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236章

作者:林悦南兮

  甄雪轻笑说道:“子钰这一战之后,西北局势应该大定了吧,那女真亲王也被捉住了。”

  这段时间,丽人没少看江南士林分析的西北局势的评论,倒也知晓了一些情况。

  “差不多了,初战告捷,后续就好打了。”甄晴流溢母性气韵的眉眼满是笑意,道:“南安郡王他们吃了败仗,他去了西北,没有多久就打赢西北战事,如此干脆利落,整个大汉应该都知道兵事离不开他了。”

  还有一句话,丽人没有说。

  父皇以后多半是将兵事悉数托付于他,京营更是由他独掌,内掌锦衣,外领京营,朝堂之上,再无南安等人与其分庭抗礼,此战过后,权势再盛三分。

  甄雪莹润如水的美眸中期冀之光闪烁,轻声道:“姐姐,西北那边儿战事一旦定下来,子钰应该就南下了吧。”

  “多半如此了,父皇一直想让他南下主持新政,先前不就拿下了最难料定的国戚?等西北战事一了结,他就该南下了。”甄晴柔声道。

  那个时候,她和妹妹肚子里的孩儿差不多也该诞下了,苍天保佑,她肚子里的孩子可一定要是个男孩儿。

  ……

  ……

  金陵,两江总督衙门

  高仲平手里同样拿着一份邸报观看,沉毅面容上凝重之色散去,说道:“西北和硕特蒙古一战丧尽精锐,女真亲王岳讬被俘,这个贾子钰用兵,不动则已,动则雷霆啊。”

  这几天,他也在留意邸报上的记载,卫国公出师不利,顿兵东峡谷口,日费千卒,毫无进展。

  但隐隐知道多半是卫国公在用计。

  “东翁,如此一来,西北局势大定了。”总督府主簿邝守正目光微亮,喜道。

  高仲平摇了摇头,说道:“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固始汗夺下青海得了准噶尔汗的帮助,如今和硕特不敌朝廷天兵,一定会寻天山的准噶尔部搬救兵,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些蒙古人也懂。”

  作为曾经的四川总督,对青海蒙古的壮大以及固始汗的跟脚,可谓一清二楚。

  仅仅是凭借邸报上的局势推进,就已察觉到后续潜藏的风险。

  邝守正问道:“东翁,那朝廷如何应对?”

  “迫不得已,也只能顺势而为,打一场了,不然撤兵之后,和硕特蒙古卷土重来,青海河湟仍不复朝廷所有,过个三二年,又为心腹大患。”高仲平叹了一口气,说道:“青海等地的战事,一旦打起来,就停不下来。”

  “东翁,对卫国公用兵不大放心?”通判吴贤成问道。

  高仲平道:“卫国公用兵之能,有目共睹,这个不必疑虑,但打仗打的是钱粮,今年湖广大旱,江南也推阻钱粮,国库之中,钱粮还能支撑多久,谁也不知道。”

  邝守正道:“那东翁接下来有何打算?”

  “如今西北既已大胜,江南新法就不好再停滞不前了。”高仲平目光炯炯有神,沉声道:“我会向朝廷上疏,今年夏粮征收,推行新法,不要事事都等卫国公。”

  如今最难啃的硬骨头,勋戚已经被卫国公先前解决大半,正在疑虑的官绅就由他处置。

  “东翁所言甚是,原本一条鞭法就是东翁提出,清丈田亩等事自也该推行了。”邝守正道。

  吴贤成点了点头,道:“如今正好挟大胜之威,再次推行新法,河南那边儿新法推行已经如火如荼。”

  高仲平点了点头,面上若有所思。

  离两江总督衙门大约两里的街巷之中,是一座牌楼巍峨的宅邸,此刻正值傍晚时分,廊檐上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着。

  前两江总督,现户部侍郎兼领仓场侍郎的沈邡,正在厅堂中与几位江南官员叙话。

  来者是南京都察院的一位监察御史郭超,还有一位是南京国子监司业鲁伯奇。

  沈邡问道:“未知两位拜访沈某,所为何事?”

  郭超面色谨肃,拱手道:“沈大人,卫国公领兵前往西北,一个多月,全无进展,今年朝廷用兵了两三次,国帑耗尽,国库渐渐空虚,而湖广等地又大旱,米粮不继,下官以为还是要落在江南这边儿了。”

  沈邡道:“郭御史的意思是?”

  郭超道:“沈大人执掌仓场,今年可否向朝廷诉诉苦?夏粮、秋粮向朝廷少转运一些,江南官员俸禄也有半年没发了,先紧着江南如何?”

  一旁的国子监司业鲁伯奇道:“沈大人,朝廷今岁可谓兵事连绵,一场接着一场,钱粮靡费庞巨,而我等听说沈大人还要再多向朝廷解运米粮,这如何能行?这战事就是个无底洞。”

  沈邡沉吟片刻,说道:“也不全需南京户部解运,据本官所知,内务府方面也在购买米粮,准备供应大军,二位不必担忧。”

  知道贾珩在西北用兵,晋阳长公主就让元春以及傅秋芳筹措粮秣,准备用船只运抵神京。

  “以银钱购买米粮,还和从户部直接征调江南诸府库,发运漕粮不同,我等唯恐朝廷神京户部方面以为江南仓禀殷实,遂为成例。”郭超忧心忡忡道。

  沈邡默然片刻,说道:“先前,神京的齐阁老已经将公文下发下来,朝廷今年急需米粮支应前线战事,江南方面先行供应,等朝廷来年宽裕,再作相应蠲免。”

  鲁伯奇道:“话是这般说,但谁知道是不是神京户部的搪塞之辞,这米粮蠲免说不得另有推脱,或者拖延日久天长,当不知要拖延到什么时候了。”

  沈邡道:“江南的情况,我还是知道的,凑一凑,还是能够向朝廷转运的。”

  毕竟是江南本土成长起来的官员,对江南的赋税以及仓禀情况知之甚深。

  “沈大人不妨先这样,先等等,如今卫国公领兵在西北受挫,不仅南省物议沸然,京中一些仁人志士也当奏禀于上,为社稷而计,罢兵止戈。”鲁伯奇道。

  沈邡眉头紧皱,问道:“鲁大人的意思是,神京城中官员会弹劾,谏阻出兵?”

  郭超朗声道:“一年动了三场兵事,现在又进兵不利,国库早已空虚,纵是下官在庙堂之上,也要奏请吾皇,召回卫国公,与和硕特蒙古化干戈为玉帛。”

  “如是再败一场,真就是动摇社稷,天下不安了。”鲁伯奇慷慨激昂说道。

  沈邡一时默然。

  原本是想在钱粮一事上配合朝廷,落个不骄不燥,勇于任事的评语,但现在看来,还有一些掣肘。

  至于西北兵事,这几天神京城中的一些沸议,他也注意到一些。

  那贾珩莫非真的在西北折戟?

  念及此处,沈邡正要开口应允,忽而外间传来老仆的声音,说道:“老爷,今日的邸报送来了。”

  南京的在任或者致仕官员,都有看邸报的习惯,因为这关乎朝堂动向。

  沈邡道:“送进来吧。”

  那老仆说话间,就拿着一份邸报进入书房之内,将邸报递送过去,笑道:“老爷,小的去取邸报时,衙门的小吏说西北大捷,朝廷在西北打赢了。”

  沈邡闻言,面色一惊,说道:“你说什么?拿来我看看。”

  说着,从那老仆手里接过邸报,一目十行,迅速阅览起来。

  而郭超以及国子监司业鲁伯奇对视一眼,面面相觑,从对方眼中捕捉到震惊之色。

  沈邡放下邸报,看向二人,语气复杂道:“卫国公在西北取得大捷,女真亲王岳讬为其生擒。”

  相似的一幕幕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金陵城中的官宦、士林之间传开。

  卫国公率兵急赴西北驰援,在西北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以后,大败和硕特蒙古,歼敌五万,生擒了在西北煽风点火的岳讬。

  此信传扬在整个江南,江南沸腾莫名。

  因为就在不久前,江南士林以及邸报都因为西北的焦灼战况,对朝廷官军不太看好,但形势变幻之快令人咋舌。

  沈邡将邸报递给老仆,示意拿给郭、鲁两人阅览,沉声道:“卫国公这次又打赢了,朝廷这次催促粮秣,南京咬咬牙也得供应上,否则朝廷定然怪罪。”

  这就是挟大胜之威,堂皇大势一旦压下来,江南方面哪里还敢有异议。

第1089章 陈潇:要不,我回避一下?

  沈宅,书房之中

  郭超放下邸报,轻轻叹了一口气,心绪多少就有些复杂。

  这个卫国公竟这般用兵如神?那最近江南士林以及致仕官员所议,卫国公进兵不利,又是从何而来?

  其中可有不少是当年供职于兵部的官员也这般说,朝廷要在西北连番折戟了。

  一旁的鲁伯奇面上同样见着几许惊声,说道:“卫国公又打赢了。”

  郭超感慨说道:“这个卫国公,似乎自领兵以来,就没有吃过败仗。”

  沈邡面色复杂,低声道:“既然朝廷已经在西北取得大胜,那么江南的米粮供应就不能再有推脱之辞,两位先前所言,南京户部也办不了,眼下还是转运粮秣给神京,尽快让西北战事平息下来。”

  郭超与一旁的鲁伯奇对视一眼,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人家都打赢了,现在再说其他,也没有多大意义。

  待郭、鲁两人离去,沈邡脸色刷地阴沉下来。

  那贾珩小儿又打赢了,当真是大汉军神不成?

  记得上次领兵前往北疆就是如此,果然不能指望其吃败仗以后,他以后再行复起。

  就在沈邡目光阴晴不定之时,外间传来柔婉的声音,道:“兄长在书房吗?”

  正是小郑氏的声音。

  沈邡定了定神,看向那提着一个食盒的丽人,进入书房,艳丽玉容上见着浅浅笑意,说道:“兄长,我给你煮了点儿银耳莲子羹,你尝尝。”

  自从沈邡贬谪之后,颇为不得志,而小郑氏就时常过来安慰沈邡,至于其姐,这几天则是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沈邡不好多看小郑氏那张笑靥似花的脸蛋儿,说道:“有劳了。”

  小郑氏道:“这几天,我听吴妈说,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顺当,那姓贾的要倒大霉了?”

  说着,将盛好的粥碗递将过去。

  沈邡拿着汤匙的手轻轻一顿,说道:“那卫国公刚刚在西北打赢了一场胜仗。”

  小郑氏:“……”

  脸上笑意凝滞,心神剧震。

  沈邡叹道:“弟妹,我知你心头仇视那卫国公,但此事不能急于一时,还是得徐徐图之啊。”

  “兄长我知道,我是不祥之人,已经连累得兄长贬官了。”小郑氏看向沈邡,垂下螓首,低声说道。

  沈邡道:“倒是与你无关,是我与那卫国公原就政见不合。”

  沉吟片刻,说道:“战事大败,是不能指望了,但有时候大胜反而是种祸之因,弟妹慢慢等待吧。”

  总有不打仗的时候,而且这番一场大胜,更是让满朝文武衬托得犹如蠢材甚至连宫里的天子……

  待时间一长,君臣猜忌,翁婿嫌隙,都是或早或晚。

  青海,海晏县

  距离贾珩收复此城已经过去了五六天,关于青海蒙古收复的新捷报和奏疏已经以快马递送神京。

  贾珩这几日则是在打算在海晏召集蒙古诸番部族的酋长,歃血为盟,同时商议贸易互市之事。

  随着海晏被收复,这几日,和硕特蒙古诸部在察哈尔蒙古可汗额哲的扫荡下,开始相继归附。

  可如何将这些番族纳入陈汉归治,仅仅靠着杀戮和征服,显然不行。

  而且以后想要收复西域、藏地,肯定会引起更为剧烈的反抗。

  好在,和硕特蒙古其实并没有统治青海太长时间,之前却图汗统治青海期间,不少番邦部族都处于松散联蒙的状态。

  只是和硕特蒙古为博尔济吉特氏,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对蒙古诸番部原就有统治法理,击败却图汗以后,分封八台吉,凝聚了青海蒙古诸部。

  现在察哈尔蒙古的额哲,同样是博尔济吉特氏,而且还是正宗嫡脉,可以打起旗号,但具体的蒙古诸番族,还是遵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思路。

  陈潇柔声道:“这些蒙古番人,是否编练成类似前明朵颜三卫的精骑,可朝廷屏藩。”

  贾珩道:“编练倒是能编练,但如何使其归心?”

  除非通过经济上持续开发,然后移民实边,通婚联姻,否则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而西域自古以来为汉唐所有,除非驱逐卫拉特蒙古持续向中亚迁徙。

  这是一个相当考量政治智慧的事儿。

  陈潇问道:“准噶尔那边儿应该也有消息传来吧。”

  贾珩道:“我已经让谢再义派人去查看了,整个关西七卫,朝廷插上旗帜容易,但想要长治久安,颇费不少心力。”

  陈汉立国以来,在西北打了不少仗,关西七卫不是没有试着收复,但整体的治理成本高昂。

  现在他的初步战略目的,还是收复关西七卫,以便以后进兵拓边,收复伊犁和雪山。

  陈潇道:“对了,锦衣府在湟源、海晏侦捕奸细,已经将为和硕特蒙古通风报信、配合攻城的内应全部拿下,揪出了一串儿,西宁府那边儿也在追查。”

  贾珩道:“除恶务尽,方晋的党羽也要清查一遍,回头我和金铉说。”

  其实还有一桩事,就是西宁郡王的爵位继承问题,金铉间接害死了兄长,还会要此爵吗?

  陈潇道:“已经让人去办了。”

  然后,看向那少年拟定的奏疏,问道:“你这是安抚青海诸番人的策略。”

  贾珩道:“只是初具雏形,中原有丝绸和茶叶、陶器等物,可以向牧民换取马匹,定价上也不能太贵。”

  汉蒙互市不是为了贸易倾销,而是为了改变普通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经济上实现对大汉的深度依附。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