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923章

作者:林悦南兮

  待贾芸离去,谢再义重又拿起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头的攻城景象,此刻,大批汉军向着城头涌去。

  双方兵丁厮杀在一起。

  一直到午后时分,“铛铛…”之声响起,分明是京营开始鸣金收兵。

  关城之上被红夷大炮的炮火熏得黑不溜秋,下方更是不少残肢断臂,旗帜冒着黑烟。

  陈渊从城门楼后出来,看向一旁的高铖,道:“高都帅,京营先前收兵了。”

  高铖点了点头,心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红衣大炮炮火虽然猛烈,但并非不能抵挡。”

  魏王陈然道:“这只是京营的第一波攻城。”

  高铖道:“咱们先回官厅,一同用着午饭,再行叙话。”

  几人说话之间,下了青砖铺就的马道城墙,返回关城衙堂。

  待到落座下来,亲兵前去准备酒菜,几人品茗叙话,面上神色皆是凝重不已。

  这会儿,陈炜和高渤两人,从外间快步走进厅堂,说道:“粮秣已经准备好了,可保大军供应无缺。”

  高铖点了点头,道:“过两天,我要回剑阁,这边儿的战事就交给赵王和魏王两位主持了。”

  到了此刻,高铖也不指望能够扶持两位藩王打进神京,只是如何保住四川这一亩三分地,当是重中之重。

  陈渊容色微顿,面无表情,说道:“高兄去吧。”

  心头却是不由响起一阵冷笑。

  又是让他们顶在前面,就不怕再如保宁府城一样,再次落入汉军之手?

  不过葭萌关的确不能再失去了,否则整个巴蜀都将彻底失守,天下之大,也将再无他们立足之地。

  陈然沉静如水的面容上,同样现出一抹黯然之色。

  自从高仲平丧命京师之后,巴蜀局势彻底向着难以言说的崩坏局势出发,幸在蜀道关隘险阻,应能支撑住蜀地不失。

  高铖自是敏锐捕捉到两人脸色的微妙变化,说道:“我让二弟留下这里,帮大军筹措粮秣,以为大军军需所用。”

  这两人定是以为他要放弃葭萌关,但整个葭萌关是蜀地的东大门,不能再丢失在汉军手中。

  陈渊点了点头,道:“高二公子沈重干练,留下来筹措粮秣,确是最好不过。”

  魏王陈然粗眉之下,眸光闪了闪,心头若有所悟。

  至此,众人才知晓高铖并无跑路之念。

  就在三人各怀鬼胎之时,亲军将校送上酒菜,几人开始用将起来。

  待到午后时分,一个身披甲胄的中军小校,满身是血地进入厅堂之中,向着魏王陈然禀告道:“都帅,汉军再次攻城了。”

  此刻,大批汉军向着关城涌去,箭矢一如飞蝗,向着关城攒射,密密麻麻。

  汉军攻势猛烈,一如雷霆,似要向关城碾压,带着排山倒海的汹涌之势。

  京营汉军手持长刀,攀上一架云梯,登上巍峨城墙的城头,与城墙上的蜀军展开惨烈厮杀。

  “铛铛……”

  长刀相碰,火星四溅。

  旋即,就是兵刃破甲入肉之声,以及一声声惨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京营汉军这次显然被激起了血性,沿着一架架木质云梯攀上城头,将蜀军打得节节溃败。

  就在这时,下方轩敞无比的街道上,大批蜀军在高铖以及陈渊的率领下,向着城头驰援。

  幸在及时来援,在一阵手忙脚乱当中,高铖与陈渊将京营汉军赶了下去。

  直到傍晚时分,晚霞满天,京营汉军的攻势才如潮水退去一般,彻底退下。

  ……

  ……

  关城五里外,军帐之中

  灯火通明,向外不停透射着亮光,而军帐当中,众将人头攒动,人影憧憧。

  谢再义同样召集诸将讨论着发生在城头上的战事,军帐之中,气氛多少有些严肃。

  谢再义沉声道:“今日攻城,虽是试探,但诸部仍暴露不小的问题,有几次京营锐士已经打上城头,后半部兵马却衔接不上,以致占据的优势,却迟迟不能稳固下来,诸部这两天要引以为戒。”

  军帐之中,在场将校闻听此言,皆是拱手应是。

  谢再义问道:“红夷大炮炮弹还有几何?”

  这会儿,下方一个将校起得身来,抱拳回道:“国公,炮弹堪堪够将士一月所需。”

  谢再义皱了皱眉,眸光深深,不悦道:“一个月?”

  那将校面色一肃,皆是道:“因为道路不便,后续炮弹还在向上运输。”

  谢再义面色阴沉,不怒自威,沉声道:“等会儿,万万不能短了炮弹。”

  青年将校面色凛然,拱手应是。

  谢再义面色一肃,沉声道:“诸部今日多加警惕,以防蜀军趁夜劫营。”

  在场众将校闻听此言,纷纷抱拳称是。

  待众将出得军帐,谢再义面色肃然,起身来到点着油灯的书案之畔,拿过一方的信笺,开始书写起来,打算向京中的卫王禀告军情。

  随着谢再义封为三等国公,渐渐接触到大汉朝局之上的风波诡谲。

  如果没有贾珩压制文臣,武将的生存空间还会被压缩。

  待书写完信笺,将其装入信封,谢再义也不多言,而后和衣而睡,静等第二天的战事。

  ……

  ……

  西北之地,曲先卫

  准噶尔部的骑军大批涌入城中,接管了这座西北边陲的小城,城中的居民不少都是蒙古部族,因此倒也没有惊吓。

  巴图尔晖台吉进入城中,在汉军卫城衙门当中,正在召集一众将校议事。

  “曲先卫城尚小,又离我天山大本营路途尚远,留下兵马驻守,兵力少了容易再次为汉军攻破,留得多了,军需补给又不便。”巴图尔晖眉头紧锁,开口道。

  说白了,就是鸡肋,食之可惜,弃之无味。

  这也是金铉让汉军撤出卫城的缘由,丢下一块儿烫手山芋给巴图尔晖。

  噶尔丹道:“父汗,汉军纵然有了防备,但我大军得了一座卫城,以此为堡垒,进兵安定卫,也要便利许多。”

  巴图尔晖摇了摇头,朗声道:“没那么简单,汉军主力尚存,我军不论是分兵留守,还是倾巢而出,都要为汉军牵制。”

  噶尔丹闻言,面色默然,一时默然无语。

  巴图尔晖似是想了一会儿,吩咐说道:“来人,即刻派遣兵马攻下安定卫。”

  巴图尔晖台吉道:“阿勒泰,你率领一万兵马,前去攻打安定卫,务必拿下此卫城,打通东进之路。”

  阿勒泰起得身来,也不多言,就是向巴图尔晖抱了抱拳,应诺一声,然后出了厅堂,向着外间快步而去。

  巴图尔晖凝眸看向噶尔丹,说道:“纵然进兵不利,大不了,我准噶尔部返回天山,只要我部勇士不折损一兵一卒,将来还有踏足中原之时。”

  噶尔丹道:“只是来日没有这般汉廷内部生乱的良机了。”

  巴图尔晖沉吟片刻,说道:“汉廷幼主临朝,卫王大权独揽,内部生乱,或早或晚。”

  噶尔丹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

  随着时间过去,准噶尔部向安定卫城攻打,但并没有这么顺利。

  安定卫城之下——

  阿勒泰手下的兵马正在猛攻城池,而巍峨高立的城头之上,一面面黑红缎面的旗帜随风飘扬,而守城的汉军将校,面色凝重地看向准噶尔部的番兵。

  “咚咚……”

  鼓声密集如雷,震耳欲聋,却招来汉军的迎头痛击。

  “嗖嗖……”

  一根根黑色箭矢密如雨下,一时竟箭如飞蝗,铺天盖地。

  准噶尔部的勇士中箭下马,成批成批都倒在血泊之中,在地上发出连连闷哼之声。

  而马嘶之声,更是响彻整个战场。

  “撤,撤!”

  准噶尔部的兵马终究忍受不得这样惨烈的伤亡,主动选择后退。

  只留下一地狼藉。

  阿勒泰向着后方撤去,此刻人吼马嘶之声响起,周围将士从马上跌落,分明减员不少。

  阿勒泰高声说道:“桑格,即刻清点兵员。”

  这时,一个胡子拉碴的将校,开口应了一声,然后一挽缰绳,在手下将校士卒之列来回逡巡,呼喝着军卒,清点军卒数量。

  不大一会儿,伤亡清点出来,兵力损失大约在五六百众。

  阿勒泰面色难看,只觉心都在滴血。

  他准噶尔的勇士个顶个的都是宝贝,现在竟折损在这里,当真是令人痛心。

  阿勒泰道:“先行扎营,骑军来回警戒,以防汉军冲杀过来。”

  这会儿,一个骑军将校抱拳应是,而后准噶尔部的万余兵马开始扎营。

第1605章 甄晴:捷报,什么捷报?

  就在谢再义所部被陈渊等人阻却于葭萌关一线时,西北方面,汉军与准噶尔部的骑军,也在茫茫荒原之上展开厮杀。

  双方骑军在广袤的关外大漠,围绕军需辎重,渗透、穿刺、缠斗,可谓胜负难解。

  神京城,宁国府

  贾珩也见到了礼部尚书柳政,柳政坐在一张小几之畔,小几上放着的茶盅,正在冒着腾腾热气,其人风仪俨然,眉宇间满是儒雅气度。

  柳政年岁五十出头,头发灰白,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起身行了一礼,道:“老朽见过卫王。”

  贾珩面上现出温煦笑意,伸手相扶:“柳尚书请起。”

  这位昔日曾与陆理、韩癀等人参劾他的清流名臣,如今为了内阁阁臣之位,也开始向他低头了。

  柳政向贾珩道了一声谢,落座下来时,略微有些局促。

  贾珩问道:“柳老大人不在礼部主持部务,怎么有空到我这府上?”

  柳政道:“部务由两位侍郎操持,最近光宗皇帝的陵寝将要竣工,文武百官将至陵寝吊祭,卫王最近也准备一下。”

  贾珩整容敛色,道:“光宗皇帝停灵数月,是该入土为安了。”

  柳政点了点头,感慨道:“光宗皇帝刚刚继位不久,就突遭横祸,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贾珩附和道:“是啊,光宗皇帝天不假年,刚刚荣登大宝,正待振奋有为,却不想如此突遭横祸,的确让人扼腕叹息。”

  柳政默然片刻,转而开口道:“卫王,可否借一步说话?”

  贾珩暗道一声,柳政这是终于忍不住了。

  倒也没有拿腔拿调,而是伸手相邀柳政,说道:“柳尚书,书房叙话。”

  而后,两人一前一后进入书房之中,落座下来。

  柳政沉吟片刻,似在斟酌着言辞,道:“卫王,实不相瞒,老朽有事烦扰,小女在宫中多日,想要省亲归宁,但是宫中的太后娘娘,提及宫中自有法度,后妃不可随意出宫。”

  贾珩端起茶盅,拿盖碗轻轻拨弄了下茶沫,说道:“此事乃是内宫之制,柳老大人可前往宫中,与太后娘相请,求到我这府上,也不大应该吧。”

  柳政默然片刻,低声道:“太后娘娘她…其妹乃是卫王的侧妃,卫王能否经由侧妃,劝说太后娘娘,让小女出宫归宁,共序天伦。”

  贾珩道:“此事…我试试吧。”

  柳政今日过来,显然还有下文。

  果然,柳政沉吟片刻,斟酌着言辞道:“卫王,如今朝廷内阁五位阁臣,五缺其一,枢务繁忙,难免……”

  贾珩诧异了下,说道:“柳尚书莫非有意?”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