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贾珩剑眉倏扬,锐利如剑的目光中,现出一抹熟悉的温润,低声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能且行且看。”
陈潇无意识地轻哼一声,樱颗贝齿轻轻咬着粉唇,明眸也泛起丝丝缕缕的朦胧雾气。
这人现在都不打一声招呼的。
还真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过她这一路奔波相随,是得犒劳犒劳她才是。
贾珩这会儿,轻轻抱着陈潇丰腴款款的娇躯,剑眉时蹙时展,目中现出一丝欣然之色。
大战在即,可得闲暇放松,倒也是人生惬意之事。
……
……
金乌西落,玉兔东升。
翌日,天光大亮,深秋的道道细弱晨曦照耀在大地之上,营寨中的兵马已经开始动将起来。
贾珩一大早儿,召集江南水师的将校以及天津卫的军将,开始分派攻城任务。
“女真兵马目前猬集在三座城池当中,盖州城内大概两万六千余人,而熊岳城则是六千,永宁监城有兵四千。”贾珩指着悬挂在屏风上的一张山河舆图,声如金石,朗声道。
贾珩凝眸看向在场一众将校,说道:“这次,我军主要是攻打盖州城,而剩下两座城池以少量兵力牵制,韦提督,你率江南水师五万人围攻盖州城。”
韦彻拱手称是。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贾菱、贾菖、叶楷三将,率兵七千前往熊岳城,以红夷大炮牵制城中兵力,同时密切监视熊岳城城中军卒的动静。”
三将出列,朝着贾珩拱手称是。
贾珩而后,看向另外的天津卫左卫指挥安绍成,右卫指挥使毛顺,沉声道:“安将军,毛将军,你两人率领本部兵马,前往永宁监城,务必不使其派兵驰援盖州城。”
盖州卫城的城门楼下了一晚上的秋露,郁郁青青的黛瓦之上,露珠滚动,沿着檐角滴落而下。
一面面旗帜因沾了秋露,在晨风中摇晃不动。
遏必隆此刻身披一袭山字鱼鳞重甲,腰间横跨着一柄绣花的镔铁长刀,其人粗犷、魁梧面容,不怒自威,而宽大的下颌,蓄着如钢针一般的胡须。
“贝勒爷,汉军在城外拔除了二十处堡寨,今日兵马就要围拢城池。”一旁的副将参领,开口说道。
遏必隆目光咄咄而闪,似能穿过晨曦之间的烟云,落在那海面上的大批汉军船只上,感慨说道:“汉军这次重兵而来,来势汹汹啊。”
虽然不是倾国之兵,更像是一支劳师动众的偏师,但因为领兵之将是那位威震天下的卫国公,反而惮惧不减分毫。
那军将参领开口道:“汉军这次是冲着盛京来的。”
遏必隆冷哼一声,拔出腰间一把明晃晃的长刀,斩钉截铁说道:“冲我盛京而来?我大清尚有带甲之兵十万,对汉军何惧之有?”
说着,看向在场一众满清八旗军将,高声道:“待汉兵到来之时,我部绝不放过他们。”
遏必隆来到城头上,面色振奋,不停激励着周围的女真将校。
“咚咚……”
而伴随着鼓声如雨点一般密集落下,城门楼上的一架架牛皮鼓震动四野,大批汉军步卒扛着攻城器械,如一团团火焰渐渐及近盖州城。
贾珩已经将江南水师的指挥调度之权交给了韦彻,此刻,拿着手里的单筒望远镜,眺望着那城墙上正在飘扬的女真八旗旗帜,观察着布防态势。
陈潇点了点头,说道:“大军攻城了。”
贾珩眉头皱了皱,低声道:“攻城兵马五万,而城中大概两万余人,依托城墙,想要将城池攻破,也并不容易。”
这就是攻守双方的兵力配置。
此刻,大批汉军在离盖州城里许之地的高坡上,推出红夷大炮,列装在距离城池三里的地方,伴随着令旗挥动。
“轰……”
红夷大炮炮口现出大团弥漫的硝烟,而后,但见城墙被炸的坍塌一块儿,而城头上的女真旗丁从城墙上跌落。
数十门的红夷大炮,炮火密集,轰炸着城墙,一时间,气势蔚为壮观。
而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同样向着汉军的阵列炮轰还击。
大批士卒顶着城头的炮火,沿着云梯攀爬冲锋,偶有三五个军卒在城头上站稳脚跟,与围拢而来的女真兵丁厮杀在一起。
贾珩此刻手里拿着一根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头上的兵卒。
而城门楼上,同样顶着炮火硝烟指挥的遏必隆,也招呼着手下军卒,在城头上协守。
喊杀声一时间充斥了城头上下,似震动云霄。
大批军士扛着木质云梯,向着城头冲锋,从上方看去,宛如蚁附攻城。
此刻,一块块儿滚木礌石沿着云梯砸下,不少汉军军士发出一声声惨叫,旋即,从木质云梯之上,宛如下饺子般落下。
而另一边儿,熊岳城也发生类似的攻防之战,不过更多是炮声隆隆,并未见着大范围的蚁附攻城。
而此刻,遏必隆感受到下方的炮火,一时之间大为意外。
一场攻城战事自清晨至晌午,伴随着“铛铛”的鸣金之声,大批汉军如潮水一般退去。
而盖州城虽然残破不堪,但仍是岿然不动。
军帐之中,贾珩与一众将校商量破敌之策。
韦彻面带惭色,垂下头颅,抱拳说道:“卫国公,卑职指挥不力,还请卫国公降罪。”
江南水师的几十门炮铳,向着城头轰射,仍没有进展,不怪韦彻觉得惭愧。
当然,毕竟面对的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女真。
贾珩道:“今日攻城,不过先行试探,不必为一时进兵不利而过于沮丧。”
而后,看向其他的将校,说道:“红夷大炮持续轰炸,先削一削盖州城的气势,不急于攻城。”
不论是粮秣军需,还是辎重,汉军通过船只运输,并无粮草不继之事发生。
待宽慰了众将一番,各自下去用着午饭。
军帐之中,一时间只剩下陈潇与顾若清,两人看向那蟒服少年,如顾若清,目中已现出担忧之色。
陈潇行至近前,柔声说道:“你想要以盖州城,吸引女真的兵力?”
贾珩摇了摇头,说道:“单独凭这几万兵马,一时也破不了城,不过是静观其变罢了,潇潇,朝鲜那边儿怎么样?”
陈潇摇了摇头,说道:“这会儿没有情报传来,想来应是僵持不下。”
贾珩目光落在舆图之上,似穿透重重烟云,推演着女真的动向,说道:“女真方面两路作战,比我们焦虑。”
汉廷介入战事的时机其实刚刚好,如果王京未破,那阿济格与鳌拜等人定然草草打道回府,那单靠一支水师,也难以达到攻克盛京的目的。
朝鲜先打碎,后收纳囊中的战略,也就无从可施。
顾若清看向那拧眉思索的少年,目光闪了闪,心神莫名。
……
……
朝鲜,王京
正如贾珩所想,英亲王阿济格同样焦头烂额,正拿着一份军报。
这几天,虽然鳌拜在江原道打败朝鲜各道府的勤王联军,但如今的朝鲜,也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京畿道下方的地方郡县上,就有不少乡民义勇,开始组织起来,抵抗女真的八旗精锐兵丁。
这让阿济格一度设想的要将“清朝一体化”几乎成空。
或者说,以阿济格的心性和手腕,根本就不如岳讬、多铎等人灵活。
“王爷,盛京派了有旨意和书信。”
就在这时,一个身形健硕的侍卫进入殿中,拱手道。
阿济格道:“快去将人请进来。”
而不大一会儿,就见两个马弁,引着一个面白无须的内监进入厅堂。
“英亲王,这是摄政王的书信。”
阿济格迫不及待说道:“快拿过来让本王看看。”
那内监也不敢怠慢,将圣旨与书信递送过来,面上见着一丝欣喜之意。
阿济格接过圣旨,倏然展开,阅览而毕。
圣旨之上的文字,自然是表彰阿济格与鳌拜两人拿下朝鲜的国都王京,并给鳌拜加少保的官衔,而阿济格则是重复多罗郡王,算是与倭国的罪过,给予功过相抵。
之后就是多尔衮的书信,其上提及汉廷已经自海上出兵,攻打盖州,让阿济格尽快扫平朝鲜。
倒是没有提及分派兵丁,回师驰援的要求。
阿济格将手里书信放下,说道:“汉廷出兵了。”
下方的汉将祖泽润,面色谨肃,拱手禀告道:“王爷,如果汉廷大举来攻,我国内兵力不足,难以与其相抗。”
阿济格思量了下,吩咐说道:“明天就举行册封国君大典,而后降下诏书,让朝鲜诸道、府归顺,我大清只留少量兵丁驻扎朝鲜。”
这段时间,阿济格已经让前朝鲜议政桂嗣哲,拉起了一个草台班子,用筹建新的朝鲜王朝。
这有些类似于北宋末年,靖康耻之后,在女真人扶持之下,张邦昌成立的大楚政权。
而阿济格口中所谓的大清撤军,自然也是一种幌子,后续更多从幕后操控朝鲜国君和政局,通过一系列政策完成同化。
这就是范宪斗提出的平朝、纳朝之策。
第1360章 陈潇:师姐这是…闹别扭呢?
盖州卫
汉军与满清的攻防战事一直绵延了三天,在三天当中,汉军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
直到这一天,随着鼓声密集如雨点,汉军的冲锋重新发起,大批汉军士卒如潮水一般涌向盖州卫城。
正如贾珩所言,这次汉军加大了红夷大炮的炮铳投射,在炮声隆隆中,炮铳如雨点儿一般向着城头倾泻。
而女真八旗旗丁一下子,接受宛如疾风骤雨般的炮铳铳弹洗礼,顿时慌了手脚。
在守城中,险象环生,但这时候的八旗无愧精锐之名,在遏必隆率领亲卫的救火驰援下,都能转危为安。
贾珩此刻,手中举着单筒望远镜,眺望着盖州城,也暗暗摇头。
江南水师的战斗素质,比起这些年南征北战,已成百战精锐之师的京营,是大为不如的。
如果是京营,这几波下来,早已拿下盖州城,但江南水师怎么就差上一点儿。
就这一点儿,就是精锐与普通部队的区别。
一直到傍晚时分,日暮西沉,晚霞弥漫于西方天穹,而“铛铛”的鸣金声再次响起。
而道道夕阳晚霞照耀在盖州城上方,血腥猎猎之气四处弥漫。
一只只秃鹫盘旋飞舞,叼着双方阵亡将士的腐肉,在扑棱棱翅膀声中飞向天穹。
顾若清在一旁拧了拧秀眉,看向那蟒服少年,清眸中现出忧色,柔声说道:“今日,城池又未破。”
不仅是盖州城未破,其他如熊岳城、永宁监城也并未被攻破,顾若清此刻作为贾珩的“新欢”,难免关心则乱。
贾珩轻声道:“急什么?胜负可一日而计,逢大事,必先静气。”
顾若清闻言,美眸莹润,看向那眉锋峻刻的少年,一时间也有些痴痴之意。
如果是旁人说这话,就缺乏多少说服力,但是贾珩在说,自然也多了几许说服力。
或者说,贾珩与顾若清的结缘,本身就是完美符合了“优质大龄剩女”顾若清的完美期待。
毕竟,论同年龄段的成就,贾珩年少有为,地表最强。
贾珩放下单筒望远镜,笃定说道:“女真兵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这几天的炮铳轰炸,虽然消耗了不少弹药,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盖州城都被削平了两尺,城中的女真兵丁可想而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毋庸置疑,伤亡惨重。
贾珩此刻与一众军将返回军帐,此刻,众将校已经等候在帐篷中,等待议事。
“见过卫国公。”在场一众将校纷纷拱手说道。
贾珩道:“诸位将军免礼,这次主要是商讨攻破盖州城的进兵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