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361章

作者:林悦南兮

  甄兰看向湘云,心头暗笑不已。

  宝钗强自笑了笑,丰润、白腻恍若梨花花瓣的脸蛋儿上不见一丝血色,柔声道:“我没事儿的,那位乐安郡主陪着珩大哥出生入死,原也该先赐婚的。”

  说到最后,少女再难忍住心头的悲伤,声音已有几许哽咽。

  她终究是商贾之女,当初小选就被嫌弃,现在自然是紧着那些天潢贵胄和宗室之女的,她原也不配的。

  可以说,此刻的宝钗已经彻底破防。

  黛玉见此,柳叶细眉下,粲然星眸中现出一许同情,轻轻拉过宝钗的素手,道:“宝姐姐,等珩大哥……”

  宝钗玉容苍白而无血色,贝齿咬着粉唇,柔声说道:“颦儿,我今个儿身子不大舒服,有些失陪了。”

  这会儿宝琴、莺儿见状,也搀扶着宝钗,向里厢走去。

  就在诸金钗面上皆为这一幕动容之时。

  忽而这时,外间一个嬷嬷跑到门口说道:“大爷回来了。”

  经过几天的赶路,终于在除夕的前一天,贾珩与李婵月返回金陵宁国府。

  原本走到帘子旁的宝钗,娇躯轻轻一颤,那双水润杏眸中的泪花再也按捺不住,夺眶而出。

  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委屈。

  宝琴秀眉蹙起,丰腻的脸蛋儿上有些气鼓鼓,轻声说道:“宝姐姐,回房吧,咱们不等那个负心薄幸的。”

  黛玉清声道:“宝姐姐,先回去歇着,他不说个明白,这事儿不能让他过去。”

  纵然那位是宗室之女,可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毕竟是曾经被贾珩左拥右抱过,此刻黛玉心底也难免生出几许恻然。

  纵然那乐安郡主陪着珩大哥出生入死,可宝姐姐也是陪着他自微末而起,原本是答应过的。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宝钗娇躯一震,这会儿又被宝琴拽着胳膊向里厢而去。

  凤姐远远看着这一幕,轻轻叹了一口气。

  甄兰静静看着这一幕,秀眉蹙了蹙,明眸中现出几许好奇之色。

  以色侍人者,色衰则爱弛。

  这才哪到哪儿?

  等再过十年看看!

  什么钗黛,云琴,总有被他玩腻的一天,这些只有美貌,内在乏乏的女人,都会被他渐渐冷落,而她甄兰才是他形影不离的结发妻子。

  而一旁的甄溪,弯弯秀眉挑起,灵气如溪的明眸中现出一抹担忧之色。

  珩大哥他究竟怎么回事儿啊?

  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因为贾珩先前所请奏疏,是指在西北之战后,贾珩请求赐婚雅若时,在崇平帝跟前提起。

  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不停往后搁置宝钗这位“相识于微末”的女孩儿,尤其是当事人宝钗耳朵里,就是贾珩……画饼。

  众人正在心思各异之时,贾珩也与李婵月来到宁国府,进入厅堂中,见着有些沉默的厅堂,心头诧异不已。

  凤姐那张瓜子脸蛋儿笑意烂漫,美眸之中的思念几乎要流溢出来,裙裳下的双腿不由并拢几分,行至近前,笑道:“珩兄弟回来了,郡主也来了。”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回来了,凤嫂子和家中姊妹可好?”

  “都好着呢。”凤姐笑道。

  贾珩说话间,将身上的披风解下,递给一旁迎上来的晴雯,转眸看向黛玉以及湘云笑道:“大家都在。”

  而李婵月也对凤姐说了一声“凤嫂子”,那双藏星蕴月的眸子,掠向在场众金钗。

  这会儿湘云也没有如往常一样扑到贾珩怀里,轻声说道:“珩哥哥,刚刚大家说邸报上,宫中赐婚给你了。”

  贾珩这一路陪着李婵月赶路,还真不知崇平帝已经降了诏旨,问道:“赐婚?薛妹妹?”

  可他刚刚写完奏疏,还没有递送至京,这赐婚从何谈起?

  对了,先前似乎与崇平帝稍稍提及过宝钗,或许崇平帝如此贴心?

  厅堂中的众金钗面面相觑。

  而凤姐脸上笼起一抹诧异,声音娇俏说道:“珩兄弟还不知道?”

  看来,这事儿另有隐情?

  探春解释说道:“珩哥哥,那位乐安郡主随着珩哥哥南征北战,宫中这次赐婚了那位萧姐姐。”

  贾珩面色怔了下,皱眉道:“这次不是薛妹妹?”

  怎么是潇潇?是了,崇平帝先前就知潇潇跟他情投意合,这次得了机会,所以就给她赐婚?

  那宝钗,岂不是又错过了?

  诸金钗:“……”

  不带这样了,往人伤口上撒盐是吧?

  黛玉罥烟眉下的星眸闪了闪,妍丽娇小的玉容上有些失神,幽幽说道:“果然话本常言,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贾珩:“……”

  贾珩行至近前,拉过黛玉的素手,温声道:“林妹妹,我真不知道,这次原是为薛妹妹求婚,我这奏疏在杭州府都写好了,还在身上带上呢,准备今个儿就递送过去,这宫里也不知为何,就赐婚了。”

  当然,潇潇跟着他这般辛苦奔波,纵是赐婚也没有什么。

  可是,终究有些措手不及。

  眼瞧自家男人都快要千夫所指,李婵月柔声道:“林妹妹,小贾先生的确不知道,如果给潇潇姐求婚,我和咸宁表姐不会不知道的,先前都没有说过这事儿。”

  这会儿,黛玉玉颜微诧,倒也抿了抿粉唇,星眸眸光中见起讶异,说道:“珩大哥,那这究竟怎么回事儿?”

  她就说珩大哥答应过宝姐姐的事儿,也不该……

  贾珩轻声说道:“奏疏已经写明了求婚之事,不仅是薛妹妹,还有林妹妹,这次看能不能一起求婚,纵然不能一起赐婚,下次也预先可说。”

  只能说这件事儿,的确是命运捉弄。

  否则,他答应过宝钗的事儿,不可能不兑现。

  其实经此一事,真的有侧妃之时,也就不会有其他人心头泛嘀咕了。

  毕竟宝钗也是经受了这么多波折。

  凤姐柳眉之下的丹凤眼眨了眨,轻笑道:“那看来真是误会了,宫里赐婚了乐安郡主,定是看着宗室之女在珩兄弟跟前儿,这不赐婚也大不成体统,那薛妹妹就再等等?我上次瞧着那位乐安郡主,年岁好像快二十了吧。”

  李纨温婉玉容上现出几许恍然,目光莹润看向那少年,心头暗暗思忖。

  他虽然…胡闹了一些,但断不会答应了宝丫头,又转过来不作数。

  看来此事的确是宝丫头时运不济。

  李婵月柔声说道:“看来是宫里觉得潇潇姐与小贾先生情投意合,就先紧着潇潇姐赐婚了。”

  这事儿也没什么吧?先赐婚、后赐婚不都是一样?再说潇潇姐随小贾先生东奔西跑的。

  此刻,惜春、甄溪、纹绮皆是看向那少年,面上神色各异。

  贾珩问道:“薛妹妹呢?”

  探春英媚玉颜上,神色略有几许复杂,轻声道:“珩哥哥,宝姐姐和琴姐姐回屋里了。”

  甄兰抬眸看向那少年,柳叶细眉之下的清眸闪了闪,心头就有几许感慨。

  这次是要求婚钗黛的吗?

  哼,等将来会有腻了的一天。

  贾珩点了点头,道:“我过去看看。”

  宝钗这次的确是受了委屈,上次记得就小病了一场,当然上次他没有承诺这般具体,但先前既然给宝钗说过,肯定是要兑现的。

  主要是宝钗经过几次,脸面也折损了一些,如果不是一众年轻姑娘不计较那些,只怕在一些婆子眼里都成了笑柄。

  这……

  贾珩不再思量其他,出了厅堂,前往宝钗所居院落,去寻宝钗。

  此刻,庭院之中,宝钗所在的厢房,内里暖香宜人。

  宝钗趴在里厢的床榻上,再也忍不住,拿着手帕哽咽啜泣,翠羽秀眉之下,水润杏眸泪光点点。

  她当初说着不要名分的,为何就成了她惦念名分,她跟着他这二年,原也不是为了名分的。

  宝琴在一旁坐着,轻轻抚着宝钗的后背,轻声说道:“姐姐,好了,别哭了。”

  自从小时候,就没有见过堂姐这般伤心过,珩大哥做的也太过分了。

  这都几次了?姐姐次次期待都落空。

  莺儿看着这一幕,脸上也有些戚戚然。

  “大爷来了。”

  就在这时,宝钗的另一个丫鬟文杏,从不远处过来,对着屋里的薛家姐妹说道。

  宝钗闻言,如遭雷殛,娇躯一僵,抖动的双肩渐渐停下,止了哭泣之声,擦了擦眼泪。

  不管如何,她不能让他见着眼泪。

  贾珩绕过一架竹木芙蓉屏风,进入里厢,看向那床榻上的少女,问道:“薛妹妹。”

  宝琴起得身来,小胖妞抬起螓首看向那少年,轻声道:“珩大哥。”

  方才有些凶巴巴的瓷娃娃,此刻却不敢说什么,只是没有笑容。

  贾珩轻声说道:“琴妹妹,我和你姐姐单独说两句话。”

  宝琴怔了下,看了一眼宝钗,出得里厢。

  待宝琴离去,贾珩来到床榻上坐下,拉过脸上泪痕犹在的少女,轻声说道:“我说我也是刚刚知道宫中赐婚一事,薛妹妹信吗?”

  宝钗翠羽秀眉之下,水润杏眸波光闪了闪,低声道:“珩大哥。”

  贾珩拉过少女的手,将奏疏放在少女的手中,温声道:“这次是宫里自己赐婚,否则,我奏疏都写好了,正要递送上去呢,谁知道出了这桩事。”

  宝钗闻言,呆若木鸡,垂眸看向手里的奏疏。

  奏疏自然不是作假,所以,这究竟是在怎么一回事儿?

  贾珩叹了一口气,说道:“要从当初西北之战说起,当时我求婚雅若,顺势提及乐安郡主一事,然后才与圣上说封无可封,以赐婚诰命,算是封妻荫子以酬功,但没有想到,这次回来,中间皇后娘娘遇刺的事儿耽搁了一番,奏疏未曾递出,宫中已经将赐婚的诏旨降下。”

  宝钗听闻此言,已是樱唇颤抖,说不出话来。

  贾珩道:“不过还是修改一番,递送过去,言明此事,再为你请封诰命就是了。”

  “别。”宝钗闻言,雪腻玉容微微一变,连忙劝说道:“珩大哥,宫中刚刚赐婚,珩大哥又提及此事,宫里不定怎么想。”

  贾珩看向少女,轻声道:“该递还是得递的,不过这次是密疏,不然下次又不知赐婚到谁身上,又让薛妹妹白等了。”

  宝钗:“……”

  贾珩将奏疏放在一旁,看向梨花带雨的丽人,轻声说道:“薛妹妹怎么哭了。”

  宝钗脸颊滚烫,分明心头一时羞臊难当,颤声道:“珩大哥,我……”

  因为名分的事儿,一出又一出风波,好像只她事多一样,她真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贾珩看向宝钗,轻轻揩拭着那丰润、白腻脸蛋儿之上垂挂的泪珠,温声说道:“薛妹妹放心,薛妹妹没名没分地跟我好几年,不会委屈你的。”

  “珩大哥。”宝钗闻言,只觉鼻头一酸,杏眸珠泪滚滚,将螓首埋入贾珩怀里。

  贾珩搂过宝钗的肩头,轻声道:“薛妹妹,当初咱们最早认识,我怎么会忘记薛妹妹的事儿呢。”

第1180章 崇平帝:母后,且慢!

  金陵,宁国府

  厢房之中,里间帷幔以金钩挂起的床榻上,冬日午后道道温煦的日光照耀在高几摆设上。

  贾珩抚着宝钗的肩头,低声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再求婚的可能。”

  其实,他南下之功不仅是收复台湾,还有督导新政之功,前者是军爵晋升,后者是加官。

  如果崇平帝加官以赠,他再顺势请求赐婚钗黛,倒也算是顺理成章。

  至于潇潇,陪着他从西北到海上,出生入死,风餐露宿,其实崇平帝的赐婚,并无不妥。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