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413章

作者:林悦南兮

  正如贾珩所料,不管是下面执行上急功近利,还是有意念歪了经,但地方上的确是陆续出现了不少混乱。

  而随着时间过去,这样的事情势必层出不穷。

  崇平帝两道瘦松眉下,沉静目光微动几许,想了想,沉吟片刻,低声说道:“来人,摆驾含元殿。”

  此刻,大明宫,含元殿中,诸位衣青带紫,手持象牙玉笏的大臣济济一堂,六部九卿、内阁军机各依班次而立。

  只听得一把内监的尖锐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旋即,崇平帝在几个内监的簇拥下,来到御座之上落座下来。

  “微臣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庄严、肃穆的殿中,山呼万岁之声响起,一时间,声震屋瓦,回响不绝。

  “诸卿平身。”崇平帝轻轻唤了一声,瘦松眉之下,那双沉静、明媚的目光逡巡过下方的一众群臣。

  而后,殿中诸臣纷纷起身道谢。

  崇平帝问道:“山东巡抚递上的奏疏,诸位都看到了。”

  这时,内阁首辅韩癀手持象牙玉笏,出得朝班,朗声说道:“圣上,山东田亩清丈如火如荼,但曲阜之地,乃是朝廷优待孔衍圣公的田亩,朝廷不可妄行加税,以寒天下士人之心。”

  崇平帝眉头皱了皱眉,说道:“衍圣公孔家有多少田宅?朕记得不是仅仅曲阜一县,其他地方府县呢?”

  韩癀拱手道:“圣上恕罪,此臣所不知。”

  这时,齐昆沉吟片刻,朗声道:“回圣上,除曲阜之外,在武定、东昌,兖州等府县,也有大量置备田亩,这些都不在朝廷蠲免之列,山东巡抚赵启也有禀奏。”

  崇平帝点了点头,沉吟说道:“既不在朝廷优恤之列,这些田亩当有所清丈才是。”

  “圣上,据赵启所言,孔家之人都有阻挠。”这时,左都御史许庐出得朝班,拱手说道。

  山东巡抚赵启原本是派遣了巡抚衙门的吏员,前往府县,清丈田亩,但却遭到了孔家子弟的阻挠。

  赵启本来想要以此推行新政,谋求入阁,并未给孔家遮掩,而是着御史弹劾之后,如实奏禀。

  这时,下方的吏部尚书姚舆,朗声说道:“圣上,我朝优待孔家,不可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啊。”

  崇平帝问道:“内阁怎么说?”

  内阁首辅韩癀面色肃然,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以为还是向山东方面行文,督促山东府县还有孔家,配合朝廷国策施行,此外微臣也会写信给孔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朝廷新政关乎国策方略,如果人人都如孔家一般,天下大政,何以为继?”崇平帝面色阴沉,几是训斥说道。

  韩癀心头一凛,清声说道:“圣上,先前山东大旱,孔家支持了藩司数十万石粮食,以赈济灾民,微臣以为地方府县清丈田亩与孔家子弟生出龃龉,孔家家主断不知情。”

  此刻,吏部尚书姚舆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圣上,孔家德高望重,又为天下读书人的道德表率,纵然子弟真的有兼并粮田之事发生,想来孔家家主浑然不知,微臣以后还是当循循善诱,不宜薄待至圣先贤之后,寒凉天下士人之心。”

  崇平帝面色默然,温声说道:“内阁拟旨,传旨给孔家,询问孔家之事,督促其在清丈田亩一事上,不可阻碍朝廷新政施行。”

  韩癀面色微顿,就在下首拱手称是。

  而这会儿,崇平帝容色淡漠,抬眸看向内阁军机,轻声说道:“军机处,先前清查军屯之事,进展如何?”

  施杰沉吟片刻,朗声说道:“圣上,兵部正在派员点查诸省的军屯田亩,相关账册,待汇总成册以后,就可拣选干吏南下。”

  崇平帝面色微顿,低声说道:“上次贾子钰递送奏疏,提及全国军屯诸事,可改由军机处司员赴地方巡视、点查,朕以为可行,军机处照此办理。”

  施杰拱手称是。

  崇平帝沉声道:“戴权,楚王到了何处?”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心头就是一惊。

  这时,戴权出班奏道:“回禀圣上,楚王已经接了圣旨,此刻正在快马加鞭,向京城进发。”

  楚王在福州收到传召的圣旨,就是昼夜兼程,快马加鞭,向着神京而来。

  崇平帝道:“派人再催催。”

  戴权在下方拱手称是,而不远处军机朝班中站立的魏王,眉头紧皱,目光担忧不胜。

  ……

  ……

  时光匆匆,如水而逝,不知不觉就又是十多天时间过去。

  贾珩所在的大批船队经商丘、过开封,直抵洛阳城。

  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两岸一望无垠的翠绿田野上,一个个稚龄儿童,手持风筝线,一路欢快奔跑地放着风筝。

  在田野中不时播撒着欢快如银铃一样的笑声。

  贾珩立身在船头,眺望着远处碧浪滚滚的田野,面容上不由现出几许神往之色。

  这些年的确是疲于奔命,身居庙堂,往来江湖之间,这种平常简单的快乐,都有些体会不到了。

  陈潇柳眉挑了挑,狭长的清眸眸光现出一丝玩味之色,说道:“怎么了,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贾珩:“……”

  说着,转头看向一旁眉眼英丽、明媚的少女,低声道:“怎么又作此不吉之言?”

  陈潇面色沉静,冷哼一声,轻声说道:“等你到了京城,如再不知收敛,那有一天作此临终之言,倒也不足为奇。”

  真要让那宫里察觉了,逃都没地方逃,虽说希望他与宫里那位反目,但现在的准备显然还不够充分。

  贾珩神色微顿,低声问道:“等到了京城以后,肯定不如以往那般随意了。”

  现在也就潇潇敢这么劝劝他。

  贾珩伸手搂过陈潇的肩头,低声说道:“潇潇,好了,到了京城,我肯定听你的。”

  陈潇冷哼一声道:“但愿你说到做到。”

  贾珩拉过丽人的素手,温声道:“嗯,说到做到。”

  陈潇脸上却现出一抹不信,低声道:“听其言,观其行。”

  河南,洛阳城

  河南知府孟锦文以及河南府卫都指挥使周栋等将校,纷纷出城相迎,此刻抬眸远眺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面。

  “船队来了。”

  随着一个骑马的差役,打马而来,脸上满是笑意,汗珠在日光照耀下,显得胖乎乎的脸庞油光闪烁。

  河南知府心下稍稍松了一口气,高声说道:“诸位,随本官一同迎候上去。”

  这次不仅有那位卫国公,还有皇后娘娘亲自前来。

  不大一会儿,高有数层的楼船逐渐抵近渡口,旗帜如林,遮天蔽日。

  一队锦衣缇骑自远处飞奔而来,策马扬鞭,灰尘四起,警戒四周。

  贾珩此刻立身在船上,抬眸看向远处的人山人海,低声说道:“到了,一块儿下去。”

  这一路肯定要歇歇脚,补充一下水源和果蔬,船队上这么大的人员消耗。

  船队接近渡口,贾珩在锦衣府卫的簇拥下,来到一众河南官员之前。

  “下官见过卫国公。”河南知府孟锦文朝那少年,拱手说道。

  贾珩温声道:“孟大人,快快请起。”

  这会儿,河南卫指挥使周栋,面色现出激动之意,抱拳见礼说道:“节帅。”

  这位河南卫指挥使是当初随同京营大军前往中原平乱的将校,后来因功升迁为一卫指挥使,也算是贾珩的旧部。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周指挥使,都起来吧,进城,皇后娘娘和咸宁公主一会儿至行宫。”

  众人也知道,一国之母也不可能太过抛头露面,等会儿要在府卫的护持下前往洛阳的行宫。

  贾珩说话之间,在孟锦文的相陪下,进入河南府衙。

第1217章 宋妍:原来是听错了(求月票!)

  河南府,洛阳

  贾珩进入河南府衙,问道:“孟知府,新政在整个河南府的推广如何?”

  孟锦文沉吟片刻,说道:“卫国公,府衙诸般新政事务,有条不紊,不仅是河南府,在省内诸多府县,清丈田亩,皆是顺利进行。”

  其实在权贵云集的洛阳周边,还是出了一些波折。

  不过在史鼎亲自过问以后,洛阳城中的权贵也忌惮着朝廷中崇平帝的怒火,遂选择主动配合朝廷新政。

  于是造就了大汉新政示范先行区。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河南算是先行新政的省域,如今诸省也在进行新政,我意在向朝廷上疏,从河南官吏中拣选能臣干吏,前往其他省府推广新政,孟大人觉得如何?”

  所谓官员支援,既然其他地方没有大批合格的官吏推行新政,那么将闲置的官员借调出去,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孟锦文道:“卫国公之言,下官以为可行,如今新政在省内已经大举,府县官员颇有老于此道者。”

  贾珩颔首说道:“朝廷也不会白用相关吏员,叙功考绩,优先晋升。”

  孟锦文心头一热,问道:“不知此事,中丞大人可曾知晓?”

  贾珩道:“船只途径开封之时,曾与史侯提及过此事,史侯欣然应允,待事后,我会向朝廷上疏,细言此事。”

  说来,史鼎也在河南两年了,或许也到了回京之时。

  从天子召楚王入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这军机处只怕还要扩人。

  孟锦文说道:“如此,那就是十拿九稳了。”

  以眼前少年的圣眷和功绩,无疑可以在朝廷中促成此事。

  贾珩抬眸看向面容儒雅的孟锦文,低声说道:“孟大人在河南府也有几年了罢?如果有意调任其他地域为藩司,也当为社稷分忧才是。”

  孟锦文闻言,心头又惊又喜,朗声说道:“卫国公,下官沉沦下吏多年,常悲苦自身志向不得伸展。”

  贾珩朗声说道:“朝廷为广举新政,以新政选拔阁臣,如今正是有志之士奋发于内,粉身碎骨以报社稷之时。”

  毫无疑问,随着新政推行,地方的藩臬诸司,定然会有不少官员缺额,而这就是孟锦文的机会。

  孟锦文高声应是。

  贾珩又与孟锦文闲叙了一会儿话,而后也不多留,重新返回晋阳在洛阳的宅邸。

  此刻,晋阳长公主在洛阳的一座宅邸,修建的轩峻壮丽,巍峨高大,前后几重进院子,院墙高立。

  后院厢房之中,李婵月、宋妍两人落座在一起叙话。

  不大一会儿,见那少年缓步过来,李婵月俏丽玉颜上满是欣喜之色,语气雀跃说道:“小贾先生,刚刚见过河南府的官员了?”

  贾珩点了点头,笑道:“见过了,你潇潇姐和咸宁姐姐呢?”

  “陪着舅母到行宫去了。”李婵月柔声道。

  贾珩近前,拉过李婵月的素手,温声说道:“这会天快晌午了,一块儿吃点午饭吧,妍儿,你也过来。”

  宋妍:?“???”

  然而,还未反应过来,却觉得自家素手已被那少年顺手牵着,少女玉颊通红如霞,芳心不由生出一股羞急之意,低声道:“珩大哥。”

  婵月姐姐还在这儿呢,怎么就冒冒失失牵着她的手。

  贾珩似察觉出少女的害羞,轻声道:“婵月也不是外人,你们两个平常不是性情相投,起居同寝,倒也不用避讳她的。”

  毕竟是被自己盖过章的小姑娘,他这边儿已经默认是他的人了。

  话说,无法经历甜妞儿的闺阁少女时代,碰到青春风暴版的宋皇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了遗憾。

  李婵月弯弯柳叶细眉下,晶然明眸秋波盈盈,满是依恋之色,说道:“小贾先生,我饿了,咱们一块儿吃饭吧。”

  贾珩轻轻应了一声,然后与几个人落座下来。

  不大一会儿,李婵月吩咐着丫鬟递送上一碟碟菜肴,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

  宋妍犹如远山的黛眉之下,那清冽、明亮如宋皇后的眸子,似有烟波涟漪圈圈生出,柔声道:“珩大哥,过了洛阳,马上就到了关中了。”

  对出身名门望族的少女而言,当初的亲昵以及…已经是夫妻之间才能做的事儿,到了京城,或许与贾珩的婚事也就能定下来。

  贾珩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是啊,这会儿正是三月,风和日丽,这一路上,景色倒是好看许多。”

  说着说着,就进入了崇平十七年的三月中旬,时光真是过得飞快。

  而后,贾珩与李婵月一同用着饭菜,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儿鸡肉,放在小郡主的米碗里,说道:“婵月多吃一点儿,长的快一些。”

  李婵月闻言,轻轻应了一声,清丽玉颊羞红如霞。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