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059章

作者:林悦南兮

  随着他彻底掌控朝政,这些江南的地方大员也都纷纷投效。

  而谭节属于江南士人,与浙党有些渊源,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尚可一用。

  当殿中诸官听说谭节入阁,心头都是思量谭节其人,究竟是何时攀上的卫王。

  “福建布政使冯廉可调任江苏巡抚。”贾珩想了想,忽而开口道。

  冯廉是冯太后的侄子,也是晋阳的表兄。

  殿中诸官员闻言,心头生出狐疑。

  两江总督李守中竟然没有调入神京入阁,其人已经在两江任上五六年了,按说资历也足够了。

  卫王难道并不想在内阁之中继续安插自己的人?

  就在群臣困惑之时,却听卫王开口道:“两江总督李守中调任神京,担任吏部尚书,待乾德五年,主持京察事务。”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疑惑方解。

  “两江总督调任之后,当以何人继任?”柳政开口问道。

  贾珩默然片刻,道:“台湾巡抚徐开为国家守土牧民有功,迁至两江总督。”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皆心神剧震,不到四十岁担任两江总督,这等拔擢过甚了吧。

第1714章 欲谋大位,当立大业,否则何以服众?

  宫苑,武英殿

  随着贾珩连续发布几道任命,殿中群臣皆是倏然一静,心头暗忖徐开其人,为何受得卫王如此信重?

  徐开早些年应该得到了卫王的信重,这是由封疆大吏往阁臣之上培养。

  大汉内阁自此由户部尚书林如海担任首辅,次辅则由工部尚书赵翼担任,阁员柳政、刘祯、谭节等三人佐理阁务。

  而六部当中,吏部尚书由李守中担任,户部尚书是林如海以内阁首辅掌部事,礼部尚书则是柳政,刑部尚书则暂缺,兵部尚书则是北静王水溶和英国公谢再义兼领。

  贾珩说话之间,眸光深深,又看向另一侧的范仪等人。

  除范仪之外,同时可见一些新面孔,都是贾珩这些年笼络的一些新人才。

  贾珩说话之间,转眸看向一旁的徐光启,问道:“徐侍郎,最近的蒸汽火车,改进的怎么样?”

  哪怕是蒸汽火车已经修建好,但仍需继续改进,当然铁路已经先行铺设,算是两方同时进行,共同构建大汉的铁路网。

  徐光启神情默然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启禀王爷,蒸汽火车已经改进好,但工艺仍需不停改进。”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蒸汽火车的工艺需要不停改进。”

  这会儿,内阁阁臣柳政默然片刻,说道:“启禀卫王,地方府县有官员来报,地方百姓提及铁路修建容易惊扰山神,招惹祸端。”

  贾珩眉头紧皱,沉静、冷峻的妙目之中,不由现出一抹担忧之色。

  这等事其实屡见不鲜,因为后世的大清曾经也因修建铁路而引起不少人的反对。

  其中的理由,就有动摇山神,破坏风水。

  贾珩说道:“让地方官府做好宣教诸事,不使百姓影响到铁路修建诸事。”

  柳政闻听此言,拱手应了一声是。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北静王水溶,问道:“水王爷,海军那边儿前往东南海域探索岛屿,情形如何?可有最新的军情奏报递送而来?”

  水溶说道:“海军已经前往澳洲,海外的确有一方陆地,草木荒芜,可供垦荒种植。”

  贾珩点了点头,默然片刻,说道:“先让军士在那方岛屿上筑城,过一段时间,标注商道,以供商船和百姓前往。”

  水溶道:“军机处最近将会操持此事,不过驻军日本岛屿的穆胜提及,海军思乡之情愈盛,函询何时派兵马轮换。”

  贾珩说道:“以江南海军乘船前往日本岛屿,替换穆胜所部。”

  水溶应了一声是。

  贾珩见议了个七七八八,倒也不再提及旁事,开口道:“今日就先这般,诸位先行散去。”

  殿中诸文臣皆是齐声应是。

  ……

  ……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就是两个月过去,转眼之间就进入乾德四年的深秋,一场秋雨之后,冷意愈盛三分。

  这一日,神京城外来了一批浩浩荡荡的车队,而为首的那辆车辕高立的马车装饰精美,周围可见大批家丁环护左右。

  而前浙江巡抚,现任内阁阁刘祯携家眷,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赶路之后,终于抵达神京城。

  刘祯孙女,刘采盈伸出一只白皙如玉的纤纤素手,挑开一侧的车帘,那双灵动晶莹剔透的眼眸,不错眼珠地看向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看着哪儿都觉得新鲜。

  “爷爷,前面就是神京城了啊。”刘采盈那张俏丽、柔媚的脸蛋儿上,满是新奇和欣喜之色。

  刘祯面容苍老,可见沟壑深深,手捻颌下三绺灰白胡须,说道:“记得爷爷当年还是户部主事,如今不想时隔十余年,又重返神京。”

  刘采盈转过一张俏丽、明媚的脸蛋儿来,脸上满是繁盛笑意,说道:“爷爷,外面的人都说卫王是三头六臂的英雄。”

  刘祯点了点头,说道:“卫王虽非三头六臂,但却是雄才大略,多谋擅断,非常人可比。”

  如今的朝堂可谓卫王独揽大权,虽未有人主之名,但却有人主之实。

  刘采盈声音娇俏,说道:“不过,南省士子皆说卫王私德不修,也不知是何缘故?”

  刘祯哑然而笑,说道:“卫王乃是世之英雄,不拘小节倒也是正常中事。”

  而马车辚辚转动,碾过一条青石板路,浩浩荡荡地进入神京城。

  “老爷,驿馆到了。”这会儿,马车缓缓停下,正在驾车的管家行至近前,开口说道。

  刘祯笑着看向一旁的刘采盈,说道:“采盈,到了,我们下去吧。”

  刘采盈轻轻“嗯”了一声,然后掀开车帘,从马车上下来。

  驿馆之前,礼部官员和户部官员,已经在驿馆前等候了一小会儿,连忙迎上前去,笑了笑道:“刘阁老。”

  因为,刘祯乃是内阁阁臣,同时又兼领户部侍郎,因此不管是礼部还是户部的官员,也都纷纷相迎出来。

  刘祯从马车上下来,在一众官员的相迎下,道:“劳烦诸位相迎于外,老朽心头委实难安。”

  其中的户部右侍郎沈景福,其人是一个四十岁出头,脸型微胖的官员,行至近前,说道:“刘阁老,林阁老如今正在内阁处置政务,要稍晚一些才能过来。”

  刘祯默然片刻,说道:“老朽一会儿就去拜访林阁老。”

  沈景福笑道:“刘阁老,还请馆驿中暂歇。”

  刘祯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随着沈景福以及礼部的官员,向着驿馆行去。

  在刘祯与神京城中的官员寒暄之时,此刻,神京城外同样来了一行车队,正是前来神京赴任的前南京户部尚书谭节。

  谭节自接到任命自己为内阁大学士的诏旨之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带领家人,向着神京乘船而进。

  谭节此刻落座在马车上,其子谭琦落座在一旁,说道:“父亲,儿子已经想出卫王调父亲入京的用意了。”

  谭节点了点头,道:“说说看。”

  谭琦道:“父亲,卫王不过是想要以此平衡南北士人,自乾德二年逆案之后,江南士人为之竦然,卫王如今调任父亲入京,主要是安抚我江南士人,以笼络南省士人人心。”

  谭节两道浓眉之下,眸光幽邃几许,温声道:“卫王之志,并非仅止于此。”

  卫王只怕是要行那操莽之举,改换天命,宰制山河。

  谭琦默然片刻,道:“父亲的意思是?”

  谭节手捻颌下三绺胡须,剑眉之下,眸光咄咄而闪,朗声说道:“大汉立国百年,原是行将朽木,自崇平十四年,卫王出仕,以十年之功,力挽狂澜,方有此翻天覆地之变,你我一路北上,耳闻目见,官道轩敞平整,商贾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歌舞升平之象,听说还有那铁路与蒸汽火车正在筹建,一旦落成,神京至南京可三五日往来,这是改换天地的大事。”

  谭琦点了点头,温声道:“卫王所倡导新学,的确是利国利民之举。”

  谭节心头涌起万丈豪情,说道:“卫王其人有改天换地之志,为父这次入京,当建立一番事业才是。”

  谭琦问道:“父亲,那卫王其人这是要做什么?如此大费周章?”

  谭节面色沉静,感慨了一句,说道:“欲谋大位,当立大业,否则何以服众?”

  可以说,现在的大汉朝廷,凡有识之士,皆能看出卫王有代汉自立之心,只是还在遮遮掩掩,欲求一个名正言顺。

  ……

  ……

  神京城,德勤巷,李府——

  李守中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也缓缓行驶在一座轩峻壮丽的宅邸门前。

  李守中至京城的出发要晚上许多,但因为一路行船,差不多同时抵达。

  此刻则是贾政过来相迎,开口说道:“李兄,许久不见了。”

  李守中剑眉之下,凝眸看向鬓角已经斑白之象的贾政,道:“存周,许久不见了。”

  李守中的女儿嫁给了贾政的儿子贾珠,一晃也有十余年了,两人作为儿女亲家,往日也多有书信往来。

  贾政笑着相邀,说道:“李兄,老太太那边儿已经备好了酒菜,为李兄接风洗尘。”

  李守中点了点头,低声道:“等会儿有一些南省的图册,要递送过来,先行放到府中。”

  贾政然后随着李守中快步进入宅邸。

  两人落座下来,仆人奉上一盏香茗,徐徐退去。

  李守中问道:“存周,未知最近京中朝局局势如何?”

  贾政朗声道:“自今夏逆案之后,京中局势渐趋平稳,朝廷上下,诸衙百司皆各司其职,诸般政令皆不疾不徐。”

  李守中默然片刻,道:“那看来是政局安定,诸事顺遂。”

  贾政点了点头,面上带着一股繁盛的笑意,说道:“老太太那边儿等急了,你我先回贾府吧。”

  李守中点了点头,倒也不再多说其他。

  贾政道:“李兄,时间也不早了,莫要让老太太等急了。”

  李守中起得身来,随着贾政向着宅邸行去。

  ……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这边厢,容色微顿,凝眸看向不远处落座着的李纨,心神当中不由涌起一股莫名忧虑之意。

  嗯,李纨就在不远处坐着,云鬓高挽,那张眉眼满是温宁气韵的脸蛋儿两侧似涌起两道淡淡红晕。

  贾母苍老眼眸当中满是忧色,道:“你父亲一会儿就过来。”

  凤姐在一旁,那张艳丽无端的瓜子脸上似是带着繁盛笑意,道:“说来是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李世伯了。”

  也不知,当李世伯知道自家女儿给自己生了一对儿龙凤胎,李世伯该是什么样的神情?

  贾母默然片刻,开口问道:“珩哥儿呢,还没回来吗?鸳鸯,你打发人去西府看看。”

  鸳鸯连忙应了一声,然后快步出得厅堂。

  而就在这时,一个玉颜明丽、柔媚的年轻丫鬟从外间而来,柔声说道:“老太太,卫王来了。”

  不大一会儿,就见那蟒服青年从外间而来,面容冷峻而硬朗。

  此刻,荣庆堂中的众人都将一双神色不一而足的目光,投向那蟒服青年。

  贾珩行至近前,快步向着贾母行了一礼,说道:“见过老太太。”

  贾珩在西府偏院当中,自也知晓李守中已经赶赴至京的消息,心头则是思量一件事儿,要不要将李纨怀了他的孩子的消息给李守中说。

  贾母慈祥细眉之下,目光复杂地看向那蟒服青年,问道:“珩哥儿。”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老太太,李世伯那边儿,可是来了吗?”

  贾母那张慈眉善目的脸上见着欣喜之色,说道:“宝玉他老子已经过去相迎了。”

  而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嬷嬷,快步进入荣庆堂之中,抬眸看向贾珩,道:“老太太,二老爷和李家老爷来了。”

  贾珩道:“老太太,我去迎迎。”

  贾母点了点头,低声道:“珩哥儿去吧。”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