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203章

作者:林悦南兮

  魏王心神猛跳了下,深吸了一口气,连忙平复下激动的心绪。

  待众臣出了含元殿,心思复杂,步伐沉重地来到廊檐之下。

  说话间,群臣三三两两在汉白玉广场上,忽而心头一动,发现不知何时,抬头之间,浩渺天穹之上密布的乌云渐渐散去,太阳忽而自云层中泄落下万道金色日光,照耀在大地上,一道彩虹在东方天际现出,化作一道七彩虹桥。

  原本面色阴郁的韩癀看向那道彩虹,白净面皮微动,心绪莫名。

  或许卫国公持出兵之论是对的,不能让西北虏患与辽东的建奴联合在一起。

  一场关于出兵西北的午朝结束,在崇平帝与贾珩的推动下,终于确定了出兵之事。

  或者说,汉廷群臣一开始就没有太多选择,因为贾珩这位从南方奔赴神京力挽狂澜的柱国之臣,紧接着提出了二征西北。

  如果再不听从其言,将来真的西北与辽东遥相呼应,谁来负责?

  待群臣散朝之后,崇平帝唤着贾珩与魏王陈然,沿着回廊向后宫行去。

  贾珩说道:“父皇,儿臣这次出兵以骑兵分几路掠袭青海蒙古,如今正值和硕特蒙古远征藏地,和硕特蒙古部众仅仅七八万人,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我大汉骑军分兵绕袭蒙古部众,对其不停放血,就可收前汉卫霍之功,而此行非儿臣以及京营骑将不可。”

  崇平帝点了点头,点了点头说道:“打仗的事儿,子钰来绸缪就好。”

  这些事儿,他现在是不能再碰了,交给子钰省心一些,还能保证大胜。

  魏王也说道:“父皇,子钰能征善战,此去定然能马到功成。”

  崇平帝叮嘱道:“你在后方操持粮秣供应,不可有着闪失。”

  贾珩道:“父皇不必忧虑,父皇今日也见到,朝中文臣大多持和议之论,这恰恰是青海和硕特蒙古自知无力与我朝开战。”

  这就是隐隐在告诉崇平帝,我离了你在朝中根本站不住。

  崇平帝叹了一口气,道:“终究是朕先前将西北之事想的过于简单了。”

  贾珩道:“西北兵事,纵是用两江之高仲平,乃至派援兵归抚远将军金铉调遣征西,都不会酿此大败,惟独南安其人急于立功,拥兵躁进,臣并非挟私怨之心攻讦,魏王也在此处,儿臣还是要说,南安其人如不总想着隐隐压儿臣一头,可能还不会遭逢此败。”

  魏王面色一肃,说道:“卫国公系出一片公心,不用顾忌于我。”

  贾珩:“……”

  不是,这位魏王殿下已经到了这一步?简直如同早期如同是他的舔狗一般的咸宁。

  崇平帝默然片刻,叹了一口气。

  所以他先前所想,以南安郡王在兵事之上制衡子钰,或许出发点就是错的?

  南安等人,才具不足!

  贾珩道:“父皇大可不必为西北边事忧心,大凡古来圣皇,明君圣主,也并非每战必胜,父皇不必为此自责,还望保重龙体。”

  崇平帝沉吟片刻,心思就有些复杂莫名,说道:“子钰所言甚是。”

  事实上,在后世历史上,康熙也吃过败仗,哪怕是洪武一朝也都吃过败仗,吃了败仗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一蹶不振。

  翁婿两人说话之间来到后宫,时而有一双双庭前燕子绕梁而飞。

  端容贵妃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清声道:“陛下,子钰,你们回来了,然儿也在,你八弟这会儿刚从学堂过来,正说想找你玩儿呢。”

  魏王面带微笑,说道:“见过容妃娘娘,八弟呢。”

  贾珩也近前行了一礼,见过岳母。

  这时,一个冲龄幼童从不远处跑将过来,伸出两只胳膊,笑着唤道:“魏王兄,姐夫,你们来了。”

  魏王面上见着真挚的笑意,道:“八弟。”

  说着,近前而去,拉过陈泽的手,说道:“有几天没有见八弟了。”

  端容贵妃清眸中带着关切之色,说道:“陛下,臣妾去御膳房煮了一些补益气血的红枣粥,陛下过去吃一点儿吧。”

  毕竟是多年的夫妻感情,虽然端容贵妃平常无欲无求,但与崇平帝共同孕育了一儿一女还是有不少感情。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难为容妃了。”

  端容贵妃笑了笑,似嗔似恼说道:“陛下这是说的哪里话?倒是显得臣妾十指不沾阳春水一样。”

  丽人柔婉一笑,那张幽清、冷艳的脸蛋儿,眉梢眼角间的妩媚气韵无声流溢,恍若冰山之上的一株艳冶红莲。

  贾珩看了一眼,不敢多看,这次是真不敢多看。

  崇平帝招呼说道:“子钰,给朕说说,这次江南新政的困难与举措,容妃,唤陈然和陈泽他们兄弟过来听听。”

  贾珩点了点头,瞥了一眼兄弟二人,随着崇平帝进入福宁宫的前殿中。

  殿中,崇平帝道:“子钰,江南那边儿查的常州府案子,究竟是何人所为?”

  贾珩道:“工部尚书严茂,这几天的卷宗应该连同奏疏已经一并递送到京里。”

  崇平帝面色微顿,沉声说道:“朕先前让子钰严查此案背后的党羽,子钰可曾查过?”

  贾珩道:“已经派人查过,倒是有了一些眉目,不过,如今经西北一事,江南却不好再起波折了。”

  这会儿,魏王也与陈泽坐在一旁,静静倾听着两人叙话。

  崇平帝默然片刻,说道:“西北之事终究是阻碍了江南新政。”

  当年在内书房之中策对,就是以大胜推进新政。

  贾珩道:“父皇,西北之事不过是敌我矛盾,江南新政是内部矛盾,后者才是急不得的事情。”

  崇平帝感慨说道:“是啊。”

  这一切的根由就在于他心急,所以想着西北、江南都有所成就,偏偏派了南安去西北,子钰去江南,结果一样都没有彻底办成。

  可以说,天子这段时间仍是不能释怀,唯有西北大胜之后,大胜的喜悦才能冲淡这种自责。

  魏王静静看着这翁婿相得的一幕,心头也有些复杂莫名。

  相比他这个皇后元子,子钰这个外姓女婿才最得父皇的心意。

  端容贵妃柔声道:“陛下,先用药粥吧。”

  贾珩也劝道:“父皇,先用药粥。”

  在这一刻,竟有几分一家几口其乐融融的意味。

  南安郡王府,萱堂之中——

  南安太妃正在与王妃罗氏面色焦虑地等待着消息,而这时,一个嬷嬷过来禀告说道:“太妃,外边儿的消息打探到了。”

  南安太妃正以一手抚着额头,闻言,遽然坐直了身子,目中现着惶急之色,说道:“怎么说?”

  那嬷嬷说道:“听说西北那边儿派了议和的国书,说是一个是打下的土地归番人,再一个是只要与咱们朝廷和亲,就能换回王爷。”

  这个嬷嬷自然不是外间的文人,显然将和亲与交换人质两桩事移花接木到了一起。

  南安太妃闻言,面色微顿,心头一惊,喜道:“烨儿还活着?”

  “太妃,听说王爷和柳家郎君都是被番人生擒了,现在想要公侯或者宗室之女和亲,人家就能放回王爷。”那嬷嬷道。

  “真是神佛保佑,谢天谢地。”南安太妃口中不停念着佛号,连连说道。

  柳芳之母孙氏在一旁面带庆幸之色,说道:“是啊。”

  罗氏柳叶眉挑了挑,目光闪了闪,低声道:“番人请求和亲?”

  南安太妃脸上见着轻快之色,低声说道:“这显然是番人知道我大汉地大物博,国力强大,知道单单凭借一次大胜不过是蚍蜉撼树,现在就想给大汉言和。”

  罗氏皱了皱眉,说道:“可这公侯之女,谁家有适龄的公侯?”

  这时,那嬷嬷道:“太妃,听说那卫国公还不愿意,还说要领兵前往西北打一场。”

  南安太妃闻言,白净的面皮跳了跳,忽而冷笑一声,道:“那贾珩小儿就是想让烨儿性命丢在西北,心肠真是歹毒至极!”

  说着,对一旁的王妃罗氏说道:“公侯之女?那贾家不是公侯之家?贾家可是有不少青春芳龄的女孩儿,贾家四春都未曾婚配,随便扒拉一个,总能换回烨儿!”

  烨儿去了西北遭逢大败,归根到底还是那贾珩小儿带走了红夷大炮,这才让烨儿在西北吃了一场败仗。

  南安太妃吩咐道:“来人,去荣国府。”

  说着,在罗氏的陪同下,与柳芳之母孙氏等人,在一众嬷嬷的簇拥下前往荣国府。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正在坐在罗汉床上,两侧的绣墩上坐着王夫人、薛姨妈,以及邢夫人。

  贾母道:“珩哥儿在朝堂上也不知如何了?这西北的战事还打不打?”

  在贾政离开荣国府前往宫中之时,贾母就知道今日的午朝正在商讨着西北之事,也是前一段时间,南安太妃以及理国公府的太夫人孙氏等人的冲击。

  林之孝家的道:“老太太,二老爷从衙门回来了。”

  说话之间,贾政进入荣庆堂,行礼之后,在贾母的询问目光中,叙道:“母亲,宫中的消息已经定下了,子钰过几天仍然发兵西北。”

  贾母叹道:“这珩哥儿刚刚回来,又要去西北打仗,这真是一刻不停着。”

  贾政面上既有自豪,还有担忧,说道:“现在朝中正是万马齐喑之时,唯有子钰才能力挽狂澜。”

  想起含元殿中群臣反对,唯一人逆流而上,虽千万人吾往矣!

  薛姨妈笑了笑,道:“是啊,这朝堂上还是离不得珩哥儿的。”

  想来等西北战事回来,宝丫头的婚事和诰命夫人也就有着落了。

  就在贾家众人叙话之时,一个嬷嬷进得厅堂,说道:“老太太,南安太妃家的来了。”

  贾母皱了皱眉,旋即舒展开来,说道:“就说老身身子骨不大舒服。”

  忽而一个,一个嬷嬷进入府中,急声道:“南安太妃人已经闯进来了。”

  此刻,南安太妃以及柳芳之母孙氏、石光珠之母郭氏带着各自的儿媳妇,在一众嬷嬷的簇拥下进入仪门外。

  来势汹汹,兴师问罪。

  贾母脸色就不大好看,说道:“不必拦着了,宝玉他娘,扶我去迎迎。”

  这时,南安太妃已经与柳芳之母孙氏,石光珠之母郭氏领着人浩浩荡荡而来。

第1065章 贾珩:全部叉出去!

  荣国府

  贾母在邢夫人与王夫人的陪同下出得厅堂,此刻刚刚经雨之后,庭院中的青砖还有些湿滑。

  贾政眉头紧皱,目光深沉看向南安太妃等人。

  四王八公可以说是近百年的世交,在过往的百年之内,贾家落魄之时,南安郡王就不少帮着贾家,两家互通有无。

  可以说,在贾珩未曾彻底崛起之前,说句不好听的,荣国府与贾珩这种旁支子弟的关系还不如与南安家的关系,可谓老亲。

  亲戚不就是用来道德绑架的吗?就赌你抹不开脸。

  你贾家现在是比前两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混的好了一些,但我回头就能坏你名声,你飘了,你膨胀了啊。

  我就道德绑架你,怎么了?

  至于爵位和功劳,四王八公哪一个没有开国定鼎的功劳在身上?纵然是天家,一些老诰命都能倚老卖老前去宫里哭诉,何况是同为八公勋臣之列?

  当然,南安太妃就是不去宁国府,因为知道宁国府年轻国公当家,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

  年轻国公从柳条胡同儿,一文不名的时候,就仗剑而行,怼天怼地怼空气,管你特么是谁!荆榛遍地,豺狼虎豹等畜生,一并斩杀殆尽。

  这一路走来,步步血泪,无人扶持,势必嫉恶如仇!

  南安太妃在王妃罗氏的搀扶下,来到近前,白净面皮上满是怒气翻涌。

  这是提着元春的大龄剩女事实。

  此言一出,孙氏面色一松,手抚着胸口,庆幸道:“谢天谢地。”

  贾母眉头紧皱,问道:“这和亲为何是我贾家的姑娘?”

  她南安家是开国四郡王,世袭罔替的四大郡王,太祖、太宗两朝有过多少次扶保社稷的功劳?岂是那卫国公两三年立了几场功劳能够相比的?

  “珩哥儿,你回来了。”贾母面色稍霁,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

  说着,看向一旁的贾母,旋即回头看向外间,道:“来人,将这些闯门闹事的叉出去!”

  南安太妃:“……”

  见那少年言辞激烈,荣庆堂中的贾母心头就是“咯噔”一下,似乎想起了过往无数次在荣庆堂中的慷慨陈词,仗剑直言的场景。

  南安太妃脸上又青又白,只觉大夏天的,手足冰凉,呼吸都有些一窒。

  然后自己领兵用红夷大炮,打赢了西北战事,收拾残局,就显得他有能耐是吧?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