纤十指勾动,正在抚琴。
而一旁的茶几上,湘云正襟危坐,一张白里透红的苹果圆脸,神情宁静如碧波不兴的湖面,一瞬不移地看着那坐在古筝之后的女子,眸光流溢,异彩涟涟。
湘云虽在平时闹腾了一些,但对曲乐分明兴致盎然,当然这种兴趣更多是听着哼唱,让她静下心来学曲乐之道,显然没那个定性。
贾珩与黛玉悄然而入,在一旁落座,静听着琴音响起。
许久,琴音骤止,秦可卿看向贾珩与黛玉,嫣然笑道:“夫君,林妹妹。”
贾珩点了点头,笑道:“难得见你如此雅兴。”
可卿轻声道:“三妹妹方才非说要听琴曲,我也一时技痒,遂寻了来弹奏着。”
贾珩笑了笑,道:“挺好听的,你弹罢。”
心头不由将可卿的琴艺与长公主的琴艺相比,发现……他好像不擅古筝琴乐,不好评判。
第363章 爵位太低,以致女强男弱……
贾珩与黛玉、探春、湘云听了会儿可卿抚着古筝,重又返回书房拿起书本阅览。
及至将夜时分,鸳鸯果然来唤。
却是贾政在前院厅中备下了酒宴,招待忠靖侯史鼎以及儿子史浩,贾珩作为族长,自不好缺席。
前厅之中,灯火通明,人影憧憧。
曲乐之音咿咿呀呀,婉转动听,羊毛地毯上,几个年轻乐坊女子,或站或立,或手持琵琶,或手拿木扇,吴侬软语,分明是苏州评弹。
不仅贾政在,贾琏也被唤了过来陪客,至于贾赦,自上次被贾母罚跪过祠堂之后,几乎就不和贾珩再打照面,这次听说贾珩宴请忠靖侯史鼎,就以身体小恙为故而不前来。
贾珩有段时间没见贾琏,进入厅中,看了一眼贾琏,见其面色红润,与往日并无二样,浑然不受先前“偷母”事件的影响。
见贾珩进入厅中,贾琏、贾政一同笑着起身寒暄、招呼。
史鼎这会儿似摆正了心态,已然没有荣庆堂时的“长辈”模样,笑意满面道:“珩哥儿,就等你了。”
“史世伯,刚才在看公文。”贾珩冲史鼎打了个招呼,然后看向一旁面孔比较生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二十三四年纪的青年,与其父史鼎相貌五官肖似,比起史鼎的自我感觉良好,这位忠靖侯二子,对比自己年轻却已经是一等云麾将军的贾珩,姿态明显要恭敬许多,笑道:“珩兄弟,你的大名,愚兄是如雷贯耳了,今日一见,见面更甚闻名。”
贾珩点了点头,道:“些微薄名,不足挂齿,史世兄也是仪表堂堂,将门虎子。”
事实上,先前在荣庆堂,从头到尾也都是史鼎自说自话,最终落得尴尬的境地,也没闹得脸红脖子粗。
这次用饭,原是给贾母的面子,毕竟是史家头一次来,他作为贾家族长,不见见也说不过去。
不过,他心底奉行着一个主张,这次宴饮只当亲戚之间的寻常应酬,不作任何政治允诺。
众人说话之间,纷纷落座,一边听着评弹,一边说笑着,觥筹交错,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因临近过年,都在提着年节之事,偶尔说说京中趣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酒至微醺,史鼎终究没有忍住,脸颊红扑扑,笑道:“世侄,你和兵部的李大学士共事,可知浩儿这次回京中候缺儿,兵部那边儿是什么意思?”
见史鼎再次提及自家儿子候缺一事,贾珩面色沉静依旧,轻声说道:“武官铨选,向来由兵部文官主事,我也不好逾越过问。”
别说不帮史浩,就是要帮,也需得知其为人、才干,否则胡乱推荐,如果出了纰漏,在兵部那里也不好看。
而且他帮着史家活动,这一幕落在武英殿大学士李瓒眼中,大搞裙带关系?
正值年后接掌京营的空档,如何好没事儿找事儿?
至于借调到五城兵马司,后续更是麻烦多多,在自己手底下,怎么使唤合适?
史鼎见贾珩又是推搪,面色变了变,叹了一口气,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
然而,却听史浩笑着接过话头,道:“父亲,儿子等兵部候缺儿题升也是一样的,现在京营用人之际,想来总有地方安置的吧。”
贾珩闻言,倒不由高看了一眼史浩。
不管这人能为如何,起码姿态摆的很正。
当然,史浩与他就是同辈,也没有什么长辈的谱儿来摆。
贾琏许是喝多了酒,脸颊红润,道:“兵部现在候缺儿题升也不大容易,有个孙绍祖的世交,几个月前求到父亲头上到兵部解说,差遣现在还没落定。”
贾珩听到孙绍祖之名,眸光微冷,暗道,要不要将这厮调到手下炮制?
而贾琏此言一出,史鼎脸色倏变,拿起酒杯又喝了一杯闷酒。
贾政在一旁看着,沉吟道:“珩哥儿,你现与李大学士共事,能否往兵部说上一说,往京营谋个差事。”
终究是不忍亲戚吃闭门羹,而且在贾政眼中,忠靖侯才干尚可。
史鼎也将一双期待的目光投向贾珩。
既不许在五城兵马司任职,那去京营为将也不是不行?
京营十二团营,总有差遣的吧?
贾珩摇了摇头,说道:“京营现在裁汰军将,去芜存菁,于外调将校,尚需考核,审慎收拢将校,如是史兄弟想要入京营为将,可耐心等待,档案都会进入考察。”
贾政诧异道:“不知谁来主考此事?”
贾珩道:“李大学士总领,具体细务由我主持。”
史鼎:“……”
说来说去,还不是你来主事?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原本同气连枝,你既用事,提携一下同族,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事实上,贾家的军中根基就在京营,虽因后继无人为王子腾接掌,但贾珩异军突起,如今逐渐掌控京营,不仅落在史家眼里,就是在一些军将看来,也没什么惊异。
哪怕是李瓒也觉得让贾珩这等年未及弱冠的少年来接管,似也没有什么不妥。
否则,能力出众的人多了去了,真找不来接掌京营的人?
这就是贾珩这个贾族族长名头带来的底蕴效应,说起来虚无缥缈,但偏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贾政打了个圆场,道:“史大哥,既京营正值整顿,不大接受迁调武将,那再过一段时间也不迟。”
史鼎心头虽有些郁闷,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贾珩这时也给了一些希望,道:“等年后,京营会逐渐补齐空额,兵部的武将案牒也会开始审议。”
彼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事实上主导京营整训,在选将任将的话语权上会重许多,而不是现在,还需向李瓒建议。
史鼎闻言,虽觉得的是搪塞之辞,但脸色也好看许多,想了想,转而问道:“世侄,我有意谋个差遣,为君分忧,不知贤侄可有建议?”
贾珩沉吟片刻,道:“史世伯为国家公侯,荣禄奉养,如要领兵为国效力,可向圣上陈情,以世伯的资历,到五军都督府任职也好,到边关为将也罢,都是足够的。”
“如是出镇地方呢。”史鼎眸光微动,不死心问道。
史鼎之所以心心念念要外放,自是因为京中好缺儿已满,与其去五军都督府干个无所事事的都督佥事,倒不如外放地方。
以他的超品之阶……
最好的差遣,就是在地方为督抚,出镇一方,封疆大吏,威风八面。
贾珩瞥了一眼史鼎,心思电转,就猜出其想法,道:“明年,朝廷将在北境用兵,史世伯可向圣上上疏。”
其实有些不大看得上史鼎的手段、能为,但就怕比,比起贾赦,这史鼎还是要强一些的。
贾政点了点头,道:“子钰所言甚是,北虏虎视眈眈,正是武勋效命,报效社稷之时。”
史鼎皱了皱眉,道:“我听到一些风声,年后李大学士将要出镇河北,但河北之地直面胡虏,我离开军中已久,于领兵之事多有生疏,贸然北向,只怕误了国家大事。”
幽州苦寒之地,还要和东虏对阵厮杀,况北疆有守土之责,一旦有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那里就是个火坑。
贾珩举起酒盅,心头也有几分失望,道:“那就不好办了,世伯赋闲在家有一二年,若想放外省督抚,除非有阁臣举荐,天子属意。”
众人饮罢酒,贾珩并不多留,遂返回宁国府。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儿,贾珩起床后,领着大队扈从,先去往京营督导营兵操演。
及至午时,则前往晋阳长公主府上。
他这几天的行程安排基本就是,上午京营督军,下午五城兵马司或锦衣府处置公务,中午或者傍晚去一趟晋阳长公主府上,用午饭或晚饭,夜不留宿。
晋阳长公主府
厢房之中,屏风后的罗汉床上,晋阳长公主正在与元春相对而坐,小几上摆放着一摞蓝皮账簿,两人原本谈论着最近在东城一些铺子的账簿收支,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过年。
晋阳长公主凝眸看着雪颜玉肤的少女,心头也有几分赞赏,眼前少女心思聪慧、性情淑婉,说话办事,落落大方,谨慎仔细。
元春看着对面艳光照人的丽人,未尝没有同感。
这位大汉长公主,雍容华贵、端庄娴静,身上不见一丝一毫天潢贵胄的傲气,待人接物也让人如沐春风。
晋阳长公主眉眼之中笑意流溢,轻声道:“元春,这几天就过年了,本宫想着你需得回去走访亲戚,也不用一直在这儿侍奉着。”
元春妍美玉容上笑意温婉,道:“多谢殿下,待小年那天再回去不迟。”
晋阳长公主螓首点了点,道:“那也行。”
就在这时,一个嬷嬷从外间而来,道:“殿下,云麾将军来了。”
晋阳长公主美眸之中喜色渐郁,但脸上神色却不显分毫:“怜雪,你引领他过来。”
只是一声“他”,还是有着一些端倪。
怜雪应了一声,迎贾珩去了。
元春轻笑道:“年前几天核销账目,珩弟倒是过来得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