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悦南兮
南阳公主陈蕙柔声劝道:“父皇,还是别太过忧心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大汉,仅兵事一道,没卫国公主持大局,那是真不行!
晋阳长公主蹙了蹙秀眉,愈发流溢着母性气息的美眸看向那面色凝重的少年,心头微动,问道:“京里出事了?”
这就是征兵要去老少边穷地区的缘故。
陈潇道:“海师已经出海,向大陈岛进兵,水溶还是向这边儿递了公文,希望你能去一趟督战。”
“是,殿下。”怜雪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现在对海寇的清剿,只是压缩其活动海域,最终还是要捣毁匪巢,才能收得全功,而且之后如果不复有海寇之患,先前那远洋公司也要在海岛。”
韩癀叹道:“事到如今,多说无益,西北之事,还得迅速解决才是,这场大败,大汉伤筋动骨啊。”
此刻,几案上的烛火轻轻跳动着,灯花似爆鸣一声,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格外清晰。
“可不是,那女真人可比西北的鞑子凶狠多了,落在卫国公手里,尸骨无存,身首异处啊。”
韩癀道:“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圣上已经急召卫国公返京,商议军机。”
说着,近得前来,将手中的书本递将过去。
本质上,陈汉的国力是强于西北一隅的。
太上皇道:“罢了,人老了,也不能操心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老的内监近前说道:“陛下,太后娘娘来了。”
崇平帝抬眸看向冯太后,轻声说道:“母后,儿臣无事了,母后也早些歇息吧。”
说着,叹了一口气道:“也是朝廷这二年愈发穷兵黩武,刚刚打赢了一场胜仗,不知兵事险恶,滥发武力。”
冯太后叹道:“西北大败,南安吃了败仗,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也不知为何,总觉得两人的对话语气像极了……也可能是丈母娘关心女婿。
咸宁公主纤纤素手微顿,那张妍丽、明媚的玉容上现出怅然之色,道:“先生这几天也不知在忙些什么,平常也不怎么见他过来。”
贾珩此刻与陈潇沿着公主府的绵长回廊,向着后院行去,正值傍晚时分,晚霞漫天,透过朱红梁柱落在草丛以及石头上,让人心头生出一股怡然之情。
也不知为何,她心底深处却有着一股隐隐的不安,似乎先生此次回去,要发生一些似的。
“这一路太过奔波了,你和婵月在这儿照顾好你姑姑好了。”贾珩叮嘱说着,拉过少女的素手,道:“好了,乖。”
“那东翁更不可再上疏了,圣上许是将卫国公就江南而就西北之事,转而迁怒于东翁。”邝守正眉头紧皱,苦口婆心道:“那时反而影响江南新政。”
“是啊,那卫国公不是去了京城,以其军国重臣之身,定然明白利害,也会规劝圣上的。”吴贤成也开口道。
陈潇说道:“水师那边儿有了最新的消息。”
合法夫妻,倒不用顾忌着周围下人的目光,更多是羡慕夫妻恩爱。
想起先前天子那一副元气大伤的模样,韩癀眉头皱的愈发紧了几分,心头担忧更甚。
或许从了咸宁?青春版可以弥补一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遗憾?
嗯,差不多就是,不管再如何防备,再如何担忧,但只要还打仗,作为京营的缔造者,东虏的克星,远东战场清道夫……在兵事一道还是首要用着卫国公。
“在锦衣府问案子呢,你和婵月怎么样?”贾珩近前,自然而然地拉起两个少女的纤纤素手。
……
高仲平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言。”
邝守正与吴贤成闻言,也只得暗叹一声。
感谢书友“PonyPearl”的盟主打赏!
第1059章 贾珩:如果崇平帝想立刻找回场子(
开封府,宋宅
此刻,宅院四周已是围拢着锦衣府的缇骑和京营的游骑兵马,封锁了街道,严禁外人靠近。
傍晚时分,西方天际晚霞漫天,青砖黛瓦的房舍,自屋脊而至山墙都恍若披上一层金色纱衣,偶尔有大雁飞过天穹,发出几声鸣叫。
庭院中几棵桂花树迎风招展,因未至九十之月,只见树叶成浪,未见香气浮动,十余个衣衫明丽的宫女,垂手立身在廊檐下侍奉,以便宋皇后来唤。
后宅厢房中,宋皇后一袭淡黄刺绣凤凰的衣裙,头戴金钗步摇,居中而坐,丽人青丝绾成凌虚髻,那张雪肤玉颜白里透红,弯弯秀眉之下,眸光盈盈犹似秋水,秀气挺拔的玉鼻之下,唇瓣如桃红胭脂,茶白色抹胸之下,盈月如轮,酥白惹目。
此刻四弟宋暄的妻子岳氏正在笑意相陪,一旁的奶嬷嬷哄着岳氏的孩子。
是一个男孩儿,三四岁的样子,生的虎头虎脑,眼眸如黑葡萄般。
宋皇后柔声说道:“这孩子个头都这般高了,再过二年该发蒙了吧。”
岳氏瓜子脸上笑意盈盈,说道:“这还早着呢,我倒是急一些,但夫君他说小孩儿这时候一下子不要学那么多东西。”
宋皇后柔声说道:“四弟他平常在官衙忙碌,陪着你们娘俩儿的时候多不多?”
岳氏道:“这前衙后房的,累了就过来歇着,不过最近夫君忙着开封府新政的事儿,有时候常常到下面的州县,有时候也到不了府里。”
宋皇后螓首点了点,耳环上的红宝石翡翠耳环在日光下熠熠闪烁,柔声说道:“他为一府父母官,是要操心一些。”
“往常也没有这么忙,这不是卫国公前不久在河南时说的,在南阳府赈灾之时,提及推行新政要因地因时制宜,鼓励州府县官到乡野田间,我们这些妇人也不懂这些。”岳氏说着,从一旁的小几抽屉中,取出一份邸报,递将过去。
这个时候的邸报已经有头版头条,不过没有贾珩站在田垄地头之上的配图。
宋皇后接过邸报,看着其上的文章,美眸闪过一丝好奇,道:“前不久子钰去了南阳府赈灾。”
就在这时,外间的嬷嬷禀告道:“娘娘,夫人,老爷回来了。”
宋皇后放下邸报,抬眸看去。
少顷,宋暄年轻俊朗的面容上愁云惨淡之色凝聚,说道:“娘娘,京中出事了。”
宋皇后弯弯秀眉之下,凤眸惊色流溢,道:“出什么事儿了?”
宋暄叹了一口气,说道:“京中刚刚传来消息,朝廷的征西大军在青海大败亏输,南安郡王被俘,圣上闻之震怒不已,即刻召卫国公回京。”
因为崇平帝吐血一事实在不好传扬天下,只是在正式公文中为尊者讳,提及龙颜震怒。
宋皇后闻言,晶莹玉容倏变,柔润声音声线微微颤抖着,说道:“怎么会这般?”
因为着急,起身之间,秀颈之下的盈月颤巍了下,似有月晕圈圈散开。
当然此刻无人注意到。
宋暄道:“前不久同僚就说,征西大军孤军深入,粮道为青海蒙古所劫,大军就有些危在旦夕了。”
“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是一次国殇啊。”宋暄唏嘘道。
宋皇后定了定心神,心头焦虑不胜,喃喃道:“也不知陛下现在如何了?本宫得回京一趟。”
岳氏道:“娘娘先别担忧。”
宋皇后叹了一口气,道:“本宫怎么不担心?陛下为西北边事寝食难安,经此一事,不知该多锥心。”
就在这时,外间来了一个女官,神色匆匆道:“娘娘,神京来了有旨意给娘娘。”
说来也巧,崇平帝派来的天使已经到了。
宋皇后凤眸一喜,饱满莹润的唇瓣微启,催促说道:“快去将人带过来,本宫问问情况。”
虽是天使,但也不需宋皇后亲自出宫相迎。
不大一会儿,就见一个年轻内监,白净无须的脸上满是快马急来之后的风尘仆仆,在女官的引领下进得厅堂,先施了一礼,道:“娘娘,陛下口谕,娘娘不需折返京师,去杭州府探望宋公就是。”
宋皇后急切问道:“西北兵败,陛下怎么样了?”
那内监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娘娘。”
宋皇后柳眉倒竖,狭长清冽的凤眸蒙起一道寒光,冷声道:“此间并无外人,吞吞吐吐做什么?”
内监苦着脸,道:“娘娘,陛下他惊闻西北战败噩耗,在武英殿中吐血晕厥……”
宋皇后闻听此言,芳心惊颤莫名,秀眉蹙紧几分,那珠圆玉润的声音有着几许颤抖,问道:“陛下怎么又……”
这怎么又吐血?虽然她不通岐黄之术,但也知道吐血是大耗元气的事儿,当初河南变乱就吐过一回,这怎么又吐了一回?
宋皇后雪腻脸蛋儿上满是忧色,连忙问道:“可曾看了太医?”
内监道:“娘娘,太医已经诊过脉,还开了药方,奴婢从京中回来之时,陛下已经好上许多了。”
宋皇后稍稍松了一口气,说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只是需得回去一趟才得放心。”
这个时候,宋皇后显然分得清谁轻谁重,如果天子没什么大事,大不了再拐回来。
那内监道:“娘娘,陛下说娘娘只管南下去探望宋公,陛下并无大碍,还说娘娘以孝道为重,容妃娘娘在身侧照顾,娘娘回杭州府归宁尽孝,正合人伦常理。”
宋皇后道:“开封离京城也不远,先回去。”
只是等她返回京城,陛下许也没什么事儿了吧。
丽人说着,忽而想起一事,清声道:“子钰到哪了?”
宋暄道:“四五天前从金陵出发,如是以快马而论,这两天也该到了才是。”
那年轻内监又说道:“回禀娘娘,陛下先前已派了人,催促卫国公商讨军国大计。”
宋皇后默然片刻,恍若桃花的唇瓣张开一线,晶莹靡靡的樱颗贝齿如编贝一样,轻声说道:“那就等子钰过来,问问他是怎么个章程。”
不知为何,丽人在这一刻选择听听贾珩的意见。
吐血两次,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如果没有一位朝堂重臣鼎力支持,京中难免会有变故。
待宋皇后吩咐着女官将那内监送出去,翠羽秀眉之下的雪肤玉颜上见着忧色流露。
心头甚至有些后悔,为何没有在京城多待一会儿。
岳氏道:“娘娘,也不要太过忧虑了,圣上洪福齐天,想来能遇难呈祥的,再说不是还有卫国公已经北返。”
宋皇后忧心忡忡道:“陛下从来是急性子,这西北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还不知怄气成什么样呢。”
又吐血一次,让人揪心。
而在天色将晚时分,开封府城之外的官道上响起“哒哒”的马蹄声,伴随着骑士的呼喝。
借着城门洞一侧的马灯照耀,可见扶着马鞍,骑在骏马上的少年,那山字无翼冠下,剑眉星目。
“什么人?”城门上的守值百户沉喝一声,心头惊讶,看向远处打着火把的马匹,定睛一看,心头大惊。
贾珩身后的锦衣亲卫李述手拿一枚玄铁令牌,高声道:“锦衣府办事钦差,尔等还不打开城门。”
此刻,城门楼上的守城百户也瞧见了下方打着火把的数百缇骑,心头一惊,吩咐着一旁的兵丁道:“快,放吊篮。”
“城下的锦衣兄弟,可将令牌递至篮中,我等还要查验。”那城门百户高声道。
李述正要发火呵斥,身旁淡漠而威严的声音响起:“城门既已落锁,照规矩办事。”
其实,如果是没有经过中原之乱的开封府城,可能没有这般严防死守,但曾经被赚开城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开封府城的门禁之制也愈发严格了起来。
待令牌递送上去,没有多久,伴随一阵“吱呀呀”的铜门声音,两扇沉重的朱红铜钉大门缓缓打开,现出黑黢黢的城门洞。
数百缇骑如旋风般,穿过绵长的城门洞,向灯火明亮的街上疾驰。
而收到消息的河南巡抚忠靖侯史鼎,以及开封府知府宋暄,则领着一众扈从,正在向贾珩相迎而来。
双方于巡抚衙门的街口相遇,贾珩摆了摆手,勒缰停下,翻身下马,看向相迎而来的史鼎以及宋暄等人。
“史侯,宋知府。”贾珩当先唤了一声。
“子钰。”史鼎借着如匹练的明耀月光,咄咄虎目定定看向那在大批缇骑簇拥下,快步而来的蟒服少年,心头也有些微震。
宋暄也近前与贾珩寒暄着,拱手说道:“子钰,许久不见。”
这时两侧街道灯笼摇晃,寂静可闻远处街巷犬吠之声,伴随着松油火把的噼里啪啦声,而双方对望,一时默然无言。
星夜之间,风尘仆仆而来,急救火事。
此情此景,大抵是:“每一次听到你,都是大风起,每次看到你,却又惊雷起……”
众人寒暄着,贾珩在陈潇等锦衣府卫的簇拥下,大步进入巡抚衙门。
从高空望去,前后几重庭院的巡抚衙门官署,廊檐下灯笼明亮,身后下了马的两队缇骑,着飞鱼服,配绣春刀,两行火把依次而入,明煌如龙。
厅堂之中,众人落座品茗。
烛火摇曳了下,映照着一张带着唏嘘感慨的面容,史鼎喟叹道:“子钰,京中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南安王爷他们太过贪功冒进了,十万大军,六万京营精锐,就这样葬身在西北蛮荒之地,我大汉有一二十年都没有这样的大败了,令人痛心疾首啊。”
贾珩叹了一口气,道:“南安、柳芳等人急于立功,这才中了敌寇的诱敌深入之计,的确让人心痛,六万京营精锐,都是我昔日精心操演的骁果之士。”
他在路上已经收到南安大败的消息,而且见到了天使拿着传召他即刻回京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