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280章

作者:林悦南兮

  秦可卿点了点头,将螓首靠进贾珩怀里,怅然道:“夫君,生了个女孩儿。”

  说到最后,丽人神色也有几许怅然之意。

  贾珩轻笑道:“你看你,女孩儿怎么了?我就喜欢女孩儿,咱们还年轻,将来又不是不能生了。”

  秦可卿闻言,艳丽脸颊现出一抹羞喜之色,轻柔的声音却蕴含着一股坚定,说道:“夫君,我一定给夫君生个男孩儿的。”

  见着容颜萌软的少女,贾珩亲了一口丽人的脸蛋,轻笑道:“女孩儿,我就挺喜欢的。”

  秦可卿“嗯”了一声,伸手捉住贾珩的手,羞道:“夫君,我刚刚生了孩子,服侍你不便,你等会儿去三姐儿那边儿吧,也省的孩子晚上吵闹。”

  刚生了孩子的丽人,肯定是要与孩子在一块儿的。

  贾珩只得讪讪收回柔软流溢的手,说道:“嗯,这几天趁着有时间,纳三姐过门儿吧,也不能一直拖下去了。”

  秦可卿柔声道:“夫君,还有二姐,年岁也不小了,也不能一直拖着了。”

  尤二姐在府上眼巴巴地求着,那点儿心思其实整个宁荣两府都知道。

  贾珩道:“那个再看看吧。”

  贾珩与秦可卿温存了一会儿,又来到里厢看了看自家女儿,逗弄了小家伙一会儿,然后离了后院厢房,来到尤三姐所在院落。

  厢房之中,尤三姐此刻正坐在梳妆台前,伸出一只纤纤素手,对着铜镜取着发髻间的珠钗首饰,那张明艳、娇媚如花瓣的脸蛋儿上,笑意弥漫,目中莹光微动。

  尤二姐柔声道:“三妹,你说大爷这次回来,在家会待多久?”

  尤三姐声音娇俏说道:“秦姐姐正在坐月子,怎么也要多待一些时日吧。”

  尤二姐道:“大爷这几年,这天下不是这边儿有事儿,就是那边儿有事儿,珩大爷南征北战的,拢共在家的日子也没有多少。”

  尤三姐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总有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时候,再说平时相处的日子也不少。”

  说着,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尤二姐,道:“姐姐与我进府也有快三年了,仔细想来,大爷与姐姐说话拢共也没有几句吧。”

  尤二姐脸颊微红,转过螓首,嗔道:“妹妹。”

  如果不是心属那人,她早就嫁人了。

  “奶奶,珩大爷来了。”就在两姐妹说笑时,一个衣衫明丽的丫鬟进入厅堂,欣喜说道。

  尤二姐玉颊微红,文静、温宁的眉眼间满是柔弱之气,低声道:“三姐儿,珩大爷来了,我先走了。”

  “唉,你急着走什么?正好我给大爷介绍介绍你呢。”尤三姐近前,一下子拉住尤二姐的胳膊,轻声嬉笑说道。

  尤二姐芳心羞臊不已,娇俏说道:“三妹,别闹了。”

  尤三姐柔声道:“刚才还说平常没有说话的机会呢,人来了,你又走了。”

  就在这时,贾珩已进入正屋厅堂,快步向那姿容艳冶的少女走去。

  尤三姐欣喜迎上去,说道:“大爷,你过来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我这妆容、头面都卸了。”

  贾珩笑了笑,说道:“过来看看你,去了不更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嗯,二姐儿也在啊。”

  “珩大爷,我过来找三妹说说话,这就走。”尤二姐艳丽脸颊红若烟霞,起身欲走,却被尤三姐再次拉住胳膊,说道:“二姐说对大爷在西北打仗的事儿颇为好奇,一直就想问问大爷。”

  贾珩坐将下来,凝眸看向眉眼之间满是羞意浮动的尤二姐,说道:“二姐儿想问我什么?”

  尤二姐定了定心神,问道:“珩大爷收复关西七卫,听说深入大漠到了哈密城,夺下了城池?”

  “二姐儿,你唤我珩大哥就好了。”贾珩提起一旁的茶壶,给自己斟了一杯茶,随着热气腾腾而升,鲜嫩茶叶一片片浮将起来,一股宁神定意的清香浮于鼻端,让人心旷神怡。

  贾珩道:“当初领着一万人,穿越茫茫大漠,来到哈密城之下,城中的准噶尔部兵马毫无防备,就为大军所克。”

  说着,简单叙说了一下前往大漠的事儿。

  尤二姐眸光亮晶晶,粉唇轻启,说道:“大爷,那这一路上,长途行军,大军吃什么喝什么啊。”

  贾珩轻笑道:“带了一些干粮和一些水,还有一些青稞酒,幸在赶到哈密城时,城中守军并未有所防备,为我汉军一鼓作气拿下。”

  尤三姐目光现出憧憬,说道:“这听起来,倒是颇为惊险。”

  毕竟是著述过《隋唐演义》话本,少女倒是能体会到行军打仗之时,那种长途奔袭的不易。

  尤二姐美眸莹润如水,轻声说道:“大爷这年前没有战事了吧。”

  贾珩轻声说道:“应该是没有了,不过南方还有一点儿政事手尾,可能还要南下一趟。”

  尤二姐说道:“珩大哥现在日理万机的,天南地北地跑着。”

  贾珩道:“在外间为官难免的。”

  陪着尤二姐说了会话儿,尤二姐看了一眼道:“大爷你和三妹聊着,我先过去了。”

  贾珩点了点头,目送尤二姐离去,面上若有所思。

  尤三姐近前,拉过贾珩的胳膊,笑道:“大爷,怎么不与二姐儿多说一会儿话,二姐喜欢大爷呢。”

  贾珩轻声道:“等闲暇时候再说吧,好不容易回来与你团聚。”

  说着,拥住尤三姐入怀,轻声道:“三姐儿最近在家有没有想我?”

  尤三姐目光盈盈如水,低声道:“日思夜想……”

  贾珩:“……”

  实在顶不住。

  正愣神之间,却见那丽人已经将玉颊凑至近前,而后是反客为主。

  贾珩搂着尤三姐的肩头,向着里厢的床榻快步而去,两人拥倒在香气弥漫的床榻上。

  正是夜色低垂,萧瑟秋风吹起庭院中修直、秀立的翠竹,不时响起飒飒之声。

  却说尤二姐一路含羞走到回廊,心头微顿,转身蹑手蹑脚返回而去,立身在窗棂之下,刚要转身而去,忽而听到里厢传来阵阵腻哼以及说话声音。

  少女犹豫了下,伸出一根如玉笋雪白的手指沾了唾沫,点破窗户纸,向里间瞧去,见得那一幕,顿时如遭雷殛,妍丽脸颊浮上两朵红晕。

  三妹这也太胡闹了,怎么能……

  过了一会儿,却听尤三姐含糊不清道:“大爷赶紧收了二姐吧,二姐年岁也不小了,到时候我和二姐一同伺候你,怎么样?”

  却听那少年声音见着一丝慵懒,柔声说道:“那也得二姐答应才是。”

  尤二姐芳心一跳,拿着帕子在嘴边儿,晶莹玉容上现出羞恼。

  尤三姐声音渐渐断断续续,似有几许婉转曲折,低声说道:“那大爷喜欢不喜欢我和二姐一同伺候你?”

  尤二姐听着里面的声音,却觉似急促了几分,不知为何心底生出涌起一股期待。

  但半晌过去,却未听到那少年出言应和。

  尤三姐的声音酥糯之中带着几分羞嗔,说道:“大爷果然存着莲开并蒂的心思呢。”

  “别胡说了,没有的事儿。”

  尤二姐在外间素手紧紧攥着手帕,心头不由一跳,转而生出好奇,三妹究竟是怎么知道他起心动念的?

  ……

  ……

  齐王府

  夜色已深,秋风过堂,偶尔至轩窗吹进室内,已有几许说不出的凉意。

  齐王陈澄听完陈泓之言,面色变了变,凝眸看向一旁的陈锐,目光迟疑几许。

  陈泓说道:“二弟不是外人。”

  陈澄点了点头,就将众人引至密室,方说道:“兄长,此事也不大容易,如今京营已经让那小儿掌控,毫无成算。”

  其实先前,陈澄已经见过赵王之子陈渊,知道其兵谏的谋划。

  “殿下,正因为如此,等到他完全掌控京营,我等真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陈泓道。

  如果再不行动,真的让那贾珩打赢了辽东战事,风头一时无两,他们全都没有办法,必须等那小儿出征时谋划。

  陈澄想了想,道:“现在时机也不大成熟,需得从长计议。”

  陈泓点了点头道:“殿下,我们先不急,此事是得徐徐图之。”

  这是一个连环计,而且会将相关各方都算计进去。

  事到如今,仅仅凭借常规手段,已经不能翻盘儿了。

  贾雨村听着几人叙话,心头掀起了惊涛骇浪,为何他嗅到了谋反的气息,但此刻已经上了贼船,再难脱身。

  ……

  ……

  神京城,太庙

  在贾珩凯旋的第二天,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终于到了太庙献俘之日。

  整个神京城的官民人等都翘首以望,面上见着振奋之色,看着在京营士卒捆缚着的和硕特蒙古以及准噶尔蒙古的部卒。

  崇平帝携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前往庙。

  此刻,太庙四周旗帜猎猎作响,满是披甲执兵的卫士,昂首挺胸,肃穆威严的神情上也难掩兴奋之色。

  崇平帝在一众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心情激动地进入太庙。

  如果不是子钰,西北战事不会这么快平息,如果早一些用子钰,他也不会先前丧失十万大军。

  太庙,殿宇

  随着礼部尚书姚舆念诵起祷祝之辞,大汉文武百官在崇平帝的带领下,向列于明堂的陈汉太祖、太宗灵位行礼。

  贾珩置身在檀香幽幽浮动的太庙殿中,为周围环境感染,也不禁生出肃穆之感。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太庙,应该不是最后一次。

  崇平帝这时,心绪有些激荡,忽而拉住贾珩的手,朗声道:“子钰,如今大汉列祖列宗俱在,将来收复辽东之时,朕在与你同在太庙殿中,翁婿共襄盛世。”

  贾珩闻言,心头微震,说道:“圣上放心,微臣纵是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也要为圣上攘除辽东蛮夷,中兴大汉。”

  这是要当着陈汉列祖列宗的面,郑重给他许诺,也是安抚群臣,同样是给与道德枷锁。

  果然,文武群臣脸色变幻,心神复杂。

  太庙之中,陈汉列祖列宗灵位面前,挽着卫国公的手,口称共襄盛世,下一步是不是共治天下。

  崇平帝笑道:“子钰壮志,亦是朕平生所愿!”

  然后,转过身来,目光掠向一众臣僚,目中意味莫名。

  在辽东未平之前,任何弃用贾子钰之言,都是损害大汉江山社稷的谗言佞语!

  随着贾珩以及文武百官,陪崇平帝返回含元殿,大汉文武群臣重新向那天子见礼。

  崇平帝整容敛色,看向下方一众文武群臣,沉声道:“内阁拟旨,对虏王多尔济、岳讬等一干人等,俱斩首示众;理国公柳彪之孙柳芳赐死,理国公府爵除,南安郡王削爵为一等侯,由严家择贤者承嗣,南安郡王严烨勒令闭门思过,不得外出;治国公之孙马尚贪生怕死,治国公府改宗承嗣;缮国公之孙侯孝康、石光珠等人皆有败军之罪,念其军前戴罪立功,以功抵过,不再罪之;金孝昱、陈瑞文殁于王事,内阁着人书写神道碑文,议赠谥号,西宁郡王一脉,允抚远将军金铉所请,金孝昱之子承嗣郡王。”

  南安郡王原本是世袭罔替的郡王,如今降为一等侯,显然这是折抵了爵位的结果,而后就会如十二侯一般渐渐没落。

  至于柳芳的夺爵,如镇国公牛家一样,理国公一脉柳家至此而绝,从此大汉再也没有理国公一脉。

  治国公马尚虽贪生怕死,但还是给了一线生机,让其后嗣之孙再即位,这也是四王八公

  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武勋吃了一次败仗,就把爵位彻底扫清。

  “微臣遵旨。”内阁首辅韩癀闻言,拱手一礼。

  下方文武群臣闻言,面色微动,重又恢复如常。

  大抵是,最后一个靴子落了地。

  至此,大汉四王八公,变成了三王六公,嗯,不对,如果再加上被敕封的卫国公贾珩,这就是三王七公。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内阁拟旨,以察哈尔蒙古亲王之女雅若封为虞国夫人,尚配卫国公贾珩,择日完婚。”

  此言一出,殿中众臣面色微变,愣怔在原地。

  吏部尚姚舆当即手持笏板,高声说道:“圣上,卫国公已有兼祧宁荣两府之妻,如何还能再封国夫人赐婚?是否于礼不合?臣请圣上三思。”

  而随着姚舆的出班反对,殿中其他文武群臣,同样纷纷出列反对。

  许庐皱了皱眉,暗道,圣上难道不知蒙王有一支察哈尔蒙古精锐吗?

  “蒙王为草原之人,与中原礼仪无涉,况且卫国公晋爵一等,尚有薄封之意,如今卫国公既上疏求娶,朕也不吝成人之美。”崇平帝朗声说道。

  心头只觉颇为不自在。

  殿中群臣闻言,面色微动,开始思量此事。

  卫国公上疏求娶?究竟是何用意?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