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143章

作者:林悦南兮

  咸宁公主闻言,在八宝簪缨马车中,盖头下的玉容喜色笼起。

  贾珩行至近前,面上满是关切之色,吩咐说道:“赶紧启程,前往太庙。”

  马车辚辚转动,向着宫门外驶去。

  此刻,贾家准备的迎亲轿子,也已恭候多时,随着礼官开口,接着咸宁公主与清河郡主前往太庙。

  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一路热热闹闹地前往京城的太庙。

  经过一番繁复的礼仪之后,贾珩送着咸宁公主以及清河郡主的花轿,前往位于兴隆大街的咸宁公主府。

  咸宁公主府已然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周围都是内侍省选派的宫女和内监,手捧花篮和玉器,列队相迎着咸宁公主以及清河郡主两位新人。

  在宫女搀扶下,从两只火盆中跳过以后,两位身穿嫁衣、头戴红盖头的新人进入轩敞宽阔的庭院。

  顿时,如进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不少衣衫鲜丽,浅笑盈盈的妇人迎将过来,莺啼燕语,欢笑不停。

  而公主府中的女宾客,除却一些武勋勋贵的诰命夫人,主要是南阳公主以及一些宗室妯娌,如魏王妃严以柳,齐王妃向氏,楚王侧妃柳氏,宋璟的夫人沈氏以及其女宋妍也俱在此处。

  一众宗室贵妇笑意嫣然地将咸宁公主以及清河郡主李婵月,相迎着去了后宅。

  而贾珩则在厅堂中一个人也没有待多久,外间管事就来报,楚王殿下,魏王殿下,梁王殿下驾到。

  贾珩连忙放下手中的茶盅,出厅相迎。

  不大一会儿,魏梁楚三王身穿亲王的蟒服,面上笑意盈盈,至于齐王陈澄倒没有过来。

  “子钰。”魏王目光微动,看向那一身新郎喜服的少年,笑了笑,轻声说道。

  “殿下。”贾珩向着魏王陈然行去,整容敛色,拱手行了一礼。

  “唉,子钰,以后就是一家人,大可不必如此生分。”魏王笑了笑,双手搀扶着那少年的胳膊,低声说道。

  楚王陈钦在一旁瞧着这一幕,目光闪了闪,连忙笑道:“三弟说的是,以后就是一家人,还当互帮互助才是。”

  梁王陈炜看向那蟒服少年,脸上虽然同样挂着笑意,但目中却同样有冷色涌动。

  贾珩关切问道:“父皇熙和宫那边儿如何?”

  楚王笑了笑,说道:“子钰,父皇这会儿正在宴饮群臣呢,咱们这儿也开始吧,说着说着,估计子钰也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耽搁,此刻也到了未时。

  魏王陈然笑道:“是啊,我们先用着饭菜吧,本来是要到宫中用着饭菜吧。”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等会儿还得去贾家一趟。”

  因为咸宁公主府独门独户的特殊性,来此道贺的更多是武勋和宗室诰命夫人。

  贾家还有一众文臣和低阶将校和官吏的宾客,主要是贾族的族人帮着操持,他作为大婚之人,自然也要去敬上几杯酒。

  幸在两地不远,来往倒也便宜一些。

  说话间,贾珩落座与魏梁二王等人开始用着酒菜,因为朝局不好提着,难免就相议着兵事。

  也就是这场西北一触即发的战事。

  楚王目光带着忧虑,关切问道:“子钰方才提及青海蒙古和硕特部,不知我西北边军可能战而胜之?”

  贾珩沉吟道:“如果仅以三万兵马对峙青海蒙古五万兵马,那实在力有未逮,就不知西宁方面会不会及时援兵,否则,这三万兵马也难免损兵折将。”

  西宁边军也是朝廷的兵马,如果为胡虏所败,敌虏声势大涨,后面的仗就只能出动京营兵马了。

  梁王陈炜嗤笑一声道:“这话说得稀奇,三万面对五万肯定要差上一些,西宁方向又如何不会派出援兵?”

  魏王陈然皱了皱眉,瞪了一眼陈炜,沉喝道:“三弟不可多嘴。”

  金家内讧,极有可能见死不救,不能出兵相援的可能性是有着。

  也不知为何,三弟似乎一直不服子钰的样子。

  陈炜面色沉静,心底却不由冷哼一声。

  兄长自开府以后,就变了许多,以往何尝屡屡训斥着他?

  还有五姐,为了这个贾珩,与他也疏远了许多。

  贾珩沉吟片刻,叙说道:“关要在西宁方面是否派遣援兵驰援,如果西宁方面及时相援,金孝昱能统领好兵马支撑到西宁方面派兵相援,这海晏就守得住,但长此以往,大战仍不可避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管是青海和硕特蒙古,不会容忍青海圣湖周围有着大汉驻城派官,就是大汉也无法容忍青海崛起一个蒙古汗国。

  陈然点了点头,说道:“兵事凶险莫测,朝廷及早准备也是好的,只是京营刚刚在北疆与女真大战一场,也需得休养生息好长一段时间。”

  贾珩沉吟说道:“先等西宁边军的消息,如果最终能取得大胜,朝廷不再出兵也就是了。”

  楚王道:“但愿如此吧。”

  说着,举起酒盅,笑道:“好了,先不说这些,今天是子钰大喜的日子,满饮此杯。”

  就这般,贾珩与魏梁楚三王推杯换盏,喝了一场酒,一直到黄昏时分,宗室贵府等宾客才渐渐散去。

  ……

  ……

  海晏县,黄昏时分

  县城城墙头,西宁郡王世子金孝昱身披的亮银甲已为血污涂染,手中的雁翎刀也有几个豁口,看着远处三里外一顶顶帐篷的蒙古敌军,白皙面容上见着愤恨之色。

  此刻,三五成队黑衣黑甲的骑卒在城墙西南,如乌云席卷来回,张弓搭箭,“嗖嗖”向着城头射击,每一次弓弦震动,都会有人应声倒地。

  而城头上的西北边军,渐渐见着畏惧之色。

  “可恶,这些射雕手!”金孝昱愤恨说着,对着身旁的中护军吩咐道:“准备佛郎机炮!”

  詹云国道:“我军炮铳携带弹丸不多,还要应对明日大战,孝昱不可鲁莽。”

  金孝昱叹了一口气,道:“罢了。”

  詹云国沉声道:“听说朝廷有一种火铳,比佛郎机炮还要厉害,能够隔着数里轰射,炮弹裂处,血靡数尺,如能以炮铳轰击,弹丸甚至可到敌虏大营,我大军趁势掩杀,就可取得大胜。”

  金孝昱道:“舅舅说的是那平安州之战,那贾珩正是以此战法,轰毙皇太极,大败女真骁锐,可惜那红衣大炮在京城,我军难以凭此为战。”

  说着,金孝昱忽而目光灼灼地看向詹云国道:“舅舅向西宁和朝廷派了求援的信使?”

  詹云国叹了一口气,道:“如今蒙古鞑子大军压境,非朝廷援兵不可解此困局。”

  此刻,暮色沉沉,明月高悬,远处的帐篷中已亮起了一些火把。

  金孝昱抬眸看向远处的帐篷,说道:“舅舅,你说夜里出兵,劫他一把如何?”

  詹云国面色微变,轻声说道:“孝昱,这蒙古鞑子早有防备,如是陷在城外,那就凶险了。”

  金孝昱深深吐出一口浊气,说道:“先回城吧。”

  说着,舅甥二人自城墙下来,骑着马向着城中行去。

  詹云国道:“如今城中兵马众多,兵力施展不开,不如分出一部分兵马前往湟源,省的敌军断我后路。”

  金孝昱道:“舅舅,湟源方面也有兵丁留守,问题应该不大,我军兵马原就少于和硕特蒙古,如贸然分兵,反而容易为敌所趁。”

  詹云国点了点头,说道:“先抵挡两天,西宁府方向的援兵应该也快到了。”

  虽然金家叔侄内斗,但是金孝昱不是自己过来,还带来了三万兵马,金铉不可能不救。

  事实上,在多尔济领大军攻袭海晏城时,詹云国就已报信,而此刻的金铉已经领兵四万,从西宁府行军至湟源县城。

第1023章 金铉:向神京报信,速发天兵救援!

  青海

  而就在金孝昱思量破敌之策时,五里之外的黄金汗帐中,青海八台吉之一的多尔济,正在召集着座下大将,以及岳讬等人叙话。

  黄金大帐之中,火把通明,人头攒动。

  多尔济看向座位左右的军将,说道:“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两日攻防,城内汉军坚守城池不出,我军想要破城,当从哪里着手?”

  三万西宁边军在海晏城中也不是一触即溃,凭借着城池向着下方的兵马投着滚木擂石,阻遏着和硕特蒙古的攻城。

  猛安沉声说道:“台吉,小的败退出海晏城时,还留有一支人马藏在民居之中,只要等到今晚举火为号,可从南城杀进去,就能夺下此城。”

  作为多尔济手下大将的猛安,虽然在西宁三万重兵的猛攻下丢失海晏城,但临走之前就留了两百人的兵马潜藏在杂居的蒙古人中。

  待多尔济领着蒙古大股精兵前来之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岳讬也开口说道:“兄长,我们的八旗勇士先前也暗中潜入城中一些,在此时足以起事了。”

  这几天,岳讬已与多尔济义结金兰,结拜为兄弟。

  多尔济想了想,面上现出坚决之色,沉声说道:“那就今晚用兵,夺回海晏城!”

  岳讬又道:“兄长,此战当求全功才是。”

  多尔济诧异道:“如何收揽全功?”

  “兄长,如果西宁边军大败,遁逃出城,我军应该派出一支兵马趁着夜色在其必经之路上掩杀,一口吃掉这三万西宁边军!”岳讬目光咄咄,面上煞气腾腾。

  作为女真国内的智谋之将,岳讬不仅勇猛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奇兵与正兵皆擅用。

  多尔济道:“贤弟说的对,我们兵马多,不仅要击溃汉人,还要将他们全部埋葬!”

  念及此处,下定了决心,多尔济道:“贤弟,我给你七千兵马,你埋伏在汉人溃逃的路途上,全力留下他们!”

  岳讬面色豪迈,慨然道:“定不负兄长所托!”

  计议已定,天色渐晚,一直到子夜时分,海晏县城之内——

  金孝昱坐在书房之内,手中拿着一盏烛台,凝神细瞧着青海乃至雪区的舆图,眉头紧皱,目中现出思索之色。

  如果他这次能打败青海的多尔济部,那时西宁府中兵马就彻底听他号令,进而收回塞外四卫,平定西域,那么此功足以震铄古今,因为这是拓边之功。

  比之小儿轰毙怒酋,都不遑多让。

  “杀!”

  就在这时,城内忽而传来阵阵喊杀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惊天动地。

  金孝昱放下烛台,抬眸看向外间匹练月光照耀的庭院,喝问道:“怎么回事儿?”

  这时,一个家将快步进得书房,仓惶道:“世子,不好了,蒙古鞑子打进城来了。”

  海晏城原就城池矮小,小小的县城猬集了三万兵马,里面因为羌胡、汉人杂居,内里错综复杂,金孝昱攻下城池之后,还未来得及梳理、甄别城中的奸细。

  女真以及猛安在撤退之前留下的两百余蒙古兵马就在争夺南城城门,奋力杀散官军,伴随着“吱呀”一声,将封堵的城门打开,迎接着青海蒙古兵马进城。

  金孝昱大喝一声,沉喝说道:“取我甲胄和刀来!”

  家将连忙取来甲胄和雁翎刀,金孝昱用不多时披上甲胄,手中操着一把锋锐如水的雁翎刀,向着外间大步而去,刚刚来到厅堂,就见着面色阴沉的詹云国迎面而来。

  詹云国沉声道:“孝昱,敌军进城了,守不住了,出城吧。”

  金孝昱道:“舅舅,还有办法,将他们赶出去就成了。”

  如果他退回西宁城,如何去见二叔?岂不坐实了二叔的评语,鲁莽而不经大事?

  詹云国摇了摇头,拉过金孝昱的胳膊,给将校使了个眼色,说道:“孝昱,城池守不住了,现在回到湟源,事犹可为。”

  他不能看着西宁边军一战尽殁,败了就是败了,这小小的县城根本就不可能与蒙古的精锐死拼。

  金孝昱面色变幻了下,刚要说些什么,在几个将校的搀架中,随着詹云国领着闻讯而来的亲兵将卫,向着城外杀去。

  然而,四方周围已是乱兵四起,震天的喊杀声向着县衙临近。

  此刻,城外,看着火光冲天的海晏城,多尔济看向一旁的岳讬,笑道:“这海晏城原本就是为我蒙古所铸,汉人根本就守不住的,以往是青海诸部容忍着汉人在头顶作威作福。”

  可以说小小的海晏城,原本就不适合囤驻着太多兵力,哪怕是多尔济都仅仅是留下猛安派着五千人占据着县城。

  而金孝昱将兵马驻扎在海晏,既不进兵,或者说没来得及向青海蒙古进兵,就为内应赚开城池。

  城中西宁边军战力比之青海蒙古还有不如,正在睡梦中被赚取城池,顷刻间一片大乱。

  而后,在詹云国的命令下,开四城出逃,而金孝昱也出得城门,向着湟源县逃亡。

  夏日原就天长夜短,至拂晓时分,海晏县城之内的喊杀声停将下来,这场发生在西宁城中的战事彻底落下帷幕。

  多尔济坐在条案之后,道:“汉人在这座城上根本站不住跟脚。”

  而另一边儿,辰时,金孝昱与詹云国领着万余残兵出了海晏城,向着湟源县逃奔。

  逃至离海晏百里的巴燕,金孝昱面色难看,道:“舅舅,不该逃出来,应该和他们决一死战。”

  “如不逃出来,大军全军覆没。”詹云国沉声说道:“先前让你分兵出城扎寨,你却不许。”

上一篇:谍海王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