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0章

作者:林悦南兮

  贾珩领着五城兵马司随行的扈从,步入官衙院落之中,就见到了军器监的正监常弘,监丞徐庭业,主簿、录事等一众大小官吏。

  常弘着正四品文官官服,面带微笑,迎至官厅门口,拱手道:“下官见过云麾将军,未及相迎,还请恕罪。”

  如今陈汉唯贾珩被敕封为云麾将军,如今官场上下,多以云麾相称。

  贾珩看向常弘,这是一位身量中等,面皮稍黑的中年文官,着四品文官官服。

  军器监虽因历年边事吃紧,由工部划归兵部统管,但因主官为正四品,在兵部说话也是很有分量。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常大人无需此言,本官冒昧而访,未打扰到监中事务就好。”

  眼前几人,其实已有几分技术官僚的雏形。

  他在兵部听李瓒提及过,常弘虽是进士文官,但时常鼓吹兵甲之利,可改易陈汉于边疆的不利局面,也算是一员能吏。

  为监中长官,主抓生产任务,比如京营弩弓、盔甲、刀枪,都是由其监造,起码这几年都没出什么大差错。而监丞徐庭业,则是兵匠世家出身,其人捐了个举人出身,在军器监为常弘副手,算是真正的技术官僚。

  常弘笑了笑,伸手相邀道:“外间冷,还请云麾至官厅叙话。”

  贾珩微微颔首,在一众官吏的迎奉下,步入官厅,落座而毕。

  贾珩看向常弘,问道:“常大人,本官受圣上之命,督问军器监,先前一直在外领兵,这还是第一次过来,等下还需常大人介绍介绍监中细务才是。”

  常弘笑道:“云麾督问监中事务,宫里的公公早已说过,下官听说云麾对火器十分感兴趣?”

  贾珩点了点头,道:“京中十二团营,神机营所用火器,皆系监中打造,正要一窥底细。”

  常弘道:“大人,打造火器一事,是由兵仗局负责,徐监丞全权过问,说来,徐监丞对火器研究造诣颇深,也是此道好手。”

  说着,引荐向一旁的监丞徐庭业。

  这是一位身材瘦削,颌下蓄着短须的老者,短眉之下的眼睛虽小,但却明亮有神。

  贾珩道:“还要请教徐监丞。”

  见贾珩目光投了来,拱手说道:“贾大人,兵仗局下有匠人九千七百人,有两千四百匠人,熟练精制单眼铳,三眼铳,鸟铳,将军炮,佛郎机炮,多管火箭……”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听着品种倒是繁多,不知威力几何?”

  佛朗机炮,此世同样在前明嘉靖初年由葡萄牙人传至境内,后得明人仿造制用,但遗憾的是,仍未能拯救前明。

  不过,在如今的陈汉,也是九边戍堡的标配守城利器。

  只是未听着红夷大炮,想来陈汉还未建造出来?

  徐庭业闻听询问,面色微顿,道:“火器威力,各不相同,还请大人入兵仗局火器作实地一观。”

  这位贾云麾打仗在行,但未必知晓火器之利,却不知宫里怎么任命了这等少年郎来督问军器监来做什么?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正监常弘,笑道:“常大人,那事不宜迟,本官这就随着徐监丞往火器作看看。”

  常弘点了点头,道:“那云麾慢慢看,下官手边儿还有一些公务,倒不能陪着云麾了。”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其他,随着徐庭业以及两个录事,这就前往火器作。

  进入物料作坊,可见一派热火朝天之象。

  虽是冬日,匠人仍是抱着各种材料,往来匆匆,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以及炭火炉中的熊熊火焰,颇有后世生产车间的模样。

  “这是在制鸟铳,浇铸成圆形铁管儿。”一旁的徐庭业见贾珩目光停留在匠人倾倒的红彤彤的铁汁上。

  贾珩问道:“这铳管可还光滑?铳身有细裂纹没有?如制一百根铳管,完好可用的能有多少管?”

  这时代没有成品率之言,贾珩只能如此询问。

  徐庭业闻言,诧异了下,收起心底的轻视,郑重道:“鸟铳所需铳管,成材要求颇高,十根能得二三根可用。”

  贾珩点了点头,道:“可有现成铳管?”

  徐庭业吩咐道:“王录事,取根铳管过来。”

  顿时,一个中年文吏去了,不多时,拿过一只乌黑溜秋的铳管。贾珩取过铳管,在手中摩挲着,能明显感受到一种艰涩触感,不由暗暗摇了摇头。

  由此观之,这时代的整体冶炼工艺,在细节上还是比较粗糙、落后的,什么无缝钢管,短时间内想都别想了。

  对炼铁,他前世并非钢厂工人,也不大懂。

  所以改良的只能是击发方式,以及其他的弹药装填等。

  至于子弹工艺,他其实懂一些,但无烟火药,冲压机,各种模具也是难题,只能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帮这些匠人拓宽一下技术思路。

  念及此处,将铳管递给一旁的录事,又继续观摩工艺。

  之后,贾珩随着徐庭业参观了佛郎机炮的制作流程,中间用了一顿午饭,下午又看了多管火箭的制作技艺,直到傍晚时分,暮色渐合,这才出了火器作。

  而一旁的徐监丞也渐渐收起了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因为贾珩在一路上,所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要害,让徐庭业颇有启发,甚至到最后,徐庭业已然面带热切之色。

  贾珩看完军器监兵械制艺,多少有些意犹未尽,说道:“不知火药弹丸制作,尚在何处?”

  徐庭业神色郑重几分,道:“火药制配,易生祝融之灾,不在此地,离军器监还有十几里远。”

  贾珩想了想,说道:“时日不早了,那今日先这样罢。”

  二人转而返回,路上,徐庭业问道:“云麾先前所言燧石击发,还有将火药装填至弹丸之内,出膛时两相分离,可否细言?”

  贾珩笑了笑,道:“徐监丞若感兴趣,待我回去绘来图纸,徐监丞可再慢慢研究如何?”

  徐庭业闻言,眼前一亮,道:“那下官静待云麾佳音。”

  二人说着回到官厅,常弘等在那里,迎上前去,问道:“云麾,可看过火器?如何?”

  贾珩点了点头,道:“匠人制器,井井有条,常大人平时管理得当。”

  事实上,经过一番实地走访,他对陈汉的军器工艺已有了一个印象——普遍落后。

  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论是现有技艺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如今的陈汉并不足以筹建一支他想象中的火器军,还需耐心改良。

  转念一想,如果陈汉火器先进,也轮不到他来问事。

  “鸟铳先试着改良一下,另外,濠镜有葡萄牙人盘踞,可发动锦衣卫从那里寻找各式匠人,起码这冶炼技术要提升一下。”贾珩思忖着。

  常弘闻听贾珩出认可之语,心头也有几分欣然,说道:“那贾云麾这是再继续看监中之事,还是明日再看其他?”

  贾珩道:“明日再继续看,今日先到这里罢。”

  谢绝了常弘等一干军器监官吏的宴请挽留,贾珩在五城兵马司兵丁的扈从下,返回宁国府。

第302章 黛玉:珩哥哥……

  宁国府

  暮色四合,廊檐下的灯笼早已燃起,家丁在门外看守着门户。

  贾珩从军器监返回,刚至花厅,就见着一个婆子从廊檐下过来,说道:“公子,西府的林姑娘在内厅里等着大爷了。”

  因为昨日,贾珩和黛玉约好傍晚时过来,一同商议关于林如海之事。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这就过去。”

  下午时,他突然想起答应黛玉的事儿差点儿给忘记,不说惊出一身冷汗,但也是连忙吩咐人往锦衣府寻来了探事细情察看。

  然后,林如海那里,果真出了一些状况。

  贾珩这会儿沿着抄手游廊,来到内厅,只见黛玉坐在下首的椅子上,与探春一同说话,可卿则在一旁陪着元春说笑。

  这几天,因为元春从宫里返回,常到宁国府来串门儿,府里的确是非常热闹。

  见贾珩挑帘儿进来,众人都起身唤了一声,将一双双或明媚、或晶澈、或欣喜的眸子转将过去。

  “夫君,你回来了。”秦可卿起身,近前,柔声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将身上披着的大氅递给了一旁的宝珠,凝眸看向黛玉,恰迎上一双莹润如水的星眸,轻声道:“正有关于姑父的事儿和林妹妹说。”

  黛玉容色微变,讶异道:“珩大哥,可是我爹那边儿有消息了?”

  贾珩道:“说来也巧,是锦衣府今天上午从南边儿以信鸽汇总而来的情报。”

  元春脸上的盈盈笑意,稍稍凝滞了一些,目光渐渐生出几分关切。

  这又是锦衣府,又是信鸽的……

  黛玉这边厢见贾珩脸色凝重,心头则不由浮起一抹隐忧。

  贾珩先宽慰说道:“妹妹不必担心,姑父没有什么事,只是虚惊一场。”

  元春默然片刻,问道:“珩弟,你们说的是?”

  探春接话道:“是姑父那边儿整顿盐务的事儿。”

  说着,三言两语就将经过叙说了一遍。

  元春玉容现出关切之色,问道:“珩弟,那姑父岂不是有凶险?”

  贾珩道:“月前派了人往南省去,暗中保护着,果然那些人狗急跳墙,这一个月就出了事儿,有贼子试图通过后厨给姑父下毒,实是可恨!”

  元春面色倏变,惊声道:“这……”

  黛玉闻言,小脸已是“刷”地霜白一片,纤弱的娇躯不停颤抖着,身旁的紫鹃连忙伸手扶住了黛玉。

  贾珩温声道:“妹妹,姑父那边儿有惊无险,这些贼子未遂于恶,就被锦衣府侦知,并予以提讯,据闻他们给姑父下得是一种慢性毒药,主伤心脉,日积月累,恐有性命之危。”

  想来这才是林如海沉疴渐重,病入膏肓的缘故,否则肆无忌惮地谋害一位巡盐御史,这几乎与朝廷正面为敌。

  而林如海病客死在任上,反而波澜不惊,因为在这个医学落后的时代,官员病死在任上很常见,没有疑点,官府不可能上去冒天下大不韪尸检。

  但是如果暴毙就透着一股诡异,朝廷势必会介入调查,仵作检验。

  黛玉玉容已然苍白如纸,贝齿咬着樱唇,凝声道:“我前不久……还收着爹爹的信,爹爹那里明明一切平安。”贾珩看着关心则乱的黛玉,解释道:“妹妹,京城离扬州千里迢迢,姑父来信时恐还没有遇着这些事儿,这是最近两三天的事儿。”

  黛玉怔忪片刻,抬起一双泫然欲泣的星眸,急声说道:“珩哥哥,爹爹那里怎么办?”

  贾珩一时间倒没察觉到黛玉心神慌乱之时的称呼转换,沉吟说道:“妹妹,这等下毒暗害手段,一旦被识破,那些贼子将再难故技重施,妹妹倒不必过于忧虑,另外,明日我会递牌子入宫,向圣上陈明此事,圣人闻知,定会派人察察此案,那时上下瞩目,再无人敢行此奸邪阴祟手段。”

  整顿盐务的巡盐御史,被人暗中下毒谋害,这将置朝廷威严于何地?

  以天子的性情,势必降雷霆之怒。

  彼时,朝廷也会选派钦差南下督查此案,纵一时查不出真相,也能使贼子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年关临近,事务繁多,真想要查的水落石出,恐怕要等明年开春之后了。

  探春一脸心有余悸,说道:“珩哥哥,怎么竟这般凶险?”

  贾珩道:“三妹妹,之前就说过,盐铁之利,牵涉甚广,这些人没有明着刺杀,只是下毒,已是顾忌朝廷刑威之慑了。”

  探春轻轻叹了一口气,近得黛玉之前,拉过黛玉的手,宽慰道:“林妹妹,此事既珩哥哥有了防备,姑父必不会有事的。”

  黛玉目光失神,“嗯”了一声,但心头忧虑不减。

  元春想了想,问道:“珩弟,姑父那边儿,你既已提前料定,那圣上会不会委你为钦差南下?”

  此言一出,黛玉蹙眉望去,眸光秋水盈盈,带着期冀之光。

  贾珩摇了摇头,道:“我年前也抽不开身,再说此事为内阁、户部上下瞩目,暂时也轮不到我一个武官南下问事。”

  除非内阁以及文官不能搞定此事,崇平帝说不得会给他派差。

  黛玉闻言,原本明亮熠熠的星眸,光芒迅速黯然。

  那些朝廷的官儿,她不知道,但珩哥哥如果南下,父亲肯定安若磐石,可……

  贾珩道:“林妹妹放宽心罢,既有了防备,姑父那边儿起码不会出事,至于整顿盐务,功成与否,也非姑父一人之力,这是朝廷文武百官都关注的大事。”

  黛玉点了点头,俏声道:“让珩大哥费心了。”

  贾珩这时反而怔了下,他方才依稀记得黛玉唤他珩哥哥来着,许是听错了?

  秦可卿安慰道:“林妹妹,这等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一旦有了防备,就无从作效了,妹妹不要太过担心林姑父那边儿。”

  黛玉凝睇看向秦可卿,轻声道:“多谢嫂子。”

  经此一事,厅中的气氛,多少就有些沉闷,黛玉虽第得众人劝解,但还是有些愁眉不展。

  秦可卿则是吩咐人摆饭。

  贾珩这会儿喝了一口茶,转而看向元春,问道:“大姐姐,这两天在家中可还习惯罢。”

  元春螓首点了点,道:“一切都好,姊妹们一块儿玩闹,

  贾珩看着少女温宁眉眼间的轻快之色,心头也有几分感慨。

  如元春,论年岁其实也不过后世刚刚上大学,虽后天的家庭教育让元春早熟、温婉了许多,但心理未尝没有一些小女孩儿的娇憨烂漫之态,只是平时掩藏的很好,不大显露罢了。

  翌日,大明宫中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