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620章

作者:林悦南兮

  此言一出,殿中的满清一众文武群臣,都看不约而同向这位三朝老臣,只是满达海的目光中见着一丝冷意。

  如果不是他三番五次撺掇摄政王发动征讨倭国、朝鲜之战,岂有如今糜烂局面?

  当然,范宪斗是三朝老臣,于满清有开国之功,也不好当面指责。

  范宪斗此刻本来不想回答,闻听多尔衮垂询,也只好硬着头皮,出得朝班。

  毕竟,当初就是范宪斗建言的出兵朝鲜,如今连同出兵倭国一样,都是先胜后败。

  当然,这里也不能全怪范宪斗。

  主要是前线将校用兵不力。

  范宪斗整理了下思绪,苍声说道:“如今天气已经转冷,汉兵应该不会再出兵攻我盛京,大概是等明年开春以后,用兵北进,彼时,汉廷京营大军自山海关出兵,与辽东水师夹攻一起,可形成钳形灭国之局。”

  多尔衮闻言,目中现出一抹惊疑不定之色。

  而殿中的女真一众王公大臣,乃是汉臣,闻言都是觉得,心神震惊莫名。

  这好端端的,我大清怎么就要亡国了?

  不过想了想,还真有可能!

  汉廷已然今非昔比,如今水路一旦取得胜利优势,势必再次发动大军,出塞发动灭国之战。

  殿中顿时陷入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

  真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

  多尔衮面色凝重,说道:“如今怎么说?”

  下方的一众朝臣,目光微顿,面面相觑。

  范宪斗道:“如先前所言,一来两路兵马夹攻,驱逐汉军水师下海,如今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汉军定然据城而守,且南方水师畏寒怕冷,正是我大清八旗精锐收复失地之时。”

  此言一出,殿中满清众文武大臣,面上现出认同之色。

  这就是智谋之士,见地深刻不说,分析的策略的确具有不低的可行性。

  “待明年开春,我大清准噶尔,和硕特三方共约兵马讨伐汉廷,汉廷势必震动,不会贸然出击辽东。”范宪斗苍声说道。

  多尔衮闻言,面色阴沉不定,思索着可行性。

  而殿中的满清王公大臣已经纷纷议论起来。

  这就是合纵连横,以分担汉廷的压力。

  多尔衮道:“先前,准噶尔与和硕特尚以部族尚在休养生息为由,并未兴兵响应我大清征讨倭国之举,明年可否会应允?”

  先前,女真不是没有联络过,只是两部也有自己的问题,刚刚吃了一场败仗,还在恢复元气,如今过去了差不多两年,的确多多少少恢复了许多。

  范宪斗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两部大汗不会不知,如果我大清灭于汉廷之手,接下来被剿灭的就是两部。”

  此言一出,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范先生说的是。”

  下方一众满清文武群臣,脸上也现出思索之色。

  的确,如今的大汉周边就三块儿边患,辽东、准噶尔与和硕特。

  辽东这块儿最硬的骨头一旦被大汉啃食一空,那么紧随其后,就是准噶尔与和硕特两部,也会被汉廷所灭。

  多尔衮道:“即刻派使者告知两部。”

  范宪斗道:“此外,汉廷的骑军已经具备出塞之能,先前的山海关之战,我大清八旗精锐,在正面冲锋之中,为汉廷精骑所败。”

  提及此事,多尔衮眉头紧皱,看向一旁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说道:“郑亲王,究竟怎么回事儿?”

  济尔哈朗面带惭色,声音低沉几许,高声说道:“回禀摄政王,领兵之小将,勇猛善战,我手下的人猝不及防,又是以少敌寡,这才为其所败。”

  多尔衮闻听此言,沉声说道:“汉廷如今也是人才辈出啊。”

  相比较之下,大清真是江河日下,青黄不接。

  可以说,如今的大清需要挽天倾了。

  范宪斗劝说道:“摄政王,现在不是感慨此事之时,我大清如今还当奋发有为,渡过此一劫啊。”

  多尔衮闻听此言,浓眉之下,目光坚定几许,说道:“范先生说的是,如今我大清已到生死存亡之时,为了不使爱新觉罗一族的基业付之流水,诸卿当奋进有为才是。”

  下方的众大臣,面上多是见着凝重、悲壮之色。

  待众臣出了显德殿,抬眸看去,只见漆黑如墨的天穹上,不知何时,铅墨色的乌云已经如黑城压了下来。

  范宪斗出了廊檐之下,身形踉跄了下,一旁的仆人连忙搀扶住。

  范宪斗抬头看向苍茫无垠的天穹,不多时,鹅毛大雪已经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天地之间,似又蒙上一层肃杀冷

  恍若为盛京城披上了一层重孝。

  范宪斗此念一起,心头就是一跳,连忙将这可怕的想法从脑海中驱逐一空。

第1367章 陈潇:……看来正中下怀?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崇平十八年的腊月寒冬——

  这一日,海州卫城

  河北提督康鸿一袭狐裘大氅,面容刚毅,落座在衙门之中的太师椅上,手里正在拿着一份簿册,凝神阅读着。

  下方不远处坐着贾芳,其人面容沉静,眉宇清峻,一副英武、骁果之相。

  康鸿两道犹如瘦松遒劲的浓眉之下,眸光闪了闪,凝眸看向那少年。

  暗道,其人气度和神韵,真是与那位卫国公颇有几分神似。

  康鸿提醒道:“天气倏然转冷,接下来,要谨防女真人趁大雪来偷袭。”

  贾芳正要开口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城门楼处传来“呜呜”的苍凉号角声,传遍了海州卫城,一时间就是震动了整个厅堂。

  不大一会儿,一个年轻小吏大步进入厅堂,拱手说道:“军门大人,女真人来了。”

  在时隔许久之后,女真人也派出了兵马,来到城池。

  康鸿霍然站起,目中现出一抹冷峭之意,轻声说道:“女真人又来了。”

  在先前,贾珩就已经下发军令,提醒康鸿注意女真方面的动向。

  贾芳炯炯虎目之中,目光锐利如剑,道:“康将军,一同去看看。”

  说着,两人快步行着,向着城门楼而去。

  此刻,放眼望去,只见茫茫无垠的雪原之上,旌旗遮天蔽日,刀枪闪耀,炽亮人眸,煞气腾腾。

  “女真人兵马不少。”

  “看着有五六万人。”一旁的贾芳开口道。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虽然在这几年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但女真人的战力的确不可小觑。

  而此刻,率兵前来的正是女真的阿济格,这位女真亲王已经率领近五万女真精锐,从辽阳前来。

  阿济格立身在一面被冻僵的动也不动的中军大纛之下,凝眸看向远处熟悉的海州卫城,眉头紧锁,冷声说道:“汉人,在冬天不知还能不能战?”

  女真八旗都是在冬天打猎惯了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而汉兵远道而来。

  但事实上,康鸿手下的这支兵马本为河北边军,也就无所谓不能抵抗严寒。

  阿济格身旁的副将,低声道:“王爷,我军先行扎营吧。”

  阿济格点了点头,道:“让诸位将校开始扎营。”

  而后,女真兵马开始在雪地里安营扎寨,一副不拿下海州卫,誓不罢休的架势。

  ……

  ……

  盖州卫城,卫衙后堂

  贾珩落座在厅堂中的一张梨花木椅子上,围着一方铜盆烤着火,此刻炉火熊熊,驱散着室内的寒冷。

  顾若清也已然换上了一袭狐裘大衣,那张南国吴娃越艳的精致脸蛋儿,并未因为北方天气寒冷,而变得龟裂,反而多了几许清冷、幽丽。

  陈潇秀眉蹙了蹙,柔声道:“这几天将士都冻伤了一些。”

  贾珩锋锐剑眉之下,目光锐利如剑,柔声问道:“潇潇,冬衣都给军中将校发放到位了吧。”

  陈潇点了点头,说道:“已经发放过去了。”

  贾珩想了想,说道:“酒肉以及取暖的石炭也要发放,供给给军士取暖所需,等会儿我去看看。”

  随着煤炭的持续开发,而以工部为主导的蜂窝煤也进入了军中和千家万户,现在各种小火炉已经相当普及。

  陈潇剑眉之下,清眸之中目光微动,柔声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凷兵朝鲜?”

  贾珩柔声道:“就在这几天吧,先看看女真的第一波来袭以后,海州卫那边儿可有消息?”

  陈潇轻轻摇了摇头,问道:“现在倒是没有传来军情。”

  这个时候,天气寒冷,信鸽也飞不动了,只能通过烽火台或者其他的六百里快马,传递军情。

  陈潇说道:“我这就派人去问问。”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潇潇。”

  不大一会儿,伴随着脚步声,顾若清轻轻提着一个食盒,大步进入厅堂,柔声说道:“天气有些冷,我熬了一些红枣糯米粥,你们等会儿吃一些。”

  陈潇笑意盈盈地近得前去,柔声说道:“这闻着就有一股稻谷的香气,师姐真是好手艺。”

  顾若清弯弯黛眉之下,莹莹如水的目光见着一丝不自然,说道:“我也是好几年都未曾下厨了。”

  陈潇轻声说道:“素手洗羹汤,师姐如今也算寻觅良人,从此不再飘泊了。”

  顾若清:“……”

  吃粥都堵不住你的嘴?

  说什么寻觅良人?顾若清忍不住用余光瞥了一眼那老神在在坐着的蟒服少年。

  贾珩在一旁接过顾若清手里的粥碗,道:“潇潇,少说两句罢,还是好好吃粥吧。”

  陈潇白了一眼那少年。

  暗道,就你没有资格说话,什么好事儿都让你一个人爽完了。

  顾若清弯弯秀眉之下,眸光抬起,静静看向那蟒服少年,问道:“攻打朝鲜,你准备何时启程?”

  贾珩剑眉挑了挑,道:“这次非我亲自带队不可,后续与朝鲜善后事宜,尚需我在场主持大局。”

  陈潇柔声道:“现在朝鲜也谈不上国破家亡,你打算如何收入治下?”

  贾珩柔声说道:“不可急于一时。”

  对民族意识的消解,是一个长久的工作,想要拿下朝鲜容易,后续的文化同化依然十分重要。

  灭其书籍文字,毁其衣冠,斩断文化血脉,最终实现中华帝国的一家亲。

  顾若清如丝柳妩媚的秀眉之下,那张白腻如雪、白璧无暇的玉容,现出若有所思之色,点了点头,倒也不多说其他。

  就在两人吃着稀粥之时,忽而从外间传来一个锦衣府卫的声音,道:“都督,海州卫急报。”

  贾珩放下粥碗,道:“潇潇,你在这儿等着,我现在去看看。”

  说话间,从那锦衣府卫手里接过军报,垂眸检视,面上渐渐凝重起来。

  看向那神色凝重的少年,陈潇柳眉挑起,轻声说道:“怎么了?”

  顾若清这边厢,也将一双关切、明亮的目光,投向那蟒服少年。

  贾珩轻声说道:“阿济格的主力自辽阳出兵,攻打海州卫城,河北提督康鸿派人递送了救援书信。”

  陈潇心神有些莫名,柔声说道:“女真果然在冬季进兵,那你可是要派援兵驰援?”

  贾珩眉头拧了拧,目光灼灼几许,低声说道:“援兵肯定是要派的,否则,纵然河北边军敢战,也抵挡不住女真持续不断地攻打。”

  陈潇眸光闪了闪,柔声问道:“那你打算以何人为将?”

  贾珩默然片刻,沉声道:“让韦彻派一万五千水师兵马驰援海州卫,务必挡住女真的反扑之势。”

  他还要去朝鲜,显然不大适合,而水溶与楚王,一个要留在此地坐镇,一个是天潢贵胄。

  不过这么一来,他派往朝鲜的兵马也就在近万左右,不过也够了。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